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作者 / 孫汝亮

今天一早,樂逗遊戲母公司創夢天地在港上市的熱乎勁兒還沒來得及向行業擴散,緊接著中午鬥魚裁員的消息就又把人拉回了冰窖。說到底,大家心裡都有數,版號再這麼荒下去,遊戲公司遲早要完。

歲末了人們容易感傷,蔓延整個經濟市場環境的寒冬遲遲不散,受到政策限制的遊戲行業更是雪上加霜:大廠們相關業務下滑嚴重,小公司更是沒錢維繫生存,我估摸著現在起碼有6000多款新遊戲排隊等著上線,就算明年開版號,在網遊總量被管控之下,一年能不能都上完還是個問題——這被人說“毒害”青少年的錢,遠沒有真個兒販毒好掙。

但逆境中也並非沒有機會。《王者榮耀》和“吃雞”依然是玩家們的心頭肉,女生們養完蛙兒子又被《戀與製作人》吸引,《楚留香》《第五人格》《中國式家長》等遊戲火出圈層。某種意義上來說,2018年遊戲領域風口猶在,而上個月IG奪冠更是引發全民狂歡。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歡天喜地的開年

時間回調到年初,騰訊打出的一句“有團有聚有王者”,讓《王者榮耀》幾乎成為繼看春晚、吃年夜飯、打麻將之後,又一個帶有春節儀式感的社交活動。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第三方分析機構QuestMobile發佈的《2018年春節娛樂洞察》,不經意間打了無數唱衰者的臉:《王者榮耀》是春節期間全網唯一日均活躍用戶(DAU)數大於1億的APP,日均DAU高達近1.3億——比緊隨其後的《今日頭條》高出了3千多萬。

能打敗騰訊的只有騰訊。春節前上線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憑藉其優質的IP和精良的做工,引發網友“大吉大利,春節吃雞”的感嘆。為表達對“吃雞”遊戲的看好,騰訊甚至還在賀歲檔電影《紅海行動》中直接上演了一出“吃雞教學”,電影中的封煙、巷戰、攻城等高端遊戲技巧讓人慾罷不能。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電影《紅海行動》

好的開始,令多數人相信2018年將是中國遊戲產業繼續蓬勃發展的一年。事實上,無論是在steam上日售3萬套的《太吾繪卷》,引發話題熱議的《中國式家長》等國產PC獨立遊戲精品的問世,還是《QQ飛車》《絕地求生:刺激戰場》《楚留香》《第五人格》等移動端的大廠鉅作,都在昭示著中國遊戲行業今年本該有的輝煌。

彼時行業內唯一的焦慮來自於遊戲市場內人口紅利消耗殆盡、缺乏外部增量。然而微信推出的小程序遊戲《跳一跳》風靡,《戀與製作人》《旅行青蛙》帶來的女性向遊戲風潮,區塊鏈遊戲以及騰訊、網易、完美世界強勢佈局的功能遊戲,都被認為是有望解決遊戲行業內問題的全新風口。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凜冬、背鍋、人血饅頭

美劇《權利的遊戲》中,一句“凜冬將至”的預言喊了七季才真個兒應驗,而整個中國遊戲行業入冬卻只用了一天。

今年3月29日,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佈《遊戲申報審批重要事項通知》,稱因機構改革,將影響遊戲審批工作進度。由此,國產網遊版號正式停發,遊戲行業凜冬突至。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其實早今年2月開始,凜冬便已初見端倪。根據國家廣電總局遊戲審批結果顯示,新的進口網遊版號發放停止。但當時沒人想到這會是寒冬的前兆,也沒人想到一則通知會引發遊戲寒冬,最多隻是版號審核人員臨時集體調休個週末吧?大家想。

結果成了集體休產假。

即便飽經風霜的馬化騰,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家旗下的兩款大DAU“吃雞”遊戲,竟有一天會成為鵝廠的拖累。2018年主流市場本應屬於“吃雞”,騰訊也將從端游到手遊的整個“絕地求生”系列IP,視為是《英雄聯盟》和《王者榮耀》的繼承者,是企業營收的全新增長點。如今沒有版號無法進行付費,縱是財大氣粗的騰訊,也要承受養著大批技術運營團隊,為遊戲續命卻又無法從中賺錢的壓力。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從版號停發開始,坊間就不乏版號即將恢復正常的傳言,如果說前幾天登上《吐槽大會》的“肥貓” 鄭則仕是演藝圈“被死亡”最多次的演員,那麼版號一定是遊戲行業“被複活”最多次的資質證明。

怎奈天不遂人願,版號不僅沒等來,遊戲行業還開始頻繁背鍋,成為公眾輿論中迫害青少年、倡導黃賭毒的始作俑者。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中央嚴打賭博,結果一群棋牌、德州類遊戲身先士卒,還上了央視;證監會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募集資金投向,防止募集資金投向“脫實向虛”,結果導致國內中小遊戲公司的資金來源進一步收緊。這也就算了,就連八部委呼籲保護青少年視力,最後都能搞成調控國內網遊總量。

在新聞聯播報道中國電競隊奪冠的光鮮時刻下,你還能看見這樣的評論:大家去看看這幾天所謂的奪冠畫面吧,四個孩子裡面三個近視,其中兩個很瘦弱,如同吸食毒品,另一個體型肥胖,我不是在惡意貶低他們身體,孩子們也是無辜的,我只想說遊戲這樣的東西真的值得我們去爭奪冠軍嗎,這個算體育項目?對年輕人不是正面引導而是無聲傷害!

最慘的是,當你一個拖家帶口的遊戲從業者憑著對於遊戲的熱愛艱難過冬時,旁邊還有一群人看著你的處境拍手叫好,覺得你死不足惜。

33歲的甘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今年8月,從騰訊遊戲走出後,創業3次未果的他從22樓一躍而下,倉促結束一生。“苦盡沒有甘來”,有媒體評價。然而行業之外,同樣的新聞下評論卻是這樣的: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圖源:遊戲研究社

你以為你是個熱愛遊戲、從事第九藝術、在為社會創造快樂和財富的藝術家,或者最不濟,你也是個光鮮亮麗的正經白領。然而在吃瓜群眾眼中,你可能還不如一個製毒的。

比起《怪物獵人:世界》從WeGame下架,這才是真正的人血饅頭。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艱難前行的眾生

根據《2018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在2018年上半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達到了1050億,同比增長5.2%。相比於去年同期26.7%的增速嚴重放緩。

冬至只能想法兒過冬。

遊戲行業剛剛入冬之後,騰訊、網易這種家底殷實的大戶顯得相對冷靜,畢竟遊戲雖然是兩家公司營收的重要來源,但並非單一來源。在今年二季度財報中,遊戲營收佔網易總收入的61.78%,佔騰訊總收入的34.2%。除了遊戲外,騰訊還有廣告、支付業務、視頻訂閱服務等營收來源,網易則有電商的新故事。

大廠的版號“綠色通道”似乎也能救急。騰訊總裁劉熾平在8月中旬被問及Wegame版《怪物獵人世界》下架之事時曾透露,“廣電總局也意識到其重組對整個遊戲行業的影響,因此設立一個綠色通道,通過這種方式獲得許可的遊戲可以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商業運營測試。”

除此之外,騰訊、網易、完美等大廠也積極帶頭研發功能遊戲,期待用能產生一定社會現實價值的功能遊戲,來彰顯遊戲的正向功能,扭轉社會輿論偏見,以求管理部門重開版號,讓遊戲行業從寒冬中走出。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但好景不長,八月底“綠色通道”關閉,大廠和中小公司重回同一起點,開始靠吃版號存糧度日。緊接著,八部委宣佈進行網遊總量調控,業內一片恐慌。

此時被壓以重注的“絕地求生”IP已經成為了騰訊的負累。在坊傳花4億買下代理權,又投入大量資源適配國服並研發移動版後,最終卻因為版號問題,導致從去年第三季度就投入了大量宣發的端遊版不能上線,仍在不停投入大量運營成本的手遊版無法收費,甚至《絕地求生》手遊還搶走了騰訊其他有版號的遊戲中的大量用戶。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因此騰訊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在外界看來既是內部驅動也是處境使然。提出新文創概念的騰訊互娛(IEG)在事業部調整後只保留騰訊遊戲和騰訊電競,騰訊動漫和騰訊影業則併入了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騰訊大的戰略佈局也從曾經主打遊戲,轉為依託支付、廣告、騰訊雲三駕馬車。

背靠騰訊的投資公司世紀華通,則花費298億元買下盛大遊戲,為過冬造一個暖窩。那為什麼盛大遊戲在寒冬之季還能推出多款手遊,成為逆流直上的暖窩呢?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說來也是有趣,這主要得益於昔日盛大遊戲廣泛的撒網和研發、代理龐大的遊戲庫,這曾是盛大遊戲為人詬病的所在,於版號寒冬之下,反而成了優勢。正如遊戲產業評論人張書樂曾對媒體表示,“在當年給盛大遊戲帶來的或許是貪多嚼不爛,而時移世易後,反而現在成為了盛大遊戲的優勢。”

“地主”們餘糧備足,那廣大在貧困線掙扎的中小企業怎麼辦呢?

要麼趁著市面上還有存貨,花高價買版號;要麼只能出海,在不需要版號的海外上線自己的遊戲。寒冬開始之後,也的確有越來越多的遊戲公司,開始把自己對遊戲的熱情投之海外——在2018年前6個月內,中國自主研發網絡遊戲海外銷售收入46.3億美元,同比增長16%。

當然,你還可以選擇倒閉。畢竟風浪中,最先翻掉的往往是小船。一旦沒有新遊戲盈利,小公司的資金鍊可能面臨斷裂危險,無法等到寒冬過去的那一天。

同時如果寒冬繼續,蝴蝶效應還會把這場寒冬擴散到其他領域,比如遊戲直播和移動廣告。第三方分析機構AppGrowing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中國手遊買量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手遊廣告的投放量分別佔今日頭條、騰訊社交廣告、百度信息流的廣告投放總量的35%以上。

新遊戲數量遞減意味著廣告投放也會減少,今年老遊戲還能瘋狂走一波,明年咋整?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冠軍和希望

關鍵時刻要靠遊戲的親哥們兒電競撈一把。

上個月初,iG刷屏了。抗韓多年失敗之後,中國戰隊iG最終打敗了歐美戰隊獲得了《英雄聯盟》世界總決賽冠軍。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感謝熱情好客的歐美兄弟為我們把韓國戰隊擋在總決賽之外的同時,遊戲圈也從iG狂歡和王思聰雙11撒幣的萬人空巷中,看到了中國電競賽事發展的希望,看到了電競開始承載中國的榮譽和自豪。

5月14日,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The Olympic Council of Asia)正式明確“電競入亞”,3個多月後,雅加達亞運會電競表演賽中國團隊參加的三項賽事全部結束,收穫兩金一銀。中國電競第一次在亞運會賽場上,為國爭光。

7月30日,中國OMG戰隊奪得了《絕地求生》首屆PGI國際邀請賽FPP模式冠軍,在領獎臺上,OMG戰隊高喊著“PUBG China No.1”,再次刷屏朋友圈。

算到iG奪冠,已經是國際電競賽事在今年年內的第三次進入熱門話題。雖然時至今日還有人不知道iG是誰,但懵逼之後也並沒有排斥:電競已然和明星出軌、分手、戀愛官宣一樣,具備了讓微博癱瘓的能力;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把遊戲作為和電影、電視劇一樣的主流娛樂方式之一。


版號不夠、上市公司裁員,遊戲公司如何過冬?


亞運會上的中國電競隊

質疑聲依然存在,但從《人民日報》連續刊登《防的是沉迷而非網遊》《成癮需引導 家長有啥招》等多篇文章為遊戲正名,以及國務院辦公廳發佈方案指出,要“拓展數字影音、動漫遊戲、網絡文學等數字文化內容,完善遊戲遊藝設備分類”等風向,官方正在從政策和輿論導向上,為遊戲行業良性發展保駕護航。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遊戲電競和奧林匹克精神的結合,讓其逐漸擺脫洪荒猛獸的刻板印象;隨著監管部門繼續鼓勵和扶持遊戲行業發展,以及未來版號審核制度的正常化,中國遊戲行業的未來可期,中國電競的未來可期。

冬天過了,春天還會遠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