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痛批沉睡中的大學生,折射出了怎樣的大學現狀?

crewyor


第一:其實大學生在學校積累了這麼多年,壓力肯定是有的,而且壓力很大,這個時候選擇去釋放很正常。這也和他們的高中生活習慣有關。

第二:大學生每天的生活很閒,作業相對較少,像那種空閒時間出去兼職的人很少,所以空閒時間就是打打遊戲,談談戀愛,無非是寂寞的很多。

第三:好的大學和差的大學學習氛圍不一樣,看的方向也不一樣,起點不一樣,所以做出的努力也不一樣。

第四:有的大學學風這麼不好,很多老師都是不務正業,更多的學生都是天天跟各種老師還有學生搞關係,不務正業。還有很多老師,尤其是輔導員,天天不抓學習,官風很大,搞壞了很多的風氣。就拿本人來說,學校是一本,但是院裡的輔導員實在是辣雞,來了不久為了搞好關係,把助學金每個班長和團支書都有,完全不按照要求來。本事不大,官風很大,學生去講理,還說學生沒有思想準備,以後什麼的沒有這個人,真的是讓人厭惡。所以遇到這樣的輔導員也是噁心,

第五:很多學生在學校接觸了很多社會上的東西,沾染了很多的惡習,對於學習什麼的不看重,所以掛科,留級什麼的很常見。

最後奉勸一句就是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要進行約束,瞭解他的信息,做好心裡工作,千萬不要拿孩子長大了當藉口。一定要關心孩子,不要讓孩子在最好的年紀揮霍自己。


小洲說歷史


其實大學生這樣完全是中國教育的悲哀,初中、高中累死累活跟狗似的,現在好不容易考上大學,沒有老師、家長在屁股後面說教,還不能好好放鬆一下,只是上課時間趴在課桌上光明正大、明目張膽的睡覺就有點不尊師重道,完全是浪費教育資源,完全屬於佔著茅坑不拉屎的主,大學教育完全成了期中期末考試後期突擊培訓班了,60分萬歲。


也許得到的太容易,也許自律能力太過低下,這種中國式的巨嬰,在大學生看來,以後的找工作的事情是大三大四的事,大一大二隻要不掛科做什麼都可以,估計十有八九的大學生都是抱著這種心態,平時玩玩刷刷,談談戀愛,晚上上網通宵玩遊戲,沒事讓同學幫忙喊到翹課,喝酒打牌抽菸,以前高中想做而不敢做的的事情全都嘗試一個遍,這也許就是目前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

這樣的大學上,畢業之後,你不失業說失業呢,沒有什麼可以輕輕鬆鬆可以的到的,大學時光是一個人一生昇華的地方,如果浪費掉這段時光,那麼,這個人可就真的差不多廢掉了,最後也只是一直文憑,大學的真諦沒有學到。


天涯0咫尺


我本人就是一個在讀的大學生,學歷不高,不是985也不是211!

身邊的確存在所謂沉睡中的大學生,但也只能是一部分,畢竟誰辛辛苦苦讀了這麼多年書,來讀個大學也不是過來混日子的


從初中到高中,一年要有9個月都在上學,早晨6點多跑去上課,晚上再上個晚自習要接近10點才能到家

學習成績不好,再花上昂貴的補課費在課餘時間去補課,所有人都在吐槽自己工作有多麼多麼辛苦,實際上這些讀中學的孩子又何嘗輕鬆過?

你看到了沉睡的大學生,你怎麼就沒看到天天睡不醒的中學生呢?

現在想一想,中學的那些東西真的有必要去這樣拼了命去學嗎?沒必要!但是,誰都要高考,誰都想讀個大學

都說遍地都是大學生,但中國的本科生只佔了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4,這百分之4大多都是哪些人呢?大多都是經歷過中學睡不醒的人

總以為上了大學就能有個完美的結果,但是,才發現上了大學才是真正的開始!

上了大學,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從下生就有本質上的不同的,甚至這種差距是你無論怎麼努力都追趕不上的

上了大學,你會發現即使你順利畢業,你也未必能找到好的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你也買不起房子車子,你也沒錢結婚

你是失敗的,然後別人也不會問你什麼原因,也不想知道是什麼原因,他們只會說,你沒努力!

一度被批評為墜落的一代人,你在搶人家籃球場跳廣場舞的地方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你在擠公交,買票地方隨意插隊的地方看不到他們的身影

最後,當你連房子車子都買不起,結婚都變成想象的時候,他們告訴你,你們可以要二胎!

但沒幾個人會在意你為什麼買不起,他們只會說你不努力😂


德瑪西亞迅捷蟹


《人民日報》痛批沉睡的大學生,初衷是好的,可惜問道於盲,根本沒有批到點子上。

高校課堂上有學生在沉睡,不考慮任何情境因素來看待,認為是學生懶惰,這樣的思維方式其實是膚淺幼稚非理性的。

推斷一件事情背後的原因在社會心理學裡被稱為歸因,將事情歸咎於行為者被稱為特質歸因,相對地,把事情歸咎於行為者之外的情境因素稱為情境歸因。在社會生活中,低估影響他人行為的情境因素被稱為基本歸因錯誤,是一個缺乏必要教養的人自然而然很容易犯的錯誤。

好了,《人民日報》痛批在課堂上沉睡的高校學生,顯然是忽略了影響學生沉睡的情境因素,不由分說將上課打瞌睡歸咎於學生懶惰。問題是,這樣未免太膚淺非理性。理性的思維是首先要看有沒有影響學生上課打瞌睡的情境因素,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首先就問責學生。

哪些情境因素會影響學生上課沉睡呢?

首先是課程的性質。一門毫無價值,連教師自己也不相信的內容灌輸給學生,如果這樣的課程有不允許缺課,那麼學生在課堂上沉睡那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相信每一位讀過高校的學生都有體驗,無論是什麼檔次的高校,從985的清華大學到堪比藍翔的地方高職院校,也無論是什麼專業,從高精尖的理科專業到練就四肢發達的體育專業,都必然會有幾門課連講授它的教師也不信,卻要求學生領會掌握。這樣的課不逃課就已經算仁至義盡了,再苛求學生上課不打瞌睡,那就太過分了。

其次是教師怎麼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而教材又淺顯易懂,偏偏越是這樣上課乏味的教師又特別不能容許學生逃課,那在課堂上沉睡是對這樣無聊乏味的教師最好的對待。

要知道,對於現在95後,甚至00後的大學生來說,如果一門課的教師不思進取,上課只知道照本宣科,無聊乏味,那麼學生完全可以通過網絡慕課平臺選擇到高質量的同一門課程的音視頻來學習,何必在無聊乏味教師的課堂上勞精費神呢!

再者,某些高校綱紀鬆弛,獲得畢業證學位的門檻極低,用功的學生與懶惰的學生沒有什麼差別,都能順利考試過關,並最終順利畢業,那麼,課堂上學生沉睡本來就是高校綱紀鬆弛的應有之態,學生不過適應環境罷了。

其實,說到底,高校只要執行並堅持好學生課程考試過關以及畢業應該達到的學術標準,尊重成年學生自己的選擇就足夠了。如果上課沉睡很可能高概率掛科,那麼相信大多數時候學生是會警醒的。哪裡需要《人民日報》出來說三道四嘛。


唐映紅


本人是某211一名大二學生。

對於大學生上課睡覺課間王者吃雞的現狀瞭解的不能再瞭解,這種情況的出現包含的原因很多,我想以我的見解說幾方面。

首先是教育體制的原因。我經歷高考時間也不長,很明顯的感覺是課程的設置所帶來的種種問題。高中分文科理科,所有所學科目都會高考,除了難易程度不同所有科目的分值是沒有差別的,也就是說,數學不好的人可以用語文彌補,但是上了大學區別很大。大一到大二現在,我完全沒接受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習近代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課程的設置都很好,為的是幫助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多方面的穩定,但是,在大部分大學生心裡,這些課都是所謂的“水課”,老師課程設計的再好,在我們眼裡還不如體育課來的有意思,這種課也是最常見到打遊戲睡覺的課。教育體制還帶來一個原因就是教材的選擇,每個學校的老師都想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難易程度合適的教材,但有規定在這,不管學生能不能接受老師都必須講(我校宏觀經濟學就是一個例子,課本結構混亂,難度也大,遠遠超過了非經濟學專業學生年能夠接受的程度)。

其次是家庭原因。媒體上報道的只是大多數學生,我也認識一些課上課下都努力學習的學生,也看到過在我還不知道ACCA是什麼的時候他已經準備考試好久了,這些人有共同點、他們都是大城市或者富裕家庭出身的人,父母輩社會階級的不同導致孩子眼界的高低,舉個例子,我每月的生活費小於一千,我認識的人中最多的是每月五千,五千的生活費已經比一些工作了的人工資都要高,在這種條件下,他們所考慮的不會是買雙好的鞋子要攢多長時間,貪玩的會考慮充遊戲下館子,上進的會考慮買各種昂貴的學習資料,報自己感興趣的輔導班;相比之下,在學校裡做各種兼職的學生們,他們的精力被迫分散在學習和兼職補貼生活費上,對於所謂的水課,怎麼可能會聽。之前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根本不知道別人不會和你在這條破爛的賽道上一起跑。

最後就是大學生自身的原因。安逸,不上進,懶惰……這些詞我們從內心是牴觸的,剛進大學都想一鳴驚人一展宏圖,但是進入大學之後發現所謂的充滿自由充滿學術氣息都是假話。學生會有官僚氣,社團活動毫無意義,你也無法隨心所欲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想學樂器吵的室友不能休息,想熬夜看書晚上宿舍斷電,想健身沒有條件辦卡又太貴,想學編程輔導員會查寢收電腦……在這種時候,你不自覺地因為做的少漸漸淡忘自己想做的事,就算偶爾想起來,也會伴隨著重重障礙。(不過在這我想說的是,即使有阻礙,也要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定要放棄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學生會沒用就不要參加,社團活動無聊也不要加入)大學生墮落自身的原因是受所在環境影響的,也有少數人能堅持本心奮發圖強,不過終究是少數。

少年強則國強,要想改變這樣的局面終究需要各方的努力,我也期待自己能做出一定的改變。


慕天青


教育制度的問題,進了大學,其實就是進了大點的幼兒園,只要人身安全不出問題,只要期未考試能及格,萬事就ok了。

逃課喝酒上網談戀愛,上課睡倒一大片,把壓抑多年的積憤全部釋放出來。這樣的教育制度能培養出大師?只能培養出巨嬰。


小編認為教育的順序應該倒過來,小學、被中、高中學習是相對輕鬆一些,養成自學的好習慣,引導批判的思維方式。最應該普及的就是大學,把高考改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全國統考,每門課程修不到優秀就不結業,否則以往的努力全部白費。不像現在,小學、中學學生累成“狗”,家長累的比“狗”慘。感謝點評,感謝👍,感謝關注


悅之心參考


現實,總是那麼的讓人嘆息

但是,現實卻是總在我們耳邊迴盪。

初入大學或大學深造的我們,也正在悄然著被社會改變

電子科技:不可否認,電子信息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從來我們脫離家長掌控的我們,很容易在大學遊戲中迷失自我。電腦遊戲和手機設備讓我們體驗到不同於上課的快感,無比悅耳的鍵盤聲音讓人迷醉,遊戲的時間總是那麼輕快,快到一轉眼就要畢業。

理想的斷層:從小我們就知道要考大學,但是很少去想為什麼要考大學,多數都是想著上了大學就可以好好放鬆了,不用每天都之乎者也了!多了大學被告知還要好好學習的時候,思想上的放鬆,導致了混過大學四年成為常態。

學習環境:我們可以看到除了985、211以及一些老牌院校,依然保持著高水平的課程要求和畢業要求(那是真的老牌院校的底蘊和魅力)。普通大學的要求相對來說沒那麼嚴格,沒有高要求的壓力也讓很多的學子對自己的要求有所放低,不在執著學術開始追逐一些流行。放棄了學習也意味著在其他方面得到了滿足,但這份滿足僅僅持續了一小段時間罷了。

後悔,我們是常態

但是,我們卻沒有回頭的機會

再來一次,是否我們真的可以做好?


亦或再相逢


一、從大學生本身來看,大學生缺乏職業人生規劃、缺乏人生目標,高中以前是為了應試——應付考試,到了大學壓力一放鬆變成放養式教育,一下子失去目標和方向,擰緊的螺絲一下子放鬆了,重獲夢寐的自由當然就知道個人享受、吃喝玩樂,反正老師、家長也不管,以為大學考上了就完事兒了。


事實上大學才是學生搞學習、搞研究、為未來做準備的地方,大學裡有豐富的師資力量,如教授、圖書館、實驗室、科學研究的殿堂,真正的去歐美高等學府,如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都是潛心研究學問,出諾貝爾獎、國家領導人、社會精英的地方。


然並卵,中國大學生不知道興趣、愛好是什麼?大一、大二甚至大三的學生只知道找回失去的自由、快樂,於是只知道享受自由、玩樂,女學生逛街、逛淘寶、上網、看電視電影,男的每天打遊戲、看電視劇電影。

不是睡,就是玩兒,直到大三末的時候才開始慌了,大四畢業了不知道往哪兒走?未來怎麼樣在社會上立足?

這時候才發現很多專業課沒學好、很多掛課的、學分還沒修夠的、畢不了業的、沒有去實習的、不知道社會是怎樣的,不知道未來如何踏入這個社會?不知道如何掙錢養活自己?

這些是中國大學生的通病,背後的原因是中國應試教育體制的弊端,應試教育的被動式學習,從小就磨滅了一個人的人生興趣、目標、方向、追求和理想,我在第二點裡細說。


二:從中國教育現狀,即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高考以前是為了應試、被動式的教育,高考以後進入大學開始自主式的學習,人在18歲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目標、人生追求和人生價值觀,其實來講中國教育是失敗的。

人生的18年綁在應試教育的戰車上,為了考試而機械的考試,沒有思想、沒有興趣、沒有理想、沒有追求,就是一具空殼而已,一旦高考過去了,人生不知道幹什麼了,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大學生普遍出現的上課睡覺、打遊戲、玩手機等等人生迷茫的表現。

試若中國像西方國家從小就培養一個人的獨立思想的意識和習慣,鼓勵他有自己的思想、興趣、理想、追求,那麼他會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人生規劃。不會進入大學一放鬆一放養,就不知道幹啥,人整個是迷茫的狀態?

這種現象表現在人,實質上是中國教育制度的弊端造成的。


三、教育改革,中國高考實行3+3改革,學習比以前更加自由、自主了,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畢竟高中學生逐漸成熟,需要獨立自由,從更深層次來看,初中學生、小學生,其實從小就應該讓小孩學會獨立,學會思考,這需要中國整個社會觀念的改變,因此任重而道遠。

國人持比較悲觀的態度,畢竟傳統文化有幾千年,現在的3+3改革甚至是應試教育的延續,換湯不換藥,人在文化和基因裡帶有的東西怎麼去改變?

其實一切都在隨時代在改變,有什麼沒有變嗎?

最後用魯迅的話結尾,《吶喊》自序: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於將來,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

至於自己,卻也並不願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青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



朱麗君Julie


大學要寬進嚴出



用戶17990259980


完全是不嚴謹的推測:現在的大學生70%是垃圾

完全是不嚴謹的推測:現在的大學生70%是垃圾,研究生60%是垃圾,而教師50%是垃圾!

當然,請恕個罪說啦!這只是我和外國鬼子大學生的狀況比較得出的一個不大準確的結論啦,鬼子們的大學生感覺那麼“純”、“真”和“心平氣和”a,鬼子們的大學生很認命啊(that's life)!


我們自己的大學生啊,感覺上“不知對錯”啦!或有些事情明知不對,少說為佳啦!“不喜歡上課,喜歡搞對象啦”,“喜歡那個同居啊”“上大學就結婚啊”,“喜歡在學校樓裡面的雞叫格拉畫性漫畫啦!喜歡在公眾場合抱著用舌頭相互洗臉啦!喜歡應付考試啦,甚至比較愛好作弊啊!其他的也真壞不到哪裡去啦!其實這也不叫什麼壞啦,只是作為學生就很不對啊!剩下下的也來的說啦,就沒什麼啦!


剩下的大學生啊,就是那30%啊,研究生啊,剩下的40%啊,可教!那叫精華啊,無論如何教他們,只會收穫喜悅啊!因為這些人值得你下功夫教育啊,看著他們進步,你真的感覺像園丁看著自己種植的花卉茁壯成長,你覺得實在太值啦!
教師中很多人對現狀不滿啊,但這些人確實又荷葉包釘子,都想出頭天啊!知識分子之間那個不真心幫扶的勁頭,讓你苦笑不得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啊,讓人靜不下心做學問啊!如果你有心情查一下他們發表的那個論文啊,正確率在30%算是很高的啦!當然啦,老夫知道如果每篇論文的正確率為70%的話,那麼我們人民教師發表的那些論文的正確率肯定不高於30%啦,這絕對不算這些人弄虛作假啊!嘿嘿...真是垃圾maker啊!圖個職稱啊,教授啊,博導啊,多少人是騙來得啊?

每當我老人家感覺煩了的時候,就去劍橋啊、愛丁堡等那邊找人聊天啊,感受到人家生活在風調雨順,土壤肥沃的環境中啊,那叫羨慕嫉妒恨啊,不過呢,還是可以放鬆心情啊!真矛盾啊!


作者:潘學峰,Edinburgh,研究員;本文來自潘學峰科學網博客。研究領域:醫學科學->循環系統->循環系統疾病診療新技術

足智多謀,謙虛謹慎。我是《三觀糾正器》,歡迎向我提問,給你專家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