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早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牟平小夥最迷人


我從小出生在工人家庭,父母只有小學或初中文化水平,周圍同學的家長也都差不多,上小學之前,基本上沒有誰家的父母會給自己孩子開小灶教孩子識字,全都是自己玩。

但是我小學的兩個同學的情況不同,一個女孩在小學一直是我們的班長、學校的大隊長,那還是80年代啊,參加夏令營去北戴河,後來慢慢知道,她的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從小教孩子讀書寫字、學習藝術,這個女孩一直都很優秀,高考考上了南開大學,後來出國留學定居了。

另外一個男同學的情況也類似,父母是北京人,當年援建我父母所在的鋼鐵廠的時候跟著老人一起來的,屬於廠裡的高級幹部了,書香門第,也是從小就教孩子識字學習知識,後來考上了清華,畢業後去了微軟。

對比來說,這兩個同學比大多數同班同學發展的要好得多,至於是否和識字早有關,不得而知,但是跟家庭教育環境氛圍肯定是密不可分的。

另一個案例是我同學的孩子。

這個孩子從小就表現出了很強的學習能力,他媽媽在他一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訓練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習慣,到2歲的時候,輕鬆背誦200多首古詩,跟我們出去玩,凡是看到商店門面上的字,都要停下來唸出來,跟媽媽確認讀的對不對,如果有不會讀的字,肯定要追著媽媽教給他。孩子的領悟力確實很強,5歲開始學鋼琴,4、5個月的時間修完別的孩子至少需要3、4年才能學完的課程,6歲參加洲際性的兒童鋼琴比賽獲獎,7歲改學小提琴,現在師從一位大師級的教授學了一年多了,被這位教授說撿到天才寶貝了,強烈建議這個孩子走專業的路線,孩子的領悟力很強,一些非常複雜的指法,很多人要練很多年到成年之後才能領悟掌握的技巧,這個孩子幾分鐘就學會了。

這些案例在我看來,儘早開始學習,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是有幫助的。

但是,識字早就一定好嗎?

一、強迫孩子識字,只會適得其反

現在有不少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贏在起跑線的焦慮心態,開設幼小銜接班、識字班,包括各種盈利性的早教培訓機構也開設類似的課程,不少父母讓年幼的孩子學習認字、寫字、練字,甚至採取一定的懲罰方式,比如說讓孩子將生字抄幾遍,這樣的做法,不僅不利於孩子開發智力,培養學習的興趣,反而可以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厭學的情緒。


二、培養閱讀習慣,比認識多少字、能背多少古詩更重要

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有學習的慾望,作為家長,需要關係的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學習的習慣,對於年幼的孩子,應該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保護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可以通過閱讀繪本、童書、講故事等方式,讓孩子慢慢的喜歡上閱讀,當孩子對文字產生興趣和認知慾望的時候,家長在進行輔導,這樣的效果會好很多。

與其逼著孩子認識多少字,背多少古詩,不如將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培養起來,這樣,才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三、營造學習的氛圍,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

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尤其對於孩子來說,榜樣的力量很重要。如果你讓孩子學習、看書,而你自己卻在玩手機、打牌、看電視,孩子看在眼裡,只會意識到,學習不是一個有意思的事情,爸爸媽媽正在乾的事情才是有意思的,他也會跟你學習,玩手機、看電視。

因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跟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看書,一起探討書本中的文字和知識,有助於培養孩子對於閱讀的正確認知,讓孩子樂在其中。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我就是識字早的人。我兩三歲的時候,爸爸就開始教我認字,在牆上貼滿了“大字報”,四歲的時候就能進行一般的閱讀,包括報紙,當然,應該只是能讀出來,意思可能無法理解。

我六歲上小學的第一天,老師教我們按封面圖案識別語文書和數學書,還說可以通過放在左邊和右邊來加以區分。讓我覺得十分無聊。在此後的學習生涯中,我學起來很輕鬆,成績也還可以,但是並不很出眾。這是因為我注意力不集中,貪玩,花很多時間看各種課外書,不愛寫作業。那時候也不像現在,沒有家長密切監視。

由於識字早,通過閱讀獲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都比同齡人快很多。不過,那時候多媒體並不發達,閱讀的意義跟現在是不一樣的。認知能力的發展比別人強,但是情商意志力理性的發展都很一般。

我小的時候,閱讀是一種娛樂,對對於現在的孩子,由於處在一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閱讀的重要性更高了,通過自主閱讀,能更好地系統性地建立自己的知識儲備。


王丫米


這個問題適合我。

我的小女從三歲開始認字,四歲到五歲背百首唐詩,並且興趣濃厚地認識了唐詩所有的字。五歲時,可以獨立讀一本童話故事書。

五歲那年,她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張借書證,隔三差五地去還書借書。

認字早,看書多,思維開闊,這是一定的。幼兒園老師的評語是:課外知識豐裕,想象力豐富。

上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對數學題目讀不懂,不僅限制了孩子的思維發展,還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我閨女從一年級開始,作業不用操心,除了做完我過一下目,都自己獨立完成。今年閨女四年級,語文全年級名列前茅,作文更是沒得說。

每天閱讀書籍,已經成了融進血液的自然。我想,這些都與早認字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陽光明媚am


我要說一個反面案例:我小時候鄰居家有個小女孩,是公認的聰明,據說6歲就能拿著爺爺的報紙讀。而我們周圍的小夥伴根本不識幾個字,大人們一致認為,那個小女孩將來會大有作為。結果是怎麼樣呢?20多年過去了,我們周圍的幾個小夥伴,有的出國留學,有的考上國家公務員,有的成了大學老師,而那個小女孩,大學都沒有考上,在小城市打工。

當然這20年之間有很多客觀原因,但是至少可以證明,識字早的孩子未必聰明。即使是聰明的孩子也未必成才。

為什麼呢?因為決定一個孩子成才與否的因素裡,智商的佔比不到50%,而孩子的學習習慣、家庭影響、個人興趣等等都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當然,家長們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那麼要不要教孩子識字呢?幾歲開始比較好?

第一,是不是教孩子識字,要看孩子的需求。

教不教孩子識字,這要看孩子需不需要。有的孩子天生對文字敏感,可能3歲就追著媽媽指著“蘋果”的漢字問“這是什麼?”這時候就是你教孩子識字的好機會。當然,你也可以做一些啟蒙,如果孩子願意學,那就教一教也無妨。最忌諱的就是,孩子不想學,逼著孩子學,與別的孩子攀比,這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消磨了孩子對學習的天然興趣,那就得不償失了,會影響孩子上學之後的學習樂趣。


第二,幾歲教孩子學漢字最好?

0-4歲是孩子感知、情緒、社交重點發展的時期,之後才是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而認字就是邏輯能力。所以,建議孩子4歲之後逐步增加詞彙量,培養識字興趣,具體也要看孩子自身的發展情況。2-3歲可以是孩子語言敏感期,這時期孩子正在積累詞彙量,但是更多的時候是“說,不是“識”。

對於孩子的童年,一定要讓他快樂,保護好他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慾,這是最重要的。

最後,送給你一句日本漫畫家大野洋子在《我的兒子原來是猴子》中的一句話:

我想隨便兒子做什麼都好。只要他的兒童時代,像個孩子一樣充分活過,那就夠了。開心的事,難過的事,記恨別人,使壞心眼,所有這些事情,我都希望他做個夠。

大聖媽歸來


我兒子在公立幼兒園從來不認識字,最後讀一年級也沒有提前教,一二年級也從來不去補習班,我都讓他自己回家自己做作業的,後來一年級開始閱讀,二年級成績就跟上去了,到了三年級讓他學一下奧數而已,三年級到六年成績都可以雖然,不是最好,到了初中三年也都可以,最後考了個重點高中,在高中三年也努力考了浙大,就初三複習衝刺一下,其餘基本沒有補習過,從小他自己完成作業的,而且我們夫妻也都是文盲,所以都靠他自己的,我覺得小學不應該去補習班,長期去補習班會影響孩子的自學能力,也會影響孩子思考能力,我認為沒有必要提前學,我記得我每個暑假都是讓他複習課本,從來不讓他提前預習,唯一中考畢業新高一讓孩子預習一下新高一的課程,因為高一課本太多了怕他到時候會太辛苦,所以讓他去提早讀了一個暑假班



A00Dizuo周


識字的早晚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有太多的專家從兒童的心理和生理方面來佐證識字早對於孩子的危害,但現實生活中,識字早的孩子的智商和學習能力是明顯高於識字晚的孩子。有科學研究發現:不識字的孩子6歲入學時的智商為100,而識字早的孩子6歲入學的智商在110-130之間,這是因為識字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腦部組織,刺激左右腦從而開發智力。



另外識字早也有利於幼小銜接的順利過渡。能看懂課文,自主背誦詩詞,理解數學題的要求,對於孩子能輕鬆完成學習任務的幫助是很大的。很多孩子從輕鬆自由的幼兒園一下子進入到緊張忙碌的小學,各種不適應,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成為大部分家庭的日常,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不識字,家長得在旁邊讀題、分析題目的意思,無形中拉長的孩子寫作業的時間。



而識字早的孩子可以自主讀題,高效快速地完成作業,與之產生的附加值是孩子學得輕鬆,自信心也得到滿足。因此無論是開發智力還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識字早的孩子都要強於識字晚的孩子。


念蒵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我的啟蒙是通過姥爺推著小車邊走邊指認字教我完成的,3歲時候就可以流利念報紙,同時記憶力也很好,幼兒園為公司開業致長篇賀詞,小學前已經開始閱讀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叢書,365夜故事。小學一年級摸底,識字數大概是2700多。然後也就沒有然後了。。。雖然也一路重點讀完碩士,依然泯然眾人,在大帝都做箇中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

總結下認字早對我的影響,首先是閱讀量比較大,養成了終生閱讀的習慣,其次,童年時候讀到的知識印象最深,知識面會寬些也比較雜,第三,語文功底比較好,無論是表達還是寫作。這個真的是需要厚積薄發,從小積累有明顯優勢,第四,閱讀速度快,曾經我和老公一起看笑話,他看到少一半我已經笑了,第五不知道是否形象思維開發的太早太多,影響了邏輯思維的發展,我偏科明顯,特別是幾何,物理這樣的科目經常拖後腿,高中後常感有心無力,好在文科生只需要搞定數學,算是有驚無險

再說下成年後吧,文字功底好很容易引起領導注意,好處你懂的~,另外閱讀速度快出一個檔次,工作效率明顯高出一籌,老闆認可,業務上客戶訴求響應快,自然反饋也好,其他的也沒什麼了

我的女兒現在兩歲半,我沒有特意教她識字,我想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家長更多的做一個陪伴和適當的引導的角色就好,啟蒙是重要的,生活中的言傳身教更重要也更有效,不必很焦慮的把啟蒙當做課題來執行。

一家之言,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流轉的心絃


這個問題,根據我身邊的兩個識字早的孩子案例,我覺得好不好,還是得看後期父母如何引導的。

鄰居家的孩子於我們家是同歲的,當時鄰居家三歲就開始認字了,我家女兒不甘心落後於小夥伴之後,所以,也就吵著要我教她認字。不得不佩服兩個孩子在幼兒期的記憶力,短短一年時間,他們的識字量猛增,我和鄰居兩位老母親也倍感欣慰。帶著孩子出門,孩子常常會自己認路牌,讀店名,也迎來路人的羨慕。

我們家每天都有閱讀繪本的習慣,大家都知道,繪本的文字都是很短小的,原本認字前,孩子喜歡聽我讀,她認字後,有時候要求主動讀給我聽。漸漸的,她可以自主閱讀了。

後來,兩個同齡孩子一起進入了小學,我們家依舊保持著每天閱讀的好習慣,因為她認識的字多,而且之前閱讀廣,她看得書也更有深度了,而班裡的同學還停留在學拼音階段,女兒的認知能力也就自然要強於班裡同學了。

這點看來,早期的認字還是很有好處的。但是,鄰居家的媽媽卻認為早期認字是壞處多多的,她為什麼與我的觀念不一樣呢?因為,他們家在小學後,因為明顯感覺自己優越於同齡其他孩子,上課也出現了不聽課的現象。但是隨著時間的積累,其他孩子在學校也是越學越多,鄰居孩子的優越性也慢慢被削弱。而且他們當時也沒有注重閱讀的培養,所以,對於鄰居媽媽來說,早期認字沒有好處。

所以,不管是什麼事,都有兩面性的,這就要看你如何去把握了。


小文藝育兒


這個問題我有切身經驗,來聊聊看。

我家妞妞是從四個月開始學字的。當時接觸到楊健老師的早教課程,非常認同。加上我當時是全職在家帶孩子,就開始得比較早。剛開始的時候就是用楊健老師的字卡教,很大的字,很大的卡,每天陪寶寶玩的時候當玩具給她讀讀看看。推出去曬太陽的時候也拿著,看見車輛就拿出來“車”字,就是如此簡單,但是每天堅持。反正她啥也不知道,我就當給她表演呢。鄰居看見我跟看神經病一樣。(•̀⌄•́) 就這樣過了兩個月,突然發現我說字的時候她眼睛會看向那個字,後來測試多次居然都正確!就這樣堅持下去,到十個月我們回姥姥家時,她已經能準確拿到30多個大人說的字寶寶了,而且可以準確找到路上看到的學過的數字和漢字。就用這種玩字寶寶的方法,我們成功的在會說話之前就可以安靜地獨自閱讀,在不到3歲的時候就能獨自朗讀兒童讀物了。當時姥爺還不相信,說妞妞是把兒童讀物背下來的,結果妞妞現場指著姥爺看的報紙上的大標題和文章題目一一給他讀了出來!這下姥爺才相信妞妞是真的認識那麼多的字了呢!

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開學會發一些薄薄的圖書,是老師一學期上課用的教材。妞妞第一學期拿回來15本,我做個飯的時間她全讀完了,還說太簡單了,沒意思。第二學期,老師特意叮囑我,圖書不要提前給她看,因為老師教的時候她全都會了。

我家妞兒從小養成的看書習慣,簡直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連上廁所都捧著書。妞妞看書有個特點,會同時看好幾本書。家裡到處都是她看的書,一本一本翻開倒扣著,還不能動不能收拾,否則她要喊找不到了。我懷疑她這麼看可能啥都記不住,可是人家確實能知道自己哪本書看到哪裡了。這一點我至今也理解不了。

識字早對她的直接影響,就是上小學以後從來沒有因為不認識字而看不懂考試題,不需要像其他孩子那樣等老師讀題。而我也從來沒有陪她做過作業,因為她不需要我的幫助,一開始就能獨立完成作業。

一直到小學三年級,妞妞看了好多好多的書(她從小認字寶寶,看書全是看文字,不看圖畫書。)比較喜愛動物類和探案類的小說。閱讀使得她和同學在一起聊天玩耍的時候,能有更多話題和自我判斷,不自覺的成為了圈子裡的核心。老師也更喜歡和她溝通,很容易得到老師的喜愛,成為老師的小助手。而學習對於她來說也是一件並不費力的事情,一直穩居年級前三名。

但是到了四年級,情況就急轉直下了。原因是四年級開始上奧數課了。一入奧數深似海,從此讀書是路人。每天做不完的作業,寫不完的卷子,抬不起的頭,摸不到的書。一直到六年級上學期,妞兒再也沒時間看書了。有時候她把書櫃打開,嘮叨嘮叨計劃要看這本書,那本書,最後卻往往是她拿出來放在案頭,幾個星期後我又默默收回到書櫃中。這份無奈,無以言表。

幸虧過完年有了新政,小升初考試取消了,奧數課也被迫停課了,加上這學期學校減負,每天的作業少了很多,妞妞每天回家來基本已經做完作業了。現在每天放學後可以和我嘮叨嘮叨學校的事情,幫我忙活著做飯打個下手,吃完晚飯可以一起出去散步或者鍛鍊鍛鍊,回來後洗漱完畢,能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開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她已經看完了《三國演義》,昨天開始看《紅樓夢》了。聽著她時不時發表點對劉備,曹操的看法,嘆一聲對關羽和張飛的惋惜,驚訝於某個老師講過的片段和細節,在一旁忙活的我,心裡感覺很舒服。這,不才是一個孩子該有的正常生活嗎?


美媽美拍


觀點:“識字早”與孩子後來的前途沒有必然關係。



說說我兒子吧。

我本人沒刻意教兒子識字,家裡有個蠻多書的書櫃,可能我們夫妻有較多的閱讀習慣,平時我也結合畫畫來給孩子說些關於漢字的故事。

對孩子的學習也基本不問不顧。因擔心對其視力有影響,不提倡他長時間看過多的書。

有次,他那時應在讀一年級,我去陽臺,他腳踏在陽臺上看本蠻厚的書,見我來了趕快收起來。

我沒責備他,只說別看太久了,要休息一下。

拿過那本書,是本幾百頁的《西遊記》,全文字,是給大人看的。當時和他聊,他基本能將看過的故事大致講出來。

我相信他當時只認識不到三分之一的漢字。也許漢字是象形字,結合上下文,不準確認識一些字,也能半猜半蒙……就基本瞭解書的大意,而書足情節的趣味性及吸引他這樣半猜半蒙的閱讀下去,慢慢也提高了識字量。

高考時,我們認為他考的成績不錯,將成績打電話給正和同學在雲南旅遊的他,他反應平淡。後來,和我說實話:從小學到高中,其實認真上課學習的,基本就高三時那一年!按他自己評估,考分成績應更高。

大學畢業,他給家裡快遞了一大紙箱的書,我幫他整理到書架上時發現,基本和他所學專業無關,到是些方向性的書《中國大趨勢》《心理學》還有佛系的傳統文化書等等,很雜,但基本沒有時尚新潮的流行書。

前途嘛,目前工作順利,從沒開口向家裡要錢那種省心的孩子。

小結:

早識字,早閱讀,起碼能拓展知識面和思維高度。只要不是機械式的早識字,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