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理解“德不配位”?

遺風觀世


蔡英文女士的一句話,“用愛發電”,甚為經典,我再送她一句,“彼此溫暖”,供大家笑談。


“德不配位”,這個“德”不是我們普遍意義上的德,是統治者的意願和意志,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就是德與位的最樸素的民本思想,治國之道。若違備了萬民生存之本,哀鴻遍野,怨生載道,當然就是“德不配位”!

武王伐紂,紂沉迷於妲姬,疏忽朝政,奢糜不堪,親信一幫諂臣,落個暴臣頭銜,遺臭萬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統一度量衡,千古一帝,王朝卻未能千秋萬代,二世即滅。隋煬帝徵高麗開運河,功在千秋,落無盡罵名。崇禎是個好皇帝,卻回天乏術挽救病入膏荒的大明……民不聊生,陳勝吳廣起義、李自成起義……沒有溫飽的民眾再沒把君父頂在頭上……

上天有好生之德,民眾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君父自然就萬人敬仰!


李世明弒兄霸嫂,不影響他是一代明君,用能臣賢臣,聽諫受諷,成就大唐霸業,萬世流芳。武則天一介女流,為續大唐中興,雖然貶毀不絕,也淹滅不了她的曠世偉業。李隆基沉迷女色,聽信奸佞,江山美人俱毀,安史之死,民怨沸騰,十戶五絕,慘絕人寰。玄宗這個諡號,可不是褒揚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德不配位”!

古代皇帝的諡號很有講究,周厲王,商紂王、楚莊王,隨煬帝、宋神宗、明神宗……這些都是後人給的惡評,不關心民生疾苦,國家未來,自然就被萬民唾棄,王朝土崩瓦解,名正言順落了“德不配位”噱頭,萬劫不復!

(負薪映雪感謝你的閱讀與關注!圖片源自網絡,著作權歸本人所有!)


負薪映雪


人若“德不配位”, 天必降災殃。

“德不配位”出自孔子《周易·繫辭下》原文:“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意思很好理解,“德不配位”的反義詞是“厚德載物”,大家都理解了吧,多做“積德行善”有道德的事情吧?

孔子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又分成了三個部分:



一、德薄而位尊:人的德行很重要,一個人的道德和人品要協調,如果不成正比則百事不順。舉例:一個人的道德與人品反差太大,做官也是個貪官,他不能壓制自己的慾望,貪贓枉法,吃喝嫖賭,盡做違法的事。他的官就當不好,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早晚災殃臨身。

二、智小而謀大:空想主義者,一個人的思想智慧很小,總有自己的宏偉藍圖,他的計劃太大,與能力不相配,其結果造成了很嚴重的損失;如某人沒有經過任何培訓,就去開戰車或者是去開飛機,最終可想而知,定是災殃緊隨;再如一個人沒有任何經驗,立馬就給患者做手術,也屬“智小而謀大”,確定災殃到來。

三、力小而任重: 在現實生活中,平時大家也很明白以上的道理,有句話叫“在其位不謀其政”,其實不是不謀而是個人能力有限,他們身處要職,權力膨脹,收受賄賂價值不菲,就屬“德不配位”,超出了福報的承受力,就災殃臨身了。




從社會的現象看本質

為什麼今天的年輕人容易英年早逝?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一出名就死了?

為什麼有些官員一升官就得重病?

為什麼有的人家裡剛蓋完房子,家裡就不順了?

為什麼有些人剛賣輛新車,出門就把人撞了?

為什麼?

這些現象就是四個字——“德不配位”,再加四個字“必有災殃”,這就是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有因必有果。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發生的事情,都給當事人的道德標準成正比的,有德的人種善因得善果,無德的人種惡因得惡果。



“厚德才能載物,積德才會行善,”所以古聖先賢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發生的事情,有德的人種善因得善果,無德的人種惡因得惡果。


遺風觀世


通俗的講:一個人的人品、行為、做事,無法與他的地位和享受的待遇相匹配。

出自古語,更多的是折射現今社會。

無論是企事業單位,還是企業集團,再或者私人公司,通常人數都在10人及100人1000人以上,人多就需要有管理。然而沒有人天生就是管理,大部分都是做業務出身。

試想一下,一個努力做業務,拼事業的人突然讓他管理別人,不用受累受苦受罪,即可獲得比之前更高的待遇,惰性隨之出現。

從而會帶來一系列的反應,懶是有程度的,絕不會懶一點,而是越來越懶,只物虛,不務實,保證自己當前待遇穩定即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由此會被人稱:德不配位。


哲別嗶嗶嗶


德行德行。德體現在行為上,行為是思想的具體表現。

德不配位,位是兔子。是兔子就要跑的快!這是兔子的行為,如果這個能力不夠就連兔子也做不了。

現實世界是屁股決定腦袋,有很多皇帝腦袋裡想的東西很好如王莽,但是他的屁股是在當時的情況下的。

德不簡單的是道德,還有具體的能力手腕等等。美國賣給阿富汗蛋蛋可以,中國賣給伊朗就不行。這是位置不一樣。如果認不清自己與敵人的實力,就會浪費自己的體力南轅北轍。這是對外關係。

對內則是能力與手腕夠不夠的上那個位置。有沒有才能與機敏處事等。

簡單來說德不配位就是能力不夠而職位高。


張無派


德位相配源於古人遵循自然法則,各守本分,寧靜致遠的傳統。易經《繫辭傳》下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

德,是中華民族共同制訂並遵守的行為規範。德,負載著中華文明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理解,承繼著東方人文精神的薪火相傳,所以厚德載物,一個有道德的人,才能像大地那樣寬廣厚實,以深厚的人品德行利益眾生,使萬事萬物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德位相配的人,盡忠盡職,造福人群,深受人們的敬重與愛戴;德不配位的人,利慾薰心,只想索取和得到,無德敢居高位,無能敢受大功,最後福田耗盡,眾叛親離。

《朱子治家格言》上說:“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這就是德不配位的下場:“折福折壽”。


關公文化彭允好


關於德不配位,我也來湊上幾句。

所謂德不配位,位指位置。德指人的品德,操守,行為及人的智慧才能等。德不配位,指的是人的德行配不上他的位置。人們一般所講的德不配位,主要是指當官的人配不上他所佔的位置。但只有當官的才配不上他的位置嗎?

那些為富不仁,忘乎所以的人,配得上他的位置嗎?

那些所謂名人,辱沒名節的人,配得上他的位置嗎?

那些為人師表,為師不尊的人,配得上他的位置嗎?

那些從醫無德,只講獲利的人,配得上他的位置嗎?

那些枉為人夫,不負責任的人,配得上他的位置嗎?

那些枉為人妻,不守婦道的人,配得上他的位置嗎?

那些養兒不教,只顧自己的人,配得上他的位置嗎?

那些有老不養,不盡孝道的人,配得上他的位置嗎?

當然,大千世界眾生相,德不配位各有不同。這裡僅舉幾例,供君參考。絕沒有針對某些個人之意,而只是想說,我們在遣責那些為官不廉潔,為政不作為的同時,也來順便檢討一下自己,提高一下自己,使我們這個社會更加地和諧,美好。


邀你看夕陽


這是一句很精準很有哲理的至理名言,出自《朱子治家格言》,“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就像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這句話的解讀,我也有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的德不配位,是指那些位居於某些權利部門,拿著國家給的薪水俸祿,卻不能克己奉公,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人。

比如那些貪官汙吏,或者身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人。都是德不配位。

然後,德不配位還指個人修養品質歷練能力都沒有達到目前所享受到的一切物質經濟的資格。

比如富二代。如果這個孩子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體驗或者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或某個方面的知識領域的技能,卻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父母打拼下來的財富,過著麻木不仁金醉金迷的生活。這也是一種德不配位。

還有一種德不配位,指的是靠某種機緣巧合或者投機取巧,再或者不擇手段得到的利益或榮譽。

比如我朋友的新上位兩個月不到就被閃離的兒媳婦。據說,這位兒媳婦是先把她的上司,也就是我朋友的兒子灌醉後,製造了被我朋友兒子性侵的結果。然後,自己錄像保留了證據,導致我朋友的兒子必須娶了她。

結果,朋友的兒子婚後發現這個女人不但不學無術,虛榮心還極強,攀比心嚴重,極度拜金。結婚兩個月不到,就毫無懸念地跟她離婚了。

所以,我們在追求和享受物質財富的時候,擁有某種地位和榮譽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修心修德。否則,我們只能為自己擁有的一切,感到惶恐不安。


愛化繞指柔


暴發戶是最好的例子



科三Gao先森



海語心聲489


德不配位?德和位有關係麼?從古到今好象關係不太大。多說也沒用,這句話應改為"命不配位"似呼合適些。歷來為了爭奪王位那是醜態百出、陰謀詭計使盡、屠殺六親不認血流成河。你可以一朝一朝的往下數,在我中國曆來是強者為王敗者寇,德和位關係不大。如果有德怎能殺父殺兄?怎能殺子殺女?怎能兒妻父佔?怎能驅使萬眾為己奪江山?在中國德是打人的工具,德是歌頌的脂粉,德在我的感覺中不是什麼好東西! 在風氣惡劣的情形中,德是最臭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