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7歲青年,婚禮變葬禮,用生命喚醒美國華人的抗爭

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主角——陳果仁,對於現在的華人尤其是美國華人可能只是歷史了。可是這樣一個年輕人,在20世紀70-80年代的歷史潮流中,卻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華人的熱血。

一位27歲青年,婚禮變葬禮,用生命喚醒美國華人的抗爭

陳果仁簡介

陳果仁(Vincent Jen Chin),是第二代華裔,父母均來自中國廣東,在底特律郊區經營中餐館,若干年前父親病逝。陳果仁在美國讀書長大,畢業後在底特律一家汽車製造公司作設計工程師。1982年,陳果仁27歲,預定於當年6月28 日結婚,幾百名親朋好友被邀出席盛大的婚宴。

一位27歲青年,婚禮變葬禮,用生命喚醒美國華人的抗爭

故事——婚禮變葬禮

1982年6月19日,即將結婚的陳果仁攜兩位好友到底特律一家酒吧喝酒慶祝即將脫離單身,坐在他對面的白人汽車工人艾班斯父子(Ronald Ebens及其繼子Michael Nitz),以為陳是日本人,便嘲弄陳,使用了大量侮辱性的種族字眼,並指責日本人奪走了他們的工作。雙方發生口角,進而發生打鬥,之後陳和朋友離開酒吧,埃斯本父子則開車追上陳,並取出棒球棍,由尼茲抱住陳,艾班斯手持棒球棍擊打陳頭部,在警察上前制止時,猶豫了一下才住手。四天之後,陳果仁不治身亡。6月28日原定的婚禮改成了他的葬禮——很多朋友還未獲悉噩耗,依然盛裝前來。

一位27歲青年,婚禮變葬禮,用生命喚醒美國華人的抗爭

美國華人伸冤無門

案件送到法院,法庭認為適用控辯交易原則,即嫌疑人承認較輕罪行,檢察機關即放棄對其較重罪行的指控。在Wayne County地方檢察官“無暇”出庭且並未請證人出庭的情況下,底特律所在的Wayne County 州法院法官CharlesKaufman輕判白人父子過失殺人,緩期三年,罰款3,780元,當庭釋放。在被問到為什麼使用控辯交易時,法官很生氣的說,我一天要判五十件案子,一個月一百五十件,一年一千五百件,根本沒有時間去調查。

這一比駕車不慎撞死人的罪行還輕的判決激怒了亞裔社區,在百人抗議後,Kaufman堅持原判。隨後,底特律華人律師黃星華(RolandHwang)和陳綽薇(Lisa Chan)及華裔作家謝漢蘭(HelenZia)組織起“美國公民正義會( American Citizensfor Justice)”在全美國掀起了抗議和自救的運動。

一位27歲青年,婚禮變葬禮,用生命喚醒美國華人的抗爭

此後在日裔議員諾曼峰田(Norman Mineta, 後曾任美國交通部長)的大力協助下,聯邦政府介入。美聯邦司法部成立21人的大陪審團對此案進行聽證審理。經過調查,大陪審團向底特律聯邦法院提出公訴。

1984年6月28日,大陪審團裁決艾班斯罪名成立,判處25年徒刑,其繼子尼茲無罪釋放,並指示尼茲要接受戒酒治療,艾班斯籤保兩萬美元后獲釋。艾班斯和他的繼子尼茲沒有在監獄渡過一天。不久,因法律上的技術問題,判罪被推翻,判令重審。1987年5月1日大陪審團推翻1984年6月28日的判決,認定兇手沒有任何種族動機,改判無罪釋放。1987年7月30日,辛辛那提邦法院經10名白人和兩名黑人組成的陪審團裁定白人父子無罪,指出襲擊無種族動機。年底,在對艾班斯的民事訴訟中,法庭批准了一項協議,艾班斯同意賠償陳果仁家屬150萬元。但這個47歲的被解僱工人艾班斯無固定職業,要他支付鉅額罰款,似乎是絕不可能的事情。

一位27歲青年,婚禮變葬禮,用生命喚醒美國華人的抗爭

喚醒美國華人以及亞裔的抗爭

陳果仁事件大大改觀了人們對於『仇恨犯罪』的看法,引起了美國全面的泛亞裔運動,來自不同國家的亞裔移民,首次聯合起來推動亞裔權益,第一次促使各個不同亞裔社區形成一致的聲音,在爭取美國亞裔獨特的身份認同和公正待遇的過程中有著不凡的意義。

雖然,陳果仁事件不能說直接導致了美國《排華法案》的廢除,可確實可以視作一個重要的起點,是美國華人及其亞裔為自身權力來不懈努力的象徵。

一位27歲青年,婚禮變葬禮,用生命喚醒美國華人的抗爭

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推動下,1943年12月17日,有著61年曆史的《排華法案》壽終正寢,華人在美國的正式身份得以確認。

又經過美國華人得不懈努力,終於美國參議院2011年10月6日晚以全票通過一項法案,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排華法案等歧視華人法律表達歉意。推動法案通過的華人領袖7日表示,這一法案通過為美國華埠了結了百年恥辱,帶來了遲到的公正。

一位27歲青年,婚禮變葬禮,用生命喚醒美國華人的抗爭

而故事的主人公也終於得到了應有的正義,2011年由曾為奧巴馬總統助選的媒體工作者陳國材(Curtis Chin)製作完成紀錄片《陳果仁是誰?》(Vincent Who?)影片通過對包括當年陳果仁事件中主要活動人士Helen Zia,美國亞太裔法律中心創辦人Stewart Kwoh,加州平等委員會主席趙美心(JudyChu)、知名華裔新聞記者凌志慧(LisaLing)等眾多各界亞裔人士的訪問,試圖探究陳果仁事件如何成為一個完整意義的『美國亞裔』族群形成的催化劑。對於美國社會曾經並且現在仍然存在的對亞裔的歧視與不公正待遇,每個社區成員或多或少都有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