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百強縣榜單出爐,誰是最大贏家?

文|凱風


在中國,共有2000多個縣城,每一個縣城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這些縣級區域,大者如崑山江陰,一縣可擋一個省會;小者如西藏貢嘎,一縣猶如一鎮;更多是如同河南中牟等普通縣市,夾在大城市之間,隨浪浮沉。

這些縣市之間的懸殊,甚至大過省份之間的懸殊。能在各類榜單中脫穎而出的,無疑是縣域經濟的佼佼者。無論經濟還是樓市,都有相對可觀的前景。

近日,中國社科院發佈《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8)》,這份最新的“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榜單,為四五線城市提供了一個觀察窗口。


全國百強縣榜單出爐,誰是最大贏家?




在全國百強縣中,江蘇依舊是最大贏家,而浙江、山東緊隨其後,三地合計佔了全國百強縣的6成多。

與之對比,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僅有3地入圍百強縣名單,這與其經濟地位完全不相匹配。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百強縣未來的前景又如何?

01

百強縣分佈

江蘇浙江山東佔了六成多


百強縣榜單有很多個,但中國社科院這份的權威性毋庸置疑。

這份榜單,是就縣域經濟而言的,包括縣和縣級市,城區並未體現在其中。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轄市,屬於城市化經濟體,轄區內已無縣域經濟,因此沒有出現在榜單上。

這些百強縣,分佈於17個省市。其中,僅僅江蘇、浙江、山東三省就佔據65席,佔比接近2/3。其中,江蘇佔25席,浙江和山東分別佔21席和19席,遙遙領先。


全國百強縣榜單出爐,誰是最大贏家?




而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的廣東,則顯得有些“落寞”,僅有兩城入圍。

在區域分佈上,百強縣呈現明顯的分化趨勢。東部地區獨佔鰲頭,長三角最為發達,中部次之,西部和東北多個省份均沒有百強縣。

沒有百強縣的省份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廣西、重慶、青海、寧夏、西藏、甘肅和新疆,基本都屬於西部和北部省份。


在所有百強縣中,有24個城市GDP破千億,大多數都位於長三角地區。在百強縣排名前十的榜單中,長三角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放大。

在全國百強縣十強中,有8個位於長三角城市群。

崑山市、江陰市、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義烏市、長沙縣、慈溪市、宜興市和龍口市。這十大一流縣市,除了長沙縣和龍口市分別位於長沙和煙臺之外,其他均在長三角地區。



全國百強縣榜單出爐,誰是最大贏家?



作為龍頭的崑山市,只是蘇州下屬的一個縣級市,但其2017年GDP高達3520億元,超過1/3的二三線省會城市。烏魯木齊、呼和浩特、蘭州、銀川、海口、西寧等省會的GDP均未超過3000億元。

這背後,長三角向來是我國縣域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在1990年代,蘇錫常就以縣域經濟聞名於國內外。

同時,沿海城市發展相對均衡,縣域經濟均有較強的產業實力,因此得以與其他二三線城市相較量。

02

為何廣東百強縣這麼少?


廣東百強縣的數量,與經濟體量完全不匹配。

偌大的廣東,只有2個縣城入圍百強縣名單,分別是惠州惠東和博羅。這兩地名不見經傳,博羅縣2017年GDP不到700億元,勉強相當於東莞虎門鎮。


全國百強縣榜單出爐,誰是最大贏家?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廣東百強縣之所以如此之少,是因為廣東大多數強縣均已“撤縣設區”,而珠三角的佛山、東莞一直都以“鎮域經濟”著稱。

一鎮經濟之力可擋一市,但這也不會體現在“百強縣”排名之中。

這是直觀原因。如果探究更深入一層,就會明白,廣東撤縣設區大躍進背後,是城鎮化率走在全國前列的大背景。

2017年,廣東全省的城鎮化率高達69.85%,位居全國第四,僅次於京津滬三大直轄市,比全國58.52%高出11個百分點。


如果只看珠三角,情況更為可觀。

珠三角九市的城鎮化率高達85.29%,遠超長三角和京津冀其他兩大城市群。如果只看一二線城市,廣州城鎮化率為86.14%,佛山的城鎮化率為94.96%,東莞為89.86%,而深圳城鎮化率高達100%,因為深圳已經沒有鄉村了。


城鎮化高度發達,珠三角幾乎融為一體,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群之一。鄉鎮變成縣城,縣城脫胎換骨升級為城區,自然就不再有縣城可言。

如果則視野放大,從縣城擴大到城區,不難發現,在百強區排行中,廣東獨佔鰲頭。


全國百強縣榜單出爐,誰是最大贏家?



深圳市南山區、廣州市天河區、深圳市福田區三個城區包攬百強區前三名,前十強中有八個位於廣東,在全部榜單中廣東則包攬22席。

當然,廣東也有問題:珠三角一枝獨秀,粵東西北經濟發展相對孱弱。

03

百強縣的樓市及其前景


每一次百強縣榜單發佈,最令人關注的不只是各自城市在全國的地位,更涉及樓市的前景。

過去兩年,在棚改貨幣化的強烈刺激之下,四五線城市房價紛紛破萬,小縣城的樓市被攪熱。然而,隨著棚改政策日益收緊,三四五線樓市都即將面臨調整,哪些地方的樓市還有支撐力?


全國百強縣榜單出爐,誰是最大贏家?



一般而言,百強縣,都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也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在樓市上也擁有較強的抗跌性。然而,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作為龍頭的崑山市,名為縣級經濟體,實際上相當於一個二線經濟體,且背靠上海,產業科技相當發達,其樓市的支撐度,肯定強於一般城市。

所以,這裡就涉及四個標準。四者俱全的,樓市的支撐性最強,缺少一個就弱一分。

其一,是否屬於百強縣。如果連百強縣都未能入圍,那自身在發展上一定存在不少短板。縣域經濟一向相對脆弱,難以經受人口外流和經濟形勢下行的衝擊,是否有自力更生的主導性產業,甚至在區域內有核心輻射力,就至關重要。

其二,人口是否流入或迴流。長三角的強縣城,和廣東的強鎮一樣,外來人口眾多,人口持續流入,為樓市提供最堅實的支撐。而部分中部或西部的強縣,隨著產業轉移,也能獲得人口迴流的機會。

其三,在過去兩年中,是否進行大規模棚改。棚改範圍越廣,棚改貨幣化的比例越高,說明房價依託於定向放水的成分就越多,對房價的透支就越嚴重。

其四,是否背靠省會或大城市群。這裡的省會,以國家中心城市為優,強省會次之,一般省會再次之。這裡的大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世界級城市群為優,成渝、中原、關中平原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再次之,其他區域性城市群再次之。

沒有縣域經濟能孤立發展。

正如凱風君在《國家點名12箇中心城市》一文的論述,未來是城市群、國家中心城市和強省會的時代,越是向這些區域靠攏,縣域經濟就越有長久的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