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書協副主席何開鑫:書法不是孤立的墨跡,是執著的人文理想!


何開鑫,號開心堂主,1954年生,四川省蓬溪縣人。中國書法家協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遂寧市文聯副主席,遂寧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遂寧市書畫院院長。

何開鑫先生學書完全是出於無意之中!他當時家鄉的縣城有個老先生,寫得一手非常漂亮的魏碑行書,經常會吸引他駐足觀看,慢慢的就著了迷。

後來,何開鑫先生到了部隊,在賀蘭山下一待就是13年,讓他對漢、魏碑和墓誌情有獨鍾。對那種比較蒼茫、渾厚、拙樸的東西,慢慢地產生了一種感受,可以說有一種情感。

退伍後的何開鑫,經歷過一段情緒的低落期,總覺得自己確實需要一個東西支撐精神生活,於是,他選擇了書法。

他用95.5元的工資工資就買墨買紙,每天只睡兩到三個小時,非常痴迷的學習書法,在做好本職工作外,鑽研書法,把整個書法史做了一次梳理,在裡面找更符合自己的東西。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作品開始陸續在全國書展上獲獎。

1989年,書法作品入展全國第四屆書法篆刻展、1992年,全國第五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入展、1995年,全國首屆扇面作品展入展、1996年,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入展、1998年,首屆世界華人書畫展金獎、1999年,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等等。

對於書法的理解,何先生認為書法由兩個方面構成的,一是筆墨,屬於技藝層面,它是基礎。另外一個就是精神。也可以說書法是屬於控制性和情感性兩方面交融的產物。書法不是孤立的墨跡,它的背後是一種深沉、執著的人文理想和情結。

何先生堅持書法本體的藝術規律,把握筆墨功夫,一點一點地從漸悟到頓悟。筆墨的背後盡見“離經不叛道,得意皆忘形”的精神世界,筆墨以性靈彰顯,性靈靠筆墨支撐。

書法的路途是長遠的,她需要作者一生去守望和堅持;書法的過程又是快樂的,技進乎於道,伴隨著歲月的過往你會在糾結和困惑之中得到快慰和收穫。何先生選擇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書法藝術之路。

四川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草書委員會主任何開鑫先生的書法作品 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