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能買到那麼多世界上先進的軍事裝備?

lx2ld9


“冤大腦袋”當的舒服呀!

印度作為世界常年的世界第一、二,經常和沙特比拼到底誰才是世界軍火武器的頭號買家。而沙特的市場基本讓美國獨佔了。

印度市場令大家開始眼紅,這包括了武器出口大戶俄羅斯、美國、以色列、法國等等。而印度武器採購也願意這樣左右逢源,特別是進口武器當中,進場在俄羅斯、美國、法國之間互相選擇。美國當然願意這樣,印度武器市場俄羅斯一直把控達到80%以上,只要印度鬆口進口大批美國武器,那麼美國武器出口就擠佔了俄羅斯市場,對於美國來說就是勝利。從武器合作來看,印度向美國購買的武器大都侷限於雷達、電子產品、反潛機、反潛直升機,當然美國極力推銷自己F-16、F-18戰鬥機,甚至希望F-18當印度海軍的艦載機。

印度與美國武器合作還算正常,暫時沒有被坑的情況出現。這也是令印度十分滿意的情況,但是與俄羅斯合作就不同的,俄羅斯當印度是“冤大頭”“搖錢樹”。俄印武器的合作,印度一直是處於劣勢,基本說不上話。

本來印度買武器是想強大自身,所以很多武器美國、法國、以色列等沒法賣,有的武器也沒有。這一點就是俄羅斯降服印度重要原因,這包括了印度的急需的航母、核潛艇、航天、航空技術。這四類分細武器化,就是超日王號航母、租俄羅斯核潛艇、俄羅斯火箭技術、蘇-30MKI戰鬥機等。雖然第三國都願意賣武器給印度,但是賣印度最好的武器還是俄羅斯。


浴火


這是由於印度的特殊地理位置、裝備自主研發水平、武裝部隊的現實需要和現有國家體制等決定的!


印度地理位置很特殊,就像一把剪刀,直插印度洋,可以扼守歐亞海上航線。冷戰時期,是美蘇兩個對立陣營積極拉攏的對象,故對印度提出的購賣武器要求,都是來者不拒;冷戰結束後,又成為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陣營和俄羅斯全力爭取的對象。加之印度毗鄰中國,人口與中國相當,都是亞州大國,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陣營和俄羅斯都想通過軍事武裝印度,制衡中國,阻止中國崛起,甚至有時主動向印度出售武器。日前,印度花20億美元從美國購買了20架無人機;花近30億美元從以色列購買了8000枚“長釘”反坦無導彈等,都是針對中國的;

因為印度的工業基礎很差,武器準備研發能力極弱,很難吸收和改進美俄等武器製造技術。故而美俄即便銷售給印度再先進武器,也不擔心印度會偷去技術反哺印度國產武器,然後再用國產武器去搶佔世界軍火市場;印度多次在購買武器時向這些國家提出附加要求,就是要求與這些國家共同研發並在印度境內組裝,但都沒有得到同意也是一個充分的證明;

1962年印度被中國打得慘敗,與中國交惡,一直念念不忘報仇。但與中國的軍事發展速度相比,印度難與中國抗衡,買買買就成了印度提升軍隊裝備水平的唯一有效手段,印度甚至不惜花大價錢購買先進武器,因而,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在世界上有“百國裝備、萬國彈藥”之稱。

此外,因為印度的政治體制與西方國家一脈相承,價值觀一至,極易得到西方國家認可,而印度人是歐羅巴人種,被英國殖民統治過,與西方列強的溝通渠道較多。故商談軍火生意比較便當。印度看中的是這些國家先進武器,而這些國家看中的是印度袋子裡的錢,僅此而已。【大冰哥】


大國策


印度一直自詡本國是亞洲軍事強國,並且地位僅僅低於美國和俄羅斯。而印度人的思維通過寶萊塢電影就可以看出來,過分誇張。如果說印度是軍事地位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話,那麼中國和其他世界上擁有自制航母的國家的軍事地位又應該擺放在哪裡呢?而印度它可以說是軍事購買力空前強大的國家,但是不能稱它為軍事強國。原因所在,請閱讀下文。

印度認為本國軍事裝備量是世界第三

印度對於本國的軍事裝備量是空前的自信,原因何在呢?因為印度會向世界各國購買武器設備,並且在購買武器上面,印度人是一改“摳門”作風,特別豪氣的下單。印度的購買力有多強呢?印度主要是向美國和俄羅斯購買武器,其次還有就是英國和法國。而印度的第一艘航母是向英國購入,後來的維克拉馬蒂亞號航空母艦是讓俄羅斯來改造的。而印度的戰機近乎一半是給航天領域強大的俄羅斯購買,而其他是向美國,法國等購買最先進的戰機機型。在核潛艇方面,印度則是向俄羅斯購入,一些核潛艇印度比較難以承受的價格改為租用。因此如果說印度是亞洲第一的軍事購買強國,那真的是沒有國家敢與它爭鋒了。

印度本國軍事建造力太差

印度之所以一直瘋狂的買他國的軍事設備和武器,歸根究底最大的原因就是印度本國的軍事研製力太差。印度建造一個坦克都需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而印度的自制航母更是一拖再拖交期。甚至和俄羅斯一起建造的T-50五代戰機也是不如人意,各方面性能被美國批差中國的四代戰機“殲-20”太多。而因此在國際軍事買賣市場上,把武器賣給印度似乎已經成為慣例,而很多國家都非常喜歡印度這個炙手可熱的“買家”。因為它沒有軍事設備建造力,所以在價格方面一般都能賣出一個好價錢。

印度的軍事人才稀缺原因

印度的軍事設備和武器研製能力這麼差,跟本國的封建思想和制度是有很大的關係。對於人才,在中國的古代都知道沿用科舉制,廣泛的選取人才。而印度的精英教育方式是隻針對部分人士。在印度沒有中國的全民義務教育,受到姓氏等級制度影響,很多人無法獲得上學的機會。而印度的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大部分都是被早早的安排嫁人相夫教子,沒有任何新意的過完一生,更別提能得到受到教育的機會。因此印度不知道到現在目前為止,已經錯過了多少個“居里夫人”。而印度的等級制度劃分讓印度選擇人才以及培養人才方面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而這樣沒有全民受到教育的國家,是很難能建造出來精良的軍事武器和設備,因為人才永遠只有那些。封建思想和制度阻礙了印度前進的腳步。


鐵血視角


名義上,印度算是南亞次大陸最強軍事大國,之所以能夠擁有這一頭銜,一方面是因為南亞也沒有其它軍事強國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印度買遍了全世界的武器裝備,這些東拼西湊的武器系統使得印度的整體軍備力量略顯先進。當然,印度自己的定位是僅次於美俄的世界第三軍備大國。

印度的裝備採購來源五花八門,比較重要的有俄羅斯、美國、法國、英國等。其中英國曾經向印度出售了一艘尊嚴級大力神號航母,該航母讓印度成為了亞洲第一個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也因此使得印度習慣性地認為自己是亞洲最強,英國還於1986年出售了另一艘航空母艦給印度,即競技神號航母。在此之後,印度還讓俄羅斯改裝了一艘基輔級航母,即印度現役的維克拉馬蒂亞號航空母艦。

資料圖:印度的航空母艦編隊

在軍用飛機方面,印度的戰鬥機主要源自俄羅斯,比如著名的米格-21戰鬥機就是印度的最愛,在過去50年中印度採購了近千架米格-21,不過其中有一半左右已經摺損。印度還購買了俄羅斯的米格-29、蘇-30等機型,甚至還擁有圖-142大型反潛機、圖-22M3“逆火”轟炸機等大飛機,由此可見,俄羅斯對於印度確實是關懷至備,連戰略轟炸機都願意賣。

當然,印度也採購歐美的機型,比如法國的達索陣風戰鬥機,美國的C-130J戰術運輸機,這些機型都屬於目前世界上技術水平最高的飛機,印度把這些來自不同國家、不同供應商的機型混搭起來,就構成了印度的飛機編隊。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甚至也考慮邀請印度參與F-35隱形戰鬥機項目,但是印度似乎更願意等待俄羅斯的T-50隱形戰鬥機。

資料圖:印度採購的美製運輸機

在海軍艦艇方面,印度也大量引進了俄羅斯的設備,俄羅斯為印度造了護衛艦等大型水面艦船,另外還提供了一批基洛級潛艇,甚至還把自己的核潛艇也出租給了印度。印度同時還買了歐洲的209級1500型和鮋魚級潛艇,這些艦艇組合到一起同樣是五花八門的。

那麼印度為何能夠輕鬆購買不同國家的先進裝備呢?實際上印度自己的基礎工業並不發達,因此印度自己造武器很慢,比如LCA和“阿瓊”都是發展了幾十年還沒成功的項目。所以印度習慣了外購,國際市場上的武器供應商也習慣性地把武器賣給印度,這是已經“約定俗成”的慣例。

資料圖:印度的阿瓊坦克已經造了幾十年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歐美國家,都不需要擔心印度仿造武器的問題。因為印度連自己的武器都造不好,想仿造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俄羅斯連圖-22M3這樣的戰略轟炸機都可以賣給印度,法國也慷慨地向印度提供了最先進的陣風戰鬥機。

由於印度比較依賴外購,所以供應商在向印度出口武器時,也擁有講價的主動權。俄羅斯為印度改裝基輔級航母時,就向印度要了20幾億美金,這已經相當於一艘美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價格的一半了。當然,美國向印度出口的6架C-130J運輸機總價也高達十幾億美金。顯然,大家都認為武器賣給印度既安全又有錢賺,所以誰都不願意放掉這塊大蛋糕。


白虎堂


阿三哥的國度一般人能理解嗎?比如有幾個青年,一個天天牛逼哄哄的,一個傻逼呵呵的,一個正直青年,牛逼哄哄的青年怕正直青年搶了他的風頭,就找到了傻逼呵呵的青年和他說:那個正直青年別看他不搭理你其實他就是想實力大了後弄你!你在不秀秀你就要捱打了!傻逼呵呵的哥們聽了後用核桃大的腦仁想了想,是啊。。。。可是我家啥也沒有啊,咋整!牛逼青年說:怕啥我前天剛弄了一批彈弓子,昨天打了一幫小孩!還特麼挺好用!你要的話給你5000塊錢一把!有了他正直青年就不敢惹你了!就這樣三天兩頭的賣給了傻逼青年一堆裝備!傻逼青年以為自己很牛逼了,說話口氣都不一樣了,天天在正直青年面前嘚瑟。賣給傻逼青年裝備的牛逼青年掙了錢後找到了正直青年說:哥們,我這有剋制那傻逼青年的裝備你買點不?500塊錢給你一堆!正直青年說:呵呵


煙屁說


冤枉錢他可沒少花啊。因為國際環境好,夾在大國之間,獨居印度洋地緣優勢,即是各大國爭相拉攏的對象,又有豐富的資源和較多的人力資源,有錢、有關係,當然啥都能買到了。

圖為印度買了10年沒有買到手的陣風戰鬥機。


但是我們不得不說,印度這個國家花的冤枉錢可是不少,比如耗資200億歐元引進126架陣風戰鬥機,這樣的冤枉買賣都敢做,雖然說到目前為止一架陣風都還沒有交貨,甚至這個合同都已經面臨告吹的可能了,但是印度已經在項目上花費了十幾億美元了,到目前為止,一個飛機輪胎都沒有看到,印度戰鬥機隊老化嚴重,除了二百架蘇30MKI之外,其餘的三四百架第二代作戰飛機都在等著替換,可是印度卻停止了陣風引進計劃,這可真是醉了。

圖為印度打算放棄的FGFA蘇57戰鬥機的印度版,這是個假想圖。


另外,印度還暫停了和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也就是印度的FGFA戰鬥機合作計劃,但是此前印度都已經為計劃出了10多億美元的開發費用了,現在蘇57出來了,印度卻要喊著推出和暫停合作,這樣的行為不是在做無用功嘛?除了這兩個引進的飛機,印度自己為了更換機隊研發的LCA戰鬥機,用的法國的設計、美國的動力、以色列的雷達導彈,到現在印度空軍都不願意接収這個飛機,計劃已經持續了30年了,同志們30年啊,印度才裝備了一箇中隊的LCA,項目耗資已經達到幾十億了。

LCA都快成了慢工出慢活的代名詞了。


除了這些,印度購買的P8反潛巡邏機、C17運輸機、A50I預警機,無不是花費巨資,而且耗時巨長,印度似乎已經習慣了一個武器項目持續20年以上的感覺了,他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以為這就是本來應有的規律了,而且每次都是耗費巨大。果然是有錢、人那啥。。。。速來啊,這其實沒啥好的,每年花那麼多軍費,結果呢?還不是那樣。


海事先鋒


印度軍隊在我們的印象之中,一直是以高故障率和武器來源複雜聞名的。

就拿印度空軍來說,裝備著包括英,法,美,俄等等多個國家的戰機,比如蘇30MKI戰機,C17運輸機,鷂式戰機,美洲虎攻擊機,陣風戰鬥機等等。而其陸軍同樣如此,有美國的火炮,法國的熱成像儀,俄羅斯的坦克,以色列的觀瞄設備等等,那麼又是什麼催生印度能夠毫無阻攔的獲得這麼多的武器裝備呢?

首先是國際環境。就拿中國和印度相比,印度有著長達一百多年的殖民史,被英國殖民,並且屬於英聯邦國家,其在獨立之初就是有著鮮明的英式軍隊的特色,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訓練編制等等細節,而其由於和英國的特殊關係更是能夠直接買到像酋長坦克這樣的在當時非常先進的武器。而印度不是共產主義國家,和英國走得近,後來也慢慢和美國等西方國家打上了交道,沒有什麼糾紛,政治意識形態也一樣,而且還有著西南方向上壓制中國的想法,於是美國很願意幫助印度。曾經在1962年中印戰爭中我軍就曾繳獲過一批美國人援助印度的M16。而美國都賣了,像法國以色列等國也就打開了市場的大門。而印度地理位置很好,像蘇聯想往印度洋方向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所以也就開始和印度接觸,軍火自然也就開始賣了起來。

其次是印度本土的軍工研製能力較差。就拿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來說,連修飛機都修不好,修的飛機有八成都墜毀了,更何況研製生產飛機。而且就拿INSAS步槍,阿瓊坦克,LCA戰機等來說,都是印度國產貨,但是都受到了差評,性能差勁,與國外同類型產品差距過大,而且價格上還不佔優勢,這樣的情況下當然是選擇外購了。

最後則是印度巨大的市場。印度一直自詡為世界第三大強國,軍事力量建設投入也非常大。經常有各種招標項目,而且很多都是分量十足的大單子,很多國際軍火商為了掙錢當然會出售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來吸引印度人的目光。比如今年印度就投入百億美元引進F16生產線。


僱傭兵


眾所周知,印度幾十年來一直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大買家”。該國通過從多個不同渠道引進裝備,成功武裝了一支員額超過百萬、裝備有3000餘輛主戰坦克、100多艘各型艦船、700餘架作戰飛機的軍事力量,這種規模的國防軍在世界上並不多見。而憑藉這些“雜七雜八”且很難認為形成系統的武器裝備,印度軍隊自印度建國以來竟然先後經歷了歷次印巴戰爭、中印邊境軍事衝突和多次反恐作戰行動,雖然印度軍隊本身的表現實在難以恭維但期間各類武器裝備的表現尚算正常,除印度國產武器一直處於“拉後腿”的地位以外基本上很少出現因武器裝備性能問題導致的重大軍事失敗(除對印自衛反擊戰外),這種情況實屬世界罕見。


應該說,印度有選擇不同來源的武器裝備的資本。作為印度洋沿岸和南亞地區的第一大國,印度擁有僅次於中國的人口總量和世界面積第七大的國土範圍,這樣龐大的國家實體使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對其視而不見。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即便是美國和前蘇聯這樣的超級大國,在與印度打交道時也不得不對其意見和利益予以考慮。而且,由於印度與除中國外任何一個世界性強國都不接壤、同時又扼守印度洋上國際貿易和能源運輸的重要航道的關鍵位置,其他國家事實上或多或少都“有求於”印度。在這種情況下,印度能夠在各主要武器生產國之間自由選取所需求的武器裝備和武器技術,也就成為了理所當然。

從目前印度軍隊所採用的裝備來看,空軍中同時裝備有俄羅斯的蘇-30MKI、米格-29UPG和法國的“陣風”C、“幻影”2000,陸軍中同時裝備有俄羅斯的T-90M主戰坦克和瑞典的FH-77榴彈炮、海軍中同時裝備有德國的209型潛艇和美國的“加拉希瓦”號兩棲攻擊艦,至於單兵裝備則更加五花八門。可以說,印度軍隊集合了美、俄、歐三大主要武器裝備來源,並且還在謀求向日本、韓國等新興武器出口國引進裝備(可以說除了不敢向中國買武器以外其他國家的武器都買過了),幾乎就是一個當代軍事裝備的超級博物館。



然而,表面上的光鮮,卻難以掩蓋。由於過於依賴進口武器裝備,印度國防工業發展情況十分惡劣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以近期三個裝備引進項目為例,原本計劃替代米格-21的本來應該是印度國產的LCA“光輝”戰鬥機,而在引進卡-226T之前印度已經生產過同噸位的國產ALH“北極星”直升機,而新型自動步槍則是為了取代完全失敗的國產“聖劍”自動步槍。儘管印度國產武器一直“不成器”有著印度國內對國防產業投入資源不夠、軍方對國產武器支持力度不足等問題,但毋庸置疑如果不是因能夠“平衡選取”各國武器裝備進而形成了“造不如買”的思想,印度根本不會面臨國產武器項目發展一個失敗一個、連自動步槍這種武器都需要進口的局面。

事實證明,即便是對於印度這種具有一定實力的國家而言,在武器裝備方面沉溺“平衡戰略”也是斷然不可取的,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世界上仍然有著為數眾多的國家和地區在這一方面樂此不疲。對於這些國家,我們只能期望它們不會陷入與強國之間的軍事衝突,不然其下場只能是重蹈1982年阿根廷的覆轍。


童話裡的承諾


首先,捨得花錢。印度遠遠談不上富裕,但在1962年撩惹中國被胖揍一頓後,就開始了變態式國防建設。國防預算從前不足百分之1,一下提升到超過百分之15,只要是他們認為好的武器,一概能買就買。

第二,製造能力差,地球上有一個普遍真理,凡是農耕民族食物越容易獲得的地方,人就傻,食物越容易越傻。非洲有些地方食物一次種植終生收穫,結果現在的非洲是什麼樣?還有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水稻幾乎一季一熟,現在越南人什麼樣?南亞次大陸氣候溼潤,糧食作物成熟快,也幾乎是一年三四次收穫,所以南亞次大陸形成了一個優良傳統,一入侵就佔領,誰佔領誰完蛋。印度的製造能力可想而知了。

第三,背靠中國,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是和平發展能力最強的國家,只要沒有戰爭,自己又不折騰,中國人花十年取得別人一百年都幹不出來的成就那是中國人不著急。所以,懼怕中國強大最喜歡的就是讓周邊國家撩惹中國,甚至有超級大國為此付出了亡國的代價。

最後,恐怕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養能力太差了,印度摔飛機的能力天下無敵,使用其它裝備也不遑多讓,所以賣給印度武器不用擔心像賣給中國黑鷹或賣給伊朗F14一樣一錘子買賣,賣的武器三四十年還有戰鬥力。用不了二十年,印度自己就又來拿著錢求貨了,不僅充實了腰包,還檢測了武器存在的問題,是誰不願意呢?


baby愛科學


萬國造已經成為印度軍事裝備的最突出特徵。印度購買了來自美俄英法等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軍事裝備,就算一些不太強大的國家也能夠在印度軍事裝備市場佔據一席之地。僅就空軍而言,蘇30MKI戰機,C17運輸機,鷂式戰機,美洲虎攻擊機,陣風戰鬥機等都是印度採購的軍事裝備,而這些則分別來自美國、俄羅斯、英法等國。

那麼為什麼印度沒有遭遇技術封鎖,能夠從全世界買到先進軍事裝備呢?首先是印度擁有著不錯的地理位置,作為南亞的軍事強國,印度在東西方之間具有極大的戰略地位。美國、俄羅斯、英、法、以色列等不願失去印度這個戰略伙伴,因為他們都把印度但當做了制衡中國的棋子。

其次,印度有著長達一百多年的殖民史,並且屬於英聯邦國家,在意識形態上與西方國家一致,其在獨立之初就是有著鮮明的英式軍隊的特色,其與英國之間的特殊關係,也能確保買到像酋長坦克這樣的在當時非常先進的武器。意識形態上一致性也讓西方國家對於印度少了一些警惕,在武器裝備出口上也就能放的更寬一些。

再者,印度這麼多年並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加上裝備研發過程中存在的天然缺陷,導致印度在自主創新方面鮮有作為。由於不用擔心印度會在進口裝備的基礎上進行大量模仿創新,進而超越自己,西方國家也就能放心的將這些裝備出口到印度。

最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軍備市場之一,在西方國家眼裡就是一塊肥肉,不忍心失去這個賺取暴利的機會成為他們的基本共識。為此西方國家願意拿出一些先進裝備出口到印度。總體而言,印度能夠從全世界買來各種先進裝備是以上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