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長史
大家都知道,在法國被納粹德國佔領之後,法國人在納粹德國的把持下建立了傀儡政府“維希法國”。
軍事問題我們稍後再談,首先可以確定的是,至少在經濟生產和政治上,維希法國是支持納粹德國和軸心國陣營的,不論自願與否。
維希法國政府在其存在期間,協助納粹德國進行了他們的種族隔離、清洗政策,協助納粹德國進行了當地的民眾控制,為德國人輸送了物資和本國人力(有一定數量的法國工人被維希政府強制送往了德國、在惡劣環境下為納粹政府工作)。維希法國控制下的法國經濟為軸心國全力提供支持。
貝當和希特勒見面:
除了維希法國政府的官方支持之外,一些法國人也以個人的名義援助納粹德國,他們的目的有可能是從法國被控制的狀態中儘可能牟取利益、也有可能是為了減小個人或國家在納粹佔領下蒙受的損害。法國也存在支持納粹主義的個人。但是多數法國人在支援納粹時是不情願的,但是他們當時難有選擇。也有很多法國人在“自由法國”的號召下,選擇武裝抵抗或者對納粹資產進行破壞。
自由法國旗幟:
另外,在納粹的把持下,維希法國的警察、軍事力量,為納粹維持秩序,為軸心國爭取法國的海外殖民地。
在法國境內出現反納粹游擊隊時,維希法國政府一開始不情願地鎮壓,後來隨著事態升級,維希法國政府和法國游擊隊之間的爭鬥愈演愈烈,雙方進行過不少交火,且雙方都處決過被俘的對方人員。
納粹警察頭目卡爾·奧博格在法國:
在軍事方面,維希法國政府下屬的軍隊,特別是維希法國空軍,在實際上受到納粹德國的控制並且為軸心國作戰。赫爾曼·戈林下令讓所有維希法國空軍飛機使用特殊的標識,並受自己指揮。
標記是這個,注意別和英國空軍的標記搞混:
維希法國部隊和同盟國部隊爆發過直接衝突。這些戰鬥大多數都是發生在北非的,不過也包括和英國海空軍的衝突。在“火炬行動”中,同盟國為了奪取北非殖民地的控制權,而曾經和維希法國軍人交戰。維希法國在為軸心國作戰的過程中損失慘重,僅有的一點空軍所剩無幾。
維希法國參與的地中海海軍行動:
在“火炬行動”結束之後,納粹德國部隊再次進駐了法國,維希法國的剩餘軍事力量遭到解散。維希法國在那之後只剩下了有限的行政權,本就不多的軍事力量已被剝奪。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最終法國被解放、自由法國主導了法國政權的重新建立。
勒克萊爾的自由法國第二裝甲師,進行巴黎解放遊行:
史話戲說
一部分法國人投降,成立貝當政府,還有以戴高樂為首的法國人展開自由民權運動,同法西斯國家做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