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得福」“雙百夫妻”蘇著登、陳繼英:興港鎮現代版“天仙配”

「敬老得福」“双百夫妻”苏著登、陈继英:兴港镇现代版“天仙配”

山中易尋千年樹,

世上難得百歲人。

在鐵山港區興港鎮謝家村委半港村,有一對百歲夫妻,丈夫蘇著登、妻子陳繼英均為1915年出生的人,現已103歲高齡,這對“雙百夫妻”相濡以沫,在一起生活了80多年,是市民政局目前登記在冊的百歲老人中婚齡最長、且都同時健在的老夫老妻了。

「敬老得福」“双百夫妻”苏著登、陈继英:兴港镇现代版“天仙配”

老人與記者親切交流。徐陽 攝

享受現代版“天仙配”生活

略為遺憾的是,由於年紀大,二老的視力和聽力均各有“一好一差”,蘇著登眼明耳背,陳繼英耳聰目昏,在與我們交談時二老常常“耳目互補”。

夫婦倆生育4個女兒,她們如今也是奶奶了。因為沒有兒子,4個女兒出嫁後,二老便相依為命,但生活依然過得有滋有味。

「敬老得福」“双百夫妻”苏著登、陈继英:兴港镇现代版“天仙配”

在自家的小院內,

二位老人喜歡種些木薯、紅薯之類的作物。

羅偉 攝

在遠離城市的鄉村,他們頤養天年,過著現代版“天仙配”的生活——砍柴、種菜、養雞……每天早上起床後,蘇著登就開始忙家務活,收頭拾尾,一把掃帚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煮好早餐後再把老伴叫醒一起吃。

「敬老得福」“双百夫妻”苏著登、陈继英:兴港镇现代版“天仙配”

我是興港鎮石頭埠臥龍村人,小時候父母雙亡,因為家貧才被醉酒的叔叔抬轎到謝屋半港村來,和蘇著登結為夫妻。雖然是盲婚啞嫁,但成家後兩人彼此付出,同甘共苦,你謙我讓,相敬如賓,攜手度過了80多個春秋。

如今,夫婦倆基本上做不動繁重的農活了。但在自家的小院內,二老還喜歡種些木薯、紅薯之類的作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讓住在鄰村的女兒們基本上不用操太多心。

悠然自得安享幸福晚年

陳繼英老人告訴記者,她也沒什麼愛好或習慣,一生去得最遠的地方就是3公里外的興港鎮赤江。現在人老了,行走不靈便了,每天吃了就到村裡村外走走,或到大路邊去看看來來往往的車輛。因為一個看不見、一個聽不清,女兒們說湊錢給他們買電視機也給推掉了。

「敬老得福」“双百夫妻”苏著登、陈继英:兴港镇现代版“天仙配”

“古話講得好,‘少年夫妻老來伴’。我們現在最擔心的是,萬一其中一個走了,剩下的就沒個伴了。”望著相伴了大半輩子的丈夫,陳繼英老人動情地說。

與老伴不同,蘇著登老人不僅手腳利索,偶爾自己還做些手藝活自得其樂。交談中,老人取出自己的小發明,一部獨輪車和拉水機有模有樣地介紹起來。此外,老人小時候上過私塾,會認字看書,還略通易經理學,村子裡許多農戶新居入夥,都是他給看的日子。

「敬老得福」“双百夫妻”苏著登、陈继英:兴港镇现代版“天仙配”「敬老得福」“双百夫妻”苏著登、陈继英:兴港镇现代版“天仙配”

老人發明的拉水機。徐陽 攝

據陪同採訪的村婦女主任龐進麗介紹,兩位老人相守相扶一輩子,共同撐起一個家,感情一直很好,雖然經歷了不少波折和磨難,但兩人凡事都往好的一面想,並努力克服困難,從沒有見他倆紅過臉。尤其是蘇著登老人特別能擔當,女兒們出嫁後,家裡家外的活他一樣也沒落下,把整個家操持得井井有條。

發自肺腑感謝黨感謝政府

「敬老得福」“双百夫妻”苏著登、陈继英:兴港镇现代版“天仙配”

老人追憶往事。徐陽 攝

撫今追昔,陳繼英老人感慨地說:“舊社會吃不飽穿不暖,如今苦日子熬過來了,老百姓特別是我們老人,都得到政府的關懷,衣食無擾。這都要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

老人回憶,那時候田地裡種不出糧食,一塊地能收成幾十斤稻穀就算老天開眼了,那時吃的是薯苗葉等,甚至以“觀音土”充飢,住的是茅草房,一家幾口就擠在一張床上睡,病了沒有醫生看,生死由命……

當記者問起他們有什麼長壽秘訣時,老兩口認為:平淡的生活,無病無痛就是最大的幸福。而這種細水長流的幸福,也許就是二老長壽的“秘訣”吧。

「敬老得福」“双百夫妻”苏著登、陈继英:兴港镇现代版“天仙配”

中安公司代表向二老送上慰問金。羅偉 攝

與老人話別時,北海中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代表送上慰問金的那一刻,二老感動得哽咽著說:“共產黨好!共產黨萬萬歲!”

「敬老得福」“双百夫妻”苏著登、陈继英:兴港镇现代版“天仙配”「敬老得福」“双百夫妻”苏著登、陈继英:兴港镇现代版“天仙配”
「敬老得福」“双百夫妻”苏著登、陈继英:兴港镇现代版“天仙配”「敬老得福」“双百夫妻”苏著登、陈继英:兴港镇现代版“天仙配”
「敬老得福」“双百夫妻”苏著登、陈继英:兴港镇现代版“天仙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