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都裁員了,大家怎麼看互聯網這波裁員大潮?

杜拉拉職場


互聯網這波裁員潮來的既有些突然,又有一定的必然性。

突然性在於目前互聯網正處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一系列新技術逐漸落地的階段,整個行業有大量的發展機會,這個時候裁員有點讓人看不清。必然性在於很多技術雖然市場賦予了巨大的預期,但在實際落地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人工智能產品的落地就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另外,行業內處於領導地位的科技公司在市場上的表現不及預期也與本次裁員潮有一定的關係。

雖然互聯網行業本次裁員波及了不少公司,包括一些傳統公司似乎也在加入(宜家),但是從行業發展的基本面來看,未來互聯網領域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巨大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必然會帶來大量的機會。消費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格局已定,傳統互聯網的創業空間已經比較小了,但是產業互聯網卻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產業互聯網必將為互聯網行業帶來大量的就業。

第二:大數據等技術必然會逐漸落地。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一系列技術必然會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而逐漸落地,這個落地的過程必然會帶來大量的工作崗位。目前大量的互聯網公司都在不斷探索新的落地應用模式,一些領域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落地方案。

第三:互聯網正在推動科技領域的整體發展。互聯網的發展早已深入科技領域,目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正在成為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互聯網將是一個長期向好的行業。

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帶來很多結構上的轉變,很多傳統業務將逐漸被新業務所取代,這必然會導致人才結構的升級,而裁員則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按照歷史經驗來看,裁員的背後往往是大量的招聘,這是企業完成人才結構升級常見的做法。

作者簡介: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導師,從事IT行業多年,研究方向包括動態軟件體系結構、大數據、人工智能相關領域,有多年的一線研發經驗。

歡迎關注作者,歡迎諮詢計算機相關問題。


IT人劉俊明


對於鬥魚來說,其實這個裁員也算是正常吧。2018年屬於整個互聯網下滑的階段,都不景氣,而直播行業早在這一兩年都已經不是那麼火熱了。



直播行業其實也是時代的產品,所謂的站在風口之上。在剛開始的時候,大眾對於這種素人的內容還是比較新奇的,尤其是在以英雄聯盟為主的遊戲火熱情況下,大幅度的刺激了整個直播行業。

但經過這兩年的高速發展,以及資本的推動,整個行業已經趨於穩定,包括一些小平臺已經漸漸倒閉,行業已經進入了洗牌,活下來的廠商也已經基本固定頭部位置很難被撼動,也就是鬥魚與虎牙。



虎牙在接受騰訊融資之後,成功IPO!這麼多年虎牙也是經過自己的持續耕耘,在IPO之後市值也是翻了幾倍,也算是修成正果,畢竟作為直播行業的老大哥,虎牙可謂是經歷坎坷。

等於作為一個後起之秀,其實表現非常搶眼,在很多時候,風頭其實已經蓋過了虎牙,但問題是多餘的某些主播接二連三的出了些問題,這對整個鬥魚來說是不利的。



嗯,同時資本市場再看好鬥魚之外,也非常看好虎牙,就比如騰訊,在投資了鬥魚之後仍然投資了虎牙大部分資金,這也就天然的讓鬥魚處於一個劣勢,畢竟直播行業怎麼可能同時出現兩家超級巨頭呢?

而直播不景氣,整個行業都處於寒冬,裁員也就很正常了,要是鬥魚,想要衝擊IPO,勢必要在資金上精打細算,否則IPO是沒有希望的,只有挺到IPO之後,才有可能和虎牙決一死戰。


互聯網的放大鏡


每年都吹經濟不景氣,吹大裁員,哪年不吹的?


捋虎


在討論之前,從個人觀點來看有兩個大環境。一個是中國經濟、另一個就是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崛起。

先說說中國經濟環境:

18年即將過去,這一年,人們經歷了樓市封鎖、股市下跌、金融暴雷,整體經濟形勢不溫不火,經濟蕭條的氣氛一點一滴地彌散開來。大量的中小企業反映企業非常難做,壓力很大。既有成本壓力,也有資金壓力。到了6、7月份開始就出現了一些倒閉和關門,所以首先反映的是實體經濟,大部分企業都在呼籲非常難做。

企業違約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到期沒法還債了,違約的情況非常嚴重。“P2P”這個詞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搞明白呢,就聽到一大波“暴雷”的新聞。後來有不斷傳出“共享經濟”產業資金鍊跟不上,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小黃車,小綠車等等。從民營企業,最後到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違約都非常多,這樣一來似乎債務鏈條的斷裂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現。

最後就是下半年頻頻出現的“房屋”問題,就在人們還未從之前的泡沫狂歡中驚醒時,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高位入手橫盤陰跌的投資房越來越賣不出去了,滿屏泛綠的自選股越套越牢了,投資人比較恐慌。因為找不到什麼安全性資產,大家不知道什麼資產最安全,找不到安全性資產。

網絡上出現很多唱衰中國經濟的。之前我聽過一場演講“中國經濟不是衰退,而是進入調整期”,我自己是很贊同這個說法的。具體經濟環境推薦大家去度娘這篇文章“中國經濟出現六大現象,未來兩年還將面臨大規模調整”,其它的我就不再這裡說了。

再說說行業環境:

在說行業環境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新四大發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些人把“高鐵”“網購”“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列為新四大發明。

高鐵:雖然說高鐵是國有項目,是中國科技發展的代表,但其核心技術來自日本,而一些核心部件的生產還侷限在中日合作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高鐵其實是不盈利的,換個角度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砸錢供工作崗位的項目。

網購:我不知道網購為什麼會算新四大發明,網購的技術在互聯網形成之初就已經實現了。只是需要大數據跟信息安全做支撐,而這兩個都需要發展到一定階段才能形成。與其讚美網購,還不如贊善一下中國的物流呢。

掃碼支付:這個其實跟網購一樣,技術上早在10年前就有了,只是因為互聯網沒有普及以及移動終端沒有普及從而造成掃碼支付沒普及的原因。比如超市裡掃描條形碼計費的業務至少有二十年的歷史。

共享單車:不否認它帶給人們諸多便利,但到現在沒有一家穩定盈利,本質上還是一個集資的東西,純粹是在炒作概念。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大家的押金一交,讓單車公司拿去放貸投資,多少還能賺一些。經濟形勢不好,大家動了退押金的念頭,燒的錢放的貸也拿不回來,然後公司就開始涼。比如“小黃車”“小綠車”等等,相信大家聽得也不少了。

我講這個只想表達一個問題就是,在經濟形勢整體蕭條的環境下,科技領域開始舉步維艱。而互聯網行業在受到經濟環境影響下必將形成“口紅效應”的雛形。

其二、AI技術的逐漸成熟,互聯網行業必將面臨裁員。劉強東在前段時間發表言論說:未來在京東員工數量減半,每天只需工作2-3小時,將全面實現「無人公司」,用AI技術顛覆傳統管理與服務方式。

用更高的科技取代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人工勞動是所有行業的一大趨勢。而互聯網行業首當其衝。

最後要說的是:在這個時代,你的工作會背叛你,你的行業會背叛你,你的專業會背叛你,唯一不能背叛你的,是你的認知和你的能力!如果你想把握未來,現在必須提升自己,趕上潮流的腳步!


燒腦職說


尷尬 我宜信的 也被裁了 大冷天的還的去找工作哎


sincere


答:互聯網產業如同一場比賽,上半場各種資金流入,紅利多多也滋生亂象;下半場優勝劣汰,質量為王。裁員大潮正是各公司精簡業務、整合重心的表現,同時也揭開下半場殘酷競爭的序幕。

溫馨提示,本文略長


鬥魚或許代表不了互聯網,不過看看如今已經幾乎徹底垮臺的樂視,大家會怎麼想?在各個遊戲公司裡,裁員似乎也成了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而大互聯網公司如BAT,也幾乎都在精簡一些外圍邊緣業務,例如百度全家桶之一的百度殺毒宣告關閉等等。


這一波裁員及倒閉大潮,一度被成為互聯網“經濟寒冬”,這個說法或許有些誇張,但是稱之為“泡沫終將破裂”,應該不算過分。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互聯網是未來的趨勢,無論何時入行都不晚”,如今,隨著物聯網的提出,互聯網作為這一切的基礎,其發展前景肯定不會差。那麼,如今出現的裁員大潮又是因為什麼?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一、為早期的野蠻擴張付賬

很多互聯網公司通過提出或者炒作某一個新概念起家,在獲得資金流入之後通過大量併購提升估值,並趁機快速擴張,賺的盆滿缽滿。但是野蠻擴張之後,必然會留下一地狼藉。

在這個過程中,會帶來兩個突出而且現實的問題:1、部分員工因為手握原始股身價暴漲,甚至有些普通中低層員工都是數百萬身價;2、快而不穩,業務定位不準確,為了吸引資金而開展了太多冗餘業務。

針對第一個問題,個別公司甚至出現了“高層忙著找機會減持套現,普通員工在崗位上混日子”的現象,整個公司幾乎已經成了散沙,唯有依靠外部併購來的優質項目才能再產生一些業績。這樣的公司,為了維持生存,忍痛割肉、裁員換血顯然是一個很有效的手段。

而針對第二個問題,BAT等大公司的精簡邊緣業務,已經給大家做出了重新整合拼圖榜樣。邊緣業務精簡之後,原項目組的員工自然也只能被裁掉了。(鬥魚這一次裁員,官方給出的說法正是這一種


二、順應發展潮流

互聯網發展的時代,看似廣博,實際狹隘,想要在這個發展潮流中立穩腳跟,一味的擴張業務範圍、搶奪地盤沒太大用處,大部分公司還是要靠高質量。

以小米公司為例,其核心業務應該是手機,同時附加有小米生態鏈,智能門鎖、智能空調、智能音箱、智能熱水壺等等,還包括不智能的例如吹風機、電風扇,亂七八糟、各種各樣的產品數不勝數,看似業務範圍非常廣博,其中也不乏一些被人唾罵的產品。

但是隨著雷軍“物聯網”、“智能生活”等等概念的提出,你會發現小米主推的智能產品,還是形成了一個很巧妙的“智能生活”閉環。

按照雷軍的設想,當你下班到家,智能門鎖驗證身份開門的同時,立刻按照主人的設定,自動通過AI“小愛同學”與其他智能設備聯動,空調自動打開、熱水壺自動燒上熱水、音箱自動播放輕音樂等等,未來,這些小米智能產品應當實現一個很好的聯動。(注意,是在未來,現在還不能這麼舒服的聯動)

或許單件產品的評價和質量都一般,但是這個“智能生活”的閉環已經屬於領先別人一步了,而且其總體質量確實不低。

在今年的小米 AIoT 開發者大會現場,雷軍也明確提出了“AI + IoT 是小米未來的核心戰略”。可見,看似雜亂無章的產品背後,實際上有著清晰而明確的定位與核心追求。

但是雷軍在這個方面,已經算是先行者,還有好多互聯網公司,在擴張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其實只是趁著“風口”才能飛的這麼快。如今風已經不像當初那麼強力,這些互聯網公司雖然沒被摔下來,可是也後知後覺的發現了自身的不足。

為了提高產品質量,或者完成自己的業務閉環,適當的業務調整也是必要的。有些業務即使不是邊緣業務,但是因為公司自己的能力、資金限制,也只能被砍掉或者減輕比重,為更核心的業務讓出資源

這個調整的過程,自然也帶來一波裁員。


當然,以上兩個原因只是我自己的理解,因此也只能佐證我自己的看法,如果看到這裡,你覺得我說的都是胡扯,其實也就沒必要再往下看了。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還有點兒靠譜,那麼,接下來,我來繼續闡述我對這一波裁員的看法。


把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更好的打出去。沒有企業會為了自求毀滅而裁員,所以,這一波裁員之後,必然有許多企業在調整業務、明確核心之後,再度展開更加激烈的市場爭奪。

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生存之戰,也將隨著這一波裁員的進行,而逐漸進入更殘酷的下半場。優勝劣汰,定位不準、方向不明的公司,早晚會因為整體質量不高而被淘汰,能走到最後的,都會有自己的兩把刷子,其中,也可能會誕生一批新的王者,甚至能取代BAT之一也說不定。


不過,那應該又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酔語


首先,鬥魚並不代表互聯網。

如今的直播平臺層出不窮,抖音,頭條,騰訊微視,虎牙等,都有自己的直播功能。其中之一的鬥魚裁員,只是出於其自身的發展考慮。

其次,互聯網寒冬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可靠。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物聯網,離不開互聯網。





MiHomes


我覺得大家的眼界還是窄了,寒冬確實要來了,但不只是互聯網,,,,


其實很簡單26


市場給與這個行業過高的估值,迴歸價值是必然


捨我其誰永無止境


騰訊員工說鬥魚裁員,還要說互聯網不行,這是在暴露自己智商低,還要踩同行的意思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