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領導放棄領導職位後可以不上班,算吃空餉嗎?

東航船


實際上這不叫放棄領導崗位,而是沒辦法非得騰位置,要由實職轉任非領導職務,也就是我們平時經常講的任虛職。從非領導崗位下來之後,雖然還未到退休年齡,但基本都會默許不用上班,我們通常叫這種管理辦法為離崗。到了一定的年齡離崗,這是很多機關單位約定成俗的老傳統,其實離崗一說不止針對領導,就是其它科室負責人,也有此一說,到了某個劃定的年齡之後,離開實職,可以不用坐班。

這種人事管理方式,是不符合規定的,也是各地的土政策土辦法,好聽點是為年輕人騰位子。其實就是一種吃空餉行為,因為按照人事管理的要求,即使你離開了領導工作崗位,擔任的是虛職,那麼也必須要到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退休,是要等你到人事辦完了退休手續後才能正式離開工作崗位的。

不過,從八項規定出臺之後,特別是在數輪專項治理之後,各地這種約定成俗的人事管理習慣開始破除,不再出現離崗一說,即使是擔任虛職崗位,也必須要坐班,是不允許不上班的,而且也明確規定這就是吃空餉行為,必須予以制止。


元芳有看法


以前,市一級財政局、交通局等單位的領導幹部(局長或副局長)57歲時,就要由實職轉任虛職。通俗地說,就是到了這個年齡,就不當局長了,組織部下發一個免去局長任命為調研員的文件,也就是常說的“退二線”。在以前,“退二線”意既政治生命結束,人生進入下半場,也意味著平安落地了。

因其本人尚未到退休的年齡,所以還不能辦理退休手續,故給單位留個聯繫電話,如果有醫療、黨費、學習、慰問等方面的事情就與之臨時聯繫,本人平時也就不太來單位。

在縣上,也存在這種情況,縣上是52、53就“退二線”了。

多年來,大家也習慣和默認了這種情況,也很理解。

但是,隨著“吃空餉”專項治理全面鋪開,大家對照文件學習後逐步認識到,其實以前這麼做也是不對的,這些人不來上班但領工資,就屬於“吃空餉”,屬於必須糾正的範圍。所以,組織又把這些人逐漸叫了回來......

原來“退二線”的人又回來了,回來以後怎麼辦,如何開展工作?這確確實實是一個新的問題。

這些人,以前都是在文件上畫個圈、籤個字,對業務工作提個要求、表個態,只宏觀把握,不具體幹事,動嘴不動手,現在怎麼弄?進諮詢委,諮詢委也消化不了那麼多幹部!

在原單位上班,行嗎?面對昔日的部下,如何轉換角色、調整心態,結合實際開展工作?這也是非常非常“難”的一件事,可以說是一個很具有現實意義的可研究的課題。

新任局長也不太好意思給前任局長安排工作。很多時候新局長還是前任局長向組織推薦、提拔的呢!怎麼好給老領導安排工作呢!

還有很多人,當慣了領導,習慣了簽字,不太願意幹些打電話、數據核對、起草文件等等這些“瑣碎的”、“具體的事”。在業務上,跟其他同志的相處也很微妙。

所以說,“吃空餉”必須制止,人員必須上班,到齡才能退休。

需要研究的是,這部分人是回來了,但如何發揮作用,如何淡化官本位,如何發揮這些人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真的還需要探索......


註冊消防考試那些事


退居二線的幹部工齡都在30年以上,年齡均在50多歲,都經歷過辦事員、科員、副科級、正科級等領導崗位,都有著艱辛、曲折的努力和付出,都曾是單位的骨幹力量和衝鋒陷陣者。因為讓賢和服從組織安排才退下領導崗位,對退下來的同志的管理,各單位不一致,有的分配了具體工作任務,有的是協助某些崗位工作,可能有的沒有承擔具體任務;大多數幹部仍然在發揮作用。所以退下領導崗位的幹部叫吃空餉是錯誤的說法,如果給他們停電停水斷糧,那麼這些人老了喝西北風呀?


山外山仕


這種現象在很多地方叫退居二線,是土政策,公務員法上沒有規定,其他相關法律也沒有規定,只有地方的文件中有規定,處級領導到了57週歲,就可以不上班。科級幹部到55週歲,就能退居二線。

對退居二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些能耐的,希望退居二線,以便於能夠掙更多錢,避免浪費自己的能力。缺乏能力者,則時刻擔心自己退居二線,擔心無權後別人不把自己當回事,不再前呼後擁。

退居二線,是一種管理方式,也是為了給更多的年輕幹部提供更多發揮的空間。至於是不是吃空餉,我覺得,既是,也不是。如果讓有能力的人退居二線,不分配任何任務,既是浪費也是吃空餉。如果讓無能的人退居二線,則對提高機關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有好處。


譚浩俊


哈哈!這個問答很可笑!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窪處流。中國幾千年來官位思想一直根深蒂固,放著官不做,自己放棄領導職位?這種現象在我們這裡叫退二線,或者叫協理,現任實職正科年齡53歲,現任副科實職50歲。這些土政策已有多年的歷史,說白了,這就是當時縣委書記為了賣官而加速官位週轉的措施。曾經遭到了被協理對象的強烈反對,中組部也下文禁止過,但當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個慣例一直在延續。八項規定後有權威媒體發文定為吃空響,還對這類幹部說三倒四,地方組織部門也表態,叫你們協理並沒說不讓上班!這是在自保,這是不擔當,這是對幹部個人落井下石,要知道,組織部可是幹部的孃家啊!再說是不是空響,拿工資不在崗就是吃空響!但誰之過?地方組織部門是具體經辦單位,既使是一把手的決策,但有著推拖不了的直接責任,這年工作幾十年的領導幹部被強迫虛職,被卸磨殺驢,組織部門沒責任?如果是職員,他一直有活幹到退休,局長、副局長被改為虛職後,沒有了分工,在單位幹什麼?新老領導幹部如果相處?離崗也是當時縣委領導和組織部門默認的!這些退下來的領導幹部說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誰願意吃這空響?


心累力乏


嚴格來講,算吃空餉。但人家放棄了領導崗位,如果在單位繼續上班,要安排合適的事幹,讓人家幹什麼合適呢?很為難的一件事。

假如繼續來上班,新任領導有忌諱,新任領導要改變單位工作作風,工作紀律,工作方法,當著老領導的面 ,不好糾正啊!

單位同事也不好處關係,尊敬老領導,新領導表面不說什麼,心裡不是滋味,畢竟是新領導執政老領導也退出歷史舞臺,如果不尊敬老領導,說明自己很勢利,同事該怎麼做人?

所以,離開單位是明智的選擇,對自己好,對他人好,對大家都好。也不會有人說某某領導退居二線不上班的話題。





終南新人


當然不是吃空餉。

你明明知道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為什麼,你也知道這不是他的個人行為,他也是沒辦法。你還提這樣的問題,只能說明你吃不上,心裡不舒服罷了。如果你有能力改變這個現狀,你就去改變。如果你沒能力改變這個現狀,你就閉嘴。如果你心裡不平衡,等你老了,就平衡了。如果你覺得這個社會不公平,那我告訴你,古往今來,在地球上就沒有絕對公平的地方。如果你因為這事心裡氣得不行,那你的命不久矣!


開天闢地167960949


不請自來。

這不是吃空餉,合法。

無論職務級別高低,油水大小,沒有哪個領導會自動放棄領導崗位的。領導放棄崗位,只有一種情況,為了給新人讓路,上級組織機關會做相關人員的工作。沒犯錯誤,讓人家從領導崗位上下來,不給相應補償,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一般就是一精神補償,不用再來上班了,理由都替你想好了。二是經濟補償,提高工資待遇,加工資若干,加多少這要看崗位的含金量。上級決定的,有漂亮的理由,就有了合法性了。不由你不服。


眼小散光


出題目的人的心態有些問題,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啊,組織部門有規定的,57歲退居二線,給新人讓路,上不上班,原則上還是會去的,但是不管事,基本沒有人會來找你,新領導有時會電話瞭解一些有關情況,你必須轉換自己的角色,不干擾工作,總之是是比較自由一點,我就是這樣過來的啊。


趙仁6


單位領導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就可以不再上班。這是多年來幹部管理的遺留問題,與吃空餉是兩碼事。

這些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不到年齡提前離職)的同志,他們為幹部管理改革做出了犧牲和貢獻。大家曾經對領導幹部終身制深惡痛絕,十分企盼有一個能上能下,能者上庸者下高效廉潔的機制,給那些出類拔萃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會。而這些提前離職的領導,正是順應形勢,為優秀年輕人騰出了施展才華的空間。

其實,他們年富力強經驗豐富,正處於人生和事業的關鍵時刻,還有能力有精力為國家和集體做更多的事情。但為了整體利益,他們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

退下來後,再回到辦公室,地位尷尬。

我在寫文章之前,看了一些評論,有的說,什麼地位尷尬,就是矯情,以為自己多大的官呢!為什麼就不能放下架子,從最底層員工做起呢?我們拋開能不能做到,不去評論,但對有這種說法的人,顯然是有些偏激或心理不平衡。不說他們是曾經的領導,至少這些人都是有幾十年工齡,而且也多數是曾經的骨幹,為單位的發展立下過功勞。要他們從底層做起,難免有報復之嫌。

這只是一個笑談,當然不會真的去這麼做。即使如此,再回到辦公室或者其它崗位上來,對自己對現任領導,都或多或少有些尷尬和不便。對現任領導的管理和決策,都會形成一定的壓力,礙手礙腳不如遠離的好。

這些人之所以離崗後不再去上班,實在是無奈之舉,並非他們的意願。如果再把他們與吃空餉劃在一起,那就太冤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