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養兒防老”對於有些老年人來說,是一句自我安慰的話,這些老年人要怎麼辦?

老巖鷹


謝邀。客觀地說,"養兒防老"這句話對於現在的老年人確有自我安慰的意味。因為多數老年人都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兒女們由於工作生活上的壓力,照顧父母的時間和精力頗為有限。特別是他們的子女又有相當一部分與獨生子女結婚成家,照顧兩邊父母的時間和精力更加有限。但面對這個現實,我認為老年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解決好自己的養老問題:

一、要從實際出發,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因為兒女少而造成的兒女不能經常陪伴,是現在老年人晚年生活遭遇的最大的現實。對此,老年人要予以理解,增強自強自立精神和能力。尤其在自己有生活能力的情況下,要克服對子女的依賴心理,獨立自主地過好自己的生活。

二、要理解子女們的難處,對於他們的少陪伴多些理解,少些抱怨。在自己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幫助兒女們看看孩子、做些家務。當然,作為子女,更要儘量多抽些時間,常回家看看。

三、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活動。比如:廣場舞、書法、老年門球等文體活動。或者利用晩年的自由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業,比如著書立說、藝術表演、教書育人等,發揮餘熱,惠己益人。

四、要理智地面對生命的衰老與疾病。如果真的到了病重的時候,要以唯物主義者的心態勇敢面對。如果因為難以自理,而子女又不能陪在身邊,需要到敬老機構養老,則要勇敢地走進敬老院,不要不想離開家庭,給孩子增加心理和身體上負擔。

我以為,如此甚好。


手機用戶MBL


【養兒防老】是中國傳統家庭的基石,是人們通過養育兒女解決在老年階段的經濟和生活有所依靠問題的一種傳統的養老觀念。產生這種觀念的直接原因是老人贍養問題得不到社會的解決,而必須通過家庭自身來解決;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低,經濟落後。在中國,這種觀念是幾千年經濟落後及重男輕女的客觀反映。

要說現在“養兒防老”對於某些老人家來說就是一種自我安慰的話,在上個世紀50,60,70年代出生的人,成長起來後生養的都是獨生子女。現在獨生子女結婚以後,雙方的父母親都逐漸步入了老年人行列,每個家庭都需要照顧四個老人以上,還有至少兩個孩子需要撫養,這的確是一個沉重的責任和壓力。

雖說現在的老人都有社會福利生活保證金,正常的情況下不需要照顧和打理。可是如果出現老人家生病,或者同時有幾個老人家生病的情況,這個家庭就會出現嚴重看護不足的客觀現實。現在的年輕人薪水並不高,在撫養孩子的同時,根本無力負擔因老人生病而產生的各種看護費用。

現在各地的養老院便是應運而生,各種託管的療養養老機構便是層出不窮。雖然解決了一部分新生家庭看護老人的壓力,但其中的費用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受的,這些老人院的費用都遠遠超過了老人家的全部退休工資,兒子,女兒結婚後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根本就承受不起。

目前的這些養老院都是私人性質,盈利性的機構。如果需要照顧越來越多單親家庭的老人家,沒有社會資助和政府支持,許多老人家想擺脫“養兒防老”的觀念是不可能的。沒有兒子,生老病死誰來照顧你!看看養老院那些拿工錢的護工,有幾個真正拿老人家當親人看待的!很多的老人家寧死也不願意去養老院,作為子女的你能拿他們怎麼辦!





何時再出諸葛亮


養兒防老是自古以來留下的一句常話,也是自古以來重男輕女的一種理由,也是老人自身安慰的一種心理,其實作為兒女,生男生女都一樣,他們都有著照顧老人的義務,現在的社會在發展,家庭生活條件也在變化,作為老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安排,除了有病不能自理之外,全部依靠子女來撫養的老人很少,除了有些老人在高齡的情況下他們的生活不能自理,在這時需要兒女來照顧,除此之外,作為老人,對兒女沒有什麼物質需求和生活壓力,只不過是做兒女的為了儘自己的孝心,給老人部分的生活補貼來滿足做兒女的心意,再就是一旦老人得了大病,老人自身的經濟積蓄不足,這就需要子女來幫助,除此之外,老人對子女來說沒有什麼經濟壓力,尤其老人一般的生活比較樸實,對生活沒有什麼追求,所以大多數老人晚年還是比較幸福的,他們對自己的晚年一般沒有什麼憂愁可談!





幸福的源泉599


養兒為防老,說是這麼說,現在,真正靠兒女養老的有幾人。

在現在經濟大發展潮流下,也就是高消費時代,每家每戶,只要有勞動能力,都要想方設法多去掙錢,根本不可能天天陪伴著父母,最多也就是父母得了大病的時侯,陪伴幾天。到父母去世了,出儐送終

在農村,青壯年大多數都出外打工,忙農活都是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哪來享福養老之說。只有在不能動的時侯,才叫養老吧。

我們村有個老年人,今年剛去世,享年84歲。他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這位老年人,平常身體很好,天天管理一個菜園,靠賣菜為生,到死沒用花兒女一分錢,兒女反而每人得到1萬多元的遺產。

養兒為防老,只不過是老年人的心願,到底兒女養不養老,還得看兒女怎麼對待老人。



夢想成真145844637


人要靠自己,養兒防老是舊的傳統觀念,當自己老了,兒女都有事業,他們能放棄自己的事業養你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人老有三樣寶,老伴,存款,住房,有老伴可以相互照應,有存款有病心不荒,有住房能安心,住兒女家是不行的,自己什麼權力也沒有,甚至吃什麼都說的不算,兒子兒媳婦打仗罵娘只能乾生氣,如果這三樣都沒有,離死也就不遠了!


歡喜87238522


養老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從個人角度來看,單靠養兒防老不是一個很靠譜的問題,一是兒子是一個很優秀的人才有能力養老,這個問題是好解決的,二是一般人很多就是說能生活,但能拿出來錢來養老人,有點困難,還能想方設法解決,三是自己顧自己匹很吃力,還拿什麼錢來養老,這也正是國家想法解決的問題,農村60歲以上能領到錢,然後年輕人開始交納養老保險,然後過度到社會養老,經濟社會的發展純粹靠養兒防老是不可能的,城市大部分都有養老金,這樣改變了單純靠養兒防老這個局面,最後的模式可能是社會養老和家庭相結合,多種形式的養老格局,也可能還會有其他問題產生,隨著社會發展都會逐步解決’o


不倒翁


國家讓生一個好!老了給養老,報紙說的,老了,就一個孩子,他給誰養老,誰管,我們都不敢得病,看病都沒人管,一個孩子得上班,賺錢養活小家庭,他真想管我們,管得了嗎!


維林32


生兒育女是為大自然做功,是為人類的發展做貢獻,養兒防老是過去幾千年的事,以後這種說法是滿足不了老人養老的問題了,己經成了社會問題,老人也要改變思想只要有辦法生存就不要要求兒女養老了,那麼做兒女的只要有一棵孝順的心,盡最大努力孝敬老人就是了,能做多些算多些,只要用心即可。


自然道之明儀居士


養兒防老是老觀念,以前大多數家庭都貧窮,沒得供自己養老的積蓄,就把養老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現在不同了,老人手裡多多少少有點兒錢,就是沒得錢,國家還要給百多元的補助,自己節約點兒,日子苦一點兒,能勉強生活,因此不要過分依靠兒子,全憑兒子的良心,兒子覺得父母養育自己二十多年不容易,良心上過不去,就出錢孝敬父母。


燈下夜話品生活


養兒防老是一個偽命題了。60年代這一代人出生是生育高峰。孩子又都是獨生子女。所以這一代老人會爆發性的增長。恰恰又是這一代子女,無法照顧老人。所以我覺得最可靠的辦法還是政府扶持機構對老人進行照顧。才是真正可能的養老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