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一些農村退休職工,四處炫耀覺得自己比別人強,你怎麼看?

命理索源


退休後回到農村的退休人員,他們在沒有脫離農村前就比其他農民有優越感,我是70年下鄉插隊知識青年,對他們的情況較為清楚,如今還和這些人有往來,對此有一定的發言權。

這群回鄉安度晚年的退休人員中,他們大多數是在70年代通過推薦參加工作,上中專或大學,有的是當兵在部提幹後復員到地方工作,當初在農村能夠推薦工作,上學的都是農村大隊幹部以上的子女,在脫離農村前雖有優越感,但進城參加工後他們的優越感就顯示不出來了,但畢竟是在農村長大,比城裡的人要能吃苦節儉,憑著這種精神,他們後來在各個行業都發展得不錯,有的做了教師,有的後來成為公務員,在改革開放後,他們憑藉各種關係或手段把自己的子女都安排了理想的工作崗位,如今他們中的子女們在各行業中居領導崗位。

如今這些農村退休“職工”,回到農村後炫耀無非就是找回當年的優越感而矣。



軍歌響亮


農村退休人員張揚的畢竟是極少數,我現在就在蘇北農村,這裡退休人員分如下幾個等級:

首先是教師,一位小學校長64歲,每月養老金6700元。其他退休教師六千元左右。

其次是醫生,一個小學畢業曾經在醫院搞內勤的如門衛電工之類雜事,因為有編制,所以退休後養老金在五千多元。

第三是職工,象排灌站,信用社,植保站,農機管理的人員,養老金在三千元左右。

第四是城鎮工廠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與職工,養老金在二千元左右。

所以農村退休人員養老金也分三六九等的。

農村退休人員比城裡同級別人員活得更滋潤的是,由於當年這些人員工作在單位戶口在農村,所以都分到一部分田。他們利用這些田種植糧食,蔬菜,飼養家禽,一年養老金可以積蓄起來,僅田地產出就夠生活了。

但別以為農村退休人員有養老金就閒著,其實七老八十仍在勞動太多了。一個是因為農村勞動可以延年益壽,一個是多做多收穫為子女們創造效益。我看到一位拿養老金的老師承包一片魚塘,每天和僱工幹些魚塘活什,一年到頭都是如此。所以即使養老金很豐茂,但人性決定了他們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還是要幹力所能及的田事活,並不因為老也不因為養老金高就不幹了,那是不可能的。

但題主說農村退休人員拿退休金四處炫耀,我覺得沒有的事,都是鄉親同族們,一般都很低調,那種炫富情況在農村幾乎不存在吧?


東楚龍野虎


我經常回農村老家,恰巧我也曾在農村教過學對幾個退休的老師都很熟悉,何況其中有幾個還是我初中的同學。沒事的時候我也喜歡和家裡的老鄉湊一塊嘮嗑,所以,自認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有發言權。

你說的這種“拿著退休工資到處顯擺”的現象不能說沒有,但這種人是極個別的,大部分人並不是這樣。我和他們(在農村退休的老師)曾經聊過這個問題,他們感覺很尷尬。西方國家往往把每個人的收入看做是自己的隱私,忌諱別人打聽。我們國家不太忌諱這個事。特別是農村人很喜歡打聽那些有退休工資的人每月能領多少錢。對這個問題我那些同學(或同事)表現出很無奈的樣子:某人照實說了 別人就說他顯擺;某人少說了一點 別人就說“那個人沒實話!藏著掖著的誰又不找你借錢”;別人問你了你還不能不說,如果不說別人就會很反感。

所以說 我對農村退休的一些人“到處顯擺”這一說法認為是言過其實了,要說他們內心多少會有一些優越感這個是存在的,畢竟在農村每月能領幾千塊的工資比一般人確實強太多了。


長江253666752


你說的這種現象確實存在,只是一小部分人。這種人是退休職工,原先在鄉鎮或縣城以上單位裡上班,家一直在農村,退休了就回到鄉村家裡過晚年生活。這些人有的是教師,工人或其他行業的退休人員,退休工資最少也得3000元以上,多的5~6000元乃至更多,在農村與其他農民比,生活優越,比那些老年農民強多了,同時,他們長期在外工作,見多識廣,總覺得比當地農民強多了,就產生了一種優越感,其實,這是一種狹隘的思想觀念,人都是平等的,你覺得你比農民強,其實還有許多人比你更強的。況且,現在農民的日子也比過去強多了,誰也不要看不起誰!








無奈125387125


的確有一部分“偽農民”,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就以各種途徑進城工作,在城市混了個職工身份,退休後,忙碌了半輩子的他們給兒女置辦好家業就和老伴回到農村老家,重新蓋起了幾間北房,享受著農村的自然環境,拿著一個月少則三千,多則五六千的退休金,享受著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等政策帶來的便利,與一輩子在土裡刨食吃的真正農民形成鮮明對比,他們大都衣著講究,喜歡四處炫耀,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

這部分人不能稱之為農民,他們往往在農村已經沒有他們的耕地了,多數情況下是老伴戶口留在農村,還有有一畝三分地,“偽農民”借住在村莊內。而這部分人相比一輩子沒怎麼離開縣城的農民而言,擁有他們無法比擬的眼界,見多識廣,處處炫耀自己的學識,村裡一但有什麼集體活動也都積極參與,狂刷刷存在感,同時,在遇事也多會指手畫腳,一副我在行的表現,彷彿在農村又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對於這種人,多數在城市混的比較壓抑,不然也不會再回到農村。他們就像暴發戶一樣,發達後衣錦還鄉,總是會會一會自己的窮親戚,享受周圍人羨慕的目光,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一副我就是比你強的表情,丟失多年的自信心再次迴歸。

當然,這部分人也會誠心的去幫助身邊的農民朋友,出發點也是好的,但往往在農村住不長久,畢竟城市的風土人情和農村不一樣,因吃不準而得罪人的事遲早會發生,等自己玩膩了還是想回到城市。


天涯0咫尺


這種情況農村真實存在,農村老家就有這種現象,主要體現在鄉村教師或鄉政府退休人員,但特別炫耀的沒幾個,是大家共同的心裡想法。

第一,退休人員收入穩定,且待遇不錯,比靠天吃飯的百姓充裕得多。

第二,退休人員養老、醫保健全,不少在農村、城市都有住房,沒啥後顧之憂。

三是不少退休人員家中還有土地,半工半農居多,退下來還有事可做,收入有增無減。

在農村居有定所,耕有其田,老有所養,收入穩定就是人人羨慕、追求的目標。


輕輕走過風景區66999


雖然有這種現象,但這只是極個別的。有時你問他們每月能領多少退休工資,他們都說很少,因而更沒炫耀之說。一是農村普遍很窮,你若說退休工資很高,村裡的農民有事缺錢了,會去跟你借錢。朱之文就是一個例子。二有些農村村風不正,你若顯福被不法分子知道後,他們就會做雞鳴狗盜之事。三家住農村的退休人員,都是單職工,僅自已有工資,而且子女多,有的子女由於工作不好,掙錢較少,有相當一部分當上了啃老族。如有一位退休老師每月五,六千,可兩個子女每人就要兩千去。真是到了離了老人就不能活的地步。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因此說這些人四處炫耀,有點不贊成。


錦繡大地山河


除了老師和鄉政府人員,你說農村退休人員不是那麼回事,農村裡的人有退休的,那是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初的農民,那時後毛主席提倡,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當時全國縣級企業勞動人員少,在農村招工。把這些人戶口改為城鎮戶口,即非農業戶口,但他們還是住在農村。還有六七十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時在農村安居的人,七八年到八0年調回城裡的知青調不回去的人員,按當時臨時政策把在農村安家這些人工作按排在地方工作,2O10年農村我退休的人員都是自己拿錢買15年社保的。


霜葉紅於二月花307


我們這裡有一姓汪的老師,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階級好,被大隊保送去讀師範,文化不高,吃起酒來灑酒風,擺譜,你們別看不起我哩,我退休一個月五六千塊錢哩,那裡有人吃酒就往那轉,和別人飲酒發起酒瘋來,上課都尿給學生看,幾乎被開除,人稱汪酒三八,


石匡勇


他敢這樣嗎?喝酒都沒人跟他喝,哦有點退休工資裝逼,落伍咯,現在農村不比以前,孩子大多是出外面了,在家裡老人壓力也不大,養豬一年出8頭,1.5萬有了吧,補貼得,政府等,再養鴨雞狗,種點地,吃的全是天然的,天天喝點酒聊人生吹牛逼,你看不起人家你不和氣點沒有人跟你喝酒,過旁邊都沒人跟你打招呼,讓你寂寞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