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可能沒“人”送快遞,你認為可能嗎?

,這個中國人一年一度的“剁手節”也是物流業的一場大考。去年“雙11”,僅阿里系就完成包裹訂單8.12億件,在今年的天貓“雙11”啟動儀式上,阿里巴巴CEO張勇表示,“雙11”包裹量突破10億大關。

對於物流行業來說,包裹量和輻射範圍均爆表的“雙11”既是演武場,也是閱兵式。各家紛紛拿出看家本領,用新技術為“買買買”保駕護航。

迅速發貨:天貓上有“天眼”下設物聯網

10月25日,菜鳥網絡宣佈,其位於江蘇無錫的國內首個IoT未來園區正式投入服務天貓“雙11”。不同於傳統物流園區,未來園區有物聯網技術加持,最大的亮點是正式上線運行的近700臺藍色機器人,構成目前國內最大的機器人智能倉庫,它們也是天貓“雙11”的倉內主角。

這些“小藍人”們有的負責帶著訂單箱,自己趕到貨架指定區揀貨;有的負責帶著移動貨架,自己去找訂單箱裝貨。近3萬平方米的庫區內,它們形成一個繁忙的智能運輸和工作系統,互相避讓、自行充電。

“往年天貓‘雙11’期間,物流園區人流和車流會大幅增加,安全風險、管理成本增高,物流效率也受到影響。”菜鳥網絡高級物流專家楊競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用IoT物聯網技術打造的未來園區,加上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相當於構建了一個數字化物流園,把人工作業模式變成實時在線和自動化作業。”據楊競介紹,物流園區的IoT智能設備可以自動識別人員進出,指引貨車行駛和裝卸,也能對周邊安全、消防通道甚至抽菸等細節行為進行識別和自動報警。

除了機器人,攝像頭也加入“智能大軍”。機器人智能倉庫內,算法加持的攝像頭不再只是記錄和保存視頻畫面,還可以不間斷動態掃描倉內,自動計算貨物存儲堆積和進出情況,並實時反饋到調度系統。“目前,整個園區的高密度自動存儲倉庫儲量是普通倉庫的5倍。包裹會進入智能分撥系統,自動被分往華東地區的200多個路向。運營效率相較於傳統園區提高20%。”楊競說。

此外,為了減少倉庫壓力,菜鳥“物流天眼”已接入德邦、中通等6家快遞公司,通過視頻雲監控系統對快遞分撥中心、網點等進行智能識別調度,加速物流場站運營效率。黑科技產品“智能語音助手”已在5家快遞公司上線,這個語音機器人能在快遞員派單前自動打電話給消費者,確認其送貨需求,並推送到快遞員的手持終端,是得力的AI助手,同時也提高了配送效率與消費體驗。同時,菜鳥驛站覆蓋了北上廣深杭等全國大中城市的智能櫃,能提供免輸手機號批量投櫃服務,提高快遞員投櫃效率。

體驗炫酷:京東讓配送機器人和無人機“組CP”

“以地狼倉為例,與傳統的倉庫生產模式相比,京東地狼倉可以在面積節省一半的情況下,揀貨出庫的效率達到傳統倉庫的5倍。”京東X事業部無人倉機器人中心負責人黃鋒權口中的“地狼”指的是他們的智能倉儲機器人,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撐下,“地狼”不僅是載重300公斤的大力士,更能按照智能大腦自動避障、完成調度系統設定的送貨路徑。依靠倉內遍佈地上的二維碼導航及引導路徑,以及自帶的傳感器,它們能避免碰撞,在貨架中來回穿梭,搬運貨物,互不干擾,大大提高分揀效能和準確度。

據黃鋒權介紹,“雙11”期間,由機器人值守的不同層級的無人倉數量將達到50個,分佈在北京、上海、武漢、深圳、廣州等全國多地。通過分揀AGV、交叉帶分揀機、AGV叉車、機械臂等12種自主研發機器人的投用,無人倉內的訂單處理效率大大提高。

“更炫酷的是,在北京、西安、雄安新區、長沙等國內多個城市的消費者,將有機會享受到由京東配送機器人帶來的智能收貨體驗。”黃鋒權說,機器人不僅完全依靠自動駕駛技術行駛,還可以實現自主避障、轉彎、繞行、返程、自主識別紅綠燈等,服務於“最後一公里”的運營。

黃鋒權表示,“雙11”期間,配送機器人和無人機這對“好CP”將發揮各自優勢,有效配合配送員進行物流配送,在配送時效、提高邊遠地區配送效率上大展身手。在陝西、江蘇、福建、青海等多個省份,還將有無人機出動,完成常態化配送。智能物流設備的高效運轉和人機配合的高度默契是京東迎戰“雙11”的“殺手鐧”,將有效緩解“雙11”潮汐訂單帶來的壓力。

節省人力:蘇寧打造全流程無人軍團

以“無人、共享、大數據”為關鍵詞的蘇寧智慧物流在無人化方面下足了功夫:無人倉、無人機、最後一公里配送無人車、幹線無人貨車等,實現無人物流裝備全場景閉環。

“臥龍一號”是由蘇寧自主研發的無人快遞車,在無人控制的情況下,該快遞車可以實現避讓行人和車輛、乘坐電梯、叫門等動作,智能完成快遞送達工作。據蘇寧物流集團研究院副院長欒學峰介紹,“臥龍一號”上安裝有融合了激光雷達、GPS、慣導等多傳感器為一體的定位系統,通過激光雷達掃描小區全景三維地圖,大到建築、小到樹木花草都清晰可見,晴雨天氣、白天夜晚等外在環境不會對它的工作造成影響。同時,結合GPS導航,“臥龍一號”可以利用其搭載的人工智能芯片,計算並分析出目的地所在位置,規劃路線,把快遞準確無誤地送到消費者手中,目前“臥龍一號”已經進行試點。團隊還在研發其“四足行走”版本,將來可以實現爬樓,為一些沒有電梯的小區提供智能服務。

欒學峰表示,“臥龍一號”全面投入使用後,還將有助於解決快遞高峰期及小區內快遞員到家最後100米難題。消費者即便是凌晨到家,也可以隨心設定收貨時間,實現24小時全天候服務。

除了無人車,還有無人重卡這個大傢伙。無人重卡主要解決蘇寧物流園區間的幹線運輸和園區內的自動駕駛問題,可以實現物流園區之間的L4級別全程無人化運輸。據欒學峰介紹,無人重卡採用深度傳感器融合技術,在感知、認知、決策、控制層面技術領先:300米的精確識別,25米/秒的反應速度,能夠在每小時80公里速度以內實現安全自動駕駛。在高速路段(測試道路),無人重卡可實現自動緊急制動、自適應巡航、交通擁堵輔助、車道偏移預警、車道保持輔助、高速跟車、行人檢測、自主避障等多項功能。

“未來,我們會聯合主機廠、科技公司致力於無人駕駛測試、相關標準制定、貨運智聯網系統的搭建等,打造末端配送機器人、支線無人車調撥、幹線無人重卡的三級智慧物流運輸體系,連同正在佈局的無人倉、無人機,完成全流程無人化佈局。”欒學峰表示。

原標題:“雙11”物流盡出黑科技 未來可能沒“人”送快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