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楓
晉綏軍和奉軍的作戰屬於戰役上的失利,戰略上的勝利。十餘萬晉綏軍牽制了20餘萬奉軍主力,為國民政府內部整頓爭取了時間,可以說奠定了國府二次北伐的基礎。
(晉綏軍)
1.寧漢分裂的危險
在北伐軍進入南京的時候,各方雖然都有縫隙,但面上可以維持過去。隨著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府,寧漢分裂。武漢國府,南京國府,還有半獨立的馮煥章,三方近乎並立。
(寧漢分裂)
在北方還有奉軍與直魯聯軍的60萬大軍。河南.江北戰場非常危急。
2.閻錫山的牽制
在1926年,閻錫山、吳佩孚、張作霖聯合擊敗了國民軍,閻錫山也獲得了綏遠地盤,商震負責駐守,晉綏軍也擴編到了12萬。這時在平綏路西部還駐紮有部分奉軍。
(閻錫山)
坐擁山西高原,閻錫山成為各方爭取的香餑餑,其向背基本決定了各方命運。
在南方岌岌可危之際,6月6日,閻錫山宣佈改旗易幟,改編為北方革命軍。在12日綏遠開始懸掛青天白日旗。
七月份,晉綏軍佔領石家莊。九月份晉綏軍向奉軍發動總攻擊,擬從平漢路與平綏路鉗形攻擊,一舉拿下北京。
(傅作義涿州作戰)
在前期,晉綏軍進展較為順利。南路軍在十月初克正定,攻擊到望都一帶。北路軍接觸平綏線奉軍武裝後,一度佔領張家口。作為偏師的傅作義部佔領了涿州。
隨著奉軍二十萬主力開到,晉綏軍不敵,十一月初閻錫山下達總退卻令。晉綏軍分別退守娘子關與雁門關,與奉軍形成對峙。
而偏師傅作義部在後方更是牽制了大批奉軍。
3.影響
在單純的戰場上,晉綏軍被奉軍擊敗,退守山西險地。雙方對峙七八個月之久。
(要是奉軍主力南下,龍潭鐵定戰敗)
從戰略上而言,如果馮玉祥部能趁機北上,也可以在平漢路重創奉軍。
在大戰略層面,奉軍主力基本都被吸引到了山西戰場,在平漢路部署的部隊勉強支撐防禦就不錯了。
在津浦路段只有直魯聯軍南下,實力減弱,南京政府國民軍才有機會取得龍潭大捷。如果奉軍主力南下,並有海軍配合,估計南京國府早就沒了。
(二次北伐基礎實奠基於晉綏軍)
所以說閻錫山在北方的作戰在戰略層面上根本改變了南軍的處境,毫不誇張的說晉綏軍對國府有再造之功。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普及一下,傅作義的成名之戰就是在晉奉大戰中的“死守涿州”。時任晉綏軍第4師師長的傅作義在晉綏軍大部隊潰敗後,以一師兵力抵擋五萬奉軍的進攻,歷時百天而涿州不破,停戰時仍有7000之眾,令奉軍前線主帥張學良嘖嘖稱奇,因此在傅作義最後接受改編時也沒有難為他,僅以軟禁了事。
(傅作義)
實際上,晉綏軍被張學良先後擊敗過兩次,但是1927年的“晉奉大戰”時張部還不能稱為東北軍,應該是“奉軍”或稱“安國軍”,這會老大還是張作霖,控制著北京政權自封“安國軍大元帥”;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張學良再次入關擊敗閻錫山,這會東北已經易幟,所以可稱“東北軍”了。
中原大戰時閻錫山和馮玉祥的聯軍已經跟蔣軍拼得精疲力竭,張學良屬於背後插刀,雖然直接造成了晉綏軍的崩潰,但並不算兩軍真正的對決,要說單掐,還得算是1927年9月開戰的“晉奉戰爭”。
(閻錫山)
閻老西是很會審時度勢的,在此之前,他曾經跟奉系聯手擊敗了馮玉祥的國民軍,就任張作霖政權的“安國軍副總司令”。北伐軍興後,他感覺奉系大勢已去,又宣佈效忠國民黨參加北伐,1927年9月在太原就任“國民革命軍北方軍總司令”,隨即誓師對之前的戰友張作霖開火,10月1日揮兵進攻奉系控制的平綏線和平漢線所屬地區。
閻錫山幾乎是傾巢出動,所部達六個軍10餘萬人,其中四個軍出娘子關沿京漢鐵路北上,二個軍出大同自京綏鐵路東進,計劃兩路大軍會師平津,為此特別以傅作義第4師為別動軍,用奇襲的方式奪取了北京外圍的重要屏障涿州,直插奉軍要害,這一招叫黑虎掏心。
(張作霖)
奉系當然知道涿州的重要性,立即以張學良為前敵總指揮,調集萬福麟等部50000餘人包圍涿州,試圖奪回咽喉要地,東北軍把飛機大炮坦克全部用上了,萬福麟後來居然還動用了毒氣。然而傅作義指揮所部頑強據守,苦戰月餘奉軍競不能得手。
可惜晉綏軍的其它兩路大軍全部被張學良擊敗,主要因素首先是奉軍傾全力打擊晉綏軍,出動的總兵力超過20萬,張作霖放棄了對張宗昌和孫傳芳的增援,一門心思死磕閻老西,兵力上佔據絕對優勢。其次是奉軍裝備精良,瀋陽兵工廠生產的火炮、彈藥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碾壓太原兵工廠,奉軍還擁有進口的飛機和坦克。最後是晉綏軍分進合擊的戰術反而分散了實力,被奉軍各個擊破,至1927年10月中旬,兩路晉綏軍分別敗退回山西,“中心開花”的戰法已然破產,撇下了可憐的傅作義困守孤城。
不過戰爭性質也有所變化,閻錫山第一次參加的不是軍閥混戰,好歹是北伐一員,雖敗猶榮。
(奉軍萬福麟在前線)
奉軍三個師圍攻不成,張作霖下令圍城餓死晉綏軍這個師,鑑於死守涿州已經失去了意義,在閻錫山幕後操控下各界名流紛紛前來斡旋,終於在1928年1月12日達成協議,傅作義率部出城接受改編調往通縣。
但是涿州之戰意義非常之大,雖然晉綏軍主力潰敗,然傅作義以一師人馬牽制住了奉軍最精銳的數萬人馬三個月,使其不能南下增援,讓馮玉祥在河南進展順利。並且閻錫山終於熬來了蔣介石和李宗仁兩個集團軍北渡長江進行二次北伐,晉綏軍立馬開始反攻,在蔣馮閻李四方軍事壓力下,張作霖兵敗已成定局。
度度狼gg
雖然閻錫山的晉綏軍幾乎可以算是民國期間成軍最早、存在時間最長、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支軍閥隊伍,但是,所謂“成也閻錫山,敗閻錫山“,晉綏軍卻從未以戰鬥力強勁而聞名。
閻錫山和及其麾下的晉綏軍,之所以能夠成為貫穿整個民國的最長壽軍閥,並不是因為晉綏軍戰力超群,所向無敵,而是因為領導人閻錫山高超的政治水平。
閻錫山幾乎將一個軍閥左右逢源的本事運用到了極致和巔峰。無論是北洋軍閥時期,還是國民黨時期,亦或是抗日戰爭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局面,閻錫山都能遊刃有餘的遊走於各方勢力之間,牢牢的保持著山西和晉綏軍的獨立性,而且勢力還不斷髮展。
不過,在戰爭中,閻錫山的根本——晉綏軍,無論是面對其他大軍閥還是日寇、亦或是解放軍,除了抗日戰爭初期的忻口會戰,其他表現都不算搶眼,基本上敗多勝少,這其中,也包括題主所說的東北軍與晉綏軍的決戰——晉奉戰爭。
閻錫山應該是是民國期間最會站隊的軍閥了,“三個雞蛋上跳舞”大概也是閻錫山對自己最好的總結。廣州國民政府北伐初期,尚未能看出北伐軍席捲天下大勢的閻錫山,加入了東北王張作霖的陣營,成為了張作霖政府“安國軍副總司令”,而當北伐軍僅用半年多時間飲馬長江,大有一統天下之勢時,閻錫山又毫不猶豫的加入了北伐,成為了“國民革命軍北方軍總司令”。
既然加入了國民黨的陣營,自然也要有所表示,1927年9月,閻錫山將所部10萬大軍傾巢出動,分為兩路大軍夾擊東北軍,聲勢十分浩大。但是顯然,這次閻錫山低估了奉軍的實力和決心。
雖然得益於太原兵工廠,晉綏軍的裝備在民國軍閥中名列前茅,但是面對工業體系更完善、軍備更先進的東北軍,晉綏軍卻並沒有任何裝備方面的優勢。同時,面對閻錫山的進攻,張作霖更是集結了20餘萬兵力。
閻錫山單獨面對東北軍,無論是兵力還是裝備,都居於絕對劣勢,毫不意外的,兩路進攻的晉綏軍都遭到了慘敗,只剩下了以此戰成就“善守”之名的傅作義困守孤城。
不過也正是傅作義孤軍堅守孤城涿州長達三個月,阻擋了東北軍乘勝進攻山西,才最終為閻錫山保住了山西老巢。
不過閻錫山雖敗,但是張作霖的對手卻不僅僅是閻錫山一人,很快重新就任總司令的蔣介石集結蔣、馮、閻、李這國民黨四大新軍閥,二次北伐,擊敗了關內的東北軍,張作霖被迫退回關外。
而閻錫山的晉綏軍也趁機佔據了山西、河北、察哈爾、綏遠四省和北平、天津等特別市,閻錫山的晉綏軍達到了極盛。不過,晉綏軍又很快在1930年的中原大戰中一敗塗地,從此,閻錫山也徹底熄滅了爭霸天下的野心。
鳶飛九天2018
不為什麼,全國的地方軍閥裡,戰鬥力最爛的就是閻長官的晉綏軍,除了傅作義外都是吃空餉不練兵的貨,解放戰爭時晉系一個集團軍被全殲結果才損失17000人也是沒誰了。太行山的八路抗戰勝利後整編成中原野戰軍的一個主力縱隊,過了一年多剩下的二線部隊又整編成一個縱隊加入中野,然後徐帥把剩下的三線部隊劃拉劃拉打敗了閻長官,可見晉綏軍的戰鬥力。
從不統一
民國時期有句調侃之言,叫“入晉一條龍,出晉一條蟲”。這句話說的就是晉綏軍……
晉綏軍的歷史跟民國同步,沒有民國的時候就有晉軍了。但是這支部隊很奇怪,他們的老長官閻錫山原本是同盟會的元老,卻在後來跟北洋系混在了一起,兩邊的關係好到可以穿一條褲子的程度。不過常言道,所謂的關係好,那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之上的。實力不對等,隨時會被賣!
民國六年,身為山西省長兼督軍的閻錫山就吃了北洋系的一回大虧。當時,正逢護法戰爭期間,由於段祺瑞公然撕毀臨時約法,導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組成護法軍討伐段祺瑞。關於對護法軍是戰是和,北洋系的內部出現了爭執。國務總理段祺瑞堅決要剿滅護法軍,而代理大總統馮國璋則打哈哈,不想跟護法軍開戰。閻老西作為一個老同盟會員,他沒有支持孫中山,反而是站在段祺瑞的一邊。他在太原發表通電,督促馮國璋同意出兵攻打護法軍,並且還派出了自己的王牌部隊,晉軍第一混成旅前往湖南前線參戰。
閻老西明目張膽的拉偏架,幫段祺瑞,惹得馮國璋對他很不滿意。老馮給曹錕暗中授意,讓他在沿途佈置兵力,在半路上把閻錫山的部隊偷偷解決掉。於是,商震率領的晉軍第一混成旅都還沒有走到前線與護法軍開戰,就被吳佩孚指揮的三個旅給繳了械。
消息傳回太原後,閻錫山的一口老血差點沒吐出來。要知道當時晉軍總共才四個混成旅,這一下就損失了一旅的部隊,閻老摳的心情比死了老孃還難受。他找段祺瑞理論,讓老段出面彈壓曹錕。結果段祺瑞因為要有求於曹錕,對此事默不作聲。他又想找馮國璋,可是轉眼一想,直系和皖系他都惹不起。這事不怪誰,就怪晉系的實力太弱了!他在北洋系眼裡,簡直是小菜一碟,誰都可以捏死他。
所以當商震率繳了械的晉軍回到山西后,閻錫山沒有怪任何人,反而是安慰眾人,表示罪在他一個人,與別人無關。並在此之後提出了著名的“三不二要主義” 。
所謂三不,指的是不入黨、不問外省事、不為個人權利用兵;二要,指的是要服從中央的命令、要保衛地方治安。後來閻錫山又把這套主義概括為保境安民,要求與鄰省聯絡,使能不為我患,或竟鄰疆樂與合作,進而為我用,代我禦侮。說白了,就是養精蓄銳,等獠牙磨尖利了之後再咬人。
因此從民國六年到十三年,整整七年,閻錫山都沒有出過山西,晉軍也沒有再出省與其他派系作戰。
在這七年裡面,閻錫山對山西的政治、軍事以及經濟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是經濟,提出了六政宣言,成立六政考核處,在山西各地推行水利、蠶桑、植樹與禁菸、天足、男人剪辮子的運動,後來又增加種棉、造林、畜牧三項,合稱為六政三事。山西的經濟基礎因此而大為改觀。
有錢了自然就要擴軍!晉軍原本只有四個混成旅,這點兵在北洋系面前,塞牙縫都不夠。於是閻錫山在七年之中,大辦軍工廠,三次對晉軍擴軍,從兩萬多人擴充到了十萬多人。手中有兵,閻錫山的腰桿子也硬了。但是讓他單挑北洋系,他還是不敢的。所以閻錫山還是決定拉偏架,先找幾個弱雞練練手。
第一個練手的,就是當年坑了他的直系。民國十三年,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閻錫山在張作霖和吳佩孚之間選定了張作霖,他派兵攻打石家莊,阻截南方的直軍北上增援,幫助張作霖打贏了二次直奉戰爭。(首戰告捷)
次年,馮玉祥與張作霖發生矛盾。馮八姓這個兩面三刀的人一面拆張作霖的後臺,讓郭松齡和張作霖互撕,一面大肆擴張,將河北和北京一帶全部囊在懷中,並且他還對山西也心懷不軌。不過他沒有親自出兵,而是讓建國豫軍樊鍾秀部對山西的進攻。閻錫山此時正想找人練練手,便從容應付。他坐鎮太原,指揮晉軍對入侵之敵予以還擊,戰至第二年,基本將樊鍾秀部驅趕出了山西。(二連勝)
1926年4月,閻錫山搞了一把大的。他聯合張作霖、吳佩孚一起對馮玉祥展開圍攻。將馮玉祥的勢力徹底驅趕出了綏遠地區。晉軍一舉攻佔綏遠省,將綏遠納入了晉系的勢力範圍,從此晉軍改名為晉綏軍。(三連勝)
從民國十三年出兵干涉直奉大戰,到民國十五年佔據綏遠,閻錫山兩年時間,三戰三捷,晉綏軍的地盤和實力也大大增強。練手也練的差不多了,這一下就給了閻長官單挑北洋系的信心!
當時北洋系的皖系已經徹底瓦解了,直系雖然還很強,但直系的地盤主要在南方,而且還被北伐軍打的也在半死不活的,不足為慮。僅存的只有張作霖的奉系。
關於對不對張作霖宣戰,閻錫山一開始還是很糾結的。國民黨也想拉攏他,讓他在北方策應北伐,他並沒有表態。張作霖也想拉攏他,讓他站在自己一邊。閻錫山也沒有給出正面的回覆,他還在等待時機。等到吳佩孚被打垮,孫傳芳潰不成軍,北伐形勢一片明朗後,閻錫山才暗中決定,跟張作霖這個龜孫幹!打不贏不要緊,還有南方的北伐軍給自己撐腰。
1927年4月25日,閻錫山牛逼轟轟的對北洋政府通電,表示要辭去山西督辦的職務,希望北洋政府以後不要再對山西省發號施令了!武漢國民政府立即發表通電,高度讚揚閻錫山的決定,委任他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總司令一職。但是閻錫山很雞賊,他認為汪精衛不是蔣介石的對手,便拒絕武漢政府的任命。南京國民政府隨後任命閻錫山為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閻錫山欣然接受,並於6月6日在太原宣誓就職。
閻錫山在北洋政府的眼皮子底下公然投靠南京國民政府,把張作霖給氣炸了!但是介於當時要對付蔣介石,張作霖忍了,沒有主動出兵打山西。(張作霖一直都很瞧不起閻錫山)
結果張作霖不打閻錫山,反而讓閻錫山有點得意,他覺得奉系大勢已去,沒什麼了不起。在七月十五號,也就是寧漢合流的那一天,主動出兵攻打石家莊。以此為投名狀,向蔣介石和汪精衛表態,自己參戰了。
出兵之後,閻錫山很擔心。他還是有點怕張作霖報復,還怕北伐軍不幫他。於是就在太原等消息,讓南京國民政府給一個確切的回覆。結果到八月中,確切消息傳來,蔣介石下野!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把閻錫山給怔住了。這可如何是好?自己都對張作霖宣戰了,開弓豈有回頭箭,此時再跟張作霖示好,張大帥還能饒了他?
當時南京國民政府的日子也不好過,由於蔣介石下野,導致北伐被中斷,北伐軍主動放棄了江蘇和安徽北部地區,南撤江南。孫傳芳在得到張作霖的支援後,集結了十幾萬人,渡江南下,與北伐軍在龍潭激戰。雖然孫傳芳最終被打跑了,但是北伐軍的損失也很慘,不可能繼續北伐了。
等到九月份,南京方面的局勢穩定了。白崇禧和何應欽都跟閻錫山說,放心打吧,我們做你的後盾。這種空口大白話,若是放在以前,閻錫山肯定不會相信,但是此時的情形,他不信也不行了。於是在9月29日,閻錫山於太原誓師討奉,晉綏軍沿京漢、京綏鐵路出擊,與奉軍展開決戰 。
當時的晉綏軍有八個軍,十七個步兵師,總兵力十三萬人。其中三萬人留守山西,十萬人出分兵兩路出擊。
張作霖看見閻錫山出兵,他都笑了。因為他手上有三十五萬人,直接拿出來反攻的兵力就有二十萬人!一個弱雞還敢以卵擊石?豈不是找死?
結果自然是不出意料,出晉一條蟲的晉綏軍兩路全線潰敗,而北伐軍答應好的援兵又始終不來,最後就導致奉軍乘勢大敗晉軍。除了傅作義一路稍微打了一點勝仗外,其餘全部敗退回山西。並且雁北地區還被奉軍佔領,隨時可以南下攻打太原!
面對這種危局,閻錫山一面讓南京趕緊出兵救自己,一面佈置晉綏軍在各隘口構築工事,嚴防奉軍進攻。另外再給涿州的傅作義指示,讓他拖住張奉軍的主力。為了打傅作義,張作霖也確實費了很大的勁,前後打了四個月沒拿下來。在圍攻涿州的期間,張作霖對晉綏軍的防禦能力很讚歎,最後放棄了對山西的突襲。(晉綏軍擅守不擅攻)
1928年1月,蔣介石重新上臺,閻錫山終於鬆了一口氣。
四月份,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四路大軍一起誓師,將近七十萬人對張作霖展開圍攻。僅一個月,奉軍便被打的全面崩潰。閻錫山也終於報了一箭之仇……
縱觀這次晉奉大戰,閻錫山只是輸在實力不如人而已。晉綏軍十三萬,奉系三十五萬人,從數字上看就是一比三的劣勢。而且晉綏軍本身就不擅長進攻,讓晉綏軍主動出擊尋戰,這不是晉綏軍的強項。如果讓奉軍進攻,晉綏軍防守,估計結果也是一樣的。
另外,閻錫山一開始也有點僥倖心理!畢竟他對張作霖的實力心知肚明,能打則打,不能打就撤退。所以十萬晉綏軍雖然敗得很慘,但是損失並不是很大。反倒是奉軍的損失比晉綏軍要更大一些!
Mer86
一句話:人算不如天算哪。
這場大決戰發生於1927年10月,此前閻錫山宣佈加入南方國民政府,所部晉綏軍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10萬大軍傾巢而出,攻擊奉軍,結果被奉軍很快擊敗,縮回了山西。這場大戰晉綏軍的表現也有亮點,傅作義所部一個師堅守涿州九十多天,創造了守城奇蹟。晉綏軍失敗有自身實力的問題,另外就是閻錫山的算計出了意外,我們分別來討論。
一、晉綏軍實力弱於奉軍
晉綏軍無論是兵力、武器還是訓練上比起奉軍都差遠了,晉綏軍10萬人左右,而奉軍在關內的兵力號稱30萬,實際大概有20萬。晉綏軍建立了一些兵器工廠,但是相比奉軍的軍工,遜色許多。更重要的是,閻錫山自從掌控山西以來,以政治投機為主,山西很少有兵禍,被稱為模範省。晉軍承平十多年,沒有打過什麼像樣的仗。而奉軍則一直在打仗,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等,作戰經驗和軍事素養遠遠高過了晉綏軍。
二、人算不如天算
在對奉軍作戰前,閻錫山跟奉系本來是聯盟關係。國民政府發起北伐之後,馮玉祥在五原誓師,響應北伐。而此時閻錫山則與馮玉祥為敵,攻擊馮玉祥部,馮玉祥打得很艱苦。但是南方的局勢卻完全不同,不到半年時間,北伐軍就打到了長江邊,擊敗了吳佩孚和孫傳芳。全國局勢有利於北伐軍。
國民政府遷到武漢之後,鑑於閻錫山曾經是同盟會元老,國民政府決定爭取閻錫山。四一二政變後,寧漢分立,但是雙方都傾向於繼續北伐。閻錫山一向精明,算盤打得噼啪響,經過一番權衡,最終決定倒向國民政府,而且是支持蔣介石。幾經協調之後,閻錫山下定決心出兵。
彼時張作霖很被動,北伐軍已經攻擊到隴海線,晉綏軍從山西側擊,直插京津。原本閻錫山以為勝算在握,沒想到寧漢合流之後,國民政府內部鬥爭激烈,蔣介石被迫下臺,而胡漢民、汪精衛等黨魁都互相不服,國民政府處於群龍無首的境地,北伐也暫停了,沒有能夠策應晉綏軍的攻擊。張作霖立即抓住時機,調集奉軍主力,攻擊晉綏軍。晉綏軍支撐不住,全線敗退,退往山西,憑險據守,連大同都丟了。
三、唯一的亮點:涿州守衛戰
晉綏軍大軍傾巢出動的時候,傅作義所在的師被當做一支奇兵,目標是奇襲涿州,切斷京漢鐵路。傅作義部一路穿插,出其不意的攻佔了涿州,然後等待主力到來。結果城是攻下來了,晉綏軍主力已經敗回山西了,傅作義連撤退的命令都沒有接到,還在傻傻的守城。奉軍調集了三萬人攻打涿州城,甚至動用了飛機,結果三個月都沒能攻下來。1928年1月份,涿州城內彈盡糧絕,經過談判,傅作義最後投降,不過他不是向奉軍投降,而是向中央政府投降,所部被改編為國防軍。
不過沒多久,由於國民政府內部的僵局,各方勢力最終妥協,還是讓蔣介石返回,北伐重新開始,晉綏軍也再次出擊,奉軍這回支撐不下去了,只好撤往關外。在撤回途中,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之後張學良改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而晉綏軍則控制了京津冀等地,擁兵30餘萬,勢力發展到巔峰,成為國民黨新軍閥四巨頭之一,直到中原大戰爆發。
我是迷蝶夢,歡迎評論關注。
迷蝶夢文史社
按說山西晉綏軍的武器裝備還算不錯的,但是戰鬥力確實不行。這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統帥閻錫山搞政治還有一套,軍事上確實不行,這就是統帥無能,累死三軍啊。二是沒有一批優秀能打能戰的軍事將領。晉綏軍除傅作義(商震也不算晉綏軍的將領)外,其他人員都比較平庸。第三,晉綏軍普遍素質不高,軍事理念意識陳舊。所以晉綏軍戰績口碑不佳。在這點上,閻錫山也是知道,所以他要成立新軍,彌補晉綏軍的不足。
李渝泉1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地方軍閥的軍隊,例如晉綏軍、東北軍、西北軍等等。這些軍閥之間相互進攻,有的還相互利用。晉綏軍集團和東北軍集團本來是兩個完全不沾邊的實力,但是隨著局勢的發展,東北軍和晉綏軍之間曾經爆發了一場30多萬軍隊參與的大決戰。最後,晉綏軍被打得一敗塗地,那麼,當時到底什麼情況呢?在清朝滅亡之後,由於一直沒有強有力的人物控制局面,全國出現了軍閥混戰的複雜局面。其實,東北軍的實力範圍就是東北地區,而晉綏軍的勢力範圍只有山西省,雙方根本沒有正面接觸過。當時,直係軍閥控制了河南、河北等龐大的地區。東北軍的實力崛起很快,在經過兩次直奉大戰之後,東北軍集團的實力達到了鼎盛時期。除了東北老家之外,河南、河北、安徽等地,都在東北軍的控制之下,東北軍的總兵力達到了40多萬,而且兵強馬壯。至於晉綏軍集團,實力明顯不如東北軍,在這樣的情況下,晉綏軍集團主動示弱,與東北軍組成了聯盟。可是1年多之後,北伐軍的行動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北伐軍迅速佔領了長江以南遼闊的地區,而且有北伐中原的意思。各路軍閥都陸續加入了北伐軍鎮壓,此時的晉綏軍集團在1927年6月加入了北伐軍。對於東北軍集團來說,晉綏軍近在咫尺,對自己的威脅太大。東北軍高層決定對晉綏軍發動大規模進攻,出動了20餘萬軍隊。 晉綏軍方面也出動了10多萬軍隊迎戰,雙方30多萬軍隊展開了大決戰。可是,晉綏軍四路大軍都是一敗塗地的局面,不得不撤退本土進行防禦。就在在這段時間裡,爆發了著名的涿州保衛戰,東北軍進攻了幾個月都毫無辦法。從軍隊裝備和戰鬥力來說,晉綏軍都不如東北軍,本來情況對晉綏軍非常不利。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其他幾路北伐軍開始北上,東北軍集團根本沒有力量對抗這麼多勢力,選擇了撤入關內。
在隨後劃分地盤的過程中,晉綏軍集團控制了山西、河北、察哈爾、綏遠等地區,總兵力超過了30萬,晉綏軍集團達到了鼎盛時期。當然在新一輪的混戰中,晉綏軍集團喪失了部分地盤,但山西和綏遠等地還牢牢控制著。晉綏軍的戰鬥力懸殊非常大,在抗戰期間,晉綏軍部隊中,有的部隊非常能打,但是還有的部隊一觸即潰。在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有點看不上晉綏軍。這也是有原因的,晉綏軍確實不是對手。
文華雷
嚴格來說,這場發生在1927年的大戰應該叫晉奉之戰,是以奉系為首的安國軍和以晉綏軍為首的國民革命軍北方軍發生的戰爭,屬於北伐戰爭中的北方戰場。
晉綏軍雖然一敗塗地,但傅作義將軍在涿州之戰表現可圈可點,一戰成名,相比之下,奉系佔據絕對優勢,卻在涿州這條小陰溝裡翻了船。
閻錫山掛青天白日旗決心反奉
以閻錫山的性格,要是放在平時借他兩個膽子估計也不敢開罪張作霖,因為當時正是張作霖氣勢如虹,主政北洋政權任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的時候,是名副其實的國家元首,巔峰之時,張作霖整合整個北洋軍閥,組成安國軍,光張作霖自己的人馬就有35萬。
即便如此,政治上一向以投機倒把著稱的閻錫山,看到南方國民革命革命軍節節勝利,打敗了吳佩孚,並且馮玉祥的西北軍也加入了北伐軍的陣營,在這樣的情況下,閻錫山權衡利弊,於是決定也掛青天白日旗,畢竟自己曾經在辛亥太原起義的時候掛的就是同盟會的旗幟,和北伐軍頗有淵源,在這樣的局勢下,閻錫山放棄了聯合奉系,攻擊馮玉祥西北軍的策略。
1927年9月,閻錫山就任國民革命軍北方軍總司令,率部出山西攻打張作霖,晉綏軍與奉張發生大戰,實際上也應該算作北伐戰爭的一部分,只不過現在很多人以為北伐戰爭只是廣州國民政府的北伐,而將閻錫山和馮玉祥排除在外。
那麼,北伐形勢一片大好,為何晉綏軍卻一敗塗地,被打回了家?
首先是晉綏軍的戰鬥力並不怎麼樣
儘管山西在閻錫山的帶領下不但脫貧,還成為模範省,在強力經濟的支撐下,晉綏軍不斷髮展壯大,晉奉大戰時已經有十多萬軍隊,但是無論從指揮還士兵作戰素質都不行,閻錫山是典型的任人唯親,只用山西人,能出一個傅作義那都是從天而降了。而晉綏軍由於長期窩在山西,作戰經驗欠缺,這一點和奉軍比不了,奉軍戰鬥力雖然比較渣,但也是先後經過幾次大戰打出來了。
從武器彈藥方面來說,儘管太原兵工廠在當時有不錯的生產能力,但是在瀋陽兵工廠面前,那都是皮毛,所以晉綏軍是要排面沒排面,要聲勢沒聲勢。
從人數上來說,晉綏軍只有十來萬,而奉軍是集結了超過二十萬兵力,這樣說來,閻錫山兵力上並不佔優勢。
其次,閻錫山錯誤的估計了形勢
其實,要是放在北伐戰爭中來說,閻錫山的這十多萬人,在山西從後背插入北京,絕對是利刃出鞘,在辛亥革命當中,閻錫山就要這麼搞,結果沒成,這一次,閻錫山久久籌劃,時機其實很好,在張作霖和廣州過來的國民革命軍以及馮玉祥的西北軍打得水深火熱的時候,張作霖也就調不出多少兵力來對付他了。
而1927年9月到10月之間的這段時間,正好趕上南方國民革命軍啞火的時候,原因就是北伐軍初次取得勝利殲滅吳佩孚和孫傳芳主力後,選擇坐地分贓,結果為此還大打出手,在1927年4月和7月,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武漢國民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對立,史稱寧漢分流。
在這一時期,蔣介石下野,汪精衛當權,武漢國民政府遷都南京,但是汪精衛這個人善於內鬥,而缺乏大局觀,不久也控制不住局面,直到1928年1月,蔣介石和汪精衛再次達成合作,蔣介石重新上臺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開啟二次北伐。
可以說,正是國民黨內鬥期間,晉綏軍卻和奉軍打得水深火熱,實在是閻錫山也沒有想到國民革命軍這麼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