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海外4國7城相聲巡演圓滿成功,在相聲界算什麼水平?你如何評價?

讀劇慧眼


德雲社的海外商演已經創下了眾多記錄了,第一家賣票的相聲海外商演社團是德雲社,第一家走進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德國、阿聯酋、新加坡和日本商演的相聲社團是德雲社,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一家。


到海外商演的演員,除了郭德綱和于謙帶隊以為,岳雲鵬和孫越也有帶隊到澳大利亞和美國商演的記錄。

到海外商演的數量,以今年為例,郭德綱去了日本、新加坡、中國臺灣、中國澳門、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加拿大、英國和阿聯酋,一共15場,場場爆滿。


作為相聲界的前輩,沒有人舉辦過海外巡演,雖然有海外的慰問演出,但都是國家出錢,完全靠演員個人能力賣票的還沒有。苗阜今年也曾策劃去澳大利亞演出,但是在開演前一週突然宣佈取消,其原因很可能是票房銷售不理想,不得已而為之吧。

所以說,德雲社目前的海外商演,無論是演出數量,還是演出質量和覆蓋的觀眾群,都遙遙領先於同行,確實做到了前無古人的狀態。


雖然說,郭德綱在相聲界受排擠,對於其能力的評價也有爭議,還時不時的被主流相聲界炮轟,但是從結果來看,郭德綱將中國相聲的影響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層次和高度。到海外商演,已經不僅僅是傳承民族文化那麼簡單了,現在已經是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了,你們感受一下!


相聲演義


不要把德雲社神話了。

雖然我們不得不承認,德雲社在相聲界從商業演出的角度來說,算是比較成功的,郭德綱會的東西還是比較多,尤其是唱功是有一定的功底和特點的。

郭德綱的相聲和評書我也聽過幾百段,大多是作為睡前催眠用,偶爾有一個包袱確實堵得還挺響,不過很多段相聲其實有些包袱都是重複的,大概的套路知道以後,其實也就那麼回事兒了,甚至也經常有一整段相聲我居然沒怎麼發笑的時候。所以我承認他們的成績,不過也絕不會神話他們。難道他們出國商演成功就算是為國爭光啦?那是人家掙錢的手段而已,管咱們什麼事兒?

另外就是德雲社和好幾個徒弟鬧翻的那些事兒,我個人的看法是沒必要選邊站隊,裡面有些彎彎繞繞,其實只有他們心裡面最清楚。包括姜昆和郭德綱之間的事兒咱們也沒有必要選邊站隊。姜昆說的就一點兒道理也沒有嗎?很多人就像被郭德綱洗腦一樣仇視姜昆,網絡上罵姜昆,個人覺得真沒必要,郭德綱的相聲裡面本來就有很多確實太俗的東西。你們覺得徒弟和他鬧翻是尊師重道的事兒,那相聲界的老前輩,難道就不應該尊重嗎?不過,為了市場,為了掙錢,我也理解郭德綱,只要有願意接受的聽眾,而且郭德綱也做過一些慈善,也沒必要把他一棒子打死!

有些事兒吧咱們看個熱鬧就可以了,個人觀點!歡迎來噴!


胡說之極


第一 德雲社是個商業團體,經濟收益是第一位的。從老郭和幾個徒弟微博的情況來看,這次巡演一定是賺到錢的。再一次證明海外這個相聲藍海,正式被德雲社開拓並獨享了。

第二 這麼大規模的國外演出行為,肯定是在政府備案的,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德雲社的民間行為是被政府認可的。

第三 我看過以前澳洲巡演的視頻,現場觀眾的反應,讓我想到最多的是鄉愁。德雲社的商演讓海外華人的鄉愁得以抒發,相聲是語言的藝術,對於海外華人來說就祖國母親的語言藝術。這對於德雲社來說是最大的雙贏,德雲社需要海外市場,完成他商演梯隊的建立,而海外華人則需要這種骨子裡的文化消費需求!


胖丫丫丫986


相聲界很成功的一次商業演出,應該說是前無古人吧,因為這是純商業和民間團體自己弄的,非官方性質不送票也不送新鮮雞蛋的演出,而且基本算是滿場的,所以非常成功。


但這只是商業成功罷了,但藝術上就不一定了。 真正藝術上的成就,話語權不在於商演,而是藝術最高殿堂曲協決定的,人家開個反三俗大會,藝術成就直接秒殺世界巡演。你郭德綱滿世界跑,也就給華人說相聲,但曲協開會,外國人也得乖乖做筆記,這種境界你怎麼比。



真正的藝術大家,是開會作報告吃皇糧的高風亮節,像德雲社這種跑斷腿掙飯錢的民間藝人團體,不配進入藝術殿堂做比較。藝術大家們高風亮節,以開會和教育老百姓為己任,弘揚各種真善美和義務送票、派發鮮雞蛋等,讓我們這些弱智百姓知道為什麼繳稅養這群廢物。藝術大家們每天憂國憂民,老百姓都是白痴啊,聽三俗相聲肯定wangguo,所以必須開會拯救你們於水火,於是每天在各種發聲口叫囂吶喊,希望用高大上的聲音喚醒愚民的心智,用高雅的工作報告式相聲提高國民素質。

這才是藝術的真正形式,曲協認可的,才叫藝術,曲協點頭的,才是成功,德雲社就別自吹自擂了,哄老百姓算什麼本事,拍領導馬屁才是絕活兒,你們不會啊。


鹹魚茶館


看到很多人說,在國外都是華人聽,起不到弘揚傳統文化的作用。在這裡,我想說說親身感受。

大家別忘了,海外還有很多華人,一輩子沒有來過中國。幾年前我出去的時候,還遇到過不認同國內的華人。當然,現在也有。他們覺得,中華傳承的根在臺灣而不是國內。特別是一些技術層面不高的文化交流,反而讓人鄙視。

在這方面,只有拿出真本事讓人認可,才是真正的弘揚和發展。希望多一些郭德綱這樣的真正藝人走出去,才能讓人發自內心的贊同。支持多有的藝人 以及曲藝工作者,靠藝術能力贏得天下。


五福來朝


歷時一個多月,走過了四個國家七個城市,德雲社今年的海外商演,除了一如既往的滿坑滿谷,又多了新的驚喜,那就是增加了英倫首演以及迪拜站。

德雲社在英國的成功首演,很多媒體都多次發聲,肯定了郭德綱先生和德雲社英倫首演的意義。



相聲是一門充滿了傳統文化元素,體現著漢語語言魅力的藝術形式,它雅俗共賞,戲謔皆哏,在領略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能帶來酣暢淋漓的開懷大笑,受眾不分男女老幼、士 農 工 商,只要不是懷著一顆抬槓比打幡掙得多的心,就會心情愉悅樂享其中。



可惜,總是有那麼一些人,眾人皆樂他獨怒,看著別人開懷大笑,他們按捺不住那顆抬槓打幡的心,開始質疑去現場聽相聲的觀眾。

“無論去哪兒商演,聽相聲的還不是華人?”這是一個出現頻率極高的說法,哥們兒,您就沒聽說過“文化自信”嗎?

對,說得沒錯,去現場聽相聲的基本上都是華人,我們拋開鄉愁情懷不提,單從相聲本身來說,它有著獨特的語言技巧,雙關諧音、吃栗子、撲蒙子、撞綱、磨蔓兒(我就知道這幾個,還是在郭老師的節目中記住的)除了說,還有學,各種小曲小調、京評梆越、腿子活;還有唱,鼠來寶、太平歌詞;還有貫口類、文哏類節目,裡邊涵蓋著歷史、地理、文學和民間傳說故事等各種知識。




所以,要聽懂了中國相聲節目,可不是學會點兒漢語日常用語就可以的,還得學習漢語書面語言和歷史、文學常識,還得掌握漢語言的技巧,何其不易?

我們總說漢語博大精深,她的博大精深之妙在相聲中有著深入淺出的體現,所以,能到現場聽相聲,能聽得懂能開懷大笑,那是多麼熱愛中國文化,付出了多少努力的外國人?


黯夜尋歡1


商演人人都可以搞。

搞商演就是大家一起賺錢,但如果第一次搞虧了,誰願意陪你繼續玩。

場地設備費、勞務費、宣傳部署費、工作人員費用、安全審批及各相關部門的打點費用,差旅食宿費用,歌星們一場下來,費用少說也要一兩百萬,場子大了上千萬都有。總之,要辦一場大型的商演是非常費勁且耗錢的事。如果無法從票務上轉回成本來略有盈餘,以後是沒有人願意跟你玩的,畢竟大家不是沒事天天貼錢貼精力搞活動的主。

與人氣歌星相比,相聲作為一種相對單一的語言類節目,搞商演的難度特別大,按電視相聲的標準,一段節目10分鐘,2個小時得出10多個節目,如果無法調動觀眾的情緒,人一下子全走空了都有可能。郭德綱一場商演時間好像都在4個小時以上,要讓觀眾長時間保持高漲的情緒,非常之不容易。

國內有幾個二道販子,看人家商演也學模學樣地搞商演,幾場下來被承辦方打死都沒人可憐你,牛逼可以說,但不要跟錢過不去。

國內的相聲商演環境尚且這麼艱難,到國外各國去商演,首先各種費用和票務就是個很大問題。連續幾場下來,虧得你從國外蹬自行車回家都不一定買得起腳踏板的錢,4國7城商演,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即使是亞洲人氣天王也不一定敢這麼幹。德雲社在相聲歷史上確實是前無古人,已經開創了一個時代。

不花納稅人的錢,到歐美演出把外幣賺到手,不管來看的觀眾是華僑還是國際友人,能做到滿坑滿谷的確不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令人振奮的輸出。作為5000年的文明古國,在文化上就應該有這樣的自信,讓這門傳統藝術在世界的每個角落裡煥發出新的生機。


二手的文化觀察員


前無古人,做為獨立演出售票也是第一,今又有廣電總局發文經多家評選《相聲有新人》得冠獲獎,好事連連,可喜可賀,還是明白人多,郭德綱、德雲社初起,雖有些負面新聞,20多年了捫心自問,郭德綱所做一切,就一個目的,為了相聲的重振,為了相聲的發展。不容置疑。相聲同仁該重新站隊了,18年多少相聲名家排隊離去,如不加緊拾學相聲技巧,怕是相聲表演方式真要變成主持人表演,對口詞了(文革時期的一種表演形式,你一句我一句,跺腳吶喊。)就像楊議先生說的真愛相聲就抓緊練功,學活,掌握技巧,不愛也就別跟著哄,認乾爹,拜大輩幫不了真忙兒,

《相聲有新人》真見視了相聲一家人的場面,不分誰師誰徒,只為作品,不管輩分,不行決不湊合,不給面子。團結起來,把相聲搞的更好,不是交響樂,芭蕾舞可以交流可以出國,語言類也一樣,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外國幽默也可借鑑中國語言文化


王大牛63486055


老薑表面上是一個相聲人,做了兩件事,第一是向央視引薦趙本山,結果是相聲差一點點兒被小品給搞死,然而未見老薑有過怨言,第二就是排斥郭德綱,這個大家都知道,所以我覺得老薑其實是潛伏在相聲屆的二人轉演員,江湖險惡啊😄


非官方認證相聲大師


六六老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