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晟:哪一天機器的判斷走在了人前面,這一天才是人工智能的真正到來

AI 科技評論按:《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誌官方微博 6 日消息,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享年 55 歲。此事件被當地警方認為是自殺,目前已經結案。人們後來從張首晟家人和物理系的電子郵件通信中獲知,他此前一直在和抑鬱症作做鬥爭。

張首晟:哪一天機器的判斷走在了人前面,這一天才是人工智能的真正到來

天才科學家

張首晟最後一次在媒體上公開亮相是 2018 年 10 月 24 日,他在香港中環出席「建銀國際前沿信息科技與投資研討會暨香港管理學院影響力大師講堂第一講」,在會議上他分享了對量子計算、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等領域的看法。5 天前,張首晟還在美洲工程師學會上發表了公開演講。

張首晟是斯坦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一直在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做研究。

2017 年 7 月 21 日,張首晟聯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華裔科學家王康隆以及上海科技大學教授寇煦豐等團隊在《科學》雜誌上合作發表一項重大成果:發現了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天使粒子」。

關於本次發現的重要性,首先得追溯至 1928 年。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當時做出一個驚人的預測:宇宙中的每個基本粒子都有一個與其對應的反粒子——電荷相反的「雙胞胎」,當粒子與反粒子相遇時,它們會湮滅,同時釋放出一股能量。然後在 1937 年時,意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又在論文中提出另外一種預測:在一類被稱為「費米子」的粒子(包括了質子、中子、電子、中微子和夸克)中,應該有一些粒子,自己就是自己的反粒子,並可以用一個波動方程來描述。馬約拉納後來神秘消失,這項研究隨後不了了之。而張首晟團隊在拓撲絕緣體和超導體組成的系統中發現的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就符合馬約拉納費米子的波動方程,能有力證實這種「天使粒子」的存在。

張首晟的成就不僅於此,早在 2006 年,他領導的團隊所提出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評為 2007 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被楊振寧認為是下一個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由於他在拓撲絕緣體等領域上的傑出貢獻,他先後獲得過古根海姆基金獎(2007 年)、洪堡研究獎(2009 年)、歐洲物理獎(2010 年)、古登堡研究獎(2010 年)、求是傑出科學家獎(2011 年)、奧利弗·巴克利凝聚態物理獎(2012 年)、狄拉克獎章(2012 年)基礎物理學獎「物理學前沿獎」(2013)、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2014),張首晟、查爾斯·康恩、尤金·米爾榮獲 2015 年富蘭克林獎章。

丹華投資:斯坦福、硅谷和中國的橋樑

2013 年,張首晟與他的學生谷安佳聯合創立了丹華資本,根據他的說法,「丹」既斯坦福(又譯為史丹福),又有「赤子丹心」之意,「華」取自中華,創辦丹華資本意在以斯坦福大學為核心,專注於投資美國最具顛覆性的創新科技及商業模式,連接美國的創新與中國市場。

張首晟過世後,丹華資本向合夥人發出了一份通知,原文如下:

尊敬的丹華資本有限合夥人,

我們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通知您,我們的摯友及創始合夥人張首晟教授於 2018 年的 12 月 1 日驟然辭世。

我們與他的家人在緊密聯繫中,希望能盡全力提供任何所需的幫助和支持。此時此刻,他的家人最需要的是時間和空間來哀悼這個沉痛的損失。

丹華資本團隊和張教授的家庭將繼續實踐和發揚張教授對丹華資本的願景,希望得到您一如既往的支持。

丹華資本目前仍在持續正常運營。

在張教授的領導下,丹華資本已經組建起了一支紮實且具有凝聚力的團隊。我們將繼續實踐和發揚張教授的遺志,其中包括他對促進創新、推廣創業的精神。

接下來幾周,我們的管理團隊將會為你們每個人提供幫助。

丹華資本中國基金

擁抱人工智能時代

通過梳理張首晟過往的演講,可以發現他對區塊鏈情有獨鍾。在他看來,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對於人工智能來說能夠產生一個數據市場,可以有效解決人工智能學習的數據問題。他認為「理想的世界應該是每人擁有自己所有的數據——完全去中心化的儲存,這樣黑客沒法黑所有人的數據。然後加密算法在區塊鏈上的運用可以做到既保護個人的隱私,又保證良好計算的目的。」

同時他也相信區塊鏈的出現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因為在數據上可以兼顧到「少數派」。「機器學習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那些少數派所擁有的數據。如果今天機器學習的精準率達到 90% 了,我要使 90% 達到 99%,它需要的不是已經學過的數據,而是跟以前最不一樣的數據。往往是少數派擁有的數據對機器學習來講是最有價值的。這樣的話我們真正能夠把一個醜小鴨變成一個美天鵝,因為醜小鴨並不是醜,只是跟別人不一樣而已,在這個世界裡面真正達成區塊鏈和人工智能互相共存的世界理念,它們是會最有價值的。」

對於目前的人工智能發展,張首晟的看法是尚處於比較簡單的仿生的階段。「我們還是用一個神經元簡單地在模仿一個大腦,我認為人工智能下一步一個大的發展,就像從看到鳥飛變成飛機,我們一定在理論的基礎上,徹底理解智能的理論基礎是什麼,一旦理解之後,我們就能夠做出一些非常神奇的新技術。」

如何判斷人工智能是否已經超過人類?「人類之所以今天有科技的發展,因為我們是發現了這些科學的定律,比如說愛因斯坦寫下了 1=MC2,愛因斯坦是一個人,哪一天機器能夠寫出一個全新的發現,能夠正在人的前方,比如說它預言了一個引力波的現象,我們證明計算機的確是對的,而且超過人,這一天才是人工智能真正的到來。但是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前景,我覺得那一天也並不遠,我覺得在今後 10 年、20 年裡面,我們就可以發現在人工智能方面,就能發現一個新的科學的定理,我們會覺得這個機器的發現,有點像我們崇拜愛因斯坦的發現一樣,來崇拜人工智能這個科學的發現。」

當然,始終縈繞在他心間,還是那個佔據他最多時間的量子世界,那是在他的畢生熱愛,也是演講中最常出現的內容。「大自然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完美的世界,這就是所謂的量子世界,量子世界有一個非常奇妙的現象,比如說有一個基本粒子,它要通過兩個孔,在孔的背後形成一個干擾的條紋,一個經典的粒子要不從左邊穿過,要不從右邊穿過,但是量子的粒子同時穿過兩個孔,這是非常神奇的一個量子的世界,這就說明量子世界有一種平行性,我們可以用這種量子的平行性來做一個計算,所以一旦形成了那個量子計算機的話,它等於用了量子的平行性,一下窮舉了所有的可能性,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追求的,一個完美的量子的世界」

為又一名天才科學家的隕落默哀。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斯坦福教授張首晟談人工智能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