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大勁歌金曲30年|1985·林子祥·迪斯科風潮(一)

這一年的主題是林子祥,但我要分節寫,這一節裡,講的是當時的迪斯科風潮。

為什麼要講迪斯科呢?

老歌迷知道,這一年有支神曲,林子祥《十分十二吋》。


我們還是先說頒獎禮。1985年度的第三屆“香港十大勁歌金曲”,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波瀾不驚。

獲獎歌星的陣容怎麼看怎麼正常。譚詠麟攜上一屆狂瀾三項“金曲”的餘威,本年度又上演了帽子戲法。倫迷將《愛情陷阱》專輯和前一年的《霧之戀》《愛的根源》專輯合稱為“愛情三部曲”,但僅就單曲曲風而言,這更像是個混搭,和後兩首的深情款款相比,《愛情陷阱》的風格太過勁爆。

如果說深一點兒,從文化意義上來看,勁爆的曲風一定和當時的迪斯科熱潮有關。和日後演變為老太太的廣場舞不同,當年的迪斯科是年輕人的時尚。

香港迪斯科的開端,要追溯到1978年,美國電影《週末狂熱》和《油脂》在香港上映後,立即掀起了一股跳舞熱潮。尖沙咀有一家很出名的迪斯科舞廳,叫Hollywood East,1985年,它的DJ將歐美的流行舞曲重新混音播放,這種新鮮玩法迅速成為流行時尚,並風靡東南亞。兩年後它傳入內地,便有了一個成為內地流行文化標籤的名字:荷東。

香港十大勁歌金曲30年|1985·林子祥·迪斯科風潮(一)

《週末狂熱》和《油脂》都有舞臺劇版本

香港十大勁歌金曲30年|1985·林子祥·迪斯科風潮(一)

這東西,當年火極了

受到迪斯科舞曲時尚的影響,當時的香港流行音樂也撲向了這個市場,很多歌曲在創作技法上偏向4/4拍、結構簡單、多次重複的舞曲風格,以迎合酷愛迪斯科的年輕聽眾。1985年度譚詠麟的另一支獲獎金曲《暴風女神Lorelei》就是明顯的例子,它在編曲和配器上就刻意強化了舞曲的特徵,後來更是推出了一個混音版本,10來分鐘,完全就是為跳舞準備的。

若說起迪斯科舞曲,跨越不過去的就是張國榮的《Monica》,有評論說正是這支歌開啟了香港的迪斯科文化。這樣的說法未免太高估《Monica》的地位了,如果這是粉絲的腦殘言論那還好理解,但若是正經的樂評,幾乎就是倒因為果的混賬邏輯。迪斯科遲早都會風靡,哪裡是個別巨星能左右這個時尚大勢的?張國榮只不過恰逢其時地唱了一首《Monica》而已。客觀地說,這歌誰唱都會紅一陣子,能成為巨星,絕不是靠《Monica》這麼簡單。

嚐到舞曲的甜頭之後,哥哥趁熱打鐵地以同類風格的《不羈的風》再次獲得1985年度“香港十大勁歌金曲”獎項。這首歌收錄在《為你鍾情》專輯中。現在看來,這張專輯的慢歌經過歲月的洗滌已經沉澱為經典,快歌好像不受人待見,在多次演唱會上,哥哥也只是以串燒的形式唱那麼幾分鐘,可看過2013年《繼續寵愛十週年紀念演唱會》陳慧琳的現場版後,公平地說,這些快歌真心不好唱。

慎點,10分鐘長,而且……你們自己聽吧。我甚至懷疑這是製作人挖坑,怎麼給陳慧琳唱?她那時都好長時間不上臺了。

另外值得八卦的是,《為你鍾情》專輯封面上,哥哥戴了一隻凱迪亞三色金戒指,當年他特意囑咐攝影師陳幼堅一定要拍到這枚戒指。多年以後,陳幼堅明白了,它是唐先生送的。

香港十大勁歌金曲30年|1985·林子祥·迪斯科風潮(一)

和張國榮、譚詠麟一樣走勁歌風格的是梅豔芳,《壞女孩》獲得一支“金曲”獎。它不僅是一支勁歌,也是相當著名的禁歌,為它,梅豔芳在內地遭遇七年封殺,解禁後終於拿到2004年北京演唱會的批文時,她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壞女孩》專輯的銷量相當驚人,據說在香港本地達到了八白金。這張專輯的所有歌曲都堪稱經典,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心聽完壓軸的那首慢歌:《孤身走我路》。


1985年度十大勁歌金曲獲獎名單

1《愛情陷阱》譚詠麟

2《情已逝》張學友

3《不羈的風》張國榮

4《聽不到的說話》呂方

5《誰可相依》蘇芮

6《日本娃娃》許冠傑

7《壞女孩》梅豔芳

8《暴風女神Lorelei》譚詠麟

9《雨夜的浪漫》譚詠麟

10《十分十二吋》林子祥

最佳作曲獎:《誰可相依》 作曲:林敏怡

最佳填詞獎:《聽不到的說話》 填詞:向雪懷

最佳編曲獎:《聽不到的說話》 編曲:黎學斌

《誰可相依》 編曲:林敏怡

《雪山飛狐》 編曲:顧嘉輝

最佳唱片監製獎:《不羈的風》 監製:黎小田

最受歡迎男歌星獎:譚詠麟

最受歡迎女歌星獎:梅豔芳

金曲金獎:《愛情陷阱》

勁歌金曲榮譽大獎:羅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