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郭德綱和姜昆舉辦個專場,同場競技的話,結果會是怎樣的?

飛翔的夜宵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讓郭德綱和姜昆舉辦個專場,同場競技的話,結果我覺得就是郭德綱在專場上收放自如,遊刃有餘。而姜昆老師,雖然位高權重,但是相聲專場還真是乏善可陳。而如果這有這麼一天,我覺得可能姜昆一出場,大家鴉雀無聲吧。郭德綱一出場,掌聲雷動。而如果在臺上,有雅俗之爭,估計姜昆會被氣的啞口無言吧。大家還記得郭德綱在《相聲有新人》,現掛給相聲博士懟的,真的是又搞笑,又有水平。當然啦,我覺得造成這種情形,我覺得有三個主要原因吧:

1、實力懸殊

雖然姜昆已經70歲的高齡,而郭德綱也只是一個相聲晚輩。但是對相聲的貢獻和水平上,兩人都不在一個水平上。郭德綱對相聲,可以說是力挽狂瀾,憑一己之力讓相聲走回了正軌,唱唸做打樣樣精通。但是在看姜昆,難聽的話咱就不多說了。

2、觀眾壓力

相聲的大部分觀眾,說句實在話,大多是德雲社的粉絲,大家都是被郭德綱的相聲培養起來的。當然啦,我早些年也聽過姜昆的相聲,作品好壞咱就不多說了,作品少的可憐。而郭德綱的相聲作品,經常是一個系列一個系列的,相聲劇也很好看。如果在同一個舞臺,可能大家也都會支持郭德綱吧。

3、年齡原因

大家知道,郭德綱現在畢竟要比姜昆年輕,年輕腦袋瓜子反應就畢竟靈活。郭德綱的機敏,我相信大家也都心裡有數。畢竟年齡大了,反應慢也可以理解。因為年輕,郭德綱有更多的體力和氣力,各個方面都毫不遜色於他。

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首先,我認為這種假設是不可能發生的,郭德綱和姜昆這輩子不可能有同臺競技的機會,兩人都不敢,但是怕的內容不一樣,你懂得!


如果非要來一次假設的話,我認為姜昆完勝,而且是兵不血刃,輕而易舉的完勝,因為他想要勝出的辦法有無數種。


郭德綱有億萬觀眾支持,自身實力雄厚,財力也充足,如果真要公開比拼藝術的話,那是沒有什麼好怕的。但是,在我們的社會現實下,有公平可言嗎?更何況是官與民之間呢,所以別YY這樣的場景了,最後沒有贏家。


就拿現在德雲社的商演來說,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一片祥和,但是背後演出商要付出多少努力,擺平多少關係,真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張雲雷、岳雲鵬等人在商演時經常提醒觀眾,注意安全,不要擁擠,不要挑戰安保人員,得罪了任何一方,對於他們來說就等於以後再也來不了這個城市,就是這麼嚴重。


德雲社為什麼要把商演都外包給第三方演出公司呢?白白把利潤分給人家一大塊,難道直接自己賣票做商演不好嗎?反正現在的粉絲那麼瘋狂,票又不愁賣!


問題是商演涉及到很多內容,比如在當地的報批、安保以及公安、消防、交通等方面的協調等等吧,不是專業幹這個,沒有當地的人脈關係,是很難搞定的,而這些都掌握在官方手裡。所以姜昆想讓郭德綱的商演幹不了,他只要打幾個電話,招呼一聲就夠了,根本到不了同臺比拼那一步!


相聲演義


這個題目提的有意思,假如讓郭和姜同場舉辦個相聲專場,那盛況估計的空前的,絕對滿坑滿谷,結果大家應該都可以想象得到。

我們都知道,姜現在是曲協主席,統領曲藝界。郭乃德雲社班主、大當家的,同樣統領著一幫說相聲的。二者之間只有一些微妙的區別,一個高雅、一個三俗。“虎口脫險”姑娘只解裙帶未落衣——雅;“你本善良”明明做善人卻比作騸人——俗。然而,如若二人同臺,則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可以滿足各種類型觀眾的口味。相信,將會是一場視聽盛宴。

通常觀眾聽郭的相聲,都只是單方面的往外掏錢。而如此難得的同臺演出,不僅能讓觀眾享受豐富的相聲體驗。而且可以使觀眾有舍有得。在花票錢的同時,還可以收穫雞蛋、油鹽醬醋、洗衣服之類的生活必需品。掏錢聽相聲多年,也算見著了回頭錢。所有,這樣的同臺競技,前去捧場的觀眾絕對不會少。無論是誰沾誰的光,票一定是供不應求。甚至得附加銷售吊票、站票、蹲票、爬票,儘量滿足更多觀眾入場的要求。

另外,這種雅俗共賞的相聲,也可以讓觀眾勞逸結合。姜主席曾表示,有些人的相聲由於俗點太多,導致觀眾發出沒品位的笑聲,而且還樂的停不下來。這點批評的很對,笑也是個體力活兒,這種俗相聲太累觀眾,甚至讓一些觀眾笑到臉抽筋,很不好,不知道心疼觀眾。二人同臺的雅俗共賞,正好給觀眾提供了休息、恢復體力的機會,樂一段、歇一段,不至於樂的太累。

再有,大家都知道,郭一直秉承著傳統相聲的特色,在其相聲橋段中,幾乎都貫穿著交代一些傳統的知識,非常難得。而姜也在提倡相聲創新,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創造諸如公式之類的新式相聲,同樣可以鼓勵。二人的同臺,也是舊與新的融合,符合潮流。

總之,如果郭和姜二位大咖真能同臺競技,有百好而無一壞,結果一定超乎想象,很是期待。

假如兒人真同臺,大家會有什麼感想呢?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題主真的不厚道。您要罵某大人有能耐您罵出來,何必讓眾網友受累?他姜某人能和郭大師比嗎?一言不合就上圖。




一杯紅酒


郭德綱與姜昆同場競技(比賽),結果會怎樣?這還真不一定。那得看評委是誰,如果評委是觀眾那麼一定是郭德綱勝出。如果是主流相聲界做評委,估計郭德綱可能會輸的很慘。因為衡量標準不一樣,所以結果也不同。姜昆與郭德綱的淵源可追溯至1991年,當時郭德綱18歲,曾代表天津紅橋文化館,參加全國青年相聲演員邀請賽,當年姜昆41歲是大賽的評委之一(也是評委會主任)。郭德綱與搭檔徐永剛的相聲《說武術》獲得3等獎,從當時300多個節目中,18歲的郭德綱能有如此成績,說明郭德綱的主流相聲說的也不錯。

下圖是當時郭德綱與姜昆為數不多的合影。


這個時間段恐怕郭德綱沒法與姜昆比,姜昆當時早已功成名就。12年後2003年郭德綱參加北京相聲小品大賽,姜昆依然是評委之一,郭德綱于謙憑藉《北京你好》榮獲第三名。賈玲在金星的節目中爆料:郭德綱複賽一直第一名,結果給剪的稀碎,而獲得冠軍的賈玲王彤,因是錄播,說了4遍才完整的把相聲說完(賈玲忘了4次詞),這依然說明郭德綱的主流相聲說的還是相當不錯。這時候的主流相聲已經沒落,雖然姜昆多年沒什麼新段子,郭德綱依然對他處於仰望的態勢。觀眾對相聲的態度也不熱情,但觀眾認熟臉,郭德綱與姜昆對比不佔優勢,這時同臺競技的話難分伯仲。于謙次年2004年正式加入德雲社,二人開始發力,2005年年底終於火爆全國一票難求。

從此姜昆的相聲,再也無法與郭德綱的相聲相提並論,因為二人對相聲的理解與路線完全相悖。



姜昆從2006年起發起反三俗聯盟,直到今年的曲協會議又提出:“有的曲藝從業者以觀眾愛看為擋箭牌,甚至認為一味的迎合觀眾就是接地氣,這就是沒有深入生活的表現(自然讓人聯想到郭德綱)。”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不但收效甚微,而卻德雲社是越幹越大,還將相聲藝術推向世界舞臺,甚至連官媒《人民網》也為郭德綱海外巡演發聲助力。當下現狀姜昆若與郭德綱同臺專場競技的結果,可想而知。是不是姜昆也應該好好反思呢?也有些網友質疑姜昆哪做裡錯了?反三俗不對嗎?那麼郭德綱將傳統相聲擴展到海外,完全是合法收入,是不是也沒錯啊?


筆者認為:問題就出在“商演”上,而姜昆對商演的地位順序擺在最後,將其作用可以忽略不計,甚至是負數,他稱:將藝術當做搖錢樹是文化垃圾……。姜昆無限的將藝術性放大,這也就和郭德綱的理念形成無法調和的矛盾。郭德綱將商演地位放在第一位,他稱:觀眾就是衣食父母,觀眾愛聽什麼就說什麼。按著雙方的理念,即使姜昆把所有主流相聲演員集聚在一起開專場,也很難與郭德綱的專場抗衡。因理念不同,結果一定不同。筆者始終認為姜昆代表的是文藝相聲,那就好好的在圈內發展藝術,郭德綱代表商業相聲,那就好好的全球服務大眾。下圖為德雲社巡演到了阿聯酋 迪拜。


那麼有業內人士提出相聲不分主流非主流,相聲是一家。筆者認為:照當下這麼發展下去不打起來就是好事,就甭提一家不一家的了。不如干脆就分商業相聲,與文藝相聲,省的吵架各負其責。把姜昆那套相聲理論前面加上(文藝或主流)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天依然還是那麼藍。不知大家如何看呢?


明辨是非123


這個回答滿意嗎?



一夜黃花


姜昆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協會主席

在國家權利方面影響力本大。前些年春晚舞臺必上的人物。

郭德綱

相聲領軍人物,帶動相聲發現,走出國門,對相聲做的超多共享,培養新人!

要說同行是冤家這話沒錯,註定這兩位的矛盾,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老郭,對傳統文化傳播這塊做出的貢獻,對於後輩的培養,都值得尊重。看看在文藝圈裡的藝人門怎麼評價老郭的就知道了。




city之光


這個很難實現,假如假如的也不好說,我們來比較下次一級的,深受姜昆器重的苗阜和郭德綱的徒弟張雲雷來比較下吧。苗阜發微博挑釁德雲社,苗阜萬萬沒想到德雲社直接派出張雲雷到西安來一場跨年演出,而且直接掛印“平西王侯”,與苗阜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上下樓演出,張雲雷演出直接炸了,結果就不言而喻了,張雲雷一戰封王,苗阜也老實了一段時間!


信仰245350076


某一天,姜領導在街上大喊一聲,我是某某,有人要害我。十分鐘或者半小時肯定會有政府專業的武裝來營救保護!郭德綱某一天在街上大喊一聲,有人要害我,一秒之內,老百姓就可以把郭德綱圍護在中心,危險分子只能悄然而退,不好越雷池半步!


順其自然80277539


不請自來,想回答一下

首先這種可能幾乎為零!就算有姜昆也比不過郭德綱。

姜昆的作品都不夠他開專場,難道是在老虎洞裡待一晚上嗎?

不開玩笑,直奔主題!

都知道姜昆跟郭德綱是冤家,姜昆一直用自己所謂的新時代相聲標榜自己,可是相聲連相聲最基本的貫口跟太平歌詞都不會那麼又何談創新相聲呢?

記得前段時間有一檔節目叫做《相聲有新人》,有一對博士夫婦說郭德綱的相聲沒創新,那麼你所有所謂的相聲就是把貫口放棄了一味地創新嗎?

論相聲的貢獻,郭德綱真的功不可沒,郭德綱把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段子跟太平歌詞都整理成冊在德雲社編輯成書,老祖宗的東西都留了下來。單論這一點就功不可沒,最牛的是郭德綱能把這些傳統的文化發展,記得去年德雲社跨年看著一群80,90後跟著張雲雷唱北京小曲兒,老詞兒老曲兒背的滾瓜爛熟就能看出來了,這場面也是令人感動。

如果您還不信服,那麼就看看郭德綱的海外演出,一個相聲專場可以辦到海外而且票都能賣出去就能說明問題了,可能有些槓精說是送的票,那送的票大家都來而且座無虛席也跟牛比了。

所以就這個問題而言最後的結論是姜昆完敗,甚至連跟郭德綱比的資格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