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在明朝權勢滔天,為何鬥不過一個剛登基年僅17歲崇禎的皇帝?

柔沢十


魏忠賢在明朝的“權勢滔天”,完全是因為天啟皇帝信任他才給他的權勢。崇禎皇帝不信任他,他自然就只能掛了。

由於文學作品、影視的影響,人們常常認為魏忠賢看做是手握大權,橫行無忌,甚至有謀朝篡位之心。但實際上,魏忠賢只是皇帝的一個寵臣罷了。皇帝要讓他掌權橫行,他就可以掌權橫行;皇帝要拿下他,他只是一個兔子。

天啟皇帝寵幸魏忠賢,所以魏忠賢是九千歲,可以生殺予奪,為所欲為。崇禎皇帝不信任魏忠賢,甚至憎恨魏忠賢,於是魏忠賢就只剩下自殺一條路了。

歷史上,確實有的朝代太監非常厲害,比如唐朝的太監,有實操的兵權,連皇帝都敢殺。但明朝並不具備這種情況。

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朝廷政治體系。以六部主持具體的行政工作,以內閣大學士來執行中央政令,但內閣大學士的命令又必須經過太監蓋印才能發出。再以六科和御史臺的言官來監督內閣和六部。

至於兵權,正規軍掌握在兵部手中,天子親兵錦衣衛等則由皇帝親自統轄,另有特務機關東廠、西廠等。

可以看出,這樣一個權利機構下,任何一個部門或個人都不可能獨斷乾坤。同時大臣們獨立性都很強,言官天天罵尚書,罵大學士,罵皇帝。任何一個權臣或者太監想要控制皇帝都是很難的,其他大臣可以不買你的賬。

比如魏忠賢,他確實權勢通天。但這首先是靠著他的情人客氏是天啟皇帝的乳母,從而得到了信任。他的職務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寶和三店,又用司禮監王體乾和李永貞、石元雅、塗文輔等人為羽翼,然後,有魏忠賢的侄兒為錦衣衛指揮僉事,同黨魏廣微為大學士,另有一批言官被魏忠賢收買,同時還掌握了禁衛軍一萬人。這麼看,是同時掌握了司禮監。內閣、錦衣衛、禁軍和言官系統的部分權利,並使得六部的一些官員阿附與他。但這種阿附,與其是怕魏忠賢的權力,不如說是怕皇帝對魏忠賢的信任。實際上在天啟年間,不斷有大臣上書指責、彈劾魏忠賢,只不過都遭到了天啟皇帝的冷遇,於是魏忠賢的政敵才紛紛離開朝廷,魏忠賢也藉機大肆捕殺反對者,從而塑造出明朝時期的太監恐怖傳說。

但是,這全部全部的一切,還是來自於皇帝的偏袒。因為皇帝偏愛魏忠賢和客氏,所以大臣們對魏忠賢的攻擊皇帝都置之不理,魏忠賢也得以恣意迫害、屠殺敵黨。但一旦皇帝不再支持魏忠賢,那麼魏忠賢以區區一個太監的權力,會立刻煙消雲散。他之前網羅的勢力,也都將不再被他所用。

這就是當崇禎繼位時魏忠賢面臨的局面。因為皇帝不再信任他,魏忠賢的全部權力都被剝奪。因為皇帝不再信任他,魏忠賢的黨羽絕對沒有膽量起來為了魏忠賢而得罪皇帝。而魏忠賢的敵黨則得以迅速反攻,終於讓權傾一時的魏忠賢遭到了可悲可恥的下場。


巴山夜雨涮鍋


天啟皇帝朱由校,是明朝出了名的一代昏君,他除了熱愛他的木匠活兒,朝廷的活兒大多讓太監魏忠賢負責打理。短短的七年時間裡,魏忠賢獨斷專行,胡作非為,權勢薰天,將朝廷內外搞得昏天黑地,人妖顛倒,人稱魏公公九千九百歲,有不少無恥文臣還在各地為魏忠賢蓋生祠。直到木匠皇帝溺水而亡,17歲的朱由檢繼位做皇帝,魏忠賢的權勢才嘎然而止,人息政亡。這是為什麼?就因為魏忠賢遇上了年輕的崇禎皇帝。年僅17歲的崇禎是個不錯的皇帝,他不貪財,不好色,不奢侈,不僅有文化,還很節儉,很勤政。崇禎皇帝上任之初,幹得最漂亮最得人心的一件事,就是把前朝皇帝遺留下來的政治毒瘤魏忠賢給剷除了。處理過程相當沉穩,不露聲色,很顯魄力,令朝野上下節節讚歎,贏得了陣陣喝彩。由此驗證了一句至理名言,有什麼樣的君主,就有什麼樣的臣子。



王榮聯1


太監有一個通病,無後,野心再大,也只是想控制皇帝,當他的傀儡,主動奪皇位的太監很少。



魏忠賢在明朝權勢滔天,被巴結他的人稱為“九千歲”,他是天啟朝時的秉筆太監。因為和東林黨人吏部尚書趙南星有矛盾,後來他大肆打壓東林黨人,導致閹黨和東林黨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也使明朝迅速被黨爭耗光了元氣。



十七歲的朱由檢即位,魏忠賢對於這位新主,一時半刻還沒有摸清摸透,所以他還不知道怎麼對朱由檢,是指使人暗殺?還是廢了他另立聽話的?朱由校病故,朱由檢被召進宮即位,因怕魏忠賢在食物裡放毒藥,都是事先帶了乾糧進宮,以防被害。



那麼為什麼魏忠賢鬥不過17歲的崇禎皇帝呢?

第一、魏忠賢身份為太監,而上千年的太監文化,太監無後,無根之人,使魏忠賢知道,太監就是太監,皇帝是他的靠山,是他的主人,他最大的野心,只是控制皇帝或另立聽話的,當他的傀儡。所以,當他知道崇禎給他定罪時,他知道他晚了一步,沒有了主人,失去了依靠,所以就自殺了。

第二、崇禎雖然後來被李自成逼得吊死煤山,不過對於明朝中後期,崇禎還是一個比較有能力、比較勤政的皇帝。可惜他即位時,大明王朝已經搖搖欲墜了,所以崇禎即位後,為了挽救大明王朝,行事雷厲風行,即位不久就羅利罪名,毫不含糊把魏忠賢置於死地。



第三、魏忠賢對崇禎是抱有幻想的,他以為崇禎還會器重他,得依靠他,就像天啟帝一樣。當他還在觀察崇禎,等崇禎器重他,沒有想到等來的是崇禎給他定的罪名,他輸了。

第四、大明王朝,雖然閹黨和東林黨等事件,搞得元氣大傷,但是全國上下還是以朱家為正統。魏忠賢再怎麼樣風光,也只不過一個太監而且,因為身份、地位等因素,魏忠賢還只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的思想。


司馬PC


中國歷史上有句老話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我們暫且不說崇禎的個人能力有多強,因為崇禎的確能力不怎麼樣,他能夠誅殺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並不是說他有多厲害,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朝的政治結構,在明朝的時候,皇權集權程度非常高。歷史上皇權集權程度最高的是清朝,下來就是明朝。

只要提到明朝的歷史,魏忠賢是絕對不能繞過去的,魏忠賢是明朝最有名的太監,同時也是歷史上最知名的太監之一,此人在巔峰時期民間直接稱呼他為九千歲,天啟年間的時候,就連內閣首輔都要來巴結他,只有把他巴結好才能官運亨通,可是即使他有這麼強大的勢力,在崇禎登基後不久也是將他直接殺了。

要知道崇禎登基的時候才十七歲,完全沒有任何的鬥爭經驗,他卻能扳倒魏忠賢,在當時朝裡朝代到處都有魏忠賢的人。其實魏忠賢之所以有這麼多的追隨者,本質原因還是他能夠在皇帝身邊說上話,這些人都希望魏忠賢能夠給自己說點好話。魏忠賢的權利全部都是皇帝賦予的,現在換了一任皇帝,這個皇帝明顯不喜歡魏忠賢。

底下的人立馬有了小心思,這個時候還和魏忠賢站一條線,那不是找死嗎?首先魏忠賢身邊的人是最早倒戈的,沒有了同一戰線的人,魏忠賢可就一個人,他什麼都做不了,他身為一個太監再怎麼厲害,也是依附於皇帝,現在皇帝不給他權了,他就沒有權。

明朝的太監看起來是權勢滔天,其實都是皇帝給的,皇帝不給了,他就什麼都不是,而且明朝的制度決定了太監始終就是個依附於皇帝的角色,崇禎要殺他當然是易如反掌。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明朝的太監,跟歷朝歷代的太監不同,是更徹底更純粹的皇家奴才,只有辦事權,沒有決定權,因此,在明朝,不管權勢再大的宦官,都是為皇權服務的,而他們本身無法成為皇權,更不可能取代皇權。這是由明朝處理政務的流程來決定的。

明朝中央朝廷的工作流程是固定的,就是內閣閣臣們根據六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等部衙,以及全國各省的奏報,初步對各種問題擬定一個處理辦法,這稱為票擬,然後呈給皇帝。

勤奮的皇帝就看奏章,自己拿主意,自己硃批蓋印以後,把是否同意內閣的票擬的意見,發回給內閣,同意的,內閣就去執行,不同意的內閣就修改意見,再次呈上,直到皇帝同意為止。

可是,明朝有些皇帝,特別是後期的一些皇帝,本人特別懶政,奏章不願自己看,更別說硃批和蓋印了。於是就找來太監給他們念奏章,後來又省略一步,都不念了,讓太監直接把奏章的大意說給他們聽。然後皇帝自己拿個主意,讓太監根據自己的主意批紅和蓋印。

明朝的太監,一開始是不準參政的,也大都不認字,從明成祖開始,就教給太監們認字學習,從而可以幫助皇帝處理奏疏。

明朝最重要的兩個太監就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和司禮監秉筆太監,一個負責用寶蓋印,一個負責批紅。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管理東廠的提督太監。有時候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也兼任提督太監管理東廠。

從上面的流程我們可以看出來,明朝的一切大權仍然是掌握在皇帝手裡,即便像嘉靖帝和萬曆帝這種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仍然能牢牢掌握全國的權力。

而太監想把持權力,只能有兩條道路可走。

第一條是把皇帝哄好了,讓皇帝什麼都聽自己的,一般正常的皇帝都沒那麼好哄,所以這一條非常難做到。不過也有人做到過,比如明英宗時期的大太監王振,以至於他哄著明英宗親征,結果發生了土木之變,明英宗也被俘虜,明英宗在明朝皇帝裡可算傻得可以了。王振雖然做到了,但是他的意志只能在大內有效,到了內閣和三省六部那裡,就不太管用了,所以王振即便號稱權勢熏天,也只是狐假虎威而已。

第二條就是矯召,也就是世俗所說的假傳聖旨,偽傳聖意。而魏忠賢就擅長幹這個,他跟客氏通過矯召殺死對頭王安,通過矯召殘害天啟皇帝的后妃,以至於天啟的后妃們,被打入冷宮,被害死,天啟皇帝都不知道。更令人髮指的是,他們在後宮搞專業打胎,后妃們但凡有懷了龍種的,他們就千方百計把龍種弄死,連皇后懷孕,他們都用計害到皇后流產。天啟皇帝無後,就是魏閹和客氏害的。

魏忠賢不但為禍大內,他的觸角還逐漸伸展到朝廷,伸展到內閣,甚至伸展到清流們的黨爭之中。

按說,魏忠賢通過矯召去影響朝局,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他這個司禮監太監,也只是皇帝和內閣輔臣們之間的傳聲筒快遞員而已,一切都是皇帝和閣臣們在交流,票擬的權力在內閣,硃批的權力在皇帝那裡,只有皇帝有個意見,你司禮監的批紅和蓋印才有效。批紅和蓋印,只是皇帝意見的最終一步,沒有皇帝的意見,你批不了紅,也蓋不了印。

但是,魏忠賢運氣好,他偏偏碰上了大明朝最奇葩的皇帝天啟帝。天啟喜歡幹木工活,幹活的時候,還偏偏不喜歡被打擾。於是魏忠賢偏偏趁天啟玩木頭玩的興致高昂的時候,把票擬和國家大事拿來諮詢天啟的主意。

每每這個時候,天啟就會很煩躁地說,朕知道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你們是指誰呢?就是司禮監的魏忠賢和王體乾等一班太監頭子,而其中為首的正是魏忠賢。然而,天啟嘴上說他知道了,其實他什麼都沒聽進去。這就給了魏忠賢矯召的機會。這時候魏忠賢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代表皇帝行使對國家大事的決定權了。

他通過矯召,先是在朝廷裡打掉了當時黨爭的齊、楚、浙三大黨的首領人物,以至於三黨的殘餘竟然轉而依附魏忠賢等閹人,形成了閹黨。接著他又把目標對準最大的東林黨。此時朝廷只剩下閹黨和閹黨的敵人兩派,為了打擊東林黨,甚至連中立的人物,也被目為他們閹黨的敵人。

為了鬥倒東林,魏忠賢不斷矯召增強自己的實力,一方面是把觸角伸進內閣,安排了好幾個閹黨的人進內閣。原來內閣裡有四五個人,他又安排進四個,以致內閣裡都沒地方坐了,另一方面就是在大內操練兵勇,號稱內操,最鼎盛時,據說參與內操的兵勇有一萬多人。在掌握兵權上,魏忠賢還不斷派太監到邊關各鎮監軍,拉攏邊關將領。像毛文龍這貨,就依附過閹黨,袁崇煥本來想依附的,可是魏閹沒看上他。

等一切準備齊當,魏忠賢就對東林下手了,先是打倒幾個對他不斷彈劾的言官,接著毀壞全國各地的書院,不準再講學,然後指使內閣裡自己的人排擠正派的閣臣,即便有些閣臣並不是東林的人,也一樣被排擠走。最後就是幹掉東林的幾個骨幹人員左光斗等人。東林的勢力也被暫時壓制下去了。

在這一斗爭的過程中,只要不是閹黨的人,就是閹黨的敵人,不管你這個敵人是不是東林的人。所以,很多中立的正派人物,實心為國為民辦事的官員也被牽連打倒了。

在魏忠賢打倒東林以後,他的權勢也達到了頂峰,號稱什麼九千歲,爪牙遍佈朝廷和各省。可是,這一切,卻全都是建立在天啟皇帝不問朝政,對他放縱的基礎之上的。

等到崇禎帝一繼位,事情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你一個閹人,你在朝廷百官眼裡,是個奴才,你在大內,更是個奴才。只要崇禎帝對朝政稍加一眼,你的批紅,你的蓋印,你的矯召,就全不管用了。

既然魏忠賢的矯召不管用了,那麼他在大內,在內閣,在朝廷,在全國各省,在邊關,在軍中,就都沒有話語權了。因此,閹黨的勢力,很顯然也就會土崩瓦解。依附魏忠賢的那些官員,也會樹倒猢猻散。

所以,崇禎帝能輕易打倒魏忠賢,就是因為,他自己代表著皇權,而魏忠賢以前作威作福,權勢熏天,只是因為他捧著一個皇權的外衣,震懾朝廷,震懾天下,現在崇禎把這件外衣收回去了。魏忠賢無法抗拒,也無力抗拒。


西堤君


自古帝王怕的只有手裡有兵的,沒有怕過手無寸鐵的。

魏忠賢再厲害沒兵有個卵用?




天啟帝雖然拿著錘頭木板的時候天下無我,但也不是真的不理朝政,他扶持魏忠賢上位可是打算制衡文官系統的。

而魏忠賢雖然是文盲也不是傻子,他再囂張再跋扈至少還認皇帝是主子,皇帝是他的大靠山。不同於唐朝宦官之亂,明朝此時皇權並未旁落,皇帝制住個宦官還是輕而易舉的。東廠,西廠能運行也都是皇帝撐腰,九千歲也是皇帝默許的,宦官再牛逼也在皇帝容忍範圍內行事。



崇禎皇帝卻心比天大,即使有兄長暗示,他也不能容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如此囂張,抬抬手就把在民間建祠立廟的九千歲給咔嚓了。

好了,東林黨們高興了,形勢失控了,崇禎越來越hold不住了。

大明藥丸。


口水歷史


權勢再大也是臣,更何況是個依仗先皇得寵的內臣。新皇登基必需要乾的事就是處理一兩個權臣,否則何以立威,宋欽宗不是接手後不久就把蔡京、童貫等人收拾了嗎?嘉慶帝也毫不猶豫的賜死了和珅,心比天都大的崇禎拿魏忠賢開刀也不算意外。

不過魏忠賢的倒臺,直接加速了崇禎的覆滅,如果有魏忠賢在,大明不會那麼快就崩塌。東林黨這幫嘴炮只會做表面文章,幹不出真正有擔當的事來。

魏忠賢秉政期間,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對於封建王朝來說,他就是一個權傾朝野,肆無忌憚,目中無人的奸臣,他對與自己政見不合的人痛下殺手,以致朝堂上風聲鶴唳,無人敢言。魏忠賢倒臺後被列入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可見其影響之大,

魏忠賢死後,重新掌權的東林黨立刻再次廢除切身利益相關的工商稅、海稅。對中西部的旱災置之不理;富庶東南的稅收廢除,卻派軍隊到貧亂交加的西北旱災區加賦、徵稅;對後金理想化的主和,不理解關外將士的疾苦~打勝了說你浪費國家錢~打敗了咔嚓你;對農民起義得過且過,無限招安,導致農民軍不能徹底剿滅,大名朝內外交困,財政困難。

具體的分析可以參照我的頭條文章《為什麼有人說剷除魏忠賢加快了明朝的滅亡?)

https://www.toutiao.com/i6479251655572324878/


山野論史


魏忠賢,可謂是大名鼎鼎,不知道的人,可是沒有幾個,為什麼這樣說呢,九千歲就是這麼來的,什麼是九千歲,皇上是一萬歲,老魏九千歲,除了皇上,老子最大。
再加上這個皇上,有個業餘愛好,那就是喜歡做桌椅板凳床等,就是魯班的行業,俗話說術業有專攻,人家魯班是專職木匠,可這位老大哥呢,還有一個特殊身份(皇帝)。


皇帝這個工作真不是一份好工作,平常都累得要死,哪有時間做木匠,可這位仁兄呢,就是喜歡做木匠,大臣有事,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打擾,就不耐煩了,這個時候出現了一位瞭解這位仁兄的奴才,那就是九千歲魏忠賢。
久而久之,朱大哥就說,有事別來煩我,老魏你去處理一下。
這就是老魏慢慢掌權的原因,天子金口玉言,一旦說出那就是絕對服從。
老魏可不是一般的太監,打壓東林黨,可謂是手段之高,雖說壞事幹絕,但是老魏從來沒讓關外的金人討半點好處。
話題扯遠了,書歸正傳。
老魏之所以,鬥不過朱由檢,那是因為第一,主心骨掛逼了。第二,大意疏忽,以為新皇帝會老老實實聽話,第三,滿朝文武幾乎都想滅了他,

原因其實很簡單。太監本是最卑賤的,魏忠賢之所以權利這麼大,完全是因為他接近皇帝,而且得到了皇帝的寵幸。那些人投靠魏忠賢也都是因為魏忠賢能替自己在皇上面前說好話。崇禎繼位後,不信任魏忠賢了,沒有皇帝當靠山的太監就什麼都不是,以前受魏忠賢壓迫的人都會站出來對付魏忠賢,而那些巴結魏忠賢的人當然也不會再為這個失勢的太監賣命。

謝謝!


天衣有縫T



天啟朱由校


魏忠賢

天啟被嚴重低估了,明末最嚴重的是沽名釣譽的士紳文官集團,欺上瞞下,上不敬天子威嚴,下不顧黎民生死,兼併土地,佔著大量財富卻不上稅,其次是寄生蟲般的藩王日以即日的吸血,整個社會架構猶如兩頭小中間超級大的怪物,皇帝靠自己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找個代言人就成了必然,天啟拔河拔不動,剛好旁邊有個魏忠賢,就叫上一起拉,本來想差不多的時候,自己抽身當裁判,誰知?



,.....天啟的死謎團重重……我一直在想魏忠賢在的時候最起碼軍餉還有,他一死,崇禎就要依仗文官集團,這是大臣們最願意看到的,他們可以繼續抱團對著幹,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就可以裝傻充愣,崇禎直到死的時候才明白.:文臣誤我!估計那個時候他才會明白哥哥天啟的用意和苦衷。


王承恩願意陪著崇禎殉國,下面的👇東林狗錢謙益呢,?


說了這麼多,其實明朝的宦官他們的權利全部來自皇權的延伸,如果沒有皇帝的默許他就什麼都不是,所以與其說魏忠賢權勢滔天,不如說是天啟在這個過程中想收回皇權,讓皇權壓制文臣集團,做到意志的延伸,可惜天啟駕崩的不明不白,如果魏忠賢真的如士大夫立傳寫的那樣乾綱獨斷,那也不會被崇禎一個執意就去見閻王了,明末真正的毒瘤就是廣大的士紳集團和他們的代言人即廟堂之上口曰仁義道德的那些偽君子!

創建於2018.1.4

散步的冬子


一提起魏忠賢,你印象中是什麼樣的呢?是《新龍門客棧》中李立群版本的陰險毒辣的魏忠賢,或者是《白髮魔女傳》中倪大紅版的老謀深算的魏忠賢,或者是《繡春刀》中金士傑版的霸氣側漏的魏忠賢?



但無一例外,心狠手辣、權傾朝野、禍國殃民、遺臭萬年,這些世間所有“壞”的名詞似乎都可以用在他的頭上。

他真的如此“壞”嗎?研究歷史,切記非黑即白,非白即黑的歷史觀,那樣太絕對太片面。人是矛盾的個體,既有善良的一面,也都有惡的一面,窮兇極惡的壞人有時候也會有善良的舉動,那些標榜為好人的人未必不是嶽不群式的偽君子。



他“壞”在哪裡呢?最受人指責的是清除異己,打擊東林黨。

東林黨就是一幫沒落文人,高談闊論,針砭時弊,漸漸形成了影響全國的輿論中心,部分內閣身居要職的官員,如葉向高、楊漣等也是東林黨人。

這些東林黨人自命清高,骨子裡就看不起魏忠賢閹黨之流,看到閹黨把持朝政,擾亂朝綱,憤憤不平。於是羅列二十四條罪名彈劾魏忠賢,魏忠賢深得明熹宗寵信,躲過一劫,極為惱火的魏忠賢向東林黨發起了猛烈攻勢,編織罪名一舉將楊漣、魏大中、左光斗、顧大章等人迫害致死,手段之殘忍,行為之卑劣,令人髮指!



高層權力的爭鬥,從來都是血淋淋的,沒有什麼所謂的正義非正義,成王敗寇,歷史從來都是勝利者寫的

一山難容二虎,東林黨一派勢力增長,必然會威脅閹黨集團的利益,如果東林黨得勢,必定也會以極為殘酷的手段清除閹黨集團。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後來崇禎繼位,東林黨得勢後,藉機清除閹黨,手段之殘忍毒辣,絲毫不亞於閹黨集團!



貌似除了打擊東林黨,魏忠賢也沒幹過其他禍國殃民、大奸大惡的壞事!

反倒是崇禎帝繼位後,受東林黨當權後,大明王朝很快覆亡。這是為什麼呢?

明熹宗臨死前交代後事時,專門叮囑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這可是將死之人對魏忠賢的評價,不可謂不語重心長,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明熹宗再不濟再昏庸,也不至於終其一生看不清魏忠賢的為人,臨死前說假話吧!



魏忠賢雖然專權,但他不誤國,他曾抗擊皇太極,寧錦之戰中力挫皇太極,魏忠賢專權期間,內外大小戰爭很少失利,可見魏忠賢在事關民族危亡的大是大非面前,還是深明大義的!

而且他出身社會底層,深知勞苦大眾生活艱辛不易,主張減輕農民負擔,增加工商業稅收,此舉無疑遭到了代表江南商業巨賈利益的東林黨人強烈反對,這也是東林黨和閹黨矛盾根本原因。

以上囉囉嗦嗦這麼多,不是為魏忠賢叫屈,而是希望大家客觀公正的評價歷史人物!

至於權勢滔天的魏忠賢為何被年輕的崇禎帝扳倒呢?



魏忠賢雖然專權,但他終究還是奴才,對於皇位他是沒有想法的,他還曾幾次三番討好崇禎帝!

剛繼位的崇禎皇帝十分忌憚魏忠賢的權勢,開始只是試探性將魏忠賢的老相好客氏驅離皇宮,見魏忠賢無所動作,又罷免他的全部職務,派他去鳳陽給明熹宗守皇陵,魏忠賢也去了,此時的他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他這輩子樹敵太多,東林黨人一直想置他於死地,此番他是難逃一死了!



一天夜裡,忽然聽到外面有人唱道:

隨行的是寒月影,嗆喝的是馬聲嘶。似這般荒涼也,真個不如死。

昔日的榮華富貴隨風飄去,生帶不來,死帶不走,人生已經了無生趣,魏忠賢上吊自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