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手下四位寵臣,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李衛,他們的結局是怎樣的?

縱橫國史


1.年羹堯

按照清代規定,每位皇子到年齡可得到一個佐領作為僕從,雍正在康熙四十二年得到了年氏家族作為僕從。年羹堯在康熙四十八年升為內閣學士,後升任四川巡撫,成為了封疆大吏,此時年羹堯不到三十歲。年羹堯的妹妹後來成了雍正的側福晉,雍正即位後冊封年氏為貴妃,雍正元年,授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全權代理西部軍務。同年十月,青海發生羅布藏丹津叛亂,第二年春季,年羹堯用五千精騎大破十萬叛軍,殲敵八萬,此役用時僅十五天,年大將軍的名號享譽朝野。這次戰役為雍正在朝中樹立了崇高的威信,這時雍正與年家正處在最浪漫的蜜月期。

雍正二年,年羹堯進京受賞,雍正特令天下各地封疆大吏齊聚北京,迎接年大將軍。年羹堯進京之日,所有的王公大臣在廣安門跪接,這時的年羹堯開始飄飄然了,年羹堯竟然策馬而過,看都不看一眼這朝廷重臣,對皇親國戚也只是點頭示意,甚至在雍正面前態度十分驕橫。年羹堯擬定的軍功晉升名單,吏部一律放行,連九五至尊的荒地也得聽年大將軍的擺佈,至此蜜月期結束,年羹堯一路被降級,到雍正三年九月削職為民,十一月被披枷帶鎖押送北京,在北京的監獄裡年羹堯寫了一封求饒信:“求主子饒了臣,臣還不老,留下這一犬馬,慢慢給主子效力”。此時雍正殺年羹堯之心已決,最後看在年貴妃的份上才令其自裁。

2.隆科多

雍正能夠順利繼位,最關鍵是打通了九門提督隆科多這一環,隆科多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雍正繼位後也投桃報李,繼位後第十一天,他就下了一道奇特的聖旨,改隆科多為舅舅,還贈給隆科多一連串的名號:“舅舅真是皇考之忠臣,朕之功臣,國家之良臣”等等。儘管隆科多後來專斷攬權的行為極為隱蔽,但還是引起了雍正的注意,正尋思出掉隆科多之際,田文鏡適時上奏摺彈劾隆科多奏摺,沒多久,雍正就將隆科多永久的監禁在暢春園附近,其實永久也沒多久,兩年後死於暢春園。

3.田文鏡

田文鏡是雍正王朝改革的急先鋒,花甲之年來到河南當巡撫,在河南境內推行“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改革,在雍正無條件的支持下,在河南成功的推行了改革,但因此得罪了張廷璐、張廷玉和朱軾這些朝廷重臣,也得罪了全天下的讀書人和河南的富戶。雍正八年,黃河的河南段出現一次大決堤,河南、山東一片汪洋,但田文鏡竟然上書說河南州縣收成不等,實未成災,瞞報了災情。有人彈劾田文鏡時,雍正也意識到再讓田文鏡在河南、山東執政將決了兩地百姓的後路,最後允許田文鏡病休回家。

4.李衛

結局最好的當屬李衛,李衛在浙江任總督是雖然發生了“江南案”,但他的開源節流政策為國庫貢獻良多,僅僅開發玉環荒島地一項就新增耕地十餘萬畝,為國庫增租谷賦稅兩萬五千擔。雍正十二年,作為直隸總督的李衛南巡浙江時,浙江百姓以為李衛重返浙江當總督,四方百姓的歡迎隊伍長達數十里。最搞笑的是李衛還在西湖畔蘇堤北端給自己修了一座花神廟,表達了一下自己成仙的願望。


逗說歷史


雍正確實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他手下的寵臣也很多,例如、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李衛、鄂爾泰、胤祥等。

年羹堯――卸磨殺驢,自縊而死。年羹堯對雍正而言可謂是“救火隊”、“頂樑柱”。康熙駕崩後,雍正繼位,但很多王爺不服氣,尤其是八爺和十四爺。若不是年羹堯這後勤主任在西北牢牢牽制著十四爺,估計雍正會被趕下臺。不久,年羹堯出兵青海,三個月就搞定了策妄阿拉布坦,雍正由此樹立了威信,地位鞏固。但沒過兩年,雍正編網羅年羹堯92條罪狀,令他自縊而死!



隆科多――擁戴之功,被軟禁。隆科多和年羹堯是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若是沒有隆科多任北京九門提督這一職務(北京衛戍司令),就算借雍正五十個膽,他都不敢繼位,即使上臺也是惶惶不可終日。1727年,早已對隆科多表示不滿的雍正爺下令將其捉拿歸案,囚禁宗人府,憂鬱而死。



田文鏡――政務執行者,晚年被冷落!高薪養廉、耗羨歸公、改土歸流、整頓吏治、治理河患等各項改革與政治工作,若是沒有田文鏡這位操盤手身體力行得話,估計沒有一件辦得好。可惜,到了晚年,雍正找藉口說他上一年治理河南水災出現問題,民不聊生,需要反省反省!田文鏡沒辦法,只能辭職了事!



李衛――絕對的幸運兒!在科舉考試當官風氣盛行的大清王朝,通過捐獻做官,並一路升任直隸總督的李衛絕對是位超級的大牛人。李衛的工作和田文鏡差不多,都是雍正的操盤手,但李衛一直都得到雍正的信任,任憑風吹雨打,巋然不動!絕對的幸運兒!


娛樂小嘰裡咕嚕


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李衛,是雍正執政時期最著名的四個大臣,其中,年羹堯、隆科多地位最高,倒臺較早,都死於雍正年間。年羹堯是自裁而死。隆科多是在監禁處病死。對此,《清史稿》這樣說:“隆、年二人憑藉權勢,無復顧忌,罔作威福,即於覆滅,古聖所誡。”田文鏡也死於雍正年間,活著的時候官聲不佳,但屬於清官,名節還是清白的,他是病死。李衛活到了乾隆執政年間,也是生病而死。

年羹堯被一些影視劇說成是雍正在做親王期間的家奴,這是沒有依據的戲說。年羹堯的家族是書香世家,他的父親年遐齡是進士,做過湖廣巡撫,朝廷的二品大員。年羹堯之所以平步青雲,是因為他被康熙皇帝賞識。年羹堯文武全才,尤其精通用兵韜略,在後來的新疆地區和西藏地區一帶打擊敵對的準噶爾部勢力,立下汗馬功勞。雍正繼位之後,重用了年羹堯,讓他治理整個甘肅陝西青海四川地區,擁雄兵數十萬。年羹堯失去雍正的信任,除了他專橫跋扈,迫害地方官員,還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有謀反的跡象。雍正得到密報,年羹堯在長江上游秘密囤積兵馬,似乎有所圖謀。此外,雍正的眼線還查獲了年羹堯與康熙第十子私下書信來往的證據,而十阿哥是雍正的政敵。年羹堯向雍正奏報之中,對十阿哥百般袒護,替他開罪,這已經引起雍正的不滿和懷疑。截獲了他們的書信,發現內容多藏隱語,這個自然讓雍正暴跳如雷。種種跡象都讓雍正堅信,年羹堯有圖謀不軌之心。失去了雍正的信任,年羹堯的地位一落千丈,最後被勒令自裁,一個赫赫有名的“年大將軍”身敗名裂。

隆科多的地位也很高,他是雍正的舅舅,雍正之所以除去他,是因為隆科多權傾朝野,尾大不掉。田文鏡、李衛,都是地方封疆大吏,一輩子遠離政治核心,沒有機會干預朝政,所以可以善終。田文鏡是幹吏,也是酷吏,氣質與雍正暗合,所以雍正一直喜歡這個人。李衛不是影視劇裡面的叫花子出身,實際上,李衛是一個地方上有權有勢的大家族的子弟,他有舉人的功名,後來通過捐官,在康熙年間捐了一個員外郎,據說花費了白銀四萬兩。當時的白銀四萬兩是一筆鉅款,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幾千萬元。


懷疑探索者


李衛權巔峰期就是直隸總督期間還有一個職位就是粘杆處主事,這可是雍正把身家性命都交給他了,他還幹了一件事就是雍正立儲將立儲遺詔放到正大光明扁後,乾隆即位的前幾年為了防止乾隆被人暗殺,讓乾隆遠離政治中心,雍正把乾隆交給李衛管著,就因為這乾隆對他還是頗有微詞的,當然也不是恨李衛,就是乾隆好遊山玩水李衛總是不讓他亂跑,乾隆即位後就讓李衛去治水了,最後勞累而死乾隆還是有點後悔的,李衛是乾隆風光大葬了。李衛的兒子是乾隆的玩伴也很有本事乾隆一手提拔官至兩廣總督!


我無所謂的啦


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李衛都是雍正一朝的重臣,有的人能在某一時期左右朝政,有的人一直深得雍正寵幸,也一直是他的左膀右臂,但是他們四人的結局卻各不相同。

年羹堯,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康熙四十九年開始處理軍務,之後便不斷得到康熙的重用,一直升任到了川陝總督,也在這時候年羹堯成為清朝西陲的封疆大吏,之後又率軍由青海進軍西藏平叛,平定了羅卜藏丹津,並且被封為了一等公,可以說年羹堯在當時的地位是十分顯赫的,但是年羹堯因為戰功赫赫而把該得罪的人都得罪了。

雍正見年羹堯居功自傲,也曾寫書信提醒他,但是年羹堯卻毫不收斂,甚至王公見他都要畢恭畢敬,一般的官員也要下跪迎接,並且年羹堯甚至還狂妄的給雍正提意見讓他處罰皇子,一時之間朝堂之上大臣們都十分畏懼年羹堯,終於雍正再也容不下年羹堯,解除了年羹堯的一切職務,押送回朝審判,例舉了年羹堯九十二款罪狀,最後在獄中賜死年羹堯。

隆科多,可以算是雍正的舅舅,在康熙時期備受重用,從一個副都統,幹到了步兵統領,並在康熙駕崩之時,全力擁戴雍正登基掌握大權,對雍正而言隆科多是有大功的人,因此被為封一等公,任吏部尚書,官居顯赫,但是隆科多在飛黃騰達之後卻為官腐敗,並且因為在朝中權勢過大而受到了雍正的猜忌,最後削官削爵,囚禁於大牢之中直到死亡。

田文鏡,在康熙二十二年開始入仕,之後三十年開始各地任職,但是都是縣官一類的小官,一直到了雍正登基之後,田文鏡才得到了雍正的提拔,先讓他到山西賑災,田文鏡到任後減小了災害的影響,同時讓山西吏治煥然一新,於是雍正又讓田文鏡擔任河南巡撫,因為為官清廉,政績不錯田文鏡被授予了河南山東總督,雍正加封他太子太保,雍正十年田文鏡因為年老多病向雍正辭官回鄉,不久就病逝了。

李衛,他在雍正的寵臣中,文化程度是相對較低的,他的官是在康熙五十六年是捐出來的,康熙五十八年,任戶部郎中,之後李衛被調去任布政使稽查私鹽,在這期間他投靠了雍正,在雍正繼位後,又先後處理了海防,剿匪等工作,因為政績不錯,後來又先後擔任了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出任了直隸總督,因為為官清廉,乾隆繼位後李衛也屢次得到嘉賞,最後因身患疾病病逝。


玄坤


直接步入話題,對於這四個人,若按照曝光率來排個名的話,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李衛,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之所以這麼排,是因為但凡只要提到雍正,只要聊起雍正時期的出名大臣,李衛必然排第一,因為無論是電視劇還是歷史書籍裡,經常會看到關於李衛的介紹,其次就是年羹堯。因此,接下來,我們一個個的說。

咱們就從最熟悉的李衛開始說起。

李衛,字又玠,雍正時期的名臣,原是雍正還是阿哥時,四爺府邸的一名家奴,在二月河的小說了,李衛原來是個乞丐,是被當時還是四爺的胤禛從集市上買回來的,一開始只想著救濟窮人,沒指望著李衛能夠給他帶來什麼幫助,而且,那時候李衛也不叫李衛,叫“鬼難纏”,後來,胤禛通過對李衛的日常表現後,發現此人非常機靈,於是慢慢開始提攜。

但在正史中,李衛是出身於富裕人家,康熙年間,通過捐了一小官,但後來一步步爬升,官至戶部郎中。

李衛這個人不畏權貴,雖說官小,但卻對誰都不怕,相傳某位親王的屬下對於收繳的白銀都要每千兩額外加收十兩作為庫平銀,李衛屢次諫阻都不聽,於是在走廊上置一櫃,寫著"某王贏錢",寫上這是某某親王的"贏餘",指明是非法收入, 雍正也正是欣賞李衛的這一點,即位後大加重用。而且李衛這人雖說不認識幾個字,但卻非常尊重文人,因此雍正帝對他是非常的寵愛。正因為雍正的寵愛,所以,李衛的下場還是非常的圓滿。

乾隆三年,李衛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

再說年羹堯,字亮工,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年羹堯一直都是雍正的家奴,也算是雍正身邊的紅人,正因為雍正將他當作自己人,所以,年羹堯早年一路順風順水,君臣之間的關係也特別的和睦融洽,可慢慢的,年羹堯才氣凌厲,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驕縱,逐漸開始,受到雍正的冷落。

雍正三年,雍正開始將對年羹堯的不滿逐漸公開化,雍正以俯從群臣所請為名,盡削年羹堯官職,並於當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堯押送北京會審,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審判結果,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請求立正典刑,雍正四年,叱吒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

接著說隆科多,字竹筠,滿洲鑲黃旗人,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國維次子,清朝大臣。在清朝,被皇帝以“舅舅”相稱的,估計只有隆科多一人,可見隆科多在當時皇帝心中的地位,隆科多是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之間皇位大戰的關鍵人物,但在後來的日子裡,隆科多受八爺的誘惑,導致他對雍正的心開始搖擺不定,並開始結黨營私,並私藏玉牒,在雍正五年,被雍正抓到罪證的隆科多,被譴送回京、被抄家;公園1728年,六月,隆科多死於禁所。

最後我們來說說田文鏡,他是康熙、雍正倆朝的大臣,字抑光,監生出生,康熙年間官做的不大,最高是內閣侍讀學士,雍正登基後,倍受雍正的寵愛。由於他憑藉多年擔任地方官的經驗,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針,以整飭弊政。清查積欠,實行耗羨提解;限制紳衿特權,嚴限交納錢糧;嚴行保甲制度等。雍正帝對他非常賞識,並因為田文鏡的實心辦事,稱之為“模範疆吏”。

由於田文鏡在任上是矜矜業業,努力捍衛雍正帝的改革方案,因此得到了雍正的各種寵愛,但由於田文鏡是從康熙朝過來的,所以,年歲已經非常高了,身體已然經不住各種事情的摧殘,在多次上書希望告老回鄉後,得到了雍正帝的批准。

但有時候,人就是這樣,田文鏡解甲歸田沒多久,就因為生病去世了。由於雍正帝非常寵愛她,因此,雍正帝賜葬泰陵附近,諡號端肅。命河南省城為其設立專祠。又因為河道總督王士俊上疏請求,將其入祀河南賢良祠。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會喜歡,喜歡我的還請關注我。謝謝~~


寒舍閱獨


古語云伴君如伴虎,皇帝貴為九五之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這個權力是獨有的,是不容任何人侵犯和染指的!

若想獲得皇帝寵幸,需有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超高的情商。獲得寵幸者,升官發財,雞犬升天,風光無限。但做一時的寵臣容易,做一世的寵臣極難。寵臣這份職業超級危險,稍不留心就會觸碰禁忌,輕者失去信任,重者有性命之憂,甚至被夷族者也大有人在!



雍正皇帝性格沉穩老練,城府極深,經歷殘酷的“九子奪嫡”風波才獲得皇位,時人又常常非議其皇位來歷不正,所以雍正猜忌心甚重,即便對身邊的寵臣,也是猜忌多過信任。

年羹堯、隆科多、李衛、田文靜四位寵臣結局如何呢?

一、年羹堯



雍正能取得皇位一定程度上歸功於年羹堯的軍事扶持,雍正自然待他不薄,視他為左膀右臂。雍正繼位後,授權年羹堯處理西部邊疆事宜,年羹堯不辱使命,平定西藏叛亂,平息青海亂局,立下赫赫戰功,雍正對他寵幸更甚,稱他為恩人!

成也功勞,敗也功勞。年羹堯後期恃寵而驕,專橫跋扈,目空一切,甚至連王公貴族、外國使節見了他都要下跪,他還在雍正面前有失君臣之禮,他還結黨營私、安插親信,突破雍正皇帝所能容忍的底線!

他最後的結局是被賜死,大兒子年富被斬,十五歲以上兒子戍邊。

二、隆科多



《清聖祖實錄》曾記載

“世宗之立,內得力於隆科多,外得力於年羹堯,確為事實”。

據說康熙帝臨終前招隆科多接受顧命,更有傳言隆科多將十字改成於字,本該由十四阿哥繼承皇位的詔書,被篡改成了四阿哥,雖然改詔之說存疑,但隆科多擁戴雍正這是不爭的事實。後來雍正帝繼位後,馬上提拔重用隆科多,封他為吏部尚書,承襲一等公爵,擁戴之功可見一斑。

但如此有功之臣,卻因結黨營私之罪被幽禁,孤獨終老!令人費解!

要說年羹堯死於居功自傲,藐視皇權,倒是說得過去。但隆科多為人低調老實,不似年羹堯高調張揚,卻也因結黨營私罪被判處終身監禁,怎麼看怎麼像欲加之罪!

他和年羹堯真正死因,怕是因為知道雍正隱秘之事太多了,可見雍正繼位確實有許多不能說的秘密,正所謂利不可獨,謀不可眾。知道皇帝的秘密,意味著皇帝有把柄握在他們手裡,皇位怎麼可能做的踏實呢?讓秘密消失的最好辦法,就是讓知曉秘密的人消失,可皇帝雖然有生殺大權,但也不能無緣無故殺人,於是皇帝故意寵著他倆,讓著他倆,嬌慣他倆,他們越來越嬌縱跋扈,就更容易犯錯,有了錯就有了欲加之罪,就有機會除掉他們,隱患就能徹底消除!

三、田文靜



田文靜倒是得了善終,終年七十二歲,歷史上名聲也很好,是個清正廉潔、敢於擔當的好乾部。雍正繼位後,大力整肅吏治,需要一批敢作敢為的幹部來貫徹執行自己的政策,田文靜因為工作能力突出,盡職盡責,受到重用。他不辱使命,先後徹查虧空問題,養廉銀問題,河南吏治為之清!

四、李衛



最早知道李衛,是因為一部叫作《李衛當官》的電視劇,徐崢演的李衛,吊兒郎當的樣子,大字不識一個,誤打誤撞,最後卻當上了欽差,後來不畏強權,打擊貪官,除暴安良,令人拍手稱快!

李衛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如修築浙江海堤,清查私鹽等等。他的結局也是好的,可惜壽命不長,終年51歲!


一半秋色


最牛的年羹堯是最慘的!最親的隆科多是最悲的!最受寵的田文鏡最受累的!最年輕的李衛卻是最有福的!



年羹堯(1679-1726)漢鑲黃旗,鳳陽府人,跟朱元璋是老鄉哈。年羹堯有多牛?他妹乃雍正的貴妃,生三子一女,卻夭折。他哥年希堯也是高官。早在康熙時,年羹堯都名氣大震,中進士都不事兒,關鍵會打仗,還一打都贏。他做事雷厲風行,最終持寵而驕,辜負了雍正。他妹升為皇貴妃一年後去世。他的,不,他家的好日子到頭了。雍正給他列92款罪,對其父遐齡兄希堯奪官抄家。賜他自殺,殺其長子年富。十五歲以上的兒子發配邊疆。夠慘吧。後來隆科多的悲劇原因之一,就是跟他關係好!



隆科多(?-1728)滿鑲黃旗,佟國維之子。他大爺是佟國綱,1689年與索額圖一起跟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他家跟沙俄有緣,1727年跟沙俄簽訂《布連斯奇條約》。為什麼說隆科多親呢?因隆科多的姐妹一個是康熙的皇后一個是康熙的皇貴妃,關鍵的關鍵雍正即位,隆科多居功至偉。雍正對他極好,他跟年羹堯關係也不錯。他是被年羹堯牽連的,他還有個坑爹的兒子(老二)驕縱不法,把他推入深淵。囚禁,抄家,長子免職,次子發配,你說悲不悲?



田文鏡(1662-1733.11.21)漢正黃旗,監生出身。學歷低,仕途不順,雖然康熙朝採納他的鹽政建議。不過當雍正即位後,61歲的他,終於大器晚成。田文鏡乃幹吏,治晉晉興,後調入河南,使河南的地盤擴大了。雍正專設總督,讓他管理魯豫兩省。因為他太能幹了,雍正讓他任北河總督,專門治水,不允許退休,終於把他累死了。諡端肅。按乾隆的評語比田文鏡能幹的是李衛,比李衛能幹的是鄂爾泰,我們來看看李衛。



李衛(1687.2.2-1738.12.3)徐州豐縣人,跟劉邦是老鄉啊。李衛跟田文鏡很像。都是漢人、都是監生、都跟鹽政有關。不過,李衛的監生是花錢買的,發跡前,李衛管鹽政。發跡後還是管鹽政,不過他也善於捕盜,終於不再管鹽了。1732年任直隸總督時他還參劾鄂爾奇,鄂爾奇他哥是鄂爾泰,儘管沒有懲治鄂爾奇但仍嘉獎了李衛。1736年治水,這跟田文鏡有一比。乾隆三年病逝,諡敏達。五子都為官,長子官至兩廣總督。


福垊


雍正四大寵臣,李衛,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靜。

1.年羹堯,

他本就是雍正的門人,康熙年間並沒有得到重用,因為對雍正忠心耿耿,並在康熙駕崩之時對輔助雍正登記起到關鍵作用。在雍正年間得到重用,由於善於帶兵打仗,兵權在握,步步高昇,平定青海西藏叛亂,戰功卓著,獲封大將軍王,一等公爵,異性王爺中最強大的一個。 但是正如中國大多數朝代一樣,武將往往容易功高蓋主,被統治者所忌諱,在加上叛亂已定,年羹堯的軍隊開支太大,給雍正在財政上造成巨大壓力,雍正本就想撤軍和削弱年羹堯的勢力並找藉口,在年羹堯本人極度奢華的生活和傲人的態度並給了雍正殺死年羹堯有了口實。

2.隆科多,

他出生顯赫,是一等公佟國維的兒子,鑲黃旗人,在康熙臨終前負責輔佐雍正登基或者說在康熙九子奪嫡中起到核心作用,所以得到重用,雍正時期有此一說“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但是在雍正後期由於隆科多和八爺黨的關係錯綜複雜而遭到雍正猜忌並被囚禁。

3.田文靜


在康熙年間鬱郁不得志,由於剛正不阿被很多同僚排斥,在雍正年間由於不怕權貴幫助雍正實行新政而得到雍正的重用,一身為官清廉,兩袖清風。也因此在朝廷中得罪了不少權貴,雍正七年因隱瞞災情被朝中忠臣發難,同年病死。

4.李衛 ,
電視劇裡面說他是乞丐出身,其實不然,用我們現在的話說,他應該是小資家庭,不然哪裡來的錢捐得一官半職,從此走上仕途呢?後來成為雍正的門人,此人機靈,勇敢,敢作敢為。為人極度聰慧,深受雍正的賞識。在雍正繼位後幫助他推行新政,穩固政權,消除康熙年間遺留的政治弊端,每到之處以百姓為心,深受愛戴,為官清廉,但是不迂腐,做人圓滑,所以朝中鐵桿多。最主要的是能進能退,知道審時度勢。因為較高的情商和交際能力得以善終。


弗勒斯362


雍正朝的寵臣、重臣不止這四位,至少還能再加一個鄂爾泰。那麼雍正的這些寵臣都有哪些功績,最終的下場又是如何呢?且聽我一個個的介紹:

一,年羹堯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是雍正的包衣奴才出身,是雍正的私人。其實那只是小說和電視劇的藝術改編。

在歷史上,年羹堯是科舉出身,頗得康熙青睞,因此官運亨通。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堯一家才隨著所在的旗分佐領被撥到雍親王屬下,成為雍親王胤禛的屬人,但也不是包衣奴才。

清朝皇子納側室,一般都是從自己所管的佐領之內選秀女,胤禛因此選中了年羹堯的妹妹,和年羹堯成了郎舅關係。

但是年羹堯歸到胤禛屬下時已經算是飛黃騰達了,所以和胤禛並沒有過多的私人往來,甚至還結交其他皇子。有一次胤禛還寫信給年羹堯,譴責他長期不向自己請安等等,可見兩人關係一般。年羹堯算是康熙朝的舊臣,而不是雍正的私人。

不過在雍正登基時,年羹堯幫助他管控大將軍王胤禵,立下功勞,得到了雍正的青睞。後來年羹堯打贏了西北戰事,被雍正稱為“恩人”,一時寵愛得無以復加。

但是年羹堯這個人性格驕橫跋扈,對雍正不太恭敬,對大臣也多有輕視、欺凌,又和康熙的九阿哥允禟牽扯不清,終於雍正忍無可忍決定清算他。

首先雍正採取明升暗降的方式,將年羹堯由川陝總督升為杭州將軍,實際上是調虎離山,解除他的兵權。年羹堯赴任途中,走到江蘇儀徵時,希望能進京面聖,當面訴說冤屈。結果雍正大怒,將其降為閒散章京,聽候新任杭州將軍安置。

接下來,雍正讓大臣們討論年羹堯是否有罪,並決定將年羹堯鎖拿進京,最終定下九十二款大罪,讓年羹堯自裁了。

不過對年羹堯的親屬,如父親、哥哥,特別是妹妹年貴妃,雍正並未株連。相反他還很寵愛年貴妃和年貴妃生的兒子福惠。要不是福惠早夭,是有可能被立為皇儲的。

二、隆科多

隆科多被雍正稱為舅舅,這是少有的殊榮,在清朝是獨一無二的。不過隆科多並非雍正生母烏雅氏的兄弟,而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弟弟,和雍正並無血緣關係。只是因為雍正是佟佳氏撫養長大的,所以才這麼稱呼。

《雍正王朝》裡說隆科多是佟國維的侄子,其實這又是藝術加工,隆科多實際上是佟國維的兒子。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重,除了讓隆科多隨侍身邊,其他大臣一概不見。因此隆科多得到了康熙的臨終囑託,秉承康熙遺命,擁護雍正登基。治喪期間,隆科多為九門提督,衛戍京城,因此立下了擁立大功。後來隆科多被封為總理事務四大臣之一,吏部尚書,權傾一時。因此有傳言說他幫助雍正篡改了康熙遺詔,其實完全是沒有根據的。

年羹堯在西北用兵時,經常不經過吏部就推舉官員,稱之為“年選”。因此隆科多與他多有矛盾,雍正為了調和兩人的關係,硬是把年羹堯的長子年熙過繼給隆科多。

後來隆科多受到年羹堯的牽連,又因為結黨營私,私藏玉牒等行為,被雍正逮捕、抄家。雍正定了隆科多四十一條大罪,幽禁於暢春園,不到一年就死了。

三、田文靜

田文靜不是正規科舉考出來的,而只是監生出身。在康熙朝,田文靜從縣丞幹起,一步步升上來。

田文靜因為是監生出身,所以被那些科舉出身的人看不起,沒有根基,所以他緊緊抱住雍正這條大腿。恰好雍正不喜歡那些科舉出身的官員,覺得他們總是拉幫結派,將他們斥為“科舉朋黨”。因此那些官員越攻擊田文靜,雍正反而越喜歡田文靜,將他贊為“忠誠體國,公正廉明”。

田文靜政事幹練,以刁鑽刻薄聞名,既是清官,又是酷吏。據說一般官員見田文鏡時,沒有人敢東張西望。

雍正七年田文靜兼北河總督,趕上河南山東水災,雍正下旨免除受災地區的錢糧。不料田文鏡為討好雍正,假稱收成雖不等,實未成災,士民搶著要繳納錢糧,請朝廷仍照定額完全徵收。後來雍正發現田文靜說了謊,但給他留了面子,稱他年老多病,被下屬騙了。因此田文鏡借坡下驢,說自己生病請求退休,雍正命解任還京師,稱之為“模範疆吏”。田文靜死後,雍正對他加諡、立碑、祭奠、入開封賢良祠,可謂備極哀榮。

在野史中,隆科多的倒臺和田文靜有關係。《春冰室野乘》說:田文靜有位師爺叫鄔思道(就是《雍正王朝》裡的鄔先生)很有智慧。有天,鄔思道問田文靜,你是想做個吐氣督撫還是做個庸碌督撫?田文靜說自己當然想做吐氣督撫,於是鄔思道說我替你寫了一封奏摺,你要信任我就把它交上去,但是事先不能看。田文靜同意了,發出去之後才知道那封奏摺是參劾隆科多的。雍正此時正想對隆科多動手,鄔先生寫的這封奏摺變成了導火索。

四、李衛

《雍正王朝》裡說李衛是乞丐出身跟了胤禛,成為胤禛的心腹。其實歷史上李衛是個財主,捐納出身。可能也是因為他不是科舉出身,所以得到雍正的青睞。雍正時期,與鄂爾泰,田文鏡並稱為“三大模範”。

李衛識字不多,是個粗人,好習武,武藝精湛,善於治盜,這倒是和《雍正王朝》的描寫差不多。雍正七年,李衛偵破一個用符咒迷惑百姓的反清復明集團,抓獲的犯人中有一人叫甘鳳池,就是很多武俠小說裡的那個大俠甘鳳池,呂四孃的師父。

乾隆三年八月,李衛隨乾隆帝拜謁泰陵,突發肝病。同年十月,乾隆帝允准李衛解任調養。然而李衛未及還鄉,便吐血身亡,年僅五十二歲。

五、鄂爾泰

鄂爾泰是舉人出身,和年羹堯是同年。年羹堯很重同年情誼,所以總是積極推薦鄂爾泰,不過鄂爾泰不徇私情,對年羹堯始終沒有好臉色,完全公事公辦。因為他看出年羹堯這個人行事肆無忌憚,早晚會出事。所以年羹堯出事後,鄂爾泰未受牽連。

雍正時期鄂爾泰任雲貴總督,兼轄廣西,在雲南積極推行改土歸流這是鄂爾泰最大的功績。不過由於這個政策在今天比較敏感,所以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完全沒提鄂爾泰這個人。

對於雍正朝的三大模範督撫,乾隆認為:“田文鏡不及李衛,李衛又不及鄂爾泰。”但也在鄂爾泰逝世多年後指責他“因好虛榮,近於驕者。”

乾隆十年鄂爾泰以病解職。同年三月乾隆親往鄂爾泰住所視疾,加為太傅。不久病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