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居民電子支付頻率顯著上升 “無現金”社會逼近眼前


澳居民電子支付頻率顯著上升 “無現金”社會逼近眼前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12月17日訊 據澳大利亞央行統計,目前澳大利亞居民已經是世界第六大的電子支付群體,在當前的家庭支付中,使用現金的比率為37%,而十年前為69%。

澳大利亞央行稱,澳大利亞人使用電子支付的頻率在迅速增長。現在澳大利亞每年人均使用電子支付的次數為500次,而在本世紀初僅為100次。除了使用現金的頻率下降,澳大利亞人使用支票的頻率也在下降。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使用支票的澳大利亞人佔到總人口數的45%,而到2018年,這一比例降為3%。

另據凱捷諮詢(Capgemini)及巴黎國民銀行(BNP Paribas)於今年10月份聯合發佈的 《2018年世界支付報告》,2015和2016年,在非現金支付總次數方面,澳大利亞以10.6億次排名全球第十。該報告同時顯示,在2016年,澳大利亞的非現金支付增長速度位居全球第三,為11.1%,共計106億筆。


澳居民電子支付頻率顯著上升 “無現金”社會逼近眼前


(2015-2016年全球非現金支付次數前十國家及增長速度。《2018年世界支付報告》)

11月下旬,澳大利亞央行行長菲利普·洛伊(Philip Lowe)在悉尼舉行的一次商業峰會上稱,澳大利亞正處於從“現金支付”轉向“無現金支付”的交接點,在未來,現金將成為“小眾支付”方式。

洛伊指出,無現金支付的時代已經逼近,過去“淘汰現金”只是一個暢想,現在已經臨近現實,現金的使用頻率和支付範圍都在逐步縮小。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理查德·霍頓(Richard Holden)對此表示,如果定下一個期限,鼓勵用戶和企業做出改變,澳大利亞可以在三年內就成為一個無現金社會。

“澳大利亞已經擁有了先進的電子支付系統,而且是世界上無現金支付系統滲透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霍頓說。

霍頓樂觀地認為,生物識別技術,包括面部識別和指紋讀取,可以解決諸如“欺詐”等交易中的安全問題。

同時,霍頓批評了銀行業在推廣“無現金支付”時的消極做法:“他們可能只是不願意放棄已有的‘天然權利’或者他們可能有自己的開發平臺”。

此外,隨著無現金時代的臨近,稅務局也將更容易獲得納稅人信息。

澳大利亞財政部發布一份過調查文件,詢問是否應該給予澳大利亞稅務局更大權力來打擊經濟中的違規作弊者,包括對黑色交易的處罰。目前,澳大利亞稅務局主要依靠政府執法部門和第三方機構來獲取經濟犯罪信息。

該文件認為,稅務局有權通過數據平臺獲取第三方信息,包括銀行信息、個人信息,並通過分析這些信息來打擊中小規模的經濟犯罪行為。但該文件也表明,這將對個人和商家的隱私帶來一定影響。

據稱,這份文件的意見徵收截止時間為2018年12月21日。

(鄭重聲明: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對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權限,任何形式轉載請標註出處,違者必究。圖片來自網絡)

Tags: 澳大利亞央行電子支付無現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