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護林建設40年,耗資900億!保護我們不被黃沙“吞噬”

“三北”防護林工程是指在中國三北地區(西北、華北和東北)建設的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工程規劃期限為70年,分七期工程進行,已經啟動第五期工程建設。

“三北”防護林體系東起黑龍江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裡山口,北抵北部邊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喀喇崑崙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天津等13個省、市、自治區的559個縣(旗、區、市),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的42.4%。從1978年到2050年,歷時73年,分三個階段、七期工程進行 ,規劃造林5.35億畝。到2050年,三北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5.95%。

三北防護林建設40年,耗資900億!保護我們不被黃沙“吞噬”


建設三北工程是改善生態環境,減少自然災害,維護生存空間的戰略需要。三北地區分佈著中國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廣袤的戈壁,總面積達148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風沙化土地面積的85%,形成了東起黑龍江西至新疆的萬里風沙線。這一地區風蝕沙埋嚴重,沙塵暴頻繁。從上世紀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近20年間,有667萬公頃土地沙漠化,有1300多萬公頃農田遭受風沙危害,糧食產量低而不穩,有1000多萬公頃草場由於沙化、鹽漬化,牧草嚴重退化,有數以百計的水庫變成沙庫。據調查,三北地區在上世紀50~6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擴展1560平方千米;70~80年代初,沙漠化土地每年擴展2100平方千米。

三北地區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乾旱等自然災害十分嚴重。三北地區水土流失面積達55.4萬平方千米(水蝕面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尤為嚴重,每年每平方千米流失土壤萬噸以上,相當於颳去1釐米厚的表土,黃河每年流經三門峽16億噸泥沙,使黃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淤沙4億立方米,下游部分地段河床高出地面10米,成為地上“懸河”,母親河成了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

三北防護林建設40年,耗資900億!保護我們不被黃沙“吞噬”


在總體規劃中的三北地區,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其中面積為133萬平方公里,大於全國耕地面積的總和。這裡曾經是水草肥美的農、牧區,如今已是遍地黃沙,年風沙日達30~100天,下游河床已高出地面10米以上。

總體規劃要求;在保護好現有森林草原植被基礎上,採取人工造林、飛機播種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營造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體、農田防護林、牧場防護林以及薪炭林和經濟林等,形成喬、灌、草植物相結合,林帶、林網、片林相結合,多種林、多種樹合理配置,農、林、牧協調發展的防護林體系。

三北防護林建設40年,耗資900億!保護我們不被黃沙“吞噬”


40年來,三北工程防風固沙、保持水土、護農促牧、興林富民,在中國北方初步形成了一道抵禦生態災害,促進鄉村振興的綠色長城;40年來,也湧現出一大批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建設典型和甘於奉獻的先進模範.

除了治沙之外,三北工程還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三北工程40年營造帶片網相結合的區域性農田防護林165.6萬公頃,工程區年增產糧食.51057萬噸,保護糧食生產安全;營造各類經濟林463萬公頃,年產值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有效培育生態富民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以新疆自治區阿克蘇地區為例,受益於三北工程,該地從風沙之源變成了綠洲果園。

三北防護林建設40年,耗資900億!保護我們不被黃沙“吞噬”


上世紀70—80年代,每年沙塵天氣將近100天,人們一年有1/4時間在沙塵中度過。三北工程特別是二期工程實施以來,森林覆蓋率由1985年的3.35%提高到目前的8.8%,林果總產值達130.8億元,讓風沙之源變成了綠洲果園,探索出了戈壁灘上科學治沙的成功之路。

乾旱、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導致的生態災難,嚴重製約著三北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使各族人民長期處於貧窮落後的境地,對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嚴峻挑戰。建設三北工程不僅對改善三北地區生態環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對改善全國生態環境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建設三北工程是實現民族團結,鞏固國防,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戰略需要。三北地區是中國多民族聚居區,聚居著漢、回、蒙、滿、維吾爾、哈薩克、鄂倫春、塔吉克等22個民族,總人口1.67億。

三北地區戰略地位突出,有中國重要的國防基地。工程區橫跨中國北方半壁河山,同俄羅斯、蒙古等10多個國家接壤,國境線長達7000千米。三北地區有許多革命老區,由於生態條件惡劣,經濟發展緩慢,群眾生活困難。建設三北工程不僅對增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維護國家安全,鞏固國防建設起著積極的作用。

三北防護林建設40年,耗資900億!保護我們不被黃沙“吞噬”


建設三北工程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加快農民脫貧致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三北地區地域遼闊,光熱資源充足,物種資源多樣,礦產資源豐富。人均農地、草地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是中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和極具開發潛力的農業區;已經發現的礦產有170多種,約佔全國的70%,其中有多種礦產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佔有明顯的優勢,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冶金、重化工基地。

三北地區植被稀少,農村木料、燃料、肥料、飼料俱缺,農業生產低而不穩,農村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三北地區惡劣的生態環境嚴重地制約了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影響了農民脫貧致富。建設三北工程不僅對促進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實現農民脫貧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促進中國國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三北防護林建設40年,耗資900億!保護我們不被黃沙“吞噬”


建設三北工程是改善三北地區生態環境、解決生態災難的根本措施。三北地區在農田保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不少地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工程建設前,三北風沙區造林保存面積達187萬公頃,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區造林保存面積達140萬公頃,為大規模進行沙害、水患治理積累了經驗。實踐證明“治水之本在於治山,治山之要在於興林”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植樹種草是解決生態災難的根本措施,生態災難只能用改善生態的辦法來治理。

2018年,三北工程被聯合國授予聯合國森林戰略規劃優秀實踐獎。據悉,下一步三北工程將繼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力爭到2020年,工程區森林覆蓋率提升到14%左右;到2035年,提前15年完成工程總體規劃目標,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5%以上;到2050年,在風沙區、西北荒漠區、黃土高原區、東北華北平原區建成功能完備的生態安全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