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試點基站建設面臨最大攔路虎是啥

12月8日消息2017年即將過去,5G的熱度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2017年的最後兩個月裡,就發生了“我國發布5G中頻段頻譜規劃、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工作、第一個5G國際標準正式完成並凍結等等”大事件,可見,5G發展並沒有隨寒冬而進入“休眠期”。

我國被認為是第一批將商用5G的國家,在5G部署上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作為建設5G網絡的主力,三大運營商均發佈了5G規劃圖,而且都有信心5G將在2019年進行試商用,2020年進行正式商用。日前,中國電信在六城市開通首批5G試點基站,這被視為中國將領先5G時代的信號。但是業內人士表示,作為5G規模組網的先行軍,5G基站建設還有很多難題待解。

5G試點基站已落地六個城市

近日,中國電信宣佈已經在雄安、深圳、上海、蘇州、成都、蘭州六個城市全部開通了5G試點基站。中國電信表示,5G試點是中國電信與全球領先的網絡設備與芯片公司深度合作,進行5G技術創新方面合作探索的最新進展。試點除了端到端驗證5G 關鍵技術、網絡性能和商用組網的能力外,更將聯合垂直行業和創新企業,同步開展5G技術與行業應用結合研究和試驗。

中國電信部署的城市符合前不久發改委發佈的《關於組織實施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通知》的要求。發改委表示,三大運營的5G規模組網建設及應用示範工程方面要以直轄市、省會城市及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區域主要城市等為重點,開展5G規模組網建設。

同時要求5G網絡應至少覆蓋複雜城區及室內環境,形成連續覆蓋,實現端到端典型應用場景的應用示範;向用戶提供不低於100Mbit/s、毫秒級時延5G寬帶數據業務;至少開展4K高清、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無人機等2類典型5G業務及應用。

此外,發改委給了運營商一定的壓力,要求在2018年開展5G規模組網建設,明確在6GHz以下頻段,在不少於5個城市開展5G網絡建設,每個城市5G基站數量不少50個,全網5G終端數量不少於500個。

雖然其他兩大運營商並沒有傳出建設5G基站的消息,但是也能預知,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將會有更多的城市部署5G基站,開展5G網絡建設。比如,在11月17日,黑龍江省通信管理局就下發了《關於提前做好5G基站規劃建設的通知》,明確要求由鐵塔公司負責5G基站專項規劃編制和建設的具體實施工作。

資金成最大的攔路虎

相較於2G/3G/4G,5G使用的是更高的頻段,因而單個基站覆蓋的範圍將會變小,這意味著相同覆蓋面積下,5G的基站數量將會比4G更多。“所以,先不說技術上的挑戰,目前,5G部署面臨的最大、最迫切的問題其實是資金。”業內人士指出。

2016年,中國移動營運收入達7084億元、淨利1087億元;中國電信營收3523億元、淨利潤180億元;中國聯通營收2742億元,淨利潤僅為6.25億元。移動的淨利潤佔到三家公司淨利潤總和的85%。

所以,財大氣粗的中國移動還勉強應對5G前期的資金投入,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所總工劉光毅表示,中國移動有信心到2020年商用部署的5G基站達到10000個。但是有專家解讀稱,一萬個5G基站遠遠不夠滿足5G的覆蓋,1萬個基站還只是保守估計。因為5G建網頻段較高,基站覆蓋範圍相對變小,同時5G的應用場景增多,所以想要保證5G高速率和廣覆蓋需求,基站數量應至少是4G基站數量2倍左右。所以,電信和聯通面臨的壓力將會更大。

給出相同觀點的還有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他預測,5G基站的數量可能是4G的2~3倍,如果按照全覆蓋要求,5G的光纖用量將比4G多16倍。不過,考慮到我國4G基站的密度已經很高了,城區內的間距僅為數百米,因而預計我國5G光纖用量將會是4G的2~3倍。

華泰證券也指出,國內5G建設聚焦宏基站廣覆蓋,預計採購基站設備的總支出有望達到1.4萬億元,當運營商採用較為激進的建網策略時,三家運營商每年用於採購宏基站的總支出將大幅上漲至2500到3500億元,保守策略下也將達到1500到1900億元。

政府應給予運營商政策傾斜

面對這麼多資金投入,樂壞了產業鏈上的設備商和光纖光纜企業,卻愁壞了運營商。“由於我國的3G/4G牌照發放比較晚,三家運營商都進行了大規模的4G網絡投資,甚至在今年還處於規模投入期,投資並未完全收回,因此,政府也需要認真考慮運營商的投資能力。”中國電信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畢奇指出。

因此,他呼籲,政府應該加大對運營商的政策傾斜,為運營商創造良好的資金週轉環境。否則,運營商將很難短期內持續投資4G和5G產業。在畢奇看來,5G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要給移動的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而連續覆蓋則是良好體驗的前提。“產業界現在需要重點解決的是如何做到低成本的連續覆蓋。”

畢奇稱,“每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投入至少要需要7-8年的時間才能收回,按照目前對5G網絡進行規模投入的時間表,這現有的商業模式下,運營商周轉資金面臨極大的挑戰。”

作為國有企業,綁在運營商身上的重擔不止是提速降費造福人民,拉動投資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升級,還要考慮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對於電信企業而言,這樣相互矛盾的要求實在難為運營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