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膳源
烏雅家族是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的母家,富察家族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的母家,但是相比之下,富察家族人的身份、名望以及名人的數量,都遠遠多於烏雅家族,除了富察這個姓氏本就是滿洲“八大姓氏”之一,人員眾多,人丁興旺之外,這也與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他們家並不是靠女人起家,而靠的是富察家的男人爭氣,因而在雍正、乾隆兩朝更是被譽為“滿洲第一家族”。
富察皇后的祖父米思翰,富察家興盛的起源
米思翰(1633—1675年), 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大臣,出身將門之家。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米思翰上疏進呈剿賊方略,獎奉職恪勤諸大臣,加太子太保。不久逝世,諡敏果。
富察皇后的叔父輩,一門三傑,名滿天下
李榮保(1674—1723年),米思翰子,襲世職,兼管牛錄,累遷至察哈爾總管,雍正元年卒。乾隆二年,其女被冊封為皇后,也就是富察皇后,李榮保被追封一等公。乾隆十三年,冊諡孝賢皇后,推恩先世,進封米思翰一等公。乾隆十四年,以李榮保之子大學士傅恆經略金川功,敕建宗祠,祭祀哈什屯、米思翰、李榮保,並追諡李榮保為莊愨。
馬斯喀(?—1704),米思翰長子,清朝將領。初授侍衛兼佐領。康熙二十七年,自護軍參領授武備院卿。康熙二十八年,遷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尋擢內務府總管、領侍衛內大臣,兼管火器營。
馬齊(1652年-1739年),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子。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任山西巡撫,後歷任左都御史、兵部尚書、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銜。雍正即位後任總理事務王大臣之職,並參與中俄《布連斯奇條約》的交涉工作,雍正駕崩後,稱病隱退。乾隆四年(1739年)去世,享年87歲,諡文穆。
富察皇后的弟弟,乾隆的寵臣富察傅恆
富察皇后的侄子輩,富察傅恆的這幾個兒子也都非常爭氣,特別是福康安。
福康安(1754年—1796年),字瑤林,號敬齋,清朝乾隆年間名將、大臣,大學士傅恆第三子。福康安歷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福康安早年參加第二次金川之戰。他先後率軍平定甘肅回民田五起事、臺灣林爽文事件、廓爾喀之役、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銳公。此外,他還參加制定《欽定藏內善後章程》和金瓶掣籤制度。嘉慶元年(1796年)二月,賜福康安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諡號文襄,配享太廟,入祀昭忠祠與賢良祠。
福靈安,字瑾林。傅恆之子,多羅額駙,授侍衛。準噶爾之役,從將軍兆惠戰於葉爾羌,有功,予雲騎尉世職。三十二年,授正白旗滿洲副都統,署雲南永北鎮總兵。
福隆安(1746年-1784年),字珊林。是乾隆的駙馬,其嫡妻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母純惠皇貴妃蘇氏,乾隆二十五年下嫁。歷任兵部、工部尚書,一等忠勇公。乾隆二十三年,授和碩額駙、御前侍衛。
福長安(1760-1817),字誠齋,清朝將領。大學士傅恆第四子。在乾隆時期官至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因平定臺灣、廓爾喀戰役有功圖形紫光閣,封一等侯。嘉慶二十一年,授正黃旗滿洲副都統。
縱觀富察家族的人員履歷,可以清楚地發現,正是因為富察家的男人們都特別的爭氣有出息,所以富察家能夠在歷經康雍乾三朝而長盛不衰,而不是單純的依靠乾隆皇帝對於富察皇后的寵愛,相反,正是孃家人的實力,才讓富察皇后在宮裡能夠更加挺直腰桿,也讓她在乾隆面前有著充分的自信。
反觀雍正帝的生母烏雅氏家族,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的出身本就不高貴,父親僅僅是包衣護軍參領,雍正登基後才被加封為一等公的爵位,在此之後烏雅氏的家族也沒有再出過什麼名臣良相。即便如此,只能拿兩個家族作比較,但是仍沒有辦法就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和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兩個人做比較,畢竟烏雅氏的兒子是雍正,是皇帝的生母,憑藉“母以子貴”也一樣擁有高貴的身份和地位。
雍親王府
富察氏是因為乾隆皇帝的寵愛,很早就把他們的兒子秘密立為皇太子,可惜都夭折了,乾隆便更覺虧欠了她,愈發疼愛她了,尤其在她死後多年都念念不忘。
至於烏雅氏則是因為康熙死後,不相信他傳位給了老四,還說出“欽命吾子承繼大統,實非夢想所期”這樣的話,雍正聽到這樣的話內心感觸可想而知。除了這樣,她還處處不給雍正臺階下,叫嚷著要給康熙爺殉葬,甚至不接受雍正給她的太后尊號,身為一國之君的雍正,受到這樣的待遇,又怎麼可能會對待烏雅氏非常好呢?
只有曉史才能明事
大哥,烏雅氏沒人?搞沒搞錯,兆惠可是烏雅太后的族侄,跟傅恆齊名配享太廟的人物,你居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