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約表示將協助烏克蘭強化國防實力,尤其是加強烏克蘭海軍?

巴哈利亞精英馬穆魯克


美國自從一戰.二戰之時,就大發戰爭橫財,而當雙方打的精疲力盡之時,在坐收漁人之利;美國也是如此發展起來的,也是如此成為超級大國的。所以為了大發戰爭橫財,不斷挑起戰爭,製造戰爭,目的就是培植自己的勢力,並且賣軍火。

而現在的俄羅斯是唯一可以與美國敢叫板的國家。所以,美國為打壓俄羅斯,可以說不遺餘力。除了封鎖,就是制裁,妄圖困死俄羅斯。

而烏克蘭是俄羅斯的鄰國,所以他自然而然的成了對付俄羅斯的棋子。可是他的陸軍是無法與俄羅斯抗衡的。俄羅斯的海軍但不行,所以美國培植烏克蘭的不對稱力量,就是為了牽制,擾亂俄羅斯,使俄羅斯不能應付,疲於奔命,最後分崩離析或是沒落下去。

而烏克蘭為了達到西方的要求,尋求幫助,加入北約,也甘願成為西方的棋子。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孫瑞陽


謝謝悟空小秘書!


12月4日至5日,北約外長會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召開,當天,黑海地區的安全局勢就成了會議的主題。對俄烏兩國日前在刻赤海峽發生的衝突,北約各外長一致表示將繼續聲援烏克蘭……

烏克蘭外長則呼籲,北約方面應該堅決擴大在黑海的軍事存在,向俄羅斯釋放明確信號,北約將為烏方提供各種行動支持,對烏方進行安全保證……


對此,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說:“鑑於幾天前的情況,我們當然也會密切關注該地區(黑海)的局勢。”

相對於斯托爾滕貝格的表態,另一位歐洲外交官倒是說了實話,北約不會應烏克蘭的請求派出艦船,烏克蘭是北約的夥伴國,但不是成員國。

現在,烏克蘭人的心裡可能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北約外長會,烏克蘭本來是來搬救兵,可北約那些大佬們卻慢條斯理地“關注”、“協助”……

北約大佬們的話,還真就沒有烏克蘭自己在黑海上,打的那八發升級的“C125”岸艦導彈爆炸的聲音動聽。

(岸艦巡航導彈)

其實這也不能怪北約那些國家,他們自己應該交的防務費還沒交夠,哪還有錢去顧別人?尤其是烏克蘭,如果幫助,白送還差不多。

不過,也有“仗義”的,幾個月前,美國就援助了兩套價值5000萬美元的雷達系統,和價值4700萬美元的標槍反坦克導彈。但是美國的援助有點細水長流,這次的事惹的又有點大,這點東西就顯得有點杯水車薪、救不了急了。

(標槍反坦克導彈)

與美國實實在在的援助相比,斯托爾滕貝格秘書長的“協助”實在是蒼白!不知北約那些大佬們,得知烏克蘭試射岸艦導彈的消息後是何感想?

指親不富望子不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烏克蘭這隻小駱駝何況還沒瘦死……

(烏克蘭國產裝甲防雷車)


能升級岸艦導彈就證明它的軍工實力還不錯。但要放棄幻想,勵精圖治,否則,就只能夾在北約和俄羅斯中間當受氣包了。


燕北林叢


斯托爾滕貝格的話就是一紙空頭支票,特朗普都快和北約翻臉了,還有大多數北約成員國的軍費開支,還沒達到GDP的不2%呢。
自從2014年烏克蘭廣場革命爆發以來,在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忽悠下,烏克蘭就和俄羅斯扛上了,烏克蘭為了儘快達到加入北約和歐盟的“標準”,這幾年對俄羅斯的挑戰也就逐步升級了,但怎奈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實力相差太大,根本就抗衡不了俄羅斯,於是,烏克蘭在北約的鼓動下,烏克蘭嘗試各種辦法對抗俄羅斯。


這次刻赤海峽事件,就是波羅申科
精心設計的對俄羅斯新一輪挑戰,這當然遭到了俄羅斯強硬的反制,在扣押了烏克蘭的艦艇和士兵的同時,俄羅斯又向俄烏邊境增派了大量武器裝備,這無疑給烏克蘭帶來了極大的威懾力,面對無法抗拒的俄羅斯,波羅申科又把目光投向了未來的“主子”北約。
而北約對事件的第一反應就是,堅決支持烏克蘭,

要求俄羅斯釋放烏克蘭的人員和船隻,但事件發生到現在,北約除了“堅決”以外,並沒有對烏克蘭派一兵一卒,而美國那面,只是在阿根廷的G20峰會上,特朗普和普京“瞭解”一下事件的經過,就再也沒有了下文。
而4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說,將協助烏克蘭加強軍事實力,特別是海軍建設,這無疑又是忽悠活兒,北約知道,只要烏克蘭對俄羅斯不太過分,俄羅斯並不會對烏克蘭痛下殺手,而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挑釁,也是看北約的臉色行事,牽扯俄羅斯的有限精力,才是北約慢慢蠶食俄羅斯策略的一部分,若是動錢,北約哪個國家願意出呢?那麼有錢的法蘭西,還因為增加“油桶”錢,被國民鬧的昏天地暗呢😊,哪有錢幫助烏克蘭呢?若是動武,美國都對俄羅斯忌憚三分,北約有哪個國家敢呢?敢的話就用不著成立北約了,所以,天下本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難道波羅申科不懂嗎?你可長點兒心吧😄!


海之波濤3


答案:忽悠人的。誰要相信這個話,誰就要上當了,產生如何感覺,只能證明一點,沒有詳細瞭解過烏克蘭與西方的過往情況。

從上世紀90年代起,西方就開始忽悠烏克蘭,向烏方提出了種種許諾,兌現的諾言卻非常少,在西方的忽悠之下,烏克蘭採取了自廢武功式的軍備政策,不僅放棄了核武庫,更對常規軍備進行了大規模的裁減,後果就是2014年,當俄羅斯搶佔克里米亞半島時,烏克蘭才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應對這個局面,烏軍已經沒有作戰能力。

2014年以後,烏克蘭才意識到自己的軍備政策出現了問題,由於長期的荒廢,已經無力恢復自己的強大軍事工業,在許多情況下,烏克蘭只能向其他國家求援,可是直到目前為止,西方沒有給烏克蘭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事援助,給予烏方的援助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非常低,到目前為止,沒有向烏方提供什麼重型武器,比如:坦克或者作戰飛機,到目前為止,西方的軍援之中,沒有坦克,也沒有作戰飛機。軍援的水平,還不如烏克蘭從國外採購的二手軍火。

西方提供的海軍援助,到目前為止,也只是得到了幾艘退役巡邏艇,而不是什麼作戰艦艇,再按照以往的記錄,西方對烏克蘭往往忽悠級別的,沒有真正的兌現過諾言,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杯水車薪,壓根就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瞭解了一下西方對烏克蘭援助的經歷,以及具體情況的話,我們怎麼可能相信西方對烏克蘭提供大規模的軍事援助呢?


麥田軍事觀察


烏克蘭是北約申請國,儘管還沒有加入北約,但由於它重要的戰略價值以及堅定的“抗俄鬥志”,北約不得不給予其一定的支持。當然,這種支持是有限度的,畢竟北約不希望在烏克蘭的投入變成阿富汗式的無底洞。

在刻赤海峽事件發生後,烏克蘭政府急需獲得外部支持,而烏克蘭政府也意識到這是向西方尋求更多援助,將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問題國際化的好時機。
(烏克蘭軍隊)


據俄羅斯衛星網12月4日報道,北約將在12月6日於布魯塞爾舉行外長會議,討論《中導條約》和刻赤海峽事件相關事宜。

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則在會前提前表示,所有北約成員國都願意為烏克蘭提供強大且更實際的政治支持。北約督促俄羅斯釋放烏克蘭被捕海軍官兵和被俘軍艦,而北約將協助並加強烏克蘭改造武裝力量,尤其是烏克蘭海軍。

也就是說,北約將會向烏克蘭提供更多的軍事援助,並在刻赤海峽事件上全盤支持烏克蘭。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


北約的確需要烏克蘭衝鋒在前,對俄羅斯進行進一步的遏制,但北約並不會全力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烏克蘭還不是北約成員國,而北約也不希望與俄羅斯赤膊上陣。

烏克蘭目前的軍事實力和經濟狀況都不足以和俄羅斯一較高下。從烏克蘭高層到普通民眾,都認為加入北約和歐盟才是未來的出路。烏克蘭政治家也希望讓北約衝在抵抗俄羅斯的最前沿。為了給烏克蘭安心,北約當然要對烏克蘭進行一定的援助。

但北約對烏克蘭的援助很難說能滿足烏克蘭的需求。北約提供給烏克蘭軍隊的武器裝備大多都是二手貨,且物資有限,早就被烏克蘭軍人看不上。而至於加強烏克蘭海軍現代化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得先考慮北約各國的財政狀況。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


總而言之,北約之所以給烏克蘭一點甜頭,是激勵大於幫襯。北約的杯水車薪也不可能讓烏克蘭一下子就變成軍事強國。

面對俄羅斯,烏克蘭不管進行多少演習,多少硬氣話,都無法改變自己積貧積弱的事實。


朱興子


12月4日,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當天公開稱:“所有(北約)盟友都向烏克蘭提供強大的政治和實際支持。”他還表示,北約成員國將協助烏克蘭武裝力量進行現代化改造,北約還將幫助烏克蘭海軍。不過,斯托爾滕貝格並未說明如何幫助烏克蘭海軍,也未說明“實際支持”的具體內容、北約可能採取的措施。


斯托爾滕貝格表達了對烏克蘭的支持:“烏克蘭雖然不是北約成員國,但我們支持烏克蘭領土完整,呼籲俄羅斯釋放軍艦和水兵”。12月6日在布魯塞爾舉行北約各成員國外長會議之前,斯托爾滕貝格的這番表態確實耐人尋味。在此之前,北約呼籲俄烏雙方要保持克制、以其它非軍事手段來解決俄烏海上爭端問題(刻赤海峽事件)。此次北約成員國外長會議將要討論的主要議題包括:《中導條約》、俄烏海上爭端。

北約到底對俄烏海上爭端持什麼樣的態度?看此次北約各國外長會議的討論結果就就清楚了,現在還不好下定論——斯托爾滕貝格的表態還不能代表整個北約,更重要的是他的表態還只停留在口頭上,並沒有具體措施。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表態已與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按照他現在的說法,在俄烏海上爭端這件事上,北約站在了烏克蘭一側,將“全力”支持烏克蘭”。從這個時間點上來說,斯托爾滕貝格似乎是意在給此次的外長會定下一個基調——支持烏克蘭。

不過,北約在烏克蘭問題上已經多次失言,斯托爾滕貝格的表態能否最終變為現實?現在是真的不好說。克里米亞被俄羅斯佔領之前,北約也是大包大攬,結果俄羅斯出兵,北約沒動靜了。還有就是俄格衝突,北約的措施就是坐壁上觀。對於北約,我們不僅要看它的表態,更要看它的行動。現在能夠確認的是:北約的態度發生了轉變,支持烏克蘭。至於支持的力度,需要看北約的具體行動。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軍事實力相差懸殊,北約之前對烏克蘭的支持也很有限,包括國際輿論的支持、向烏克蘭提供部分武器裝備(以槍械為主)、提供人員培訓、聯合軍演等。


北約繼續協助加強對烏克蘭武裝力量的現代化改造,尤其是在烏克蘭海軍方面。北約把烏克蘭做為打壓俄羅斯的一枚棋子,在此次俄烏髮生海上爭端後,北約並沒有向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希望的那樣直接派兵干預,而歐盟各國也未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波羅申科發出的美國干預、北約出兵、歐盟制裁俄羅斯等這幾個請求,全都隨風而去。這無疑會讓波羅申科政府、烏克蘭內部反俄派十分失望,雖然烏克蘭甘願做一枚棋子,但多少得給波羅申科點利益、給烏克蘭反俄派點“希望”吧?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這番表態就是給烏克蘭的好處,波羅申科的目的是明年3月份的大選,這隻能在私底下談。那麼北約能夠真正幫助烏克蘭強化國防力量,尤其是加強其海軍嗎?可以肯定的說,多少能夠起點作用,但不大——北約的支持都是有限度的,如坦克、飛機、大炮、軍艦等,北約是不會白送給烏克蘭的,進行現代化的改進升級,烏克蘭也拿不出這筆錢,北約也不可能分文不取,斯托爾滕貝格畫給烏克蘭的這張餅有點大了,套路有點老了——北約繼續躲在後面,可進可退。


儘管實現的可能性等於零(北約只可能提供部分有限度的支持),但波羅申科需要這張餅來改變他支持率落後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波羅申科需要西方國家的支持,哪怕只是口頭上的支持。而北約想要繼續把烏克蘭當做棋子,為烏克蘭站站場、給點武器裝備等也是北約必須得做的事。所以,斯托爾滕貝格的表態只是時間早晚的事——北約會繼續支持烏克蘭,但不會讓烏克蘭去挑戰俄羅斯——小衝突可以有,大規模戰爭可不是北約願意看到的。


儒道之主


烏克蘭以俄前特工中毒案為由驅逐13名俄外交官,終止《烏俄兩國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條約》,同時不斷加快與西方融合的進程。美國為烏克蘭提供資金、致命性武器裝備和人員培訓。烏克蘭的入約申請得到北約認可。

從俄羅斯將烏克蘭原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在到最近的刻赤海峽事件,因為烏克蘭不是北約的正式成員國,如果北約直接出兵,名不正言不順,只能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人員訓練、道義上的支持,這樣即安撫了烏克蘭,又給俄羅斯製造了麻煩,何樂而不為。

我們在看烏克蘭的南部,亞速海的南邊隔著刻赤海峽就是黑海,黑海的西邊就是北約各成員國的地盤,如果北約把烏克蘭的海軍武裝起來,烏克蘭海軍達到能對抗俄羅斯黑海艦隊的實力,北約無疑又養了一隻看家護院的狗,讓烏克蘭守住北約的東大門,這樣也避免了北約和俄羅斯直接衝突的可能。





王春來342


雖然烏克蘭特別希望北約在這個時候能幫自己一把,然後看到這個承諾它也覺得欣慰。但是看到北約這個表態,局勢君心裡想說的是可憐的烏克蘭呀,又做了別人的棋子甚至是炮灰。


在美國的眼裡,俄羅斯和歐盟都是他的競爭對手。美國通過北約這個組織,不斷的東擴來刺激俄羅斯,讓俄羅斯表現出各種武裝對抗的姿態,這樣就讓歐洲覺得俄羅斯是它們最強勢的對手,從而凸顯出了北約的存在意義。


美國就是通過不斷的用北約刺激俄羅斯來達到讓歐盟離不開北約的目的,這樣它就可以通過北約來間接控制或者制衡歐盟的發展;同時讓歐盟和俄羅斯這兩個自己的對手互相消耗,防止他們有朝一日對自己的老大地位形成威脅。


現在北約發表這樣一個聲明支持烏克蘭,這就明顯地要再一次刺激和對抗俄羅斯,事情的結局可能是烏克蘭會遭受俄羅斯更強的壓力,它跟俄羅斯之間的敵對狀態會變得更加激化,這對烏克蘭的內政外交經濟都是非常負面的影響。


如果烏克蘭某一天真的跟俄羅斯交手的話,北約會出面幫忙嗎?它肯定不會的!因為北約的目的就是為了刺激俄羅斯,讓它跟歐盟國家或者接近歐盟的國家發生衝突,從而促使歐盟和俄羅斯的對抗或者消耗,美國並不想自己直接跟俄羅斯發生衝突。


有了北約的這個承諾,那麼烏克蘭將來和羅斯之間的關係會更加敵對和惡化,想收回東部幾個州或者收回克里米亞,那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美國也會藉此強化北約在歐盟的地位,徹底粉碎法國或者德國想建立歐盟軍的企圖。


局勢君


此前不久,烏克蘭三艘軍艦駛入俄羅斯領海的挑釁行為,俄羅斯對此採取了強力應對措施。俄扣留了三艘艦艇,逮捕所有船員。俄烏關係再度陷入緊張狀態。事件發生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所有北約盟友都向烏克蘭提供強大的政治和實際支持。

外界普遍預測北約為烏克蘭出兵的可能性不大,北約支持烏克蘭更多的是政治宣誓。之前,斯托爾滕貝格也明確的表示要保持北約在黑海的存在,要求俄羅斯釋放烏克蘭的船隻和水兵,恢復亞速海的航行自由。北約內部對支持烏克蘭議題存在較大分歧。據稱,有很多北約成員強烈批評了烏克蘭主動挑釁俄羅斯的行為,認為烏克蘭的行為是完全不負責任的。

事實上,烏克蘭挑釁俄羅斯的舉動實際上是想要挑起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使俄羅斯採取過激的行為,目前俄羅斯已經在克里米亞半島部署了S400導彈以及在俄烏邊境部署了針對烏克蘭基輔數百枚導彈。如果北約出兵烏克蘭,兩大軍事力量之間正面衝突可能一觸即發。 烏克蘭的真實目標並非挑起兩大力量之間的直接碰撞。一旦衝突爆發,烏克蘭夾在中間必然成為最終的受害者。烏克蘭的真實目的是突出俄羅斯的威脅存在,使歐洲接納烏克蘭入盟,徹底進入西方陣營。

而北約內部出現分歧主要原因是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態度。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北約不可能對俄羅斯進行任何有效遏制。目前,美國的關注重點主要在伊朗和敘利亞,烏克蘭被美國視為戰略負擔,尤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本人並不希望與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兵戎相見。



因此,北約對於烏克蘭的支撐更多是政治層面,烏克蘭想要緩解與俄羅斯目前的緊張局勢,還是要依靠自身的力量。


叢培影博士


北約協助烏克蘭強化國防實力,就類似於在敘利亞內戰由美國為首的聯軍扶持反敘利亞政府武裝,兩者意義一樣,無非就是美國想通過北約組織對烏克蘭的軍事扶助,加強對俄羅斯的打壓。

從敘利亞內戰進展情形來看,反對分子是由盛到衰,美國對反對分子的態度也是發生了改變的,看到自己的主場地位不斷流失,從原先各種支持的態度到現在任由其發展,靠其自保的態度。現在,烏克蘭由自己招惹上的刻赤海峽事件的情況也是一樣。當烏克蘭向北約求救的時候,北約組織立馬錶態,烏克蘭還不是北約成員,北約沒有義務為其提供軍事幫助。因為這起事,是由烏克蘭本身挑起的,重點是烏克蘭沒有佔據多大的優勢,北約組織也知道參與進來也撈不到什麼好處,只能怪自己的小弟不聽話到處惹是生非,自己又沒法子解決,現在想靠“我們”來幫烏克蘭擦乾屁股,門都沒有。

那麼,為什麼北約組織還會依然表示要協助烏克蘭強化軍事力量呢?

一、刻赤海峽衝突事件只是由烏克蘭挑起的,對於北約組織來說只是個意外,或許美國並沒參與此事的策劃當中來,所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並不想為烏克蘭分擔該事造成的後果。

二、烏克蘭只是美國利用的一枚棋子,美國當然有自己對付俄羅斯的策略,而且烏克蘭對於美國來說依然是一步有價值的棋,自然幫助烏克蘭強化軍事力量也是情理之中。

三、幫助烏克蘭強化軍事力量,自然對美國來說也是鞏固了自己在烏克蘭的親美勢力,也是牢牢的控制著這個棋子不偏向於俄羅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