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工資沒地方花,為何還都是“月光族”?

一句部隊流傳順口溜可能大家都聽過:

“辛辛苦苦攢點錢,一次休假全花光,回來之後還得借,一年到頭都在還……”

雖然有些調侃有些誇張,但這個情況免不得要戳中不少年輕軍人的痛處,但若要僅此就給軍人“理財消費”下定義,那又遠遠不夠,因為它不是軍人的全部……【歡迎關注 老兵到:最有味兒的軍事平臺】

軍人工資沒地方花,為何還都是“月光族”?

現今,90後、00後不少被貼上了“啃老族”、“月光族”的標籤,而作為軍隊主體的這一群年輕人,他們也是這樣的嗎?

人們的印象中,大都是當兵的豪爽,但卻又把“窮當兵的”叫得很響,那到底當兵的真實境遇如何,不是說他們加工資了嗎,那戰士的錢都到哪兒去了?

軍人工資沒地方花,為何還都是“月光族”?

1

蔣鳳林:我的錢都去哪兒了

蔣鳳林一次外出施工經過某駐地村莊,巧緣得知有一對小姐妹母親患有精神疾病,又遭父親拋棄,留下八十多歲的奶奶與孩子們相依為命,平時的基本生活費用只能靠孩子舅舅資助,但隨著年齡增長,上學困難成了兩姐妹迫在眉睫的問題。

蔣鳳林瞭解到他們的困難,承諾要資助這對小姐妹雙雙高中畢業直到大學。幾年來,生活上定期扶助柴米油鹽等一些小關照,季節變換時及時送去相應季節的衣服,為兩姐妹購買學習用具,以及交學費等,將近半的工資都捐助給兩個孩子,一直無悔並默默堅持!

2

趙志勇:還好我不是月光哦!

曬曬我的消費單,200塊的零食雷打不動(我媽說我太瘦了),香菸300塊(目前在戒菸中),書籍200塊(這真是為了學習來著)、話費50(因為我沒女朋友),如果說我覺得每個月工資用的最有意義的地方,就是給家裡的剛買的新房子還房貸,讓自己的父母少受點苦。

軍人工資沒地方花,為何還都是“月光族”?

3

林清:血性孝子的 “百元計劃”

母親患有帕金森綜合症,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父親患有嚴重的胃病和十二指腸潰瘍,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為了治療,父母每個月僅醫藥費就需要近2000元。就這樣,家庭的重擔像大山一樣壓在這名年輕戰士的心頭。

每月底發工資的日子是林清最開心的時候,作為家裡的頂樑柱,為給父母看病,他不亂花一分錢。當義務兵時每個月只有200元津貼,兩年義務兵5280元的津貼他寄回家3000元,平均每月僅消費95元。轉士官後,他仍然堅持百元內消費,在不到4年的時間裡先後寄回家8萬多元,那時中士的月工資才2400餘元……。

隨手翻開一頁他的“百元計劃”,一組數字觸碰心靈:買了一套內衣86元、一袋洗衣粉3.6元,一瓶洗髮水15.7元,還有一卷衛生紙2.5元,花了107.8元錢,下個月需要補回去7.8元……

4

孫晨晨:最有意義的消費莫過於讓它花到更有用處的地方

入伍4年來,孫晨晨時常想著怎樣去幫助殘障人士和困難學生,始終堅持自己的愛心義舉。每一次發津貼,他第一筆開銷都是在營區自動匯款機前完成。探親休假,他也會抽空去看望些殘障人士和困難學生,關心他們的生活所需。4年,孫晨晨先後資助了十餘名殘障人士和困難學生,累計捐款達30000餘元。然而,孫晨晨對身邊的戰友卻從未提起。直到,去年年底老家舉辦愛心慈善晚會,發函到孫晨晨的部隊邀請孫晨晨參加,他的事蹟才被戰友們知曉。

軍人工資沒地方花,為何還都是“月光族”?

5

趙庭良:精武基金讓強軍之路綻放花朵

從08年入伍至今已近七年,趙庭良從新兵到老兵,從“門外漢”到技術大拿,面對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喜人變化,他身上的秘密也是他引以為傲的訓練基金。

轉士官後,趙庭良每月會從自己的工資裡拿出500元,存進專用的賬戶。每次看到自己想要的衣服、喜歡的鞋子,或者是想買給父母的禮物,他都提示自己,要用自己的努力讓自己過的好,讓父母開心。就是這樣的思想,他每次訓練都是最拼的那位,有什麼任務也總是衝在最前頭。

當問到“訓練基金”還有多少錢時,他的回答讓人有點吃驚:“只有1000塊錢了”。但隨後拿出的一本厚筆記本為這做了解釋,上面記錄著他買的每一樣物品和價格,細一看多數是為父母買的禮物,為自己的卻少得可伶。

對此,趙庭良笑著捧出一大摞獎狀和獎盃,“這才是我的收穫!”

6

馮亞鑫:我的工資久居家中

我不抽菸、不愛吃零食,週末及節假日外出願望也不強烈,所以每月銀行卡里的餘額都是定量增長,但是我的學歷比較低,年初我報名參加了軍區組織的網上南大自學考試,雖然總學費要4000餘元,但是一想到能提高學歷還可以在閒暇之餘通過學習充實自己,我認為我的錢去的地方是正確的!

軍人工資沒地方花,為何還都是“月光族”?

7

俞露萍(女兵):將快樂和溫暖數字化

一名義務兵每月數百元的津貼,一筆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數目,戰士俞露萍卻為它制定了一個特別的計劃。

她有一本小本子,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數字。當問及這上面是什麼時,她靦腆地一笑:這是我的快樂密碼。

書的扉頁寫著 千金散盡只為博人生常樂

現在自己身在軍營不能常伴在父母身邊,但至少自己也是領工資的了。不要說指縫太寬、人民幣太瘦,每個月拿一半的工資給爸媽衝個話費、交個水電,雖然錢不多,但心意到了。

根據每天訓練情況給自己一個小鼓勵。

2013.9.26 班長夜裡給我起來撿被子 5元

2013.10.5 第一次考3公里不止堅持下來了,還及格了 獎勵20元

2013.11.1 我有軍銜了,成為了一名軍人 獎勵100元

2013.12.1 我拿到了營嘉獎 獎勵80元

……

據她介紹,上面的每一筆工資都是在部隊學習和快樂,感受到溫暖的見證。她說,以後她要把這些“快樂和溫暖”都捐出去,讓更多的人感到幸福。

軍人工資沒地方花,為何還都是“月光族”?

讀到這裡,小編忽然理解了為何一些朋友們借錢為何都是優先找身邊當兵的,畢竟他們花錢的機會很少。而實際情況是每個軍人一般都捨不得花錢,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所以他們能通過他們那並不顯高的津貼工資,蓋房辦喜事一力包攬。即使不足也很容易得到八方支援,只要是在軍營裡,就不會愁生活吃用穿。

當然,也不支持找當兵的借錢,他們工資背後的汗水和奉獻是其他普通年輕人所不能比擬的,更不能因為軍人的真誠而在每個月底想起有這個“資源”,那樣你會失去一個真正的朋友、兄弟!

【歡迎關注 老兵到:最有味兒的軍事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