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十六個主力部隊,右威衛就有十萬兵力,真實情況是如此嗎?

陳偉衛


唐朝部隊中的“衛”是沿襲中國古代王朝對禁衛軍最早的一種稱謂。

自西周開始,天子就以“衛”作為侍從護衛的主力軍隊。諸衛均分左右這一制度,最早源於曹魏末期權臣司馬氏家族設立的相府親軍統帥中衛將軍,其下轄的禁衛部隊統稱中衛軍。西晉武帝司馬炎登基後,將中衛軍擴大,後又分為左右兩個衛軍,以分散軍權。自此,各朝代君主就常在設立禁軍的時候分為左右兩部分。這就是唐朝南衙和北衙諸禁軍都分左右的起源。悟空提到的十六個主力部隊,就是指武周朝南衙的“十六衛”,分別是:“左右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鷹揚衛,左右豹韜衛,左右玉鈐衛、左右武威衛,左右千牛衛和左右監門衛”。

至於號稱右威衛就有十萬兵力的真實情況,眾說紛紜。鑑於此,歷史學家也有爭議觀點,更不用說類似於吾輩非專業的布衣來侃此話題了。不過,可以猜測的是,對所謂一個衛的兵力動輒十萬甚至幾十萬之類的話題,還是可以能持謹慎保守的態度來對待的。中國人從古到今就善於打仗,虛虛實實也是打仗中不可或缺的計策。譬如戰國七雄、五胡十六國之類的戰爭中,裹挾大量百姓湊數而產生的,實際作戰的可能還不足十分之一,再比如苻堅的七十萬大軍,估計集結都沒集結完畢呢仗就打輸了。據史載,唐代鼎盛的太宗、高宗、玄宗朝,兵力規模都很現實。初唐時期,唐朝採取府兵制,全國分佈574-800個折衝府,有名可考的627個。況且這個數字是動態的,也就是說最少的記錄是574個,最多的記錄是800個。折衝府分三等,兵力各自為1200人、1000人、800人。所以說,初唐全國的府兵大約80萬人左右,其中關內道大約26萬人,為府兵主力。


他山之石Txb58


唐朝貞觀年間十六衛每一衛具體有多少人是難以確知的。

因為十六位即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威衛、左右武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領軍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前十二衛負責管理外府兵,屬於領導機構。左右監門衛掌諸門禁衛,左右千牛衛統率皇帝的侍從、儀衛。

因十六衛的官衙在皇宮南部所以又稱“南衙禁軍”,這個南衙禁軍準確地說就是後四衛。軍府分內府和外府。內府是五府三衛總共4963人(唐初)。外府有657個折衝府,上等折衝府1200人、中等1000人、下等800人,總兵力26萬人。人數最多的時候60萬。這些人都歸“十二衛”管轄。

唐朝的軍隊實力,除了府兵外,還有北衙禁軍(玄武門之變的主力部隊,李淵造反時的部隊),玄宗時期被稱為北門四軍: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各自1.5萬人。

所以所謂的十六個衛,每個衛領兵多少是難以確知的。

;


不過是人海


府兵制是西魏的宇文泰在大統年間創制的,大唐天寶年廢止,共延續了二百年。

唐朝的府兵制改革,完成於貞觀十年。

建制是中央設置十二衛,各設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直接歸皇帝節制。全國設六百三十四個軍府,其中關內六百二十一府,名為折衝府,是府兵制的最基層單位。

所有軍府分別劃歸十二衛統帥,每衛多則六十府,少則四十府。

因此說,唐朝實行府兵制的時候,沒有十六支主力部隊。

一衛十萬人倒是有可能,因為當時軍府相對集中在關中地區,京城附近就要二十六萬人,形成朝廷的“居重馭輕”之勢。


沒眼皮的蚊子


冷兵器時代,兵多要多吃糧。糧草不濟難久。








秋季紅楊


有一些誇大在其中吧。


鑲藍旗兀良哈梓垚



全村的驕傲劉兵


抱歉,具體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