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大學生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

蘇健朋


我是阿狗,教育生活類專家。題主說的這種問題就是許多大學生的真實寫照,缺乏紀律性毀了太多了。我就來分析下這種現象的形成原因吧。

1.高中的教育

明粉在高中的時候,老師就給他們講,等你考上大學就自由了,就能玩了。

雖然明粉也記得中考之前老師也這麼說過,但上了大學果斷選擇性遺忘。



打遊戲,逃課,就這麼混了半年。

後來覺得應該做點啥,又去修了一個專業.歷史。從此走上了不歸路。

2.名流的鼓吹

中國的名流基本是沒有責任心,只圖自己獲得名譽,沽名釣譽吧。

其表現為中小學要減負,教育要素質精英教育,大學生要自由,做學問是閒出來的,不要著急發文章。



有興趣可以自行匹配,著實毀人不倦。有時候想想咪蒙比許多名流都良心。

3.大學缺乏紀律

大學整體比較鬆散,課業壓力也不大。人在此中,自然會越來越墮落,溫水煮青蛙。



4.時代壓力太大

90後的生活壓力太大,你今天不佛系,明天也會佛系。

明粉以前也是有志青年,夢想自己成為一個有意義的人。現在一個月三千,人變了很多。上次聊天都說一個月能賺五千就好了。

弄的我都不敢給他回顧歷史,畢竟得照顧低收入群體。



悲觀的說,房價,物價,收入,每天看著。多數人註定會佛系的。

總結

就是一個這樣的時代,還有這樣的言論,更有這樣的生活環境,成為這樣的人也是常態。

但能晚一點就晚一點。


一枚明粉


我來告訴你答案吧。

因為他們窮所以他們迷茫,因為他們迷茫,所以才又喪又懶散,又因為他們喪且懶散,所以越來越迷茫。

我以前當過獨立院校的大學老師,後來出來做企業管理諮詢,再後來專門做人才培養和職業教育,遇到太多這樣的學生了。

窮人家的孩子,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

  • 第一個是少年老成、奮發向上,腳踏實地,學習方面非常刻苦,而且不少成績還優秀;

  • 第二種可能則是,題目所說的,又迷茫,又喪,又懶散。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先說那些努力的窮孩子吧。

因為農村的孩子打小生活就有壓力,尤其是和身邊城市裡的同齡人相比,差距太大了,根本沒法自欺欺人。

知道不足,有目標,有比較,所以就有了動力。

所以會特別刻苦、用功的讀書啊。

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很多優秀的孩子其實也恰恰是窮人家的孩子。

比如我招人的時候我就發現,那些吃苦耐勞、好學上進的學生不少是家裡條件不好的,我現在的幾個小夥伴都是農村家庭出來的,但是各方面能力素質真的很不錯,非常具有潛力。

不用怕,莫欺少年窮,不管別人怎樣說階層固化,其實一個智商和情商都高的人,總有逆襲的機會。


可是,為什麼很多人明明家境不好,還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

1.周圍大環境影響

你看那些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的人,他們周圍的人估計也都是這樣。

逃課、翹課、無心學習,考試抄襲。

很多都是學校不好的,或者一小撮“放蕩不羈”、“遊戲人生”的小團體。

試想一下,你在這樣的環境,早上爬起來去看書,發現寢室的人全在睡懶覺,你出去反而被人嘲笑,大家看你像是傻×,久而久之,你自己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傻×。

不需要多久,你就會被同化的。

我之前有個學生,大一大二的時候可勤奮了,可是大三畫風立變,染起了金毛,開始逃課、翹課、抽菸……

用這裡的好來說,“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

2.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很多父母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比如父母是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大學教授,他們大小就接受父母的指導,見識過很大的世界,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能做什麼,將來該往哪裡走。

可是,很多窮孩子呢,見識和閱歷太有限,只知道考試,對外面的世界所知匱乏,對於人際也是不太瞭解和擅長。

他們不知道自己該怎樣走啊?也不知自己的努力究竟能否讓他實現目標?

所以,就容易迷茫、困惑,心生懈怠啊。

當然,也有部分人,由於天資所限,或者腦袋還沒開竅,怎麼努力都徒勞。

沒有積極的反饋和刺激,沒有多少人能夠堅持下來的。

怎麼辦呢?


對症下藥啊!


沒有比較和目標、動力

那就要跳出自己狹小的圈子,接觸那些優秀的人。

只有見識多了,經歷的多了,感受豐富了,才能夠真正獲得動力。


方法不奏效的呢

只有慢下來,分析這個過程,找到正確的方法,獲得積極的反饋和激勵啊。

比如,目標本身要合適,符合SMART原則,可實現、可達到、有時限、符合實際等;

其次,需要研究你所在領域的知識和規律,比如會計、人力資源、新媒體運營,他們都是有規律的,我們需要去學習和掌握,而不是空憑蠻力、蠻幹。


最後,一張圖總結,分析了動力的來源、不努力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哦。


我是馮老師,悟空簽約答主,新華文軒簽約作者,聚焦於青年人才成長與職業發展,歡迎你來撩~


馮起升


我覺得很奇怪的是,現在很多大學生,每天不是賴在宿舍裡面玩手機,就是去到教室裡面玩手機;不是跟風談戀愛,就是整天混在社團裡面;不是天天叫喊著自己迷茫和痛苦,就是在抱怨自己懷才不遇。

沒有半點付出,對社會沒有半點價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些什麼,一畢業就想大公司拿工資來請你?!你為什麼不上天?!你又何德何能呢?

大學生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一畢業自己的工資和農民工的工資差不多,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還要花四年的時間去讀大學。

他們不明白的是:

農民工的工作環境怎麼樣,自己的工作環境又是怎麼樣;農民工的工資待遇怎麼樣,自己的工資待遇怎麼樣;農民工的社會地位怎麼樣,自己的社會地位又是怎麼樣。

而且,農民工他們也是靠著自己的勞動付出來獲取報酬的,你憑什麼有鄙視他們的意思,搞得好像別人都欠著你似的。

有些大學生急切需要糾正這樣的一個錯誤認知,就是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考上大學,有了一個文憑以後,就能出人頭地。

這種事情在大學生稀缺的時代裡,或許還能出現,但現在的世界,早已經不是我們爸媽以前的那個社會。

再沒有能力為社會,為他們創造財富的時候,不要天天叫喊著自己窮,自己迷茫,別人都對不起你。

有些閒工夫,還不如老老實實把書給學好,或者乾脆早點出去找點實習工作,儘早地接觸這個現實的社會。

這些,比什麼都強。


曾少賢


目前並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大多大學生都是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這一結論。不過當下,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陷入迷茫,年輕人的“喪”和“佛系”也都成為時代現象的關鍵詞。 這是為什麼呢?

一、18-25歲,本來就是一生中最混亂的階段

事實上,大學的這個階段,一直延續到25歲(18-25歲)可以說是人生最為混亂的一個階段,也是2000年以來學界關注很多的人生髮展階段。心理學上將18-25歲定義為“成年初顯期”。在這個階段,個體的生活狀態、角色身份都是不穩定、混亂的。

這期間,年輕人們往往處於“獨立生活”以及“繼續依賴父母”兩方面的生活狀態中。他們已經開始擺脫完全的依附狀態,但又還沒有完全具備成年人應該具備的責任。在這個階段,人生許多未知都還在發生,幾乎沒有什麼是確定的,而對於自己人生獨立探索的程度之廣闊,是其它任何階段都無法企及的。

圖自 Pexels

二、代際之間的差別

“當我媽媽在我這個年齡時,她已經訂婚了。他們那一代人,在這個年齡,對於自己的人生要做些什麼至少已經有了一些想法。而我現在呢?我還在讀書,學了兩個沒有什麼對口工作的專業(政治學和中文),我的手指上還沒有戒指,我還不知道我是誰,至於我未來想做什麼,我就更是沒有頭緒……”(Kristen,22歲)

上一代人這個時候通常已經完成了婚姻/家庭、事業的選擇,對於未來的人生有了基本清晰的想法,這個階段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簡單的、進入穩定的成人角色的過渡階段。

而這一代人,隨著社會化的發展,婚姻和生育年齡普遍推遲到了25歲以後,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也變得越來越普遍,相較於上一代,許多這一時期該做出的承諾和責任都被推遲了,而從青春期開始的對自我的探索,則持續展開。這一階段,個體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未來想做什麼,對人生方向也感到一無所知,迷茫往往就會成為了常態。

三、在成年初顯期需要完成自我探索,而這些探索不總是成功和愉快的

在成年初顯期,我們主要要在3個方面完成自我身份的探索:愛、工作和世界觀。

  • 愛情:這一階段的浪漫關係通常會比青春期更持久,也更有可能出現性行為以及同居行為。所以對愛的探索會涉及更深層次的親密感,會考慮到我是哪個類型的人以及要選擇什麼類型的人作為我一生的伴侶。
  • 事業:大學是接觸社會的第一步,大部分人會在這個時期開始考慮未來職業方向。會思考自己想要獲得什麼樣的未來,會考慮自己擅長做什麼工作,什麼樣的工作我長期做也會覺得滿意。

  • 價值觀:心理學家發現,在成年初顯期,世界觀的改變是認知發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成年初顯期的年輕人在進入高校時,往往攜帶著它們在兒童期和青少年期學到的世界觀,而高校裡的教育則會向他們展現出多種不同的世界觀。
    最常見的情況是,大學生們往往在這個時候會開始質疑自己以前的想法。大部分大學生在大學畢業時會發現自己獲得了和自己過去不同的世界觀,同時,這個世界觀還會在未來被不斷地繼續修正。

當然探索會有成功有失敗,以上三方面的探索並不總會是愉快的,愛情失意,職場不得意,理想破滅,從前的價值觀甚至完全被顛覆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這些對這個階段年輕人的狀態會有很直接的影響。

圖自 Pexels

四、這一階段是一生中最孤獨的時期

在成年初顯期,年輕人對於上述的自我探索往往是自己一個人開展的。原生家庭的日常陪伴會減少,新的家庭還沒有組建,獨身一人就變得不可避免了。調查顯示,19-29歲的美國人,是除了老年人之外,所有年齡階段中,在閒暇時間獨自一人情況最多的。同時,這個年齡段還往往會比青少年受到更少的監管,又沒有成人的身份角色所約束,缺少外部的支持與約束往往容易加劇年輕人迷茫或懶散的狀況。

以上。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知我心理學


你看到的,還是少部分。

近幾年大學生的總數越來越多了。

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795萬人,較去年增加16萬人;自2011年以來,全國畢業生人數按照2%-5%的同比增長率逐年增長,近7年間累計畢業生人數達到5075萬人。

雖然本科以上學歷人口占人口總數的比例依舊不到10%,不過確實是在不斷加速增加。

但社會上很多專業所增加的就業崗位,相比於大學生數量來說,還是比較有限的。

因為待就業的人數增多,就代表了一種平均人力價值的貶值,其他行業也許正相反,比如社會產業像機械化,智能化轉型對於技師的需求大幅增加,但相關技術人員的增長偏慢。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社會上的大學生所從事的一些崗位,確實是看著體面,工資不高。

比如教師,我曾經到過河北的一個縣城,那裡的很多中學教師,要求最起碼是本科畢業,但工資也就在3000-4000元左右,很勉強的達到中等水平,很多教齡十幾、二十幾年的老教師也在拿著這個工資,小學教師很多隻有2000多的工資,這個行業還剛被列入了高危職業,但當地的保安這種沒門檻的工作也已經有2000的工資了,而且當地的房價均價已經過萬了。

這在當下看起來,這和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學習投入,智力投入,時間投入確實有點不成正比。

還有其他職業,醫生,編輯,美工,文案等,大學生能做的很多工作的起始薪資,確實算不上高,比理髮店,糕點師,甚至保姆,保安工資還低的不在少數。

但大學生從事的這些工作你能看得見的好處,就是有一個相對穩定的上升通道和發展途徑。工作的價值很多也在於它的成長價值,大公司的高管幾乎都是高學歷的擁有者。

據中國人民大學2011年調查發現,當時大專以上學歷的城市居民平均年薪將近6萬。大專以下的呢?平均年薪還不到2.5萬。中國前百名的富豪裡,90%以上都擁有高學歷。

而我剛才也說,本科以上學歷人口占人口總數的比例只有不到10%。這巨大的比例差,說明高學歷的還是具備本身的優勢價值的。

這個社會的名校學子落魄和農村輟學小青年勵志創業成功的事件加起來,從概率上來講,還是極小概率事件。

至於樓主說現在越來越多大學生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工作的薪酬起點低大概是一部分原因。而且有些專業並不容易賺錢,比如我國的互聯網,真正最底層的開發者,國內總共不會超過十個人,因為見效慢,收益低,很多互聯網的開發人才都在轉向應用層,或其他領域。

還有我們從小的教學對於孩子的人格培養,社交能力和獨立品格的塑造並不夠重視,所以在社會容易受挫,容易形成打擊。有一部分從小被保護的太好,接觸的環境過於單一,挫折教育程度遠遠不夠。

而且現在大學擴招之後,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所下降,而且學生在中學的高壓環境下,一旦進入大學就很容易鬆弛,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學生自然會頹廢,尤其是接觸不到能正確引導自己的人,就找不到正確地學習方法,認識不到自己的價值,被落下很正常。

之所以他們中的個體,好像這樣的表現很明顯,只因為倖存者偏差,因為大學生群體的關注度高,從前是代表了高文化素質和高收入的群體的代表,所以在人群中極為顯眼而已。

只是,它還是少數。


席越


至少從近幾十年來,比如從80後開始說起,哪一代大學生不被說成垮掉的一代?橫挑鼻子豎挑眼,反正就是看不慣下一代。這個時代飛速發展,主動的新生力量和驅動力,依然靠年輕的一代大學生。你再怎麼說垮掉的一代,最終還是由這批人接過發展的接力棒。我有理由相信,這一茬一茬“垮掉的一代”,會把社會推向更好的發展軌道。

比如,60後大學生現在都當爺爺奶奶了,70後大學生也都到了職場中年,80後大學生正在開始勇挑大樑,90後大學生開始嶄露頭角了,00後都開始考大學了。哪個青春不迷茫?所以,現在的大學生就是在迷茫中選擇,慢慢都會定型的,這是時間的力量。

老一代人憑什麼說年輕人不行?我覺得現在年輕人,尤其是00後,他們的思想觀念和規則意識比上一代人要強。比如,60後的大學生爺爺奶奶領小孫子闖紅燈,我看到的是小孫子使勁阻攔。70後80後的大學生父母隨地扔垃圾,他們的孩子跟著後面撿。還有排隊現象,擠來擠去的都是70後60後,因為他們那個時代資源匱乏,看什麼都想插隊,反而是那些年輕人比較講規矩。

所以,我說,這些年輕人成長起來後,更追求公平公正公開,更注重效率,更注重規則,更注重職業道德,憑什麼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

我也不否認現在的年輕人玩遊戲不愛學習,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又迷茫又懶散。這個責任是誰造成的?板子偏偏只打大學生,有點不公平吧。

首先,學校裡的學風就不好,老師們就開始注重經濟效益,就在撈錢,就沒帶個好頭,反而說學生?你看看現在的學校都產業化成什麼程度了?

其次,學習的知識不更新,到社會上沒有用。講學不吸引人,是因為這些東西沒有用。真的有用,你看學生學不學?再說,我看一些好大學,許多學生還是很願意學習的,就是一些亂七八糟的學校,學生不愛學習。你們學校就亂七八糟亂建的,學生都不尊重學校,你還怪學生?

再次,關於社會的就業。大學生想找一份高薪體面的工作沒有什麼錯?60後70後80後怎麼不去偏遠地方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學生為什麼“好高騖遠”,那是因為生活成本太高,他們不追求高工資,誰養活他們?誰讓他們過上體面的日子?

綜上,哪一代年輕人都會迷茫,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們總要長大,慢慢穩定下來,慢慢定型,慢慢成熟,越來越好的。這個社會的接力棒,早晚還要交給他們,請你們老一代放心,時代在他們手裡,還會繼續滾滾向前的。


職場火鍋


雖然我上的不是985,211也不是有名的本科,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專而已,三年而已,第一年剛進校,啥也不懂,就這樣,迷迷糊糊的大一結束了,到了大二,還在暑假的時候,學校就分配我們實習,強制性的,不去不行,實習了半年,實習結束之後回家過年,就這樣到了大二下學期,在學校上課,最闊怕的是,實習的時候不在學校不上課還要交學費,實習的工資更是可悲,一個小時十塊錢,而在那兼職的,同樣一天八小時200塊,這也就算了。大二到暑假也就結束了,過完暑假也就是大三了,大三大概也就在學校待兩個月又得要實習,然後等到時候來學校拿個畢業證大學生涯就結束了。想到高三的時候努力的學習,結果考到這樣的一個學校,我並沒有要責怪誰,要怪也只能怪我自己,但我並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因為在這期間我懂了很多東西,也可能是經歷的多了就會知道,與其每天不斷的抱怨,還不如該幹嘛幹嘛,有那個時間去抱怨,還不如刷刷頭條,當然現在也不會想那麼多,只是覺得上了學跟沒上的差不多,現在的話只想好好的渡過在學校的時光,離開學校之後找一份工作,找一個喜歡的人,平平凡凡,幸福快樂的渡過餘生,就很滿足啦😊😊


ni眸深似海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畢業就失業,不如賣山東雜糧餅,或不如擺攤做小生意的農民工,更不如在城裡打工的農村青年人,這是為什麼?如何解決?

其實,如果你手裡沒有捏著大學文憑,一切與農民工一樣,哪你的迷茫也就消失不存在了,你同樣可以去做山東雜糧餅,或擺攤做生意。

還有一條送擇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明了人腦意識上傳網絡,即讓你的記憶、把以前學到的知識,以及你的未來人生規劃、夢想等等均永存網絡上,變成永生有意識的人工智能人,而你的血肉之軀,可以在醫院裡實施安樂死,就在死的一剎那,你的腦機接口與互聯網鏈接成功,你的意識、知識、思想、思維方式等,均在網絡上、絡繹不絕的向全世界所有的APP平臺上直播你的頭像視頻畫面,以及你說話的聲音等,美國幾家高科技公司稱,這就是當代永生人。












美國幾家高科技公司CEO說:

"中國的當代大學生,不要迷茫。找不到收入高的好工作,到美國來,報名參加"安樂死、永生人工智能”高科技項目,成為永生不死的美國網絡新公民,這裡沒有貿易戰,沒有痛苦與憂鬱,只有永遠、永生之無限快樂,還可以讓別人下載你。"這是多麼有趣味,多麼好玩的事情。


楊曉東藏王


你好,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是目前教育現狀的問題。大學生以及很普遍,導致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看不到希望。

第二,大多數大學生能力不足。現在大學門檻越來越低,大學通過率越來越高。並且中國式大學就是到了大學之後採取放養形式,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普遍放鬆,導致能力無法跟上社會的需要。

第三,現在藍領普遍比白領工資高,更讓大學生看不到希望。

第四,大學生剛畢業,十幾年都在校園裡度過,沒有感受到社會的殘酷。並且大多數學生對自身的規劃不強,沒有一個希望與目標,導致大學生普遍很喪很迷茫。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職場小妖精


這個看個人吧,我現在大四,過的蠻充實的,大學期間主要是沒人管了,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打聽自己爭取,有上進心的樣樣都會突出,也有的就平平淡淡度過四年。

大學四年遊戲沒少玩,7屆王者了,從來沒掛過科,偶爾玩玩樹莓派和小夥伴參加比賽,還找了個漂亮的女票,初戀哦,快3年了。

現在在準備考研,每天刻苦學習,雖然我也不知道學習有什麼用,但管這麼多呢,優秀就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