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益普惠是解決“入園難”“入園貴”根本之道

中青在線濟南11月28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未晨)“公益普惠是本次文件最重要的特徵,是我們提出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的邏輯起點。”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說。今天,教育部在山東濟南召開新聞發佈會,對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進行了解讀。

“50%這個數字是本次《若干意見》中最亮眼的地方,”呂玉剛說。

據瞭解,《若干意見》明確了我國學前教育2020年的發展目標和2035年中長期目標,具體為:到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到2035年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建成覆蓋城鄉、佈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為幼兒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優質的學前教育。同時還提出,逐步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

呂玉剛介紹,當前,社會上對學前教育反應最為強烈的就是“入園難”和“入園貴”問題,而 “入園難”則主要體現為入公辦園難。

隨著多年的發展,公辦園在廣大老百姓心目中有著”質量高、收費低“的特點,所以廣大家長有著強烈地把孩子進入公辦園的願望。

不少專家指出《若干意見》的措施始終在圍繞著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呂玉剛介紹,截止到2017年我國學前教育的普及水平是79.6%,距離2020年達到85%的目標差距並不大,但是普惠性幼兒園的覆蓋率是70.6%(其中公辦園所佔比例為44.1%,普惠性民辦園所佔比例是26.5%),距離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這個目標還相差將近十個百分點。“因此這將是未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呂玉剛說。

為了讓絕大多數的幼兒享受到普惠性的學前教育服務,教育部提出了一個雙線提高的思路:一個方面要提高公辦園的比例,另外一個方面要提高普惠性民辦園的比例,尤其要下力氣提高公辦園的比例,發揮公辦園保基本、兜底線、引領方向、平衡價格主渠道作用。

“如果公辦園的水平不提高,就意味著市場的空間大。市場的空間大,收費的水平就很難抑制住,很難壓下來,所以入園貴的問題很難得到解決。”呂玉剛說,因此,要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學前教育必須堅持公益普惠的方向。

據瞭解,下一步,教育部將籌備召開全國學前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同時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的長效機制。還要針對當前學前教育存在一些亟待治理規範的突出問題,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小區配套園治理、無證園治理、過度逐利行為治理以及幼兒園“小學化”治理等專項治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制定學前教育法,推進學前教育走上依法辦園、依法治教的軌道。教育部將密切跟蹤各地《若干意見》落實進展情況,確保《若干意見》的各項政策舉措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