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

小藍藍的獼猴桃


博士的收入完全看情況,區別很大。有的是學科差別、有的是學校差別、有的是能力差別,千差萬別。

前幾天和一個剛畢業兩年的博士吃飯,他說這兩年買房子、裝家花了八十萬。我說哥你除了安家費二三十萬之外,年工資也就十來萬吧。他說是哈,不過我這兩年項目經費到了六十萬左右。他說我的同事不是人才引進,而且沒項目,現在就壓力很大了。

(博士收入)

這是博士入職後的收入,我們來談談在讀博士的收入。

1、學科差別

不同學科博士的收入差別很大。比如北大光華的博士,除了各種補貼與導師發的經費外,論文影響因子乘以1000也是收入。許多每年能拿到十幾萬。

(博士收入的學科差別)

比如讀歷史的博士,同樣是北大的,一年拿到九萬就不是普遍了。

2、學校差別

不同學校博士的補貼差別很大。清華的平均補貼在五六萬左右,像南開、復旦這樣的學校補貼在兩萬左右。上次和一個武大的老師吃飯,才知道那的博士補貼在4萬左右,高於很多學校。

目前來看,中山大學的博士上漲幅度最快,深圳大學也不錯。

(不同大學補助差別很大)

3、能力區別

同一學科的博士收入差別也很大。以前見一個朋友,他要延期一年,很發愁,不是發愁論文,是發愁錢,沒有補貼了,怎麼辦?

另外一個就屬於另一個極端,前些日子哭窮說沒錢、物價高,最近已經開始籌備買房子了。

人的能力差別也是沒辦法的事,能說什麼呢?

(能力帶來的差別很大)

整體而言博士收入是不錯的,工作是體面的,生活壓力是不大的。我時常因為自己不是博士而感覺和他們格格不入。

(哎)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筆者正讀著博士,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吧。

筆者在中國人民大學就讀,這所學校名氣還可以,不過博士生的收入實在是不敢恭維——走的是教育部最低標準。

在施一公等先生的推動下,李克強總理的關心下,博士生的收入比以前好,教育部名人規定部屬高校博士生的一年的補助為15000元,這也是教育部的最低標準。在這個最低標準下,各個高校博士生的收入就要看每個大學的情況了。

人民大學文科博士生一個月1500元,一年發十個月,一年就是最低標準15000元。

北京大學財大氣粗,文科博士生一個月據說有好幾千。另外,據悉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的博士生月收入都比人大高,一些非部屬高校如北京市管的院校的博士生收入比較高,如首都師範大學。

這都是國家發的補助,其實博士生除了給老師幹活掙勞務費,還有很多兼職可以供選擇。據我所知,在北京每年四五月份時候是高三的補習高峰期,高三的價格大概是一個小時一百多一些。一些出版公司、公號等也會有一些兼職(寫稿、或者校對等),只要你時間足夠且不偷懶,掙錢的方式很多。

另外,不得不說一下,文科和理工科的博士收入差別是很大的。筆者認識一位西南地區某985高校就讀理科的博士生,他們是國家、學校、實驗室和導師四方面都發給補助,一個月少則三千,多則近五千,不過理工科的博士生非常累,自由時間少。


重說中國歷史


我國的學歷等級分為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四類,博士是我國最高的學歷,博士生的數量現在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博士生找工作相對來說簡單很多,而且收入也比本科生或者碩士研究生高處很多,那麼博士的一年收入大概有多少吶?

博士也是分專業的,像是一些熱門專業或者擁有超高技術和理論成果的博士的收入會比其它冷門專業博士的收入高很多,所以博士的收入差距還是特別大的。想要了解博士的收入有多少,就要注意分類,因為不同專業的博士收入相差太大。



根據美國進行的一項統計,發現了數學、計算機科學以及工程專業的博士收入最高。一年差不多有70萬美金。而最低的藝術與人文的年薪也超過25萬美金。而這個數字到我國可能會縮減一半,技術開發崗位的薪資會高一點,如果是普通的崗位就不值得那麼多錢。

高級的金融學和管理學博士的收入也是比較高的,一年的收入大概有30萬或者更高。這個專業的人才收入高僅限於這個專業領域的佼佼者,只有高級管理人員的收入才比較高。正如每年的各省狀元許多都報考了財經類專業或者工商管理類專業,因為這類專業的畢業生薪資較高。這些專業需要超強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學習起來非常困難,需要學習大量的知識,還需要很強的個人能力,所以這些領域的博士生的收入水平相對較低。

很多時候博士更多的是隱性收入,工資收入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像很多企業和高校對於博士都有很優厚的待遇,博士入職後直接分配一套房子或者安家費,這次費用都是八十萬起步的。像我的輔導員前面讀博過來後,學校就分給她一套別墅了,從教師公寓樓直接搬到了別墅裡面去住,每個人還有人才補貼,兩千起步。

博士的收入參差不齊,相差巨大,但是博士整體的收入水平還是在社會平均水平之上的,博士生的收入還是相當可觀的,可以保證個人擁有比較優越的生活,所以博士是每個人可以為之奮鬥的目標。你們的觀點是什麼吶?歡迎在下方評論!


大三老學長


前幾天看了一則新聞,2007年就讀於煙臺大學人文學院新聞系,2011年考取煙臺大學中國少數民族史碩士研究生專業,2015年就讀吉林延邊大學世界史專業博士研究生的譚超,自創了一臺快遞的編號法,一年之內送出去了80萬個快遞,一年的收入30多萬。

博士生送快遞,這是件很勵志的事,也是件讓人很心酸的事。博士生,高學歷,也意味著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有一份不錯的薪酬,可這位博士生竟送起了快遞。給北大學子買豬肉有一拼。不過,這只是個案。

近幾年,全國各大城市打響了人才爭奪戰,當然爭奪最激烈的還是碩士、博士等高學歷的頂尖青年人才。為爭奪頂尖青年人才,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都開出越來越高的薪酬。相對而言,博士生的收入還是最高的。


從2018年畢業生薪酬分佈可以看出:博士生的薪酬要比研究生高2000多,研究生的薪酬又要比本科生高2000多。不過,不同院校,博士生的薪酬不同,985院校博士畢業生的薪酬最高,其次是211 院校,一般院校的博士畢業生薪酬相對較低。

再者,影響博士畢業生薪酬的因素很多。

就業單位不同,所得的薪資待遇也不同: 比如在高校,基本工資比較低,但是福利待遇好。博士入職高校除了正常工資外,大多都會有安家費、科研啟動金以及各種補貼等;就業地區不同,待遇也不同;專業不同,待遇也不同。

至於博士收入多少?其實,沒有固定的標準,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專業而異,因能力而異。


靜等花開2579


博士與博士差別大,主要與工作性質,行業等等有關。只能說同等行業博士比非博士高多少。一般來說高校教師博士畢業更容易獲得資金以及職稱評定。有些地區還有補助,一般在1000-3000元。。在公司,尤其是大公司,非博士畢業的幾乎是不可能獲得好職位的,而且最好是名校博士,有留學經歷,或者乾脆國外博士學位。。目前,國內宣傳不唯學歷,這個可管不了商業行為,成規模的著名公司,不可能聘用非博士畢業到重要崗位的。所以,收入差別巨大,有博士學位的大都年薪百萬左右,從50萬到120左右,隨著工作的進展資歷增加,工資還會增長。。


seahow


博士分文理,同時分土洋。

最掙錢組合當然是洋➕理了,這種條件的畢業立即回國基本年薪最低也是2、30萬左右以上,同時還有一大堆補貼和安家費之類。

總之博士不一定發大財,但肯定也窮不到哪去,平均經濟狀況肯定屬於社會頂層,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侯gang


這得看哪裡的博士,野雞大學的博士也就一般待遇。你要是985本碩博下來,待遇低不了。你要是常青藤回來的額那就更厲害了。文科博士就算了,那也叫博士?


詩和遠方517


俺不是博士,俺是學士,本科,年薪15萬+


用戶55215825205


一年不到十萬,歐洲回國博士,在二本院校當老師。


餐廳邊的薰衣草


博士的收入應與其承擔的工作成正比。如從事的是一般工作,那收入就應該和一般人相同。現在悟空問答,有些提問使人懷疑現在的學歷的真實水平。如近期“一斤鹽溶解於一斤水中,最後能得到兩斤重量嗎?”這個問題,使人感覺社會知識水平只停留在小學及以下。但現實是現在普及初中,高中入學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大專入學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真不知是哪裡出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