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開國皇后宋福金本是一名陪嫁丫頭,她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後位的?

文史磚家


可能大家對宋福金這個人有點陌生,但說到她的孫子大家應該很熟悉,她的孫子是大名鼎鼎的南唐後主李煜。



宋福金這個人雖出身悽慘,但運氣卻是出奇的好,當然她自己也是特別“優秀”。

五代十國是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戰亂頻繁,讓很多原本安居樂業的老百姓失去了家庭,宋福金就是其中之一。宋福金本來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日子過的美滋滋,但後來打仗了,父母都死在戰亂中了,宋福金的家沒了,她成為了孤兒。

但幸運的是,她在流離之中遇到了一個好心人,那就是吳國升州刺史王戎,王戎見她可憐,就將其收養了,宋福金於是成為王戎養女。


王戎本身也是有個女兒,不過姓名不詳,我們姑且叫她王氏。宋福金因年齡與王氏相仿,兩人從小一起長大,關係相當不錯,長大後兩人也都成為了大美女。

後來吳國權臣徐溫為他心愛的養子徐知誥娶親,徐溫選中了樣貌與身世都配的上徐知誥的王戎之女王氏。

由於王氏與宋福金兩人關係相當好,捨不得分離,於是在王氏出嫁後,宋福金以陪嫁丫頭的身份隨王氏一起到了徐知誥家。

雖然是陪嫁丫頭,但宋福金也因長的不賴,又是溫柔體貼,偶爾也會得到徐知誥的恩寵。宋福金運氣也是好,居然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兒子是徐知誥第一個兒子,名叫徐景通,即後來的南唐國主李璟,李煜之父。母憑子貴,更別說是長子,宋福金的地位越來越高,但她地位有提升,她仍然小心謹慎,不驕不躁,讓徐知誥對她越來越寵愛。

而這個時候,恰好她的好閨蜜王氏又突然早逝了,徐知誥深知王氏與宋福金的感情深厚,加上對宋福金寵愛,於是就將宋福金扶為正室了。


徐知誥後來取代吳稱帝,建立了南唐,並改名李昪,宋福金則順理成章成為了皇后。在成為皇后之後,她成為了徐知誥的賢內助,多次勸解了徐知誥的錯誤決斷。

李昪即徐知誥死後,長子徐景通,即李璟繼承了帝位,宋福金成為了太后,本來宋福金這個時候是可以臨朝聽政參與政事的,而且很多大臣都建議她參政,但她堅決不同意,恪守自己的底線。

宋福金的封后之路,可以說簡單,也可以說不簡單。有運氣成分,也有自己恪守本分、溫柔賢惠的原因在裡面。


夏目歷史君


真正的歷史遠比小說精彩,這句話用來形容五代十國某位女子,簡直再恰當不過。她本是身份低賤的陪嫁丫頭,卻在女主去世後幸運上位,成了大臣的正室。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多年後她又幫助夫君稱帝建國,而自己亦成為開國皇后。這位無比傳奇的女子,便是南唐元敬皇后宋福金。


宋福金生於唐朝末年,祖籍江夏,父親宋韞大約是個半官半民的讀書人。悲劇的是,在宋福金幼年之時,便由於戰亂的原因,成了一個孤苦無依的流浪兒。好在上天眷顧,宋福金在流亡時被昇州刺史王戎搭救,併入府成了一名侍女(“烈祖元敬皇后,宋氏,小名福金,父韞,江夏人,後幼流離亂兵中,昇州刺史王戎得後。”見陸游《南唐書·卷十六》)。



不知不覺間,宋福金在王府已經生活了多年,漸漸地出落成一個美貌端莊、聰慧過人的大姑娘。此時,江東已進入到南吳時代,權臣徐溫正在執掌朝政,他的養子徐知誥由於看上了王家大小姐,便託人向王戎提親,後者不敢不從。然而王小姐雖然肯嫁,但又捨不得離開貼身侍女宋福金,於是便把她繼續帶在身邊,成了一名陪嫁丫頭。


王氏由於自幼嬌生慣養,不懂得如何服侍丈夫、公婆,幸虧有宋福金在旁邊給她幫忙,才使得她能順利地調順各種關係。王氏半是因為感激宋福金,半是因為自己不能生育,便讓她也去服侍徐知誥。要說宋福金的命真是好,服侍徐知誥沒多久,便為他生下一子,這便是後來的南唐中主李璟(後來又生下李景達)。



之後數年,王氏不幸早逝,徐知誥便將宋福金扶為正室。宋福金成為徐家女主後,治理家事頗有法度,平時從不隨便說笑,深受下人的敬畏(“烈祖取戎女,後為滕,得幸,生元宗。王氏早卒,義祖命烈祖以為繼室,封廣平郡君,晉國君。治內有法,不妄言笑。”引文同上。注:義祖即徐溫,為南唐建國後追尊的稱號;烈祖即李昪,為徐知誥稱帝后所改的名字)。


宋福金是個難得的“賢內助”,深諳政治謀略、世故人心,經常在關鍵時刻幫助丈夫拿主意。此時,徐知誥實際上已經架空義父,成了南吳的“當家人”,而這種情況,難免會引起徐溫親兒子們的敵視。所以等到徐溫薨逝、徐知誥準備奔喪時(927年),宋福金以此行風險極大、恐怕被別人趁機奪權為由,成功地勸阻住徐知誥。



此後十年間,徐知誥陸續解除徐溫親子們的權力,並將朝中與己不合者全部誅殺或貶謫,最終完成篡位建國的事業。公元937年,徐知誥逼迫南吳皇帝楊溥退位,改國號為齊,並自稱皇帝。兩年後,徐知誥恢復本姓李,並改名為李昪,同時將國號更正為唐,史稱南唐。


李昪稱帝后,正式冊立宋福金為皇后,當年的陪嫁丫頭一飛沖天,成了母儀天下的女主,人生堪稱傳奇。宋福金身居後位期間,依然在朝政事務上對李昪多有襄助。李昪稱帝時年近半百,為了延年益壽,經常服食金石藥,由是性情變得暴躁易怒,動不動便要懲罰大臣。此時,幸好有宋皇后在身邊為之勸誡、轉圜,才使得很多朝臣避免被貶謫或殺頭的厄運。



義祖殂於金陵,烈祖在東都,將奔喪,後密以大計諫止焉。烈祖為齊王,封正妃,及受禪,立為後,從容裨贊,多所弘益。烈祖嘗曰:“吾思有未達,後已悟矣”。昇元末,烈祖服金石藥,多暴怒,賴後以免譴者甚眾。引文同上。


所以等到李昪駕崩、太子李璟即位(943年)時,朝臣們由於感激宋皇后的恩德,加上擔憂李璟的舊僚屬魏岑、馮延巳、馮延魯等人會專權攬政,便由中書侍郎孫忌等人出面,呼籲宋皇后臨朝聽政(“及殂,中書侍郎孫忌,懼魏岑、馮延巳、延魯以東宮舊僚用事,欲稱遺詔奉後臨朝聽政。”引文同上)。



沒想到宋福金對做“武則天第二”不感興趣,直接拒絕了他們的意見,把江山放心地交給兒子去打理。李璟上臺後,宋福金被尊為皇太后,此後深處宮中,對於軍國政事再不進行干涉。兩年後(945年),宋福金薨逝,附葬於李昇的永陵之中。隨著宋福金的去世,屬於她的傳奇人生正式落幕。


史料來源:《南唐書》、《新五代史》、《資治通鑑》、《十國春秋》


文史磚家


宋福金祖籍江夏,出身書香世家,父親是宋韞,在宋福金幼年時,父母死於戰亂。宋福金流落到升州,王戎見她和自己的女兒一般大,又聰明伶俐,就把她帶回家,做了女兒王氏的丫鬟。

李昪出身低微,六歲那年,父親李榮在戰亂中不知所蹤,不久母親劉氏也病死,李昪開始在濠州一帶流浪。895年,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攻打濠州,遇見了李昪,看他很是機靈,將其收為養子。不過,楊行密兒子眾多,容不下李昪。楊行密將李昪交由部下徐溫撫養,取名徐知誥。

在升州任職期間,徐溫給他物色了一門親事。

原升州刺史王戎的女兒尚待字閨中。徐溫挑的兒媳婦,徐知誥自然沒有意見。定下親事以後,王戎一家就開始著手準備。王氏性格懦弱無主見。王戎選了宋福金做陪嫁丫鬟。

一來宋福金和王氏一起長大,情同姐妹。

二來宋福金進退有度,王氏嫁過去之後好有她幫趁著。

在王氏的撮合下,宋福金成了徐知誥的妾室。

宋福金出身書香世家,端莊大氣,進退有度,盡心服侍徐知誥和王氏,孝順公婆。一家人倒也其樂融融。宋福金在916年生下徐知誥的長子徐景通。母憑子貴,她在徐家的地位水漲船高。但她並不驕縱,待王氏仍然謙恭有禮。

王氏一直身體羸弱,動不動就生病,又加上一直沒有子嗣,難免憂慮過重,沒過幾年就去世了。這時候的宋福金已經接連生了三個兒子。徐知誥並沒有再娶妻,而是將宋福金扶為正室。

宋福金將家裡的一切事宜處理的很妥當,免除了徐知誥的後顧之憂。

935年,徐知誥成為管轄十州的齊王,宋福金成為王妃。不久徐知誥開設大元帥府,設置官員。隱隱有稱帝的意圖。第二年,楊溥被迫退位,徐知誥建立齊國。宋福金為皇后。

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