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吃什麼血糖不升高?

史志東76508725


您好,從提問就能看出您對血糖控制的急切關注,我是一名食品科學專業畢業的營養師,跟我特別親的姥爺就是糖尿病患者,所以很理解您的心情。首先回答您的問題,日常食物中基本晚飯吃什麼,血糖都會升高。但不必擔心,我們從飲食上控制血糖追求的並不是毫無變化,而是平穩波動,不要驟然升高就好。不然為什麼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的標準不一樣呢?就是說任何人在吃了一餐飯後血糖波動都是正常的。

我姥爺今年80歲,兩年前確診為糖尿病當時餐後2h血糖16-18mmo/L,現在餐後2h在10.5 mmo/L左右,接下來我就站在營養師和糖尿病患者外孫女兒的角度跟您說說糖尿病人應該怎麼吃。

首先,我們講講食物選擇。糖尿病人在主食上應避免純白米飯或者是白饅頭,因為他們的升糖指數高,吃了以後血糖波動大,粥就更是了。所以我們要把一半的白米替換成粗糧雜豆如小米、小麥胚芽、紅豆等。蔬菜多吃點,尤其是綠色葉菜如小白菜、芹菜、茼蒿還有秋葵、蕨菜都是不錯的。肉不是完全不可以吃,選擇脂肪少的瘦肉或者是魚。同時在烹調上也要注意,儘量避免煎炸的食物,因為它們往往用很多油,可能還裹著麵糊。儘量採用蒸、煮的方式,蒸煮也可以做出好味道喲,比如圖中的金針菇黃瓜卷。

再來,我們說說進食順序。合理的進食順序對升糖有控制作用。先吃一些蔬菜墊墊肚子,然後再吃主食和肉類,同時喝些清湯,這樣就好了。其實晚飯吃什麼控制血糖不是捱餓,也不用吃的很差,關鍵是選擇和搭配。

【作者:李琳,國家級品酒師、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遼寧營養師事務所簽約講師、遼寧省營養師學會會員。】


為ta學做營養餐


很高興為您解答,幾乎所有食物都是有熱量的,吃進體內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血糖波動。對於晚飯,沒法說吃什麼東西不升血糖,但是講究吃法,是可以讓血糖升得沒那麼快的。

晚飯推薦糖友們吃粗糧飯,不推薦吃升糖速度較快的粥類或麵條粉類。像燕麥、蕎麥、薏米、黑米、玉米、小米等,都是可以換著搭配來吃。煮飯不要煮得太軟爛,保證剛好煮熟,米飯顆粒為整粒比較好,這樣的米飯升糖速度是比較低的。吃米飯的時候注意搭配蔬菜或瘦肉豆製品等,更有助於控制餐後血糖。

對糖友們來說,吃晚飯還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首先,吃晚飯不宜晚。最好在6點左右吃晚餐,儘量不要超過晚上8點。因為吃得太晚,還沒來得及消化完就入睡了,不僅會增加胃腸和胰島的負擔,也會影響到睡眠。

其次,晚飯不宜葷。由於很多糖友伴隨著肥胖和血脂紊亂,所以晚上要儘量少吃肥肉等油膩食物,可用魚肉、蝦肉和豆製品來替代。

第三,晚飯不宜飽。很多糖友白天時間匆忙,到了晚上才有時間好好吃飯,所以晚飯未免會吃得更豐富一些,一不小心就吃多了。其實晚飯吃到七八分飽足以,吃多了晚上的血糖和隔天的空腹血糖都不好看了。

最後一點,糖友們要避免吃夜宵,尤其是燒烤這樣重口味的夜宵。建議糖友們在睡前測一次血糖,如果低於5.6mmol/l,可適當進行加餐。像無糖酸奶、全麥麵包、玉米棒等,都是不錯的加餐食物。

糖人健康網,一個有溫度的控糖平臺,歡迎關注,有問必答!


糖人健康網




首先要明確一下,人體所攝入的食物,除了白水以外都能產生熱量,都會增加餐後血糖。所以無論吃什麼,血糖都會升高,只是看升高的幅度,和餐後的檢測指標是否達標。

古代有一句老話叫: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

也就是晚飯應該相對少吃一些。

原因是工作了一天,晚上回來吃完晚飯,就不愛動了,再多吃。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晚餐的量更是要控制。

但現實生活正好相反,大多數是晚上吃的特別好。把一天的食物集中在一起,大吃特吃,這樣是非常不利於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後血糖的。



那對於糖尿病患者的晚餐,怎麼吃好呢?有如下建議:

1主食:雜糧雜豆佔1/3或者1/2,或者用玉米,薯類代替主食。二兩到三兩。玉米或者薯類可以相對多吃一些。

2菜餚:多吃含有膳食纖維的綠葉蔬菜,保證半斤的青菜。菜的做法要簡單,涼拌,清蒸,白灼,清炒,這些做法為佳,最主要是控油少鹽。

3蛋白質食物,是比不可少的,晚餐的蛋白質可吃魚,蝦,貝,禽,豆製品……脂肪含量少的優質蛋白。

4至於水果or堅果,不建議糖尿病患者晚餐餐時和餐後吃。可在白天享用。

除此以外還要注意,先吃菜,再吃肉,再吃飯,不要湯泡飯,水泡飯,要一口一口的吃,細嚼慢嚥,這樣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最好在吃完飯半小時再來20-30分鐘的運動。這樣再看看血糖,基本是可以達標的。


實在愛營養


很多食物基本都有熱量,哪怕是熱量很少的蔬菜、全穀物類食物,其中的少量蛋白質成分或是澱粉、碳水化合物,都是會提高能量的,而攝入了能量血糖就會有所波動,不求血糖不升高,但要求血糖緩慢變化,不要飆升。晚飯有很多選擇讓血糖能夠更穩定的波動,例如全穀物類食物,粗雜糧、雜豆、薯類食物,如燕麥、山藥、玉米、黑豆、芸豆等,這些食物中膳食纖維豐富,也富含多種營養成分,以及日常容易損失的B族維生素成分;蔬菜中也富含豐富膳食纖維成分,同時富含水溶性維生素成分,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由於熱量少,也不會對血糖造成太大影響。一些富含膳食纖維較高的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洋蔥、西蘭花等。

高血糖的朋友要注意,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高油高脂高鹽高糖食物的攝入,多用蒸、煮、燉、燜、清炒的方式,避免油炸食物、燒烤、重口味食物。增加優質蛋白攝入量,蔬菜、全穀物類食物攝入量,適當攝入動物紅肉。平時可以適當鍛鍊,消耗多餘熱量,平穩血糖,可以採用少食多餐,這樣可以讓血糖保持在更平穩的狀態。


只有營養師知道


中醫認為,糖尿病是肥胖症的併發症。因此要想血糖不不高,晚飯最好就是不吃,要吃的話也是以素食纖維為主。



治療糖尿病治療,也是以滋陰補氣,舒經活絡為原則,以治療肥胖為主,從而達到治療糖尿病的目的。



因為中醫對現在糖尿病的治療案例很少,所以我們不談治療方法,但是可以探討一下。糖尿病患者一般是肺脾腎等臟器虛弱,調理可以,主要針對這三個器官進行補益,可以考慮用艾灸的手法,在三陰交等穴位施灸,疏通經絡,補益臟器。


黃藥師的乾貨課


俗話早餐是國王,午餐是太子,晚餐是乞丐。因此,對糖尿病患者晚餐一定要吃的少,應先喝湯,然後少吃一點主食(二兩以下粗糧米飯主或粗糧饅頭),疏菜可以吃雞蛋炒苦瓜或涼拌苦瓜(苦瓜有一定降糖作用),但也不要多吃,休息半小時後,進行快走或適合自己的運動,這有助於降糖。


工作不忘養生


人在用餐時血糖升高是正常的,一般在用餐後3小時左右血糖恢復正常,但是糖尿病患者就未必。而血糖升高的速度和高度又和吃進去的食物密切相關。那麼,食物與血糖是什麼關係?不同食物對血糖的影響又是怎樣的?相信這是題主真正想要問的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來看一份研究報告。這是一份來自當今飲食與糖尿病研究的權威專家“詹姆斯.安德森”醫生的研究報告。他曾在醫院進行過一項研究,是檢驗高纖維、高複合碳水化合物、低脂飲食(也就是高天然植物性食物低動物性食物),對25名Ⅰ型糖尿病和25名Ⅱ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影響。

試驗開始時,這50名糖尿病患者均採用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的治療方法。


由於Ⅰ型糖尿病患者無法制造胰島素,似乎改變飲食應該無法解決他們的問題。但是,3周後,他們對胰島素的藥物需求量竟然降低了40%,而血糖也大幅改善,就連膽固醇濃度也減少了30%(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就是引起多種併發症,所以通過改善血膽固醇濃度來降低併發症的風險是非常重要的)。

Ⅱ型糖尿病比Ⅰ型糖尿病的效果更顯著,25名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4名不必再接受胰島素藥物治療。其中一名21年病史的男性患者,通過3周的飲食療法,從之前每天使用35個單位的胰島素降低到了8個單位。在隨後8周繼續採用飲食療法之後,便不再需要注射胰島素了。


他經過大量的研究,最終揭示出一個事實,那就是“適量的運動、控制體重和採用天然的全植物素食,或以天然的全植物素食為主,肉類每天的攝入量不超過50克,就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對於已經罹患糖尿病的人亦能減輕病情和降低併發症的風險,甚至能讓Ⅱ型糖尿病發生逆轉”。當然,若能不攝入肉類,效果會更好。

相信適量運動和控制體重很好理解,睿兒媽就不過多贅述。想進一步瞭解的朋友,可以查閱我之前回答的問題。咱們著重說說“天然的全植物素食”。


什麼才算“天然的全植物素食”

答案很簡單,就是“純天然、非精製過的植物性食物”。包括新鮮的果蔬類、菇類、堅果類、雜糧類和全穀類食物。那些精製過的食物最好敬而遠之。

比如,精米白麵製作的食物。精米白麵在脫殼過程中,那些富含豐富營養素的內皮和胚芽全部被去除掉了,喪失了營養價值和生物活性。除了能裹腹之外,還能提高血糖和導致發胖。這類食物,不僅糖尿病患者不要食用,就是普通的健康人也不應該經常食用。

生活中,確實有些人是無肉不歡。讓一個愛吃肉的人吃素,有時候確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其實,每天的肉類攝入量不超過50克還是可以接受的。只不過動物性食物攝入越低效果會越好。 當然,對於攝入肉類的種類,還是有一定的限制。少量可食用的肉類是魚類。而肉蛋奶及其製品都是建議避免攝入的食物。


對於糖尿病人不能吃的食物,有些朋友可能會有疑問。比如水果。水果的含糖量比較高,一般的常識是糖尿病人不可以吃。其實有些水果少量吃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水果中的糖分和精製糖還是有很大分別的。水果中的糖都是多糖,消化吸收的時間比精製糖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較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引發血糖飆升。而且水果中富含天然的營養素,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

相反,糖尿病人如果這不吃那不吃,身體必然會因為缺乏必要的營養元素而引發大麻煩。 這也是科學家們建議吃“天然的全植物素食”的原因。因為“天然的全植物素食”所富含的碳水化合物是複合的碳水化合物,富含各種營養元素和膳食纖維,需要消化吸收的時間比較長,不會即刻引起血糖飆升,同時還能提供飽腹感,防止飲食過量。


說到這,相信大家對糖尿病的飲食調整法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當然在實際操作實施過程中,

如果實在拿捏不好某些食物該不該吃,睿兒媽建議大家關注兩個指標,一是升糖指數GI,反映某種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一是升糖負荷GL,反映某種食物量對血糖的影響。一般,糖尿病患者會被建議選擇低升糖指數(GI<55)和低升糖負荷(GL<20)的食物。

不過也有些食物,升糖指數GI比較高,但是升糖負荷GL卻比較低,這一類食物只要控制好攝入量,也是可以吃的。有些水果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所以,患糖尿病的朋友,可以將食物的GI和GL相結合,合理搭配就好。不過前提請一定記住要選擇“天然的全植物素食”來吃,若要吃肉,請儘量選擇魚肉,並把每天的攝入量控制在50克以內哦。當然,能儘量控制到最低,或者減少食用的頻率是再好不過的。

還有一點需要留意的就是,對於選擇“天然的全植物素食”的朋友,如果長期呆在室內,或者生活在陽光不太充足的地區,每日需要補充維生素D和維生素B12。因為這兩種營養素從植物性食物中不能獲取,只能通過動物性食物中獲取。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吧。希望睿兒媽分享的訊息能夠幫到您或者您身邊的朋友。


睿兒媽有話說


不管那一餐,除了喝純淨水外(因為純淨水不含有熱量物質,我們人類平常吃的東西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熱能,熱能是人體生命正常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血糖都會升高。正常人胰島素分泌正常,糖的吸收代謝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起伏波動,餐前餐後變化不大。糖尿病人由於胰島功能失常,糖代謝失衡,血糖的高低不能自行調節,因此餐後的血糖大幅升高。為了不使餐後血糖大幅升高,平時也不可過低,現在通常採取非藥物控糖措施有:

1,限量定量進餐。主要是控制含糖量高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為了有飽腹感,可以少吃大米白麵含碳水化合物高的主糧,以部分薯類,豆類,玉米,燕麥,蔬菜,含糖低的水果,堅果等代替部分主糧。特別是晚餐,人們的活動量大大減少,所消耗的熱能比白天少得多。所以晚餐儘量吃得比中餐要素一些,熱量少一些。但凡人並不是出家人,蛋白質是不能缺的,營養要保持均衡。

2,控制血糖是全天候的,一天中可根據每個人的自身情況按排進餐次數,原則是在控制全天總熱量的前提下,可以少吃多餐,每餐吃得八成飽,這樣可解決肌餓感問題,又不致血糖大幅起伏。

3,晚餐後按排40分鐘左右的中等強度的運動,把過多的糖燃燒掉(其實,每天都要堅持運動的)。

4,不吃含熱量高的流質半流質的主食,越爛的食物越容易被消化吸收,血糖升得越快越高。吃得硬一點,主要是使消化收時間長一些。吃得慢一點,就是使神經反應有飽感,進食量就會少些,進食量少血糖相應不大幅上升。

5,晚餐除了注意吃什麼以外,還要注意進餐時間不要太晚,最好在睡前二個半小時前進餐完畢。

總結,晚餐做到“五個一點”,就能保持血糖平穩,即:晚餐吃得少一點,吃得素一點,吃得早一點,吃得硬一點,飯後堅持運動一點。


李昌平8


你好!養生君很抱歉的告訴你,晚上吃什麼血糖都會升高。為什麼這麼講?


因為只要是食物都含有熱量,不存在沒有熱量的食物。有熱量就會對血糖產生影響,導致血糖升高。只是有的食物含糖量高、熱量大、升糖指數高,那麼對血糖的影響也就大。相反,則對血糖影響小。

這麼一說,可能有些糖尿病友會講,你這樣說的我都不敢吃晚飯了。

其實大可不必驚慌,血糖上升並不就一定是不好的。譬如,當我們出現低血糖的時候,我們還需要趕快升高血糖。

我們講控糖,指的就是把血糖穩定在正常範圍內波動。譬如,你的餐後血糖只要不大於11.1mmol/L,那麼問題都不大。當然如果能控制在<7.8mmol/L,那就最好。


那麼晚上吃什麼,可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波動呢?

養生君以為,儘量選擇含糖量低、熱量低、升糖指數低的食物。另外,還需要注意一點的是,不能控制太過,以免出現夜間低血糖的現象,進而引發早上空腹血糖增高。

為方便廣大糖尿病友,養生君整理了兩張一週食譜圖,不僅僅是晚餐可以參考,早餐和中餐一樣可以參考。具體如下:

希望以上建議可以幫到你,獲取更多糖尿病資訊,請關注養生細談!


銳光醫線


其實控制血糖不光是要注意晚飯,因為有的時候午餐或早餐也是會對晚餐的情況有影響的,要注意全天的飲食的合理分配和搭配,根據身高、體重、勞動強度等擬定全天可攝入的熱量,併合理分配到各餐,注意主食的粗細搭配、餐餐配蔬菜並注意副食的葷素搭配,注意飲食多樣化,谷薯類肉蛋豆奶類蔬果類堅果油脂類合理分配和選配,以便保證充足的營養,保證血糖的平穩和預防低血糖反應,促進身體的康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