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1988年1月1日,北京天安門城樓對中外遊客正式開放。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這是一種內地政治、經濟、文化更加深入開放的象徵。內地的開放,更利於境外文化的引入和交流,為內地流行樂壇注入了新思維、新動力


春晚成風向標,流行文化起航


春晚,在當時是內地大眾流行文化的標杆,登上春晚舞臺的歌手和表演節目,幾乎都成了往後一段時間內地流行的風向標。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幾日停留,我們已經分別得太久太久……”,這是毛阿敏在春晚上演唱的《思念》,這是當時大熱之作


除了《思念》,當年春晚亦有流行元素在舞臺上展現——鄧志樂的《雨中即景》代表了霹靂舞的流行元素。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鄧志樂在世界黑膠中心接受採訪


美國電影《霹靂舞》,掀起霹靂舞熱潮。當時,錄像帶傳入中國年輕人的流行文化中,無疑投下一顆炸彈。霹靂舞,在當時的影響力,隨時可以秒殺現在的大媽廣場舞及年輕人的嘻哈。


而西北風的興起,主要是從範琳琳的《黃土高坡》開始。其後,眾多女歌手紛紛加入這一行列,最後引發了中國歌壇西北風大流行


杭天琪的《我熱戀的故鄉》、程琳的《信天游》影響不俗。《信天游》,又叫《思念到永遠》,作曲、作詞人是來自廣州的解承強、劉志文,另一填詞人則是來自臺灣的侯德健。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劉志文接受鳳凰衛視採訪


歌曲因為影視劇而走紅的趨勢,從香港走向了內地,在當年最突出的便是劉歡。自演唱《雪城》主題曲《心中的太陽》後,劉歡就像開了外掛似的,該年年初,北京電視臺每週一、三、五晚播放《便衣警察》,二、四、六晚播放《雪城》。於是劉歡演唱的《少年壯志不言愁》和《心中的太陽》兩首歌曲幾乎每晚循環播放。


這個時期,真正意義上的“內地流行歌手”浮出水面。韋唯,多年磨練造就她成為“超級天后”,作為中國流行歌壇代表人物,一直延續多年,代表作有《愛的奉獻》、《相聚在龍年》。次年,韋唯和劉歡合唱《亞洲雄風》達到了事業巔峰,此後很長的時間內,她和劉歡成為樂壇的兩座超級大山。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這一年的內地,航空和計算機產業有了新的發展,中國國航、東航、用友軟件、創維集團、中關村科技園、金山軟件紛紛在這一年成立。


此時的雷軍剛考入武漢大學計算機專業,沒有人會想到,這位其貌不揚的仙桃男孩會成為“雷布斯”。同樣來自湖北的“紅衣教主”周鴻禕亦剛剛考入了西安交大計算機專業。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此時剛畢業的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做英語老師,李彥宏已經在北大上學,而小馬哥,當時還在深圳念高中。劉強東年紀更小,當時還在江蘇宿遷上初中。


大牌歌手熱度不減,風波平息趨穩定


1988年的香港樂壇,仍然是一片欣欣向榮。

因87年專輯大獲成功而挺進一線行列的葉倩文,88年大碟《祝福》一經推出便風靡全港,迅速揚威各大流行榜,七白金的數字讓人瞠目結舌,成為當年度女歌手唱片銷量之冠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同名主打《祝福》在內地的影響卻屬一般,真正使這首歌紅遍中國的大陸的,卻是國語版本《驛動的心》。這首歌的演唱者是姜育恆,很多人不知道,這位臺灣走出來的歌手,祖籍在山東,出生和成長卻在韓國。


說起韓國,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經濟、文化已經發展到一個高度,當年更是舉辦了韓國漢城奧運會,主題曲《手拉手》流行至今。


這首歌由意大利、美國、韓國三地音樂人共同製作,是真正的國際化合作,可以算是韓流的鼻祖。薩馬蘭奇曾認為該曲是最成功的奧運會主題曲,甚至考慮將它定為永久會歌。


1988年,此前在香港盛行的“排行榜頒獎禮”擺脫電視臺“獨大”的困局。在俞錚和鄭丹瑞的帶領下,香港商臺建立了對本地樂壇影響深遠的“

叱吒樂壇排行榜”。第一屆叱吒樂壇獲獎名單已展現出當時樂壇的具體形態,男歌手金銀銅獎分別為:張國榮·譚詠麟·陳百強,女歌手方面則分別為:梅豔芳·林憶蓮·陳慧嫻。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87年譚詠麟宣佈不再領取樂壇獎項後,88年初他推出的《迷惑》是他又一經典唱片。Alan的唱片,往往最後一首歌最受歡迎,這次也不例外,梁弘志作曲的《半夢半醒》輕而易舉地橫掃大小流行榜。這張唱片在“中文歌曲擂臺陣”一直穩佔冠軍寶座。


包括陳百強《無聲勝有聲》也出人意料地突破重圍,在張國榮、譚詠麟的前後夾擊下奮身一躍,坐上銷量榜冠軍。重振聲威的陳百強在歌迷的簇擁下度過了三十歲生日,隨後即赴漢城,在二十四屆奧運會上作為香港代表演唱。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張國榮1988年奪得了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但此時,再多再大的獎項,恐怕對哥哥而言,已經變了味道香港樂壇“三王一後”(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梅豔芳)的局面已經漸漸開始瓦解,加上各歌手粉絲之間的衝突令很多良性競爭變味。對於許多的非議與不解,哥哥發表一首《沉默是金》,代表心聲。


而當時香港樂隊發展已經漸趨穩定。最紅的樂隊非達明一派和RAIDAS莫屬。在唱片公司的影響下,BEYOND有了《舊日的足跡》、《冷雨夜》和等“溫和”作品,減少了狂叫和控訴,表示他們正一步步走出“地下”。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9月出街的商業化專輯《秘密警察》大賣,他們終於被大眾接納,《喜歡你》、《大地》唱得街知巷聞。


相反,這時的太極卻不進反退,與原來的唱片公司談不攏,幾經轉折才找到新主,出了《禁區》,但反響一般,無論是歌曲質素還是原創精神都備受非議。


而前兩年最矚目的新星張學友,在這一年卻是處在歌手生涯中失意的階段。唱片滯銷、女友離去、喝酒鬧事,負面消息不斷的學友似乎正在人生低谷。幸好,學友懸崖勒馬,痛定思痛,否則,之後的華語樂壇可能會少了最精彩的一章。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風格多元化,新人出道迎來井噴

1988年1月,對岸的臺灣迎來一場哀嚎。蔣經國在臺北病逝,李登輝宣誓繼任“總統”。臺灣的未來,政治前景朦朧。


此時,臺灣樂壇的風向同樣難以捉摸。


闊別多年的羅大佑復出樂壇,推出個人第四張專輯《愛人同志》。這次他捨棄了臺灣,而在香港建立了個人的音樂工作室“音樂工廠”。


《愛人同志》專輯在港臺兩地錄製完成,強大的宣傳力度,成功地塑造了羅大佑的新形象,創下驚人銷量,成為羅大佑迄今為止最為暢銷的一張專輯。


臺灣地下音樂圈中所崇尚的獨立精神,已隨著資源開放及歐美“水貨”唱片的湧入,被吹得無影無蹤,《搖滾客》主編任將達自嘲地寫下:“新音樂思潮?地下音樂?搖滾客?WAX?呸!”


與WAX CLUB不同的是,一支原地下重金屬樂隊“紅十字”,逐漸在向主流市場靠近,並推出了首張專輯《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紅十字”的樂隊主唱叫趙傳,他高亢的嗓音特性,讓“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成為街頭巷尾流行的俚語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除了這些口語化較強的歌,齊豫的英文歌傳唱度亦不低。繼英文專輯《STORIES》大獲成功後,齊豫接連推出兩張英文專輯,在臺灣、香港、新、馬四地更創下了九十萬張的驚人銷量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同年,齊豫還推出了國語專輯《有沒有這種說法》。專輯由齊秦的“虹音樂工作室”策劃製作,打破了以往大眾對她作為“民謠歌手”的既定印象,以極具現代韻味的曲風,賦予了齊豫一種全新的生命。


與齊豫同樣幸運的還有潘越雲。


滾石唱片在1988年推出了成立以來的首張臺語專輯——潘越雲《情字這條路》,這張專輯有別於以往臺語歌表現形式,反而更貼近大眾流行風格

同年,潘越雲還推出了另一張國語新專輯《男歡女愛》。作品由潘越雲和李建復、趙傳、張信哲、周華健、馬兆駿、李宗盛、文章、陳昇、羅紘武九位男歌手合作錄製完成,製作精良,也深得歌迷歡心


這時,一位由緬甸赴臺發展的歌手高明駿,在樂壇上產生了極大的轟動。他的首張專輯《來自異域的男孩》,由當年成功地捧紅臺灣歌手文章的著名製作人譚健常擔綱製作。


高明駿在這些歌曲中,以其極富朝氣的形象及獨樹一幟的沙啞嗓音,為樂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音樂感受。


在臺灣的諸多新生代歌手的行列中,庚澄慶在推動國語樂壇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繼首張專輯《報告班長》後,庚澄慶接連推出了兩張專輯。作品中融入了更為多樣的歐美曲風,在臺灣樂壇上首開了國語RAP的先河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此外,專輯中收錄的歌曲《第一種聲音》,由庚澄慶與三十餘位歌手共同演唱,以打擊盜版為主題,在當時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他自然也成為眾多新人中的焦點人物。


此外,合唱、組合繼續盛行。飛碟唱片推出了《七匹狼》、《烈火青春》等合唱,湧現出了“東方快車”、張雨生、邰正宵等形象健康的樂壇新人,他們代表了八十年代末偶像歌手的中堅力量。


這一年,大師劉家昌的製作助理也不甘寂寞,開始發行了第一張唱片《擁擠的樂園》,雖然影響並不大,但後來,他卻成為臺灣歌壇不拘一格的鬼才。甚至,他和劉若英成為了“後來的我們”,他的名字叫陳昇


韋唯劉歡高潮,成為樂壇兩座大山丨流行音樂40年顧(4)


流行樂壇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萌芽”,走到此時已近十年,中、港、臺三地的流行文化已各具區域特色。80年代,也正在走向終點,流行樂壇文化亟待變革與創新,三地樂壇各自開始激起浪花


在80年代正式跨向90年代的1989年,三地樂壇文化又會有哪些改變或者融合?中國搖滾發展前景如何?譚張陳是否仍舊稱霸?小虎隊能否閃耀登場?待下期我們為您細細道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