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人用炭火盆取暖,卻不會一氧化碳中毒?

詩和遠方的洋


因為你不知道呀。

自從人類老祖宗在大約50萬年前開始用火,一氧化碳中毒,就成了一種新常態。從前在山洞裡,也沒個大門,還好一些。自從有了門和窗,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情就時有發生。尤其在北方,寒氣浸骨,如果門窗有縫,那簡直會凍死人,而門窗縫隙都被堵死,那中毒的風險也就大增。


想要知道,古人是否有過一氧化碳中毒的體驗,甚至死人。除了查史料外, 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查醫書,如果醫書上有記載如何解毒的辦法,那古人就肯定中過相應的毒,只不過古人還不知道一氧化碳,他們使用了別的字詞來表達此種中毒。


燒煤燒炭可能會讓人不知不覺中喪命,這種情況被古人稱為,中了煤毒或者煤燻毒。


中煤燻毒 一時運倒,不省人事,用蘿蔔搗汁,灌口鼻,移向風吹便能醒。(《唐瑤經驗方》)

胡季堂雲∶中煤毒,土坑漏火氣而臭穢者,人受燻蒸,不覺自斃,其屍軟而傷,與夜臥夢魘不能復覺者相似。房中置水一盆,並使窗戶有透氣處,則煤炭雖臭,不能為害矣。(《急救方》)


蘿蔔汁灌口鼻這東西不靠譜,甚至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但移向風吹是正確的舉措。

房中置水一盆不靠譜,因為一氧化碳的水溶性很差,但窗戶有透氣處則靠譜。

另外,一氧化碳本身沒有味道,煤臭是其他雜質引發的。不過,有臭味出來也算一個警告,至少煙囪或者土炕有問題,應該及時檢修。


警告警告:不要看了這些古人的急救法當寶貝。如果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請立即將患者送往醫院急救!


現在使用高壓氧甚至換血療法治療患者,能極大降低死亡風險和併發症,比如腦水腫等。

這都是古人做不到想不到的!


吸入普通新鮮空氣,需要4小時,才能讓中毒者體內的一氧化碳濃度降低一半。

吸入純氧,則只需要30~40分鐘,就能讓中毒者體內的一氧化碳濃度降低一半。

吸入三倍大氣壓的純氧,還能將這個時間再縮短一半至20分鐘。

高壓氧治療不但可降低病死率,縮短病程,且可減少或防止遲發性腦病 的發生

至於重度甚至危重中毒者可以考慮換血療法


現代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因為熱水器的不當安裝和使用。


三思逍遙


主要是因為你沒見過。

秦觀就曾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在古代有個專門的名詞,叫做“炭毒”或“煤毒”。

秦觀中了炭毒,差點死掉。炭毒剛剛好一些,又中了瘧疾,瘧疾剛剛養好,就接連噩夢,夢見許多小鬼。秦觀當時沒直接被毒死,主要是因為他當時呆的那個屋子是透氣的,算是僥倖逃脫。若是密閉的,秦觀必然得個英年早逝的稱號,正應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句話了。

好吧,你也許會說這是特例,而且還沒被毒死。那麼再說另外一位仁兄,順治六年(1649年)生人的馮廷樾,進士,山東德州人,為官正直,剛正不阿。他從朝廷當值下班以後,也沒什麼夜生活,直接就是回家吃飯、看書、睡覺。於康熙庚辰年(1700年)九月十六日凌晨,中煤炭毒死亡。馮廷樾是朝廷的中書省中書舍人,不是什麼小人物,你要說當官的家裡密閉得好,普通人家裡透風,所以普通人不會一氧化碳中毒,那就是抬槓。

史料不會記載一個普通人中炭毒死亡,但你可以四處打聽一下老一輩,原先用炭火和煤球取暖的時候,每年都會毒死一兩個。古人認知一氧化碳中毒:“

此證因臥火炕或爐火太旺,不通空氣,致一時悶倒而死,屍體極軟”,而“預防之法,室中宜貯清水一盆,並使窗戶透空氣,則煤毒可解”。

民國出版家李孤帆,在《西行雜記》中記錄,他住宿某招待所,招待所為他生了央盆(炭盆),於是房中溫暖如春。到第二天,頭痛欲裂,中了炭毒,跑到外面吹風,才漸漸好起來。所以說,古人用炭火取暖,不注意通風,一氧化碳中毒是很常見的。現代人用炭火取暖,停車開暖,不注意通風,一氧化碳中毒也是很常見的,哪有什麼例外?

所以,針對問題“為何古人用炭火盆取暖,卻不會一氧化碳中毒?”,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豆子人民藝術家


不要說現在人,就是古人用炭火盆取暖,只要方法得當,也不會一氧化碳中毒。可能是題主經常看到“某地某人因用木炭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這樣的新聞,才會認為木炭取暖很危險,可能會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導致人中毒身亡。

木炭取暖,是很原始的一種取暖方式了,早在人類文明產生之前,人們就學會了使用“火”。但是在我們現在人的常識裡,用木炭取暖存在一定的危險,會造成一氧化碳中毒。這個常識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需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木炭不完全燃燒

木炭只有在不完全燃燒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人體內會迅速結合血紅蛋白,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其喪失攜帶氧氣的能力,造成組織窒息,嚴重可導致死亡。

密閉的空間

在密閉的空間中,空氣流通不暢,產生大量一氧化碳聚集在室內。在這樣的環境中,才容易導致一氧化碳中毒。

只有符合了上述兩個條件,才會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古代人在取暖的時候,也遇到一氧化碳中毒的情況,歷史文獻中也有相應的記載。

當時的人可能不知道中毒原理是什麼,但是在長期生活經驗中,他們肯定會行程這樣的常識:在密閉的空間內,燃燒物質會導致人昏迷或者死亡。這樣重要的生活經驗肯定會一代傳給一代。吃一塹長一智,有了慘痛的教訓,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之後,古人在冬天取暖時,肯定會非常的注意的。除此之外,古代時,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以及房屋建造水平,很多老百姓住的房間,其密閉性本身就不是很好,一氧化碳還聚集不到使人中毒的量,自然也不會產生一氧化碳中毒。


愛玩的想公子


炭火取暖是非常古老的取暖方式,在以前,古人可沒有暖氣和空調,

寒冬到來的時候多數情況下都靠穿皮毛和燃燒炭火盆來取暖。其實炭火併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危險,炭火只有在沒有完全燃燒時才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這時如果人體吸入這些一氧化碳則會中毒,所以只要古人使用的炭火盆裡裝的都是完全燃燒的木炭就不會中毒。還有,大部分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都是因為冬天緊閉門窗引起的,而古人的房屋設計都會帶有煙囪,燃燒炭火的過程中產生的一氧化碳大部分都會順煙囪排出。僅剩下的一小部分也不會留在屋內,看過古裝劇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古代房屋的窗戶都是用油紙糊上去的,油紙的透氣性非常好,所以古代人一般不會因為空氣不流通而一氧化碳中毒。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古人都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一氧化碳中毒的古人還是有很多的,只不過那時候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媒體,所以中毒的事件沒有被報道出來。其實明清時期,北方人一到冬天頭暈昏迷就是家常便飯,沒有中國一兩次讀毒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北京人。現在南方人北漂最擔心的就是掙不到錢,而古代南方人北漂最擔心的就是一氧化碳中毒。據《諫書稀庵筆記》記載,光緒時期的刑部尚書嵩申就死於一氧化碳中毒。


鎂客網


古人當然會煤氣中毒,南宋人宋慈甚至把煤氣中毒而死這種情況單列,並分析其死因和屍體特徵:“中煤炭毒,土坑漏火氣而臭穢者,人受燻蒸,不覺自斃,其屍軟而無傷,與夜臥夢魘不能復覺者相似。”

到了明代,李時珍就提出了具體的補救辦法:“人有中煤氣毒者,昏瞀至死,惟飲冷水即解。”

明代,隨著煤炭使用範圍的擴大,京城中的煤氣中毒事件已經極為常見,人們已經對中毒的原因有了較合理的認識。

明代醫學家張介賓指出:

惟是京師用煤必不可易,雖用煤之處頗多,而惟京師之煤氣性尤烈。故每燻人至死,歲歲有之。而人不能避者,無他,亦以用之不得其法耳。夫京師地寒,房室用紙密糊,人睡火坑,煤多爇於室內。惟其房之最小而最密者,最善害人。其故何也?蓋以水性流下,下而不洩,則自下滿而上;火性炎上,上而不洩,則自上滿而下。故凡煤毒中人者,多在夜半之後,其氣漸滿,下及人鼻,則閉絕呼吸,昧然長逝,良可慨憫。

他們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是開窗或者不要把窗戶關那麼嚴實:

凡欲避其毒者,惟看房室最密之所,極為可慮。但於頂槅開留一竅,或於窗紙揭開數楞,則其氣自透去,不能下滿,乃可無慮矣。然總之窗隙不如頂槅為其透氣之速也。

救治辦法如下:

設有中其毒者,必氣閉聲掙,不能自醒速,當呼之飲以涼水,立可解救。或速令仆地,使其鼻吸地氣亦可解救。然待其急而救療,恐有遲誤而無濟於事,孰若預有以防之為愈也?此京師水火之害。舉京師而言,則他處可以類推矣。凡宦遊京國及客處異地者不可不知此二說,以為自珍之本。

清代相關記載就更多了。有人說大戶人家、達官貴人條件好不會死,那就錯了。比如乾隆年間,阮葵生即記錄下一位官員中煤氣,而仰賴家犬得救的事件。詳細記載如下:

京城火炕燒石炭,往往燻人中毒,多至死者。儀貞陳殿撰定先冬日偕其妾寢,至夜皆中煤暈室內,別無一人。家人鹹就寢,不知也。家畜一巨犬,忽咆哮萬狀,家人起,犬向主人窗外爬沙跳擲,窗紙盡碎,急請主人,不應,毀門入,則與妾並死,急救乃蘇。

清末陳恆慶曾專門論述了北京城中的煤氣中毒情形,指出上到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中毒而死的事情非常普遍,認為國人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根治辦法,直到西式煤爐傳來才得以根除。

予巡中城,冬日報煤氣薰死者,恆有之。燕地嚴寒,無煤火則夜間骨慄。吾師嵩文恬公(清代為從一品)以刑部尚書為內務府大臣,竟死於煤氣。其他官員人役死於此者,不可勝計。

今天北方家庭燒煤的爐子,其實清末就已經傳進來了,而且是煤氣中毒的終結者:

數千百年來,華人無祛除煤氣之法。有之,自洋爐入華始。一洋爐煙筒外引,煙出而火熾,今已流遍寰區。人皆曰洋爐能暖人,而不能烹爨,是猶固執不通也。洋爐之雙蓋者,以泥杜其兩端,專用其中之圓蓋,燒煤至少。去其蓋,可以烹爨,爨畢仍蓋之,數口之家飽且暖焉。

至於救治方法,明《本草匯言》指出:

“人有中石煤氣者,昏瞀至死,惟灌冷水即解。”

《外科證治全書》中則稱:

“中煤炭毒,一時暈倒者,急宜風涼處以清水灌之。”

以上辦法,上面介紹李時珍的時候已經順帶介紹了。而清中葉人梁章鉅記載了清代人們預防煤氣中毒的方法,稱《居易錄》雲:

“京師煤炭皆有毒,惟室中貯水盆盎中,毒即解。又或削蘆菔(就是蘿蔔)一片著火中,即煙不能毒人,如無蘆菔之時,預乾為末,用之亦佳。”


最後要記住,不知道,不代表沒有。

參考文獻:

一、《洗冤錄》

二、《本草綱目》

三、(清)阮葵生:《茶餘客話》,載光緒《順天府志》卷七十一《故事志七》

四、(清)陳恆慶:《諫書稀庵筆記》

五、(明)倪朱謨:《本草匯言》

六、(清)許克昌、畢法:《外科證治全書》卷五《附中毒類》


八磚學士


誰說古人用炭火盆取暖就不會一氧化碳中毒了?難道古人的身體能抵擋一氧化碳?只要用炭火取暖時操作方法不當,一氧化碳中毒是照毒不誤的!就連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都差點兒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他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有過一段這樣的描述:夜一時許,即被呼醒,覺甚不適。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暈去。臥於榻上,少頃即醒,又越數時乃愈。而在餘寢室之二太監,亦暈倒,今日方知煤之當緊(警)戒也。


這段話是說他在某夜一點的時候被人叫醒,覺得身體很不舒服,下到地上的時候才知道煤氣中毒了,有兩個人扶著他走到了前面的房子裡,結果他在那裡暈倒了,在床上躺了一會兒,又醒了過來,直到過了很長時間才得沒事了。同時,和他一起呆在房間內的兩個太監也暈倒了,所以終於知道煤炭火中毒這個事兒很危險,需要謹記在心了。

有一種說法認為曹操的重要謀士荀彧也是死於一氧化碳中毒,而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也曾經一氧化碳中毒過兩次,而且到清朝的時候,人們已經知道用白蘿蔔湯來解一氧化碳中毒了。有一次一位宮中女官一氧化碳中毒,慈禧太后命人把她扶到外面,然後讓她喝白蘿蔔湯解毒。


當然,古人並不知道有一氧化碳這種東西,但是古人清晰的知道是炭火或者是煤燃燒後產生的氣體,導致人中毒的,所以稱之為煤火毒、煤炭毒或者炭火毒,如南宋宋慈的《洗冤集錄》就講到了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中毒的原因,避免中毒以及解毒的方法。其中記載道: 解煤火毒中煤炭毒,土坑漏火氣而臭穢者,人受燻蒸、不覺自斃、其屍極軟,與夜臥夢魔不能復覺者相似。房中置水一盆,並使窗戶有透氣處,則煤炭雖臭,不能為害,飲冷水可解。或蘿蔔搗汁灌之,鼻移向風吹便醒。


通過這段描述來看,古人對於氧化碳中毒已經有十分清晰的瞭解,並且掌握了一定的應對辦法。


科普大世界


我覺得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村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我們家以前就是用柴火和碳火取暖,當然也有煤火,而這幾樣裡就數煤火是危險的,炭火和柴火很少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即使是在睡覺的屋子裡用炭火盆取暖也很少有人出事的(個別除外),原因很簡單,聽我慢慢道來。


1在農村用炭火取暖不會一氧化碳中毒,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村的房子一週都是透氣的,即使是有煙,很快就會從房子裡散掉。

2古代的冬天特別冷,沒有炭火的時候屋裡的溫差和外面差不多,生炭火後雖然有溫度了,但是屋子透風,很快就會把屋裡的溫度和煙給壓到外面去,所以屋裡很少有煙存在的


3還有就是生碳火只有家裡來客人了才會生火,而且人多,客人一走,火差不多就滅了,屋裡也就沒有煙存在,所以也就沒有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了。

現在農村都是磚瓦房了,房屋的密封性特別好,所以現在才有很多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情發生,而在古代和以前事故肯定就少了。但是發生火災的事故就很多了。


農家小哥哥


眾所周知,熱氣上升,涼氣下降。

古代人冬天用炭火為何沒有一氧化炭中毒呢?

首先從房屋的構造說起:

古代建築,上至宮殿、華府,下至草民茅屋,透氣性是相當好的。

一氧化炭中毒是近現代人的認識,古人並不知曉。但傳統的建築風格使他們躲過了大難!不象現在房屋鋼鐵混凝土結構,密封性強,每年倒有一氧化炭中毒事件發生。

古代也有發生,只是不解其因,少有記載,且不多見於民間,而多發生在宮庭。見明史,中期前後子嗣不旺,多一歲左右夭折。現已查明,越少越嬌貴。冬天捂之又捂,炭火不離身邊,只見日日哀,不見日日壯,莫名死掉。

清庭用的手爐多些,炭量少許多,一氧化碳中毒少很多,不是他們有多聰明,習慣拯救了他們。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幾乎人人知道,但願這樣的悲劇以後少發生甚至不發生。


晚亭與落霞同暉


古人用木炭火取暖,這種習慣由來已久。尤其是古代的北方,因為北方寒冷,所以必須要在冬天採取一些取暖的措施。其實,這種習慣在現在的北方農村依然還存在,人們晚上做飯的碳火會裝到火盆裡取暖。

如果在一個密閉的環境裡,這種操作是有可能一氧化碳中毒的,但是,要達到接近密閉的房屋,需要混凝土牆和玻璃窗之類的。但是古代密封性最好的屋頂就是瓦了,這種屋頂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所以不至於讓房屋密閉,而茅草屋就更不具備密封效果了。

當然,一氧化碳中毒,必須是不完全燃燒狀態,這樣才能產生一氧化碳。所以說,木頭完全燃燒,且環境相對不太密閉,這樣的情況下是不容易一氧化碳中毒的,古代的房子,打哪兒不能漏點風啊。



即便是有大戶人家的房子密封性很好,那麼這種生活經驗,我們的古人也是具備的。而且,如果真的發生了這種案例,那麼古代人也不會傻到前赴後繼,這種淺顯的道理還是很容易研究透的。


歷史密探


古人又不是神仙,怎麼會沒有中毒,古人因為一氧化碳死的人多了去了,無論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不例外。

南宋時期,在宋慈的《洗冤集錄》中有一段記載:

解煤火毒中煤炭毒,土坑漏火氣而臭穢者,人受燻蒸、不覺自斃、其屍極軟,與夜臥夢魔不能復覺者相似。房中置水一盆,並使窗戶有透氣處,則煤炭雖臭,不能為害,飲冷水可解。或蘿蔔搗汁灌之,鼻移向風吹便醒。


你看,這如何救助一氧化碳中毒都已經編製成書了,這說明一氧化碳中毒已經是很常見的事情了。

再看清皇帝溥儀的一段自述:

"二十九日,晴。夜一時許,即被呼醒,覺甚不適。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暈去。臥於榻上,少頃即醒,又越數時乃愈。而在餘寢室之二太監,亦暈倒,今日方知煤之當緊(警)戒也。八時,仍舊上課讀書,並讀英文。三時下學,餐畢,至六時餘寢。 (《我的前半生》“毓慶宮讀書”)

皇帝也跑不了一氧化碳中毒。

再看明代宮中:

劉若愚《酌中志》: “凡宮中所用紅籮炭者……如經伏雨久淋,性未過盡,而火氣太熾,多能損人,倏令眩暈,昏迷發嘔……又宮中鹹木做地平牆壁,多缺土氣,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屢致薨夭。”

按這個描述,一到冬天,皇子女要麼供氧不足憋死,要麼煤氣(一氧化碳?)中毒燻死,所以明代皇宮裡嬰兒夭折率也會那麼高。

所以怎麼可能古人成天燒木炭,火炕的不中毒啊,只不過那時候沒新聞傳媒什麼的,你不知道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