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癌前疾病有哪些?

中醫綜合頻道


胃癌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變不是一個概念。癌前疾病是指患癌風險較高的一類疾病,胃癌的癌前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反覆發作的胃潰瘍,殘胃等;而癌前病變是病理學概念,指上皮細胞發生異型增生,就是胃黏膜上皮細胞與正常的不同,但是還沒有變為癌細胞的情況。

胃息肉:整體發病率低於大腸息肉,並且癌變率也較低。胃息肉也分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等類型。胃息肉,尤其是腺瘤有一定的癌變風險。一般胃鏡檢查發現時,最好手術切除。

慢性萎縮性胃炎:多數是因為普通的淺表性胃炎以及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沒有及時改善,形成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黏膜上皮細胞發生萎縮改變,細胞的形態發生異常,如果疾病狀態持續,就有癌變的風險。

殘胃:所謂殘胃就是胃因為各種疾病(良惡性)行胃部分切除後剩餘的胃。殘胃容易長胃癌,但是具體機制不明。有些患者因為早年胃潰瘍嚴重行胃部分切除,術後5-10年,發現胃癌。

反覆發作的胃潰瘍:嚴格說胃潰瘍不能算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由於胃黏膜的修復能力比加強,輕度的胃黏膜潰瘍糜爛,可以比較快速的修復。但是,如果患者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胃潰瘍遷延不愈,反反覆覆的發作的話,有可能在黏膜上皮細胞損傷---修復的過程中發生基因突變,導致癌變的產生。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胃癌的癌前疾病,指的是可以引起胃癌的良性病,一般情況下,這些疾病是良性的,如果不治療,放任他們發展下去,就有可能癌變。常見的胃的癌前疾病有以下幾種:

(1)胃息肉

胃息肉類似於腸息肉,是胃粘膜上的隆起性病變。胃息肉的種類有很多,例如炎性息肉、腺瘤、增生性息肉等等。只有胃的腺瘤會發生惡變。如果胃鏡發現胃息肉,需要積極的處理,一般在胃鏡下切除就可以了。

(2)萎縮性胃炎

胃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有可能發生癌變的,萎縮性胃炎,胃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胃癌。據統計,胃癌伴有萎縮性胃炎者高達52%-97%。幽門螺桿菌是因為慢性胃炎常見的原因,如果診斷了萎縮性胃炎,需要內科治療,並且定期複查。

(3)胃潰瘍

胃潰瘍是一種良性病,據統計,胃潰瘍發生癌變的幾率是1%-5%左右。胃潰瘍應該接受正規的治療,治療好了,就可以防止癌變了。

(4)殘胃

殘胃指的是因為各種疾病,例如胃潰瘍、胃癌。做手術切除了部位胃,還剩下一部分胃,剩下的胃稱為殘胃。殘胃癌發生率為1%-10%,一般發生在第一次手術後10-20年內,亦可短5-10年。所以,做完胃手術以後的患者,需要定期複查,早期防治殘胃癌。


普外科曾醫生


胃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早期胃癌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的類似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的症狀。當感覺明顯不適,體力不支時,病變已屬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狀和癌前期的病變,以免延誤診治機會。

胃癌前期病變是指某些具有較強的惡變傾向的良性胃部病變,這種病變如不進行及時處理,有可能發展為胃癌。胃的癌前期狀態和病變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發生胃癌的胃部良性病變之一。

2不明原因的惡性貧血有很大可能是胃癌的一種外在表現。

3.腺瘤型或絨毛型胃息肉在胃息肉病中不常見,但息肉直徑大於2釐米的增生性息肉容易發生癌變。

4. 胃切除後的殘胃腸胃吻合口炎或腸胃吻合口潰瘍容易發生癌變。尤其在胃切除術後5-10年開始,容易發生殘胃癌。

5.慢性潰瘍本身並不是一個癌前期狀態。但潰瘍邊緣的黏膜則容易發生腸上皮化生與惡變。

6. 巨大胃黏膜皺襞症約有10%的可發生癌變。

7.胃的良性病變手術後出現非炎症性頸部或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應警惕殘胃癌的淋巴轉移。


胃的癌前期病變的性質只有通過病理檢查才能確定,所以說只要是胃的良性疾病,病理檢查有異形型增生(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細胞增生,少數情況可發生癌變)和腸上皮化生(即胃黏膜中出現類似小腸或大腸黏膜的上皮細胞)的改變,就可以確定為胃癌的前期病變,應該進行及時正規的治療。


小克醫學


癌症之前都是哪些疾病——楊澤華

胃癌的早期階段就是胃炎 ,胃炎如果長期得不到養分的支持和修復,最終會演變成胃潰瘍。胃炎代表胃粘膜的損傷,而胃潰瘍代表細菌病毒已經攻破粘膜,侵入到粘膜面的肌肉組織了,屬於深度的損傷,這種損傷面積更大、更深。

疾病一旦發展到潰瘍階段,就代表我們的免疫系統在同細菌病毒的作戰中全面潰敗。潰瘍代表深度的炎症,也代表深度的損傷,它代表細胞大面積死亡,組織損毀,身體急需要得到養分的支持、修復和提升免疫力。潰瘍很痛,比如說胃潰瘍,它是劇痛的,原因是大面積細胞死亡之後神經暴露在外。

胃潰瘍代表身體極度缺乏營養(幽門螺旋桿菌也是誘發胃潰瘍的原因之一),潰瘍之後就是纖維化 ,這時組織的水分已經被抽乾,基本上屬於壞死的組織。纖維化之後就是癌症。

下面這段文字來自楊澤華老師的《疾病發展的九個階段》,從發炎講到癌症,內容詳細真實,值得各位一讀。

發炎是人體排毒和自我恢復活動最激烈的階段。這個階段你會很不舒服,因為有疼痛發生。當疾病發展這個階段時,多數人都會有些驚慌失措,並走進醫院去藥物消炎。這其實是錯誤的,它恰恰扼殺了身體的免疫行動和療愈功能。因為發炎是身體將體內的細菌、病毒和其它毒素集中在了特定的器官或組織中,譬如說集中在了黏膜組織,以方便免疫系統進行大規模的清理行動。這是身體的策略。由於免疫系統向這些細菌、病毒和毒素髮起攻擊,因而相應的組織器官(如黏膜)就產生了難受和不舒服的症狀,這個症狀就叫做炎症。

炎症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急性炎症通常表現為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同時伴有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白細胞增多或減少,全身單核吞噬細胞增生、局部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等。淋巴結腫大是免疫系統戰鬥的最好體現,也是身體清除毒素的最好體現。例如很多的皮炎,如溼疹、牛皮蘚、紅斑狼瘡等,就是身體力圖自我清潔,將毒素強行從皮膚排除的現象。

然而,遺憾的是人們這時往往不去支持身體,而是用藥物壓制痛感,抑制症狀,結果導致細菌、病毒和毒素對身體繼續產生傷害,於是造成更加嚴重的問題。 發炎,也代表組織受損,需要修復,然而,任何藥物都不是修復身體需要的材料。藥物雖然可以使身體的炎性反應暫時消失,但是藥物永遠無法修補組織的損傷。所以,藥物是不可能使炎症恢復的,它頂多只是將身體的免疫反應暫時壓了下去,使得症狀消失,但是傷害卻加深了。因為,前面說了,所謂炎症其實只是身體發動的大規模的清除細菌、病毒、毒素的行動。所以,要想消滅炎症,必需首先支持身體的免疫行動,將體內堆積的細菌、病毒、毒素清理出去,並進行受損組織的修補。這是治癒炎症的唯一正確方案。如果不是採取這種方案,那麼就一定是在消滅身體的免疫反應,而不是消滅炎症。如此以來,敵我混淆,沒有打擊到敵人,卻反而打擊了自己人,於是敵我力量此消彼長,身體就危險了。 發炎是疾病發展的九個階段中最關鍵的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身體的免疫系統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支持,不能戰勝細菌、病毒和其它毒素,那麼疾病必然就會發展到下一個階段:潰瘍階段。


疾病一旦發展到潰瘍階段,就代表身體在前六個階段的防禦已經全面潰敗,細菌、病毒、毒素已經深入到組織裡面,身體已經遭受了長期的損傷,急需要得到營養的支持和修復,同時急需恢復免疫功能。潰瘍階段,其實也是身體急劇潰敗的開始,身體已經失去清除細菌、病毒、毒素的能力,身體的狀況將急劇惡化,恢復的難度將大大增加。這時,由於細胞大量死亡,許多組織被毀,患者常會感到劇痛,因為有神經暴露在了外面。 潰瘍包括內部潰瘍和外部潰瘍。像皮膚潰爛以及口腔潰瘍屬於外部潰瘍,而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屬於內部潰瘍。然而不管是何種潰瘍,其實都代表體內的細菌、病毒、毒素過多,身體的免疫系統已經戰敗,同時身體急劇缺乏營養素。所以,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支持身體,並提供足夠的營養來幫助身體排毒和修復,那麼身體還是會康復的,只不過這個時候康復的難度要比前六個階段大為增加。然而,只要患者有耐心和信心,並採取正確地行動,比如排毒、補充營養、提升免疫力,那麼身體還是會康復的;可是,如果到了這個階段,患者仍然不懂得身體的真正需要,而是繼續服藥以抑制疼痛,消滅症狀,那麼疾病就會迅速地發展到第八個階段:硬化、纖維化、瘢痕化的階段。

硬化、纖維化、瘢痕化,其實是身體採取的被動防禦手段,身體為了防止潰瘍組織擴散,繼而汙染到其它的組織,於是運用纖維性修復的方式將其包裹起來,以防止毒素繼續擴散,同時維持組織器官的物理結構。這是纖維化、硬化、瘢痕化形成的基本原因。因為身體的潰瘍問題不能被解決,營養極度缺乏,組織被毀,身體堆積了大量的死細胞,同時由於免疫系統的功能大副下降,導致細菌、病毒和各種毒素不能被有效地清除,並不停地在潰瘍的部位堆積。身體為了防止毒素四處擴散,以纖維性修復的放式將其包裹起來,以等待免疫系統恢復功能後再去清除。這是身體的策略 ,身體必需顧全大局。 疾病一旦發展到硬化、纖維化、瘢痕化的階段,那麼恢復的機會就很小了。因為到了這個階段,身體的能量即將枯竭,免疫系統幾乎失去了戰鬥力。身體只能用最後的力量將各種垃圾毒素包裹起來,隔離開來。身體能夠做的就只有這些了。這時,身體也不會感覺到明顯的疼痛和難受,前面幾個階段曾經出現過的各種難受和不舒服的症狀也會完全消失,身體極易疲勞,這是硬化、纖維化、瘢痕化階段的特點。如果到了這個階段,身體仍然得不到營養的支持和修復,而是繼續用藥,那麼疾病就會迅速發展到最後一個階段――癌症的階段。

身體在前八個階段積累的傷害始終不能得到解決,細菌、病毒、毒素、自由基長期堆積在體內得不到清理,最後導致細胞的生長環境被嚴重破壞,再加上缺氧,以及免疫功能的缺失,因而造成細胞不斷死亡和功能障礙,最終引發了部分細胞的突變,並瘋狂增長,發生了癌症。


自然醫學專家楊澤華


早期胃癌飯後經常打隔,到中期出現吐血無疼痛感,到晚期必出現疼痛加吐血,面色發青。


中醫心


癌前病變,是指從正常組織到發生癌變的中間階段。可以說,癌前病變離癌症只有一步之遙了。因此,在癌症的預防當中,癌前病變是格外需要我們關注的。胃癌的癌前病變主要有:

1.慢性萎縮性胃炎

2.胃息肉

3.手術後殘胃

4.惡性貧血

5.慢性胃潰瘍

6.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磨影鬥士


胃癌的癌前病變是指一類容易發生癌變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變化。包括:

1、慢性萎縮性胃炎

2、胃息肉

3、殘胃(良性病變做胃大部切除術後10年以上在殘胃發生的癌)

4、惡性貧血

5、胃潰瘍

6、胃黏膜異型增生


凡安—紅哥


你好醫生 我29歲 很瘦再吃也不胖 平時不能吃辛辣東西上痘痘 吃稍微難消化的東西就肚子疼 沒有做過檢查 希望知道什麼原因 需要檢查哪些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