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千億造的航母為何被美軍僅用四顆水雷就擊敗了?

鄭禕晗


如果有人問,二戰至今日本最念念不忘的是什麼,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脫口而出:廣島原子彈!沒錯,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直接促成了二戰的結束、日本的投降。但是,在那之前,其實還有一件美軍武器,讓日本人恨之入骨,卻沒有絲毫辦法。而這件武器差點讓日本“滅國”。

也許,有朋友已經猜到了——水雷。水雷是一種部署在水中的爆炸性兵器。水雷可以使用機械觸發引信,也可以使用聲波、水壓、磁場等非觸發引信,主要以擊沉擊傷敵方各類船舶,阻止敵人有效利用海上航線為目標。原本水雷只是一種防禦性武器,用來防守本國的海岸線。但是在二戰時,美軍把水雷當作進攻性武器對日本使用,所取得的戰果令人驚訝。

早在二戰的1945年,雖然日本已經屢戰屢敗,但是日本本土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工業產能,但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它的主要工業原材料都需要從中國佔領區,以及東南亞地區運往日本本土進行加工生產。因此,美軍決定針對日本是個島國,四面環海的地理特點,對日本發動代號為“飢餓”的作戰行動,該計劃就是以空投布放水雷的方式,來封鎖日本的海上航線。並最終削弱日本的戰爭能力。

整個“飢餓”戰役期間,從1945年3月27日到1945年8月15日的時間裡,美國空軍一共出動了1528架次的B-29重型轟炸機,空投布放了超過1.2萬枚各型水雷。而且為了防止日軍實施掃雷行動,美軍特意混合部署多種類型的水雷,其中就有音響水雷、磁性水雷、水壓水雷等等,美國海軍在空軍的基礎上,也通過艦載的轟炸機補充布放了部分水雷,不過,這些水雷最後沒有計入“飢餓”戰役的統計數據。

所有這一萬多枚水雷總共擊沉擊傷日本670多艘艦船,其中就包括這艘航母在內,共有65艘軍艦,其餘為日本當時主力的運輸船隻。“飢餓”戰役中,水雷擊沉的日本艦船總噸位高達140萬噸,相當於當時日本船舶總噸位的75%,日本當時除了木質帆船和木質小漁船外,鐵殼船隻幾乎被擊沉殆盡。由此,日本全境爆發嚴重的饑荒,由於下關到朝鮮釜山的航運完全中斷,日本從東南亞搶來的250萬噸大米堆積在釜山港,而國內的日本平民人均飲食熱量只有800卡路里,不到正常人的四分之一。而且更重要的是,日本的戰爭機器得不到鐵礦石、煤炭、石油等工業原料,已經完全癱瘓,當時的日軍甚至連步槍,都做不到人手一支。

由於認知的缺陷,當時的日本軍隊對於水雷和水雷戰,非常不屑一顧。日軍普遍認為,水雷是防禦性武器,而從太平洋戰爭爆發開始,日本一直是持續進攻狀態,這就讓日本海軍參謀本部更加輕視掃雷作戰和掃雷部隊。早在1943年3月,美軍轟炸機在緬甸仰光河佈雷時,當地日本駐軍便嘲美國飛行員,認為美國飛行員“愚蠢”,因為他們認為美軍飛行員投彈沒有炸到任何目標,而把炸彈扔進了河裡。但是沒想到,當水雷真的從天而降時,整個日本都陷入了恐慌。

時至今日,依然有少量當年佈設的水雷沒有被清掃乾淨。其中最近的一枚是2010年時發現,被打撈上來後,通過檢測發現該水雷的引信依然完好,並具備爆炸能力。可以說,一直到今天,日本其實依然籠罩在“飢餓”戰役的陰影之下,而廣島和長崎今天卻早已擺脫了原子彈的陰霾,重新成為千萬人口級別的國際大都市。可見,水雷,確實比原子彈的威力大多了。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奇葩航母的奇葩命運,出航17小時,就送去餵魚了。

(“信濃”號的定妝照就這麼一張 畢竟沉的太快了...)

這個問題似乎看起來有點迷糊,但是感覺應該是題主是說

當年被美軍4枚魚雷送入魚腹的“信濃號”航空母艦。當然,這件事是發生在1944年11月28日,距今時間已經相當久遠了。

“信濃號”(日語:信濃,假名:しなの,羅馬音:Shinano)作為當年日本建造過的最大的一艘航空母艦,創造問了多項當時的二戰紀錄:體積最大、排水量最重、裝甲最後、建造時間最長、服役時間最短、沉沒速度最快等等,數不勝數。

這艘艦原本是“大和級”戰列艦的3號艦,只不過由於“大和”後續建造工作停滯,因此在耽誤了多年時間。從開工1940年5月4日算起,到最終沉沒時間來看,中間經歷了5年的時間。這5年中,“信濃”號被有正式記錄的就耽擱了4次,最核心原因就是在當時的“戰列艦和航母之爭”,在舊日本海軍內部也展開問了激烈的討論。最終由於“中途島海戰”的影響,促使日本最終決定把艦體已經建造了70%的“信濃號”改造稱航空母艦。建造防護標準極高:甲板能夠抵擋俯衝轟炸機500公斤詹丹、機庫可以抵擋800公斤負重炸彈,舷側可以抵擋200毫米艦炮的直射。乾脆改飛行甲板加裝了20毫米厚的鋼板外帶75毫米厚的均質裝甲板...所以也被日本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

(戰列艦黨最終還得撤出歷史舞臺)

但是悲劇的事情在於,日本本身就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1942年的時候就曾經考慮過把“信濃號”的艦體拆了,回爐重鑄造新船,可見日本對鋼材的需求量之大和建造缺口的匱乏。再就是多次中斷後,每次要集結人力重新設計、施工(在1944年甚至徵召了戰俘、學生、女人,他們基本沒有造船經驗)。就說從戰列艦改成航空母艦,一切工作從簡,連生活區都沒有(燈只有熒光燈、吃飯睡覺連個地都沒有。也難怪首航就被擊沉了...)

沒有了強大的資源支持,沒有了熟練的技工,沒有符合要求的艦員。這樣的船,出去不就是靶子一艘嘛。

(抱歉 我來收個人頭-美“射水魚”號潛艇)

最終,在1944年11月28日,美國海軍的“射水魚號”潛艇,在距離“信濃號”1280米開外,散射6枚魚雷,4發命中。這艘日本最後的榮耀,也就直接沉在海底了...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一些簡單的認識和想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

軍事天地


日本航母被水雷擊沉,歷史當中沒有這樣的記錄,題主應該說是魚雷吧。而且指的應該是信濃號航母。因為信濃號航母在首次航行試航中被美軍潛艇射水魚號發現並被潛艇發射的四枚魚雷擊中沉沒。


信濃號航母是用大和級戰列艦的3號艦改裝的。所以它擁有著高達7.2萬噸的滿載排水量,比今天的遼寧號航母排水量還要大,但是由於戰爭後期日本資源匱乏,並且為了趕工期,製造出這艘軍艦採用了許多不合理也不合格的方法去製造,這就是一個典型豆腐渣工程,不用美國潛艇擊沉,這玩意不用上戰場出到公海航行它自己都會出事。
和大鳳一起的翔鶴號也沒有躲過潛艇的伏擊

所以信濃號航母其實死得並不冤。死得最冤的應該是大鳳號航母。這是日本第一型裝甲航母。在水上水下都鋪設大量的防護裝甲,甚至宣稱即使被擊中20枚炸彈和魚雷,也不會沉沒。但是悲催的是這一艘和大和級戰列艦號稱不沉戰艦的軍艦卻被潛艇的一枚魚雷就送到海底了。並不是因為這枚魚雷的威力大,而是他剛好擊中了大鳳的油料庫,而大鳳上裝的是從東南亞直接挖上來的原油,而不是經過提煉的重油。而原油具有很強的揮發性,爆炸時升降機堵住了通風口,而且大部分採用的又是封閉式艦艏,而大量的積壓在艦艇內的揮發性氣體在後來發生爆炸,直接將大鳳送入海底。你說它冤不冤。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很簡單,戰爭武器的裝備技術是根本。時代印記很明顯,以事後的立場來看,那個時代的戰爭理念與裝備能力並不匹配。如果用四顆水雷來整福特級航母那純粹是扯淡,就是換現代普通反艦導彈也未必能打沉福特級航母。一定程度上說日本人就是在找死,他們首先創立了制空戰術體系,但是自己不知天高地厚,把自己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