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領侍衛內大臣的官銜是幾品?和九門提督有什麼關係?

草原揹包客


據《清史稿》記載……算了,此事不用扯出典籍叨擾大家時間,口水話便是了。

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指的是皇帝貼身御林軍指揮官團隊。滿清愛新覺羅家十分擔心自己打北邊來,坐不穩漢人江山,想著“總有刁民想害朕!

所以對於這批御林軍的要求也是精挑細選。但凡紫禁城內侍衛,全部必須從其所轄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的子弟中挑選。滿清人到底佔了近水樓臺的便利,因此這三旗的家世中,儘管自己兒子不成器讀不了聖賢書也無礙,有一身弓馬嫻熟功夫也能夠成為皇帝貼身侍衛而從仕。因此,愛新覺羅家那句“滿漢一家親”僅僅是客套話罷了。


(簇擁在皇帝身邊的黃領侍衛)

剛剛我們已經說過,上三旗的旗主正是皇帝本人,其子弟也都是皇親國戚,因此其所篩選侍衛也是皇親子弟。皇帝從上三旗選人,來來去去其實就是一家人的事,這便從最根本上保證自己的安全,因為沒有哪個缺心眼的會對代表自己利益的親主子動刀子,動也就動了,他能跑他的家人怕是不好過。當然,愛新覺羅家一方面是出於安全考慮,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證他皇族的絕對權力集中,最核心貼身侍衛必定是其最親近正黃旗黃領侍衛。


(黃領侍衛)

內大臣,顧名思義就是這班貼身侍衛的指揮官團隊、調度使。愛新覺羅家為了防止侍衛權力傾倒在某一旗,一般從上三旗中各選兩位股肱之臣或者勳爵擔任此職如康熙時鰲拜、索額圖、明珠,乾隆時傅恆、阿桂、和珅等,當然必不可少必有一位自己最信任的直系皇親如兄弟、兒子,康熙時胤禛(雍正),雍正時胤祥(雍正十三弟)均擔任此職。一共六位領侍衛內大臣,一天一旗一班輪。這樣的班子,品秩自然沒得說,妥妥的正一品大員!




(雍正王朝時任領侍衛內大臣的胤禛)

至於說到九門提督嘛,倒是推薦大家觀看二月河老師的《雍正王朝》,裡面詳細介紹了關於文題的一切,隆科多正是那九門提督,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最開始由康熙在其登基第十三年所設,主要是負責管理老北京城九大門既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的門禁與城內治安、夜巡等的一把手,實際上兼著城衛與治安的職責。此職歷來是皇儲必爭的香餑餑,康熙到乾隆一直是正二品秩,嘉慶時為從一品。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兩個職位對於皇帝來說至關重要,歷史上極少有人同時兼任,似乎只有乾隆朝的和珅辦到了,足見和胖子本事。因為他們一旦串通一氣對皇帝來說,就是滅頂之災。因此,甭說是同人兼任了,哪怕是兩人有半點關係也不中。正因為這個理,從雍正朝到現在才一直對當初雍正是否持證上崗議論不休,因為當年康熙駕崩時雍正正兼著領侍衛內大臣一職且恰巧輪班,而九門提督後來證實正是他的鐵桿追隨者隆科多。


不書公子


領侍衛內大臣的品銜肯定大於九門提督,實際作用上,九門提督就相當於警衛團團長,領侍衛內大臣就相當於警衛連連長。


九門提督是駐紮京師的將軍,一般是二品官,顧名思義,主要是負責守衛京城九門,嘉慶年間,九門提督手下一般有三萬人左右,一般還負責城裡巡夜,救火,甚至是安保。九門提督的主體直到1924年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才徹底裁撤完畢。

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宮內侍衛的首領,是皇帝最親信的人,官居正一品,穿戴麒麟補服,在武職中算是最高的,皇帝的近身安全肯定不會交給一個人負責,所以,領侍衛內大臣一般有六個人,從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三旗中每旗挑兩人擔任。



領侍衛內大臣手下有六百名左右精挑細選的御前侍衛,再加上侍衛親軍一千多人,以及宗室侍衛總共有兩千人左右,雖然人數不及九門提督的多,但是地位更高,畢竟離皇帝更近。


無筆史官


雖然這個名稱不怎麼威武,但是清朝領內侍衛大臣的品級是槓槓的正一品,也就武官能夠做到的最高職位。總共只有六個名額,只從滿洲八旗的上三旗中間選,也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各兩人。

領內侍衛大臣的職責,是管理的是皇帝的侍衛們,負責宮禁的安全。這些侍衛本身也有等級,其中一等侍衛就是正三品,要知道一個普通的將領,在沙場拼殺幾十年,能撈到一個正三品的參將就非常不容易了!

都說宰相門前已經是七品官了,這皇帝的侍衛可是正三品啊。

領內侍衛大臣身份尊貴,又是皇帝的近臣,所以清朝歷來都是以滿洲親貴來擔任。甚至有人以親王之尊來擔當——比如雍正朝的領內侍衛大臣就是十三阿哥怡親王胤祥。

而九門提督,其實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九門提督統合北京內城九座城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其實是清朝御林軍的統領,品秩初為正二品,後於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低於領侍衛內大臣的正一品。

九門提督同樣是關乎京師安危,皇帝的人身安全,所以九門提督也是由皇帝所信任的滿人來擔當。在涉及到皇位爭奪的時候,九門提督一職,往往起到決定作用。比如在康熙臨終之時,正是因為有了九門提督隆科多的大力協助,雍正皇帝才能夠順利繼位。

總之,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一內一外,掌管著皇宮乃至於京師的軍務和防備,皇帝一般都會把這兩個職位給自己最信任的人。


客官請留步,先贊再關注!


經史通義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清朝的領侍衛內大臣這個官銜可能很多人都沒怎麼聽說過,但是一些歷史名人,比如鰲拜、索額圖、明珠甚至和珅,這些八旗子弟中的佼佼者,都幹過領侍衛內大臣這份差事。

那麼這個職位是幾品呢,其實不要小看它,因為這個職位是標準的正一品。而反觀作為京城衛戍區司令的九門提督,其實剛開始也只是正二品設置,只是後來考慮到地位重要,提升了半格,也就是從一品,而這和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顯然沒法比。

不能比的,除了品級,還在於作用。畢竟領侍衛內大臣可是皇帝身邊的人,負責的也主要是皇帝的人身安全,而九門提督主要是負責城防,那麼孰輕孰重,大家自個掂量一下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交流探討。


九品職麻官


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官,非滿清親貴不能出任此職;九門提督本官是正二品,如果有其他兼職就看哪個高,當然兼任這兩個的不大多見。

說白了,九門提督管的是京城治安和近郊軍務(當然節制不到當時的豐臺軍營),如果拿現代官職相比,大體上相當於首都衛戍區司令兼公安局長,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在當時的行政體系中,這個官職本身算不了核心中樞(有其他兼職另論)。當然在關鍵時刻,九門提督還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比如康熙駕崩之後,胤禛能搶班奪權,靠的一個是13爺胤祥搞定豐臺大營,另一個就是九門提督隆科多掌握了京城。

而領侍衛內大臣,主要是負責皇城和宮城治安,如果拿現代官職相比,大體上相當於中央警備部隊的首長,現在看這個職務的級別不高。但在封建時代,皇城和宮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是相當於封建皇帝的大內治安總管和貼身侍衛頭子……那是分分鐘在皇帝身邊行走的節奏……所以九門提督跟領侍衛內大臣相比,還是有點不夠級別……


搬不動的小強



領侍衛內大臣掌統由上三旗子弟組成的侍衛親軍,翊衛扈從。官階正一品,鑲黃、正黃、正白三旗各二人,在武職中品級最高。以下有內大臣六人,從一品,亦每旗二人;散秩大臣無員限,從二品。所轄侍衛,一等六十人均正三品;二等一百五十人;三等二百七十人,正五品;藍翊侍衛九十人;以及四等侍衛、漢侍衛、親軍校等。營兵亦自三旗中挑選。

九門提督是中國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官,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品秩為“從一品”。

二者職責不同,內大臣負責皇帝的安保警衛,九門提督負責北京城治安。


我是汽車fans


菸酒閣大學士文章: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是什麼官職。

領侍衛內大臣是清朝特有的官職,為正一品武官。清朝與眾不同的是,掌管皇家事物的官員級別都很高,如掌管皇帝出行的掌鑾儀衛大臣也是正一品大員。

清代皇宮設侍衛處:領侍衛內大臣是侍衛處最高長官,全權負責皇帝和皇宮的警衛、調度和管理,下屬設內大臣六員,為從一品;散秩大臣若干,從二品。

一等侍衛60人,為正三品;二等150人,為正四品;三等侍衛270人,為正五品;另有藍翎侍衛90人、四等侍衛、漢侍衛、親軍校等若干。

領侍衛內大臣人選必須出自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共設置六員,每旗二員。皇帝往往任命給最寵信的大臣,如鰲拜、索額圖、明珠、和珅都曾擔任該職。

清朝京師和皇宮的警衛體系,一共有三層,分別由豐臺大營提督、九門提督、領侍衛內大臣負責。

豐臺大營設在北京西南的豐臺,亦稱兵衛,共設十二營,每營官兵500人,最多時為4萬人。選自滿、蒙八旗的精銳野戰軍,負責北京外圍的軍事保障,最高長官為提督。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簡稱九門提督,為從一品官員。負責北京治安和城防、門禁,官署名為步軍統領衙門,是真正負責京師和皇帝安危的核心。

九門提督執掌北京城內軍隊和巡捕,長期統領3萬左右兵力。除衙門本部外,還指揮有八旗步兵營、巡捕五營、內外城16門的管理機構、白塔山信炮機構。

六名領侍衛內大臣負責紫禁城和皇室的警衛和安全,分內外兩班當值。有御前侍衛600人、藍翎侍衛和宗室侍衛數百人、侍衛親軍1400人,以上統稱為郎衛。





領侍衛內大臣更多是一種皇帝信任的象徵,屬於榮譽性的官職,真正掌握北京和皇帝安危的是九門提督。

由於九門提督的重要性,皇帝往往任命最信任的大臣兼任。如和珅兼數十個職務,幾乎包含了所有重要職務,自然少不了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這二個職務。

在政局微妙時期,九門提督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如在康熙死後的九子奪嫡事件中,雍正獲得九門提督隆科多的大力支持,得以順利登基。

在負責北京和皇帝安危的官員中,最重要的是直隸總督和九門提督,與領侍衛內大臣沒有太大關係。


菸酒閣大學士



滕光傑


領侍衛內大臣,清朝武職官名,品級為正一品,屬於武職中的最高品級。

九門提督,清朝武職官名,品級為正二品(後升級為從一品),屬於駐京武官。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都屬於皇家的護衛首領,但具體起來說還是區別很大的。

領侍衛內大臣

清朝時期設立的侍衛處,屬於皇帝的貼身警衛,負責皇宮大內的安全工作,是皇宮中的最後一道屏障。包括御前侍衛、藍翎侍衛、宗室侍衛、侍衛親軍,人數在2000人以上。

領侍衛內大臣,則是侍衛處的最高官職,是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者,定員為6人,均出自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每旗2人。

最為皇帝的貼身警衛,領侍衛內大臣的都是皇帝親信中親信,深受皇帝重用,包括鰲拜、索額圖、明珠、傅恆、阿桂、和珅、福康安這些大臣,都曾擔任過領侍衛內大臣。


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全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的安全工作,屬於皇宮的倒數第二道屏障,手下掌管的人數上萬人。

九門提督的地位同樣也是相當重要,《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了確保四阿哥順利繼位,特意把隆科多放到了九門提督的位置上,可見九門提督的重要性。


領侍衛內大臣,不用說,都是位於清朝權力中樞的人物,比如說鰲拜,索額圖等。

和領侍衛內大臣相比,九門提督品級要低上一點,掌管的人數更多,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人數,但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自然要比不上領侍衛內大臣。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和珅在死前,也兼任著九門提督的職位。

如果用今天的話來說,陵侍衛內大臣就相當於中央警衛團的團長,而九門提督則是北京市的公安局長以及兼具部分首都衛戍司令的職權(清朝京城衛戍部隊包括是西山銳箭營和豐臺大營,九門提督下面的巡捕衙門衙門)。


小鎮月明


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跟九門提督職責完全不一樣,領侍衛內大臣是宮中侍衛處的長官,管理的是宮中宿衛,九門提督管的是北京城內城九門的兵力,都在皇宮外面。

(和珅既擔任過領侍衛內大臣又擔任過九門提督,乾隆將他從下五旗正紅旗抬入上三旗正黃旗,擁有了任領侍衛內大臣資格)

根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侍衛處設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內大臣,從一品,各六人。”這裡就明確了領侍衛內大臣的品級和定員。侍衛處是由八旗中的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子弟組成,負責保衛皇宮、皇室成員安全、守衛宮門、引導官員覲見、保衛皇帝出巡等。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都是侍衛處長官,上三旗各二人,另有從二品散秩大臣若干輔助處理各類事務,也都由上三旗選拔。下屬正三品一等侍衛60人(上三旗各20人);正四品二等侍衛150人(上三旗各50人);正五品三等侍衛270人(上三旗各90人),藍翎侍衛90人(上三旗各30人)。後各侍衛人員由武進士中選取補充,不再侷限於上三旗,但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必須是上三旗勳貴。侍衛外放官員後往往飛黃騰達。

(雍正最信任的弟弟允祥曾任領侍衛內大臣)

領侍衛內大臣雖然所管人數有限,但畢竟是宮中要地,可以進出宮廷,天子近侍,非親貴大臣不能擔任。對選拔出身有嚴格要求。往往領侍衛內大臣的身份是對大臣的一種獎賞,表明皇帝的信任。比如康熙朝的鰲拜、索額圖、明珠,雍正朝的允祥,乾隆朝的傅恆福康安父子、阿桂、和珅等。尤其是和珅,原本屬於下五旗的正紅旗,乾隆四十一年被“抬旗”進入上三旗的正黃旗,和珅才擁有了擔任領侍衛內大臣的資格。

(京城內城九門外城七門)

而九門提督就完全不一樣了。九門提督全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其屬下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步軍統領衙門所屬的八旗兵力和綠營兵丁,一部分是巡捕五營的馬步軍隊。負責京城九門內外治安巡防。既管部隊,又管警察。所謂九門,就是京城內城的九座城門(正陽、崇文、宣武、朝陽、東直、阜成、西直、德勝、安定)。凡九門內外一切軍事民防,九門提督都管。

(隆科多以九門提督身份在九子奪嫡中起到關鍵作用)

雖然品級不是最高,九門提督僅為正二品(至嘉慶時才升為從一品)。但權力相當大,統領著皇宮外京城中絕大多數的兵力。鼎盛時期,步兵統領衙門有八旗兵和綠營兵共20000餘人,五營也有兵力10000餘人,包括4000騎兵。任何人如果掌握了這樣一支軍隊,隨時可以威脅到皇宮安全。相比之下,六個領侍衛內大臣只能管五六百侍衛,實在是不足一提。所以,九門提督一職至關重要。康熙末年九子奪嫡,九門提督隆科多就是起到了關鍵作用,在雍正即位後更是平步青雲。九門提督一職一向是皇帝最信任的親貴兼任。比如乾隆年間和珅任此職務二十餘年,晚清慈禧最信任的寵臣榮祿就曾擔任九門提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