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柳樹當年活不算活,棗樹當年死不算死”是不是真的是這樣?

老農民說事


我十歲的時候,家裡買了兩棵棗樹,一棵是葫蘆棗,一棵是枕頭棗。剛種上的半個月,每隔一天都會給它們澆水,但是眼看著其它樹都發芽了,院子裡的兩棵棗樹絲毫沒有發芽的意思。當時我特別難過,第一次種樹就遇到這樣的情況,心裡很受打擊。

後來母親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安慰到:“柳樹當年活不算活,棗樹當年死不算死”,母親讓我多點耐心,多給棗樹一些時間。別說,第二年的春天奇蹟真的出現了,去年種下的兩棵棗樹竟然都吐出了嫩芽,看到眼前的一抹綠色,我欣喜若狂。

後來上初中時,才知道這是一句流傳在我國農村的農諺,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卻蘊含著無數農民的智慧。也正是由於這句農諺和母親對我的影響,讓我深深的喜歡上了農諺,並在以後的生活、學習、工作中,不斷的收集、學習有關的農諺。

再後來,有一年春天回到家時,正好趕上了村裡植樹,村裡買了很多柳樹苗,把它都種在了水渠邊,當年差不多百分之九十的柳樹苗都發芽了,但是到了第二年,有很多都死了,沒再發芽。

這次的經歷讓我對“柳樹當年活不算好,棗樹當年死不算死”這句農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且對傳統農耕文化更加喜愛,這就是萬千農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鄉間行者』紀錄農村生活變化,分享農村風土人情,傳播農村民俗文化。關注我,帶您瞭解真實的農村!

山西鄉土


農村俗語“柳樹當年活不算活,棗樹當年死不算死”是不是真的是這樣?

農諺也就是農民在經年累月的勞動實踐中得出的各種實用的經驗和智慧,對以前傳統的農作種植起到很大的指導作用。

至於“柳樹當年活不算活,棗樹當年死不算死”的說法,不過是樹種在種植中發現的假活和假死狀態的總結罷了。沒啥稀奇的,這是兩種樹種經常性的生長狀態。

櫻桃好吃樹難栽,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不要認為種樹是個體力活,其實也有蠻多講究的。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說的好像柳樹很容易成活似的,其實不然。柳樹也很難成活的,我們把柳枝插在土地裡,當年貌似也會像活著的樣子,其實是柳枝裡面的含水量比較大,能夠繼續供給柳枝長出新枝新葉來,但是過不久就會乾枯,什麼原因呢?只要把柳枝拔出來就會發現了,柳枝並未生根,而且先不基本上已經壞死腐爛了,這也就是柳樹當年活不算活的說辭。

至於棗樹,大家都知道的,棗樹外皮粗糙,很難儲蓄水分,但是棗樹耐乾旱生命力極強,在不管多麼貧瘠的土地上都可看到棗樹的身影。這也是農民喜歡棗樹的原因,樹材質好,又能結果供人吃。那麼棗樹為啥會發生假死狀態呢?我們知道在起挪棗樹苗的時候,往往會把棗樹的鬚根或者大根破壞掉,這樣對於棗樹的返青是極其不利的。但是前面說過了,棗樹的生命力極強,只要給與水肥,它就能堅強的生存。第一年之所以枝葉假死,是在默默的積累復活的力量。待到水肥積累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會繁殖出新的枝葉來。

耐心和希望,有時候很重要。


農村老俗話


春天到了,又到栽樹植綠的好時節,現在到農村集市上會看到許多賣苗木的,但現在人們喜歡種植速生的易活的樹苗,但栽樹苗也要有經驗,不要被樹苗的枝幹狀態所迷惑,正所謂:“柳樹當年活不算活,棗樹當年死不算死”,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且聽我娓娓道來。

柳樹當年活不算活

柳樹是生命力較強的一種植物,俗話說“著意栽花花不發,等閒插柳柳成蔭”,隨便折一根柳條插在土裡可能就會發芽,但是此時發芽,並不意味著柳樹就栽活了,因為柳樹存在“假活現象”,所謂的假活就是柳樹枝幹發芽,但土裡枝幹上並未生根,所以一段時間後營養供給不上而死亡。柳樹皮薄富含水分及養分,所以枝幹上極易發芽,發芽後意味著所需的養分及水分也要增加,這時如果根部沒有長好,會加快柳樹的凋亡,所以會出現“柳樹當年活不算活”的現象。

棗樹當年死不算死

棗樹給人一種“皮糙肉厚”的感覺,也正是棗樹的這種生理特點,讓棗樹體內的水分不易蒸發,發芽的能力也不強,所以剛移栽的棗樹在一段時間內很難發芽。但棗樹體內的水分及養分都供給到根部,供根部生長,等到根部發達後,來年才會有嫩芽吐出。所以會有“棗樹當年死不算死”這一說。

所以為了提高樹苗移栽的成活率,要儘量保證根部的完整,通過修建側枝儘量降低水分及養分的消耗。

【大鄉】專注農業、農村、農民,承載您的鄉土、鄉村和鄉情,歡迎關注!

大鄉


"柳樹當年活不算活,棗樹當年死不算死",這是農村農民的一句種植諺語了,根據他們多年以來的種植經驗總結出來的,以免大家在種植過程中,對種植柳樹與棗樹發生誤判,誤毀,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種植過林樹的老農們都知道,柳樹的種植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插枝,就是春天插柳柳成萌,而另一種是幼苗裁種,這兩種方法都成活率很低,為什麼?


如何判斷柳樹的成活方法

因為插柳與裁柳兩種方式,一種是無根,而另一種根系發達,兩種柳樹都需要大量的水份才能維持生存,而兩種柳樹都不容易發出新根,柳樹水份難以維繼,就只能在雨水充沛的春季才得以根深葉茂,可是到了夏季少雨季節,新插新裁種的柳樹水份就難以供應上來了,要想判斷它們是否已經成活了,還需要過一個六月天,經過烈日曬烤才行,所以春季看到新插新裁柳樹發芽長葉還只是假象,還稱不上真正的活下來了。

如何判斷棗樹的成活方式

棗農們應該知道,雖然說棗樹根系少,但它您裁種時只要施足了底肥與水份,把棗樹裁穩了,周圍土拍緊了,就算是它當年沒有發芽散葉,它樹梢已乾枯死亡,但它的下半身仍然活著,到了下半年或者第二年,它依然發芽長葉,存活了下來,所以,棗農們平時判斷自己裁種的棗樹是否已經死亡,必須掐開它樹皮才能知道,並不可以憑外貌判斷它,以免造成自己的經濟損失。



所以民間俗語"柳樹當年活不算活,棗樹當年死不算死",是我們農村農民種植果樹,林木,判斷它是否成活了的方向標。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問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問題:農村俗語“柳樹當年活不算活,棗樹當年死不算死”是不是真的這樣?

在農村,關於棗樹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桃三杏四梨五,棗樹當年就還錢。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種植桃樹,三年結果,種植杏樹,四年結果,種植梨樹,五年結果,而種植棗樹,當年就能結果。那麼“柳樹當年活不算活,棗樹當年死不算死”又告訴我們什麼呢?

棗樹當年死不算死說明棗樹有假死現象,為什麼會出現假死現象呢?如何判斷棗樹是否假死?


首先要把棗樹的一些枝剖開,看看棗樹的木質部分是不是溼潤的,如果是,那麼說明棗樹還沒有死。導致這個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在栽植棗樹的時候傷根太多,或者棗樹的根少,不能從土壤中汲取足夠的養分和水分,即使吸收了一些,也先供給了根部根系的發育,棗樹枝葉發芽就沒有養分了。經過一年的恢復,待新根長好後,棗樹就又活過來了。這也充分說明棗樹的生命力比較頑強,就像守著土地生活的農民,不懼風雨,不怕嚴寒,不管生長環境如何,都能夠頑強的生存下去。


而柳樹當年活不算活,恰巧與棗樹的頑強生命力形成對比,說明柳樹不容易成活。

農業專家提醒大家,如果栽植棗樹最好在棗樹萌芽時期,這樣就可以避免當年不發芽的現象,而且在較溫暖的地方也可以選擇棗樹落葉後栽植。

我是【洞察三農萬象】作者、三農問答達人,我將以專業的精神專注的態度專講三農政策,為大家解疑答惑,歡迎大家的關注!



洞察三農萬象



閉花落雨


確實如此。


農村種植柳樹後,當時樹幹裡的水分提供給了“樹枝和樹葉”,看著好像是“活了”,其實只是假象而已。所以當年活不算活。


農村棗樹栽植的時候,傷根過多,或者棗樹的根少,不能從土壤中吸取足夠的水分和養分,即使能吸收一點,也要首先給那些傷根癒合用,枝葉發芽就沒有養分了。所以,看起來像是“死了”,其實卻活著。所以當年死不算死。


印象黃陂


出差北方時,聽朋友說起過。稍微有點不一樣,供參考。"榆樹當年死不算死,柳樹當年活不算活。"常種樹的朋友很容易理解。對於棗樹,有另一句,"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還錢。"意思是我們同時種下桃樹、杏樹、梨樹和棗樹,一年後能賣棗,三年後能賣桃,四年後能賣杏,五年後能吃賣梨。我們老祖宗的智慧讓我們後背的歎服、慚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