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讀書嗎?

冬瓜呱噠


愛讀 這也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小時候沒有什麼可以玩的東西 不像現在這樣 電子產品普及 那時候電視都很少 更不要說是有什麼玩具或者是遊戲可以玩



那時候書都很少有 只能到處借書 也就沒法去挑挑撿撿了 就是有什麼書看什麼書 那真是如飢似渴 只要是帶字的就想看 後來就逐漸養成了習慣 開始是看一些短篇小說 比如故事會之類的書是最受歡迎的 後來隨著閱讀理解能力的增強 開始讀一些長篇小說 最迷的時候應該是初中階段 上課都看 有好多書都是在那個時候讀的


現在手機功能強大 讀書多是電子版的 但是還是初衷不改 一有空就看小說 我對書的題材不怎麼挑 哪一類都能看 這也算是一個好的習慣吧


寄語天涯客


愛!

這麼些年,如果說有什麼事情是我一直堅持下來的,除了吃睡眼保健操就是讀書了。


我給自己定了個計劃,每天最少五十頁書,這書還不能是消遣書,基本是文學、哲學、國學、社科類的。其中文學小說最多。

有時候吧,會因為別的事情忙而落了當天的任務,那麼後來就要補上。補上也是很容易的事,可以偷懶的,比如說,讀現代派的小說一天我讀五十頁就差不多把思維佔滿了,沒法在繼續吸收更多,可是!現實主義的好讀啊!一下午讀完十多二十萬字一點問題都沒有。

《傲慢與偏見》《蛙》都只用了一下午時間讀完了,沒什麼閱讀難度,但是作者功力又在,閱讀快感並不缺少,所以不會覺得讀多了吃力。


當然,每個人讀書的習慣都不同,我是知道自己的記憶力很差很差,索性就放棄記憶讀法,直接變成感悟式讀法,即邊讀邊吸收,在讀完了之後印象還深的時候咀嚼消化了,所以即便之後我忘了這本書的細節什麼的,可是書的感受我已經確確實實擁有了。

所以我不是那種摳字的讀法,除非那個作家的語言美到我不每個字每個字的摳下去是個遺憾,我才會摳著讀的。

讀書這事很有意思,他會讓你知道許多你根本不知道的,也不曾想過的,或許還有你壓根想不通的東西,眼界的開闊就在於對未知事物一點點了解,並且習慣。見怪不怪也就可以從容待之。

世界那麼大,行走是一種修煉,閱讀是另一種修煉。

思想一直人類發展進程中最重要的東西,文學和哲學是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承載物,從閱讀中獲取前人的思想知識儲備,其實是人類發明文字的作用,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走得更快進而更遠。否則每個人的個人思想即便達到很遠,沒有傳承,下一代依舊要重頭開始白手起家的,如此一來,咱們九成九還在原地踏步踏呢!


璧合子


我愛讀書。

讀書陪伴我度過了人生中那些孤寂、迷茫、失落、消沉的時光,讓我從一次次的挫折打擊、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讀書讓我在浮躁的生活中,總能回到內心的寧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讀書讓我認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書結緣,總有說不完的話題。


我的閱讀經歷

小時候,家裡就有很多藏書,開始認字以後,我就喜歡看書,什麼都看一些,八九十年代,網絡還不發達,娛樂也比較少,讀書算是一項娛樂活動了,其實現在還很懷念那個時代,外界干擾少,往往能安心讀書。

到初中的時候,我已經看了很多世界名著,《紅樓夢》《巴黎聖母院》《包法利夫人》《悲慘世界》《平凡的世界》等等,那個時候喜歡文學多一些。

寒暑假的時候,我會到離家半個小時的租書店去租書,一本書一天好像是0.3元,因為時隔久遠,也記不太清楚了。那時還沒有共享單車,也不方便坐公交車,北方的冬天零下二十多度,我還記得自己踩著積雪覆蓋的了路面,一步步走向租書店,凜冽的北方颳得臉都疼了,內心卻是無比喜悅的,能讀書就是上學之餘最大的快樂。

上大學後,也經常泡在圖書館裡,因為忙於功課,課外書讀得少了。

工作之後,儘管經常加班、出差,我依然沒有放棄讀書,那時買了kindle paperwhite1,只要在出差的路上,有書陪伴,我就不寂寞。那時候每個月有兩三個週末都要出差,我就是在書的陪伴下去了全國很多城市。飛趟北京,4個小時,足夠讀完一本書,來回就是2本書。出差最多的一年,我竟然還看了近百本書。


後來結婚生子,懷孕期間開始看得比較多的是胎教、育兒的書。孩子出生後,從他3個月起,就開始給他讀繪本,2017年,他2歲多,那一年,我陪他親子閱讀竟然看了97本圖書,孩子在我的陪伴下也愛上了閱讀,讓我十分欣慰。

最近一年開始更多看商用類、投資理財的圖書,帶著目的去閱讀。



此生,我都將與書為伴,讀書,跟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刀刀0201







人不讀書不如豬。

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人會讀書。

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愛讀書的人和不愛讀書的人區別太大了。形容人有氣質,文質彬彬,儒雅,都是描寫愛讀書的人。

自從倉頡造字以後,書就慢慢出現,但那時造紙術沒有發明,文字記錄在甲骨,石頭,竹簡上。西漢造紙術發明後,在東漢初,就有了紙印的書。這對愛讀書的人來說,無疑是喜大普奔的消息!你想想啊,如果你捧著一本竹子刻的甚至是石頭刻的,那不被壓死也被壓骨折。對於愛讀書的人來說,書越輕便越好。

現在手機裡很多軟件都可以讀書了。什麼類型的都有。

但我還是喜歡看紙質書,去圖書館借,或者買一些回來慢慢品讀。我讀書類型廣泛,愛情小說,懸疑推理,科幻,科普,醫學,心理。。等等,都有所涉獵,可惜,學藝不精不專長,泛泛而已。

對我來過,寧願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書。我至今還記得8歲時我剛讀小學三年級,就捧著父親的珍藏版來看了。那是一本豎立排版的老書。我那時候識字不多,看幾個字就查字典,看看讀什麼音,什麼意思,一一記住,理解意思。我的850度大近視就是那時候落下的。

我愛讀書。我的生活可以沒有男朋友,但絕對不能沒有書。


哎喲菲菲不錯哦


可能已經不只是愛了,而是一種習慣。



讀書可以瞭解到很多新的東西,增長自己的視野,改變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也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或者讀書,也可以結交很多的朋友。有時候會特別的單純,就是想放鬆自己,讓自己的身心在另一個世界漂流。還記得周國平的散文裡講過一句話,我站在高處看下面的熱鬧。這可能就是我追求的目標吧。

當然,現在社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讀書可以增強自己的競爭力。比如獲得更好的待遇,受到別人的尊重,也可以緊跟時代的潮流。有這麼多好處,當然要讀書啦!


宇安


從我自身經歷看,愛讀書是天生的,小時候出生在農村,父親是有點文化、人品高貴、氣質儒雅的男子,母親是幾乎不識字的家庭婦女,我可能遺傳自父親,自小喜歡讀書、聽評書、聽故事,可家庭沒有氛圍,更沒錢買書,第一次去縣城的新華書店是上了大學以後了,讀書之萌芽便是連環畫,父親偶爾給個幾分錢的零花錢,別的小孩都去買水煮五香豆等零食,而我忍著美味誘惑攢下零錢,攅得夠了便買一本連環畫回來,如飢似渴,視若珍寶。初中時學習優秀,有時獎品會是一本小說,珍愛程度好比過年心情,高中與書的接觸漸漸多了,那時同學們傳看最多的是瓊瑤的小說,美好的高中三年也是人生中美好回憶的一部分。1988年考入河南大學,才是精彩人生的開始,大學的圖書館使我眼界大開,身體走出了可愛的家鄉,心靈卻走向了全世界,靈魂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都得到了縱與橫的拓展。其間大學四年也幾乎沒有多餘的錢買書。剛畢業,工資低,每個週日留戀的是盜版書市場。文化的悲哀,而我是不得已而為之。如今擁有六個紅木書櫃,喜歡的書就買回來,而且喜歡經典珍藏版,只有不喜歡,沒有捨不得,這便是我目前的幸福人生。




雲水禪心0921


讀書是我由小就一直堅持的一件事,我讀書並不是有什麼目的,不是為了提高自己或者寫作什麼的,完全是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

小時候文化生活特別簡單,那時候我就愛看連環畫或者故事書,那時候對一切為止事物都好奇,不過那時候可看的課外書確實不多,一旦有我自己也是廢寢忘食的看。記得那時候小學報名領回課本,拿起語文書就可以看半天。

後來上了初中看的書就多了,很多書都是哥哥那邊拿來的,看了一些外國名著和金庸古龍的小說。讓我震撼的是第一次看武俠小說,是古龍的《名劍風流》,當時拿到那本書什麼概念,上課都沒心思,只要老師看得不嚴我就上課偷偷看,下課更是哪也不去的看,晚上也是坐在教室看的很晚。感覺人就進入了古龍構思的那個武俠世界裡面去了,好像是花了四五天把這本書看完了。其實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古龍的《名劍風流》算不上是出色的武俠作品,但是當時我就覺得那是最好的武俠小說。

從那以後我又看了金庸的射鵰系列,和神鵰俠侶,對於十幾歲的我,當時最愛的書就是武俠。記得有一天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看完了金庸的《俠客行》,那本書有五六百頁,我也不知道那時候是怎麼做到的,幾乎是不停的翻書。

上中專後,由於可玩的東西太多,又處在青春期,身邊朋友也多,那幾年確實沒看多少書,不過跑圖書館也不算少,基本上總是在一樓預覽室看各種雜誌,那時候更關心是中國以外的世界,看各種雜誌,還喜歡看有關於臺灣社會的東西。那時候也看了幾本小說和專業書,都是在圖書館借來的。

畢業後幾年由於工作原因,那幾年沒怎麼看書,不是不想看,第一是忙的沒時間,第二是工作場地太偏僻,買書不易。有一段時間沒書看,生活特別枯燥,我們的工作性質那時候幾乎是勞改一樣,在養殖場工作,沒書看的時候,拿起獸藥的說明都能看半天,有一次師傅給我帶來一份參考消息,我把那份報紙看了無數遍。那時候覺得閱讀真的是我不可缺少的一種生活方式。

這些年隨著科技發展閱讀也越來越便捷,以前冬天躺在被窩看書,手露在外面會冰涼的,那時候就想假如有一天看書不用雙手翻書就好了。現在基本上就實現了,一隻手可以用手機看書。而且到了如今也不用手去翻書了,手機裡有各種聽書軟件,閉著眼睛都能看書了。

科技發達確實好,這些事以前都想也沒想到,現在想看書只要上網搜一下,十有八九就能搜到電子版的,然後下載到手機裡慢慢看,至今手機裡至少有幾千本電子書,這些書假如一本本都去看,那麼至少要幾年不吃不喝。

如今閱讀的範圍越來越廣,看大眾喜歡的書,還看冷門書,甚至看國內沒有出版的書籍,我覺得書籍確實是個好東西,讓我更清楚的看清了這個世界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之前有位演員的一句俗話說得好“一天不練功,只有我知道;一週不練功,同行都知道;一月不練功,觀眾也知道”。而讀書也恰恰如此,在這個物慾橫流的飛速時代裡,社會腳步太快,快節奏的生活裡,人們的物質需求逐漸得到滿足,反而精神方面漸漸空虛。

科技飛速發展,有人得了手機控,一單離開手機,就顯得心神不寧,但是拿著手機,又不懂要做什麼,內心的空虛,他已經不知道自己支配手機還是手機掌控了他,所以他感覺自己很忙,但是又不懂自己在忙什麼,該怎麼做,想起之前豪言壯志的計劃,在網絡自己遊戲之前慢慢屈服,越是焦慮就越看不下書,越是看不下書就越焦慮,週而復始,漸漸迷失本性。於是讀書成了一小部分人的專利。

活在名和利的世界裡,很多人覺得讀書出來就是要有更好的工作和待遇,把讀書看成一種功利性的事情。讀書,已經不是作為一件愉悅之事,它好像是學生痛苦的根源,有傳說中的“恐字症”,讀書早已不是一件自願去做的事,而是變成了應式的任務,機械的學習!

以至於現在手捧紙質書,津津有味的讀著的人已是“鳳毛菱角”了,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樣的名句也成為了他人的笑柄,“你看,那家誰誰的,整天讀書,而我從沒讀過書也比他過得好”,每當我看到這樣的局面,我心裡都莫名奇怪的傻笑起來,笑這世界怎麼變成這樣了,高傲無知的現代人,誰說讀書一定就要流芳百世了,就得月入輕鬆過萬了。自己沒讀過幾本書,反倒整天提“讀書無用論”,生怕別人不知道,生怕錯過了別人的耳朵,其行為不雅,這才看出讀書與不讀書的差別。

讀書是使人修身養性,古語云“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達天下”,陶冶情操,消除憂慮,裨益大腦思考,觀古人之行事,實則與古人面對交談也,這樣的事,即使全世界擯棄了,我也還會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