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用儒家儒術治國,都跳不出“富不過三代”、“頻繁地改朝換代”的歷史週期律?

藝術就是謊言


儒家治國是封建社會。但以通過否定儒家而全盤否定東方道德倫理,繼而全盤西化,就是精分、腦殘。

選擇性挑話,將普遍性問題扣成儒家獨有,是提問者的詭辯技巧。

你只知道“富不過三代”,卻不提“三代成世家”。你只提中國“頻繁換代”,卻從不提東西方改朝換代的定義不同,迴避300年一朝放封建社會並不算短這事實。

論守業,封建社會就沒有一個政治倫理比儒家好。而且比其它政治倫理,中國儒家王朝還有科舉制度這個上升空間。而西方的,平民永遠當不了貴族。

至於談到現代社會,參考下韓國的儒家現代化。就算不談儒家,中國當今的政治倫理也不比西方那套差。


雲出無心David


一,“富不過三代”與儒家思想沒有必然關係。

“富不過三代”與儒家思想沒有必然關係,但是與”頻繁改朝換代”有必然關係。然後,改朝換代以後,儒家思想影響深厚的人又會捲土重來仍然富有。

二,執政者逃不過”頻繁改朝換代的週期率”的原因是執政者自己只教育人民遵守儒家思想而自己不遵守,也就是說不能以身作則。更沒有遵守“爾奉爾祿,民脂民膏,上天好欺,下民難虐”祖訓,把天下眾生都視為己有,貪得無厭,禍國殃民造成的。歷朝歷代遵守儒家思想愛民如子的帝王將相都得到了善始善終,都受到了人民的愛戴和傳頌,因此便有了“流芳千古”一詞,反之也有“遺臭萬年”一詞伺候。

儒家思想不僅恩惠中華民族子孫萬代,也恩澤了亞洲鄰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儒家思想是人類歷史上的瑰寶!現代中國人且不可以一葉遮目而窺全貌地看待儒家思想,也千萬不要忘祖數典以抬高自己是什麼“大師”比“百姓”有知識來玷汙中國傳統文化。


美加日商貿


靠儒學治家,“富不過三代”;用儒學治國,擺脫不了頻繁政權更迭的週期率,這是事實。為什麼?這是儒學本身的缺陷使然。

儒學倫理是自然倫理,而不是社會政治倫理。什麼意思?儒學主張家庭倫理關係只規定了“父父子子”,是自然法權關係;夫妻關係儒家只講“夫為妻綱”,那麼一家中既有父、母、兄、嫂、妹、弟,各自之間彼此在經濟上是什麼關係?儒家並沒有給出規定。父去世,財產關係如何處理?或父母、兄去世,家庭財產如何繼承和分配?儒家沒有說明。父去世、弟又有一個孫子,財產怎麼處理?也沒有說。這時儒家倫理已經失效,在已經變化的權力關係求助儒學已經不能提供任何依據,面對權屬爭議無可奈何必將無法持續而走向敗亡。這時如果羅馬法登場,或者是《拿破崙法典》登場就完全可以避免出現這樣的局面。因為這些法典對權屬關係及其變化應然產生的繼承法也都做出了明確規定。不至於因為權屬關係無序而使企業無法持續經營。

同樣,國家關係也如此。國家是由一個一個人組成,權力主體是一個個的個人,國家只是由一個個個人明示契約(選舉)產生或者默示同意(同樣是權力合法性來源)產生,國家應該是上述法典規定的權力關係的保護者,才能保持權屬關係持續明晰,才能使個人無論獨立自主經營還是合資合作經營都能夠持續下去而不會混亂失序。國家在倫理上獲得的權力完全來自於公民的委託授權而沒有自己獨特的、不受制約的權力。國家通過憲法和法律保持權力關係的持續穩定,任何人不得隨意改變或破壞,否則將陷入失序。孟子在這方面有一些論述,主張“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還主張國家稅收節制。這些話也都是一些原則或概括性語言而不具體。孔子連這些論述也不存在。在專制條件下權力不受制約便很容易縱慾無度而橫徵暴斂,到忍無可忍的時候民眾必然揭竿而起造反起義,王朝崩塌。

人類歷史的經驗說明,沒有保護個體權利的法治社會,家庭也好、國家也好,財產權利關係混亂必然導致整體性混亂。不從中吸取教訓不斷重複無法治的社會就無法擺脫週期率的折磨,永遠走不出治——亂——崩潰的往復循環。對儒家思想迷信,拒絕法治原理,治家,富不過三代;治國,國不得安寧。


我思故我在我在我必思


若以儒道至聖至明的大道禮法為宗旨育化萬方,,全世界就太平無事了,,其和為貴克己扶禮,中庸之道是不偏不溫的治世良藥,,趙普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其博大精深,風華萬代,,儒教育人教化,尊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禮崩樂死,有糧而無孝,似晉文公小白,為人不恥,,富不過三代,漢有霍光子,弄權害主禍害百姓而亡三族,,大清民國當今也很多,,多為史治有漏,亡羊不補牢而導致,,驕傲淫穢,拉邦結派,花天酒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人以類聚,貨以物分,,但歷史也又很多名儒大家傳承千年不朽,,萬師楷模孔子以歷經二千多年仍風光無限,傳道全世界,,大漢石家也是四世三公,,嶽王爺後代也傳世而今,,,,,


94310417小云


儒學是戰國時期的顯學。孟子和荀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性善之說,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仁 、義 、禮智這四知品質是先天固有的。他要求人們存心養性,使這些品質礦而大之,以達到改造客觀世界的目的。孟子這種唯心主義理論對後世的儒家思想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在性善論的基礎上,孟子又導引出關於仁政的學說。仁政具體內容包括:一恢復並田,二省刑罰薄賦儉,三是行王道,即行先生以徳仁治國的方略,反對霸道。

以此相應,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重民思想,他認為統治者得天下,是“得其民得其心”,而不是靠武力統天下。

孟子是地主階級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唯心主義的,但是其中有些思想和主張限制統治者階級過份剝削和壓逼人民方面也起過一些作用。有些言論如“富貴不能任,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應當肯定和發揚的。

孟子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學說,對後世影響很大,孟子被尊為“亞聖”儒家學說則被稱為孔孟之道。

那為什麼說儒家思想不能富過三代呢?當社會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人民生活過去壓逼。就會出現很多社會矛盾,統治者不能解決就會出現很多階級鬥爭!所以富不過三代就是這個原因吧!




逝去一首首歌


確實這樣,中國朝代更迭確實比較頻繁,這幾千年來超過兩百年的王朝只有那麼幾個,而且那幾個超過百年的王朝也並不是一直太平無事,很多王朝到了中期就出現很多問題,甚至爆發起義。

為什麼我們古代一直在重複王朝更迭?我覺得這就是制度使然,我們古代實現的是封建獨裁製,也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個國家都是皇帝一人的,皇帝可以決定整個國家的任何事情。有時候皇帝做的決定甚至都沒有反對的聲音,也不允許有反對的聲音。由於權力的過於集中,權力主要集中在皇帝或者皇帝親信手中,所謂絕對的權力就會產生絕對的腐敗。

隨著王朝的延續,那些在王朝裡獲得利益的群體也在越來越大,因為不管是哪位皇帝執政他都會運用新的親信,提拔新的官員,而這些既得利益者只要一旦上來了,他的整個家族也就跟著發跡了,由於當權時財富的積累,只要王朝不滅亡,他的後代甚至可以坐吃幾代人。而這些既得利益者一旦上來,就很少再會跌落到貧民階層,到了王朝後期就是貧民的數量維持不變,但是靠貧民養活的人口卻增加了很多。這樣國家就會走入惡性循環,直到國家滅亡。

這讓我想到崇禎的岳父周奎,他身為國丈,崇禎請他為國家捐款,他只捐出出了一萬兩就哭窮,後來她女兒周皇后變賣了自己的嫁妝為父親湊了五千兩,就這五千兩週奎還剋扣了兩千兩,可是到了大順進京,大順軍一下子從周奎家裡抄的紋銀五十多萬量,這還只是周奎一個例子?權臣如此,國家焉能不亡?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在我看來,治國之道在於先治思想,而儒家就正好補充了這一點。

從孔子開始,儒家思想走上歷史的舞臺,經過與各流派的較量,逐漸勝出。

漢武帝當政時,接受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國家政策,使得儒家成了漢朝官方文化、政治策略。從此後世沿用兩千年之久。

儒家思想對於中國的歷朝歷代貢獻,是其他任何流派都不能企及的。儒家講的最多的人倫道德,正是有了這些道德禮教,使得中國有了文明、禮儀之邦的稱號。

儒家思想文化最適合用在教育全民思想道德。我們今天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也是走的儒家思想的路子。

雖然文化大革命時期提倡過打倒“孔老二”,這樣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國家安定和諧,是靠文明道德約束,而文明道德是靠自身的休養的自覺性有關。如果用法律約束,也只不過是多幾條法律,多幾個監獄,還是治不了社會穩定的根本原因。

提升全民素質,才是打造穩定、和諧社會的根本。而提升全民素質,儒家思想就是最好的教科書。

再者,關於儒家思想富不過三代,導致朝代更迭的說法,是很愚蠢的,且沒有任何依據。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千古不變的道理。朝代更迭是歷史與時代性的產物。西方國家不用儒家思想,不也是朝代更迭頻繁嗎?

朝代更迭是與歷史潮流有關,如皇帝昏庸無德,暴餮天物,奴隸百姓,那麼就會逼迫許多人起義反抗推翻王朝。如外敵入侵導致亡國等。有時候也是歷史的必然性,如清朝之於民國。

最後贅述:漢族之所以強大到同化一切外來種族,是因為有強大的文化根基,而這文化根基裡儒家思想就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蒙古鐵騎踏遍中國大地,建立了元帝國,但是依然無法改變漢族人的文化、習俗。滿洲人打入關內,清朝統治了中國,但是依然使用漢字,說漢語,這就是文化的強大所在,也就是儒家思想強大的所在。

儒家,是教人做一個有用的、有品德的人。沒有教我們去亡國,去敗家。所以富不過三代與朝代更迭,與儒家無關。


作家張志海


這位提問題的老師好像和儒家思想有深仇大恨,變著法的,圍繞著儒家思想從不同的方面,角度提各種各樣羞辱儒家文化,但又不著邊際的,極其無知的,實際根本不懂儒家思想的問題出來。也實在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儒家思想繼承於周,周的江山八百年,時間短嗎?秦統一天下,但採用的是法家的治國思想,殘暴不仁,時間很短,二十幾年完蛋;漢,西漢,東漢加起來四百年短嗎?西漢滅亡以後,為什麼東漢能夠再次復興,固然和劉秀的英明神武密不可分,但為什麼是劉家,而不是別的姓氏?儒家的忠君愛國思想功不可沒;接下來三國時期,曹操是公認的一代梟雄,雄才偉略,大權獨攬,為什麼始終沒有對手無一兵一卒的漢獻帝取而代之?儒家思想;西晉之所以短命亡得快,家族內亂,帶來外敵入侵,自己找死厭不得別人,接下來的亂世就不用說了;隋統一天下,隋文帝的時代國家繁榮昌盛自不用說,隋煬帝接班後,橫徵暴斂,驕奢淫逸,四處征戰,導致民不聊生,農民揭竿而起,那也是自作孽不可活,誰家敢保證不出一個敗家子呢?和儒家有毛的關係啊!相反當時多少儒家的忠君愛國的大臣,因為不顧生死地勸諫隋煬帝,而搞得人頭落地!大唐建立以後,共統治二百八十九年,接近三百年短嗎?唐玄宗早期有開元盛世,可以算得上一代明君,可後期他不努力了,要花天酒地,寵幸奸佞小人,重用亂臣賊子,從而導致安史之亂,大唐的一蹶不振,這純屬個人問題,和儒家有一毛錢的關係嗎?再接下來是必然的亂世,然後是宋,北宋和南宋共三百一十九年,短嗎?北宋的滅亡一是,是皇帝窩囊沒用,又重用奸佞,導致外敵入侵,無人能擋,二是趙匡胤建立大宋為了便於和穩固統治,重文輕武,國家在軍隊建設上有重大的安全漏洞,導致最後子孫亡國被俘的惡果,這又和儒家有一毛錢的關係?相反,為什麼趙構那麼一個軟蛋,會復興大宋?正是由於有儒家的忠君愛國思想,否則為什麼是他——趙構,趙家子孫而不是別人?儒家思想;那些看到這裡不服氣有屁話要說的記住,那時候的君王就是國家的象徵。君王完蛋就意味著國家完蛋!隨後的元,外族建立但很快被趕跑,再隨後的大明,兩百七十六年短嗎?它的滅亡除了崇禎前面幾代皇帝的折騰,就是崇禎帝的剛愎自用,不會識人用人,能力不足,加之當時的國內災禍不斷,導致民不聊生,人民揭竿而起,外面努爾哈赤又是一代雄才趁勢崛起,總之,天災人禍,內憂外患都是屬於運氣與個人才幹的問題和儒家有一毛錢關係啊!再接下來的大清,外族建立,正是因為完全的漢化,儒化,才有兩百六十九年的統治,要不是外敵入侵,它的統治可能會更長,有人又可能不服,那麼把大清和元對比一下就知道了。歷朝歷代凡皇帝的儒家老師都是教皇帝要如何的勤政愛民,節約民力的,沒有哪個真正的儒家老師教育未來的皇帝如何橫徵暴斂,奢侈墮落的。綜上所述,各朝各代之所以亡,雖原因複雜,但更多與當時的皇帝個人的氣質秉性有關,不僅和儒家沒有一毛錢的關係,相反,正是因為儒家的存在帝國才得以長治久安,甚至被滅亡了,有些王朝,他的子孫還能再次復興。西方的王朝我們就不說了,東方的比如韓國,每個朝代的時間也是比較長的,因為韓國也是儒家思想是主流。日本雖然是萬世一統,但是那是因為從一開始它的道統就是天皇不僅是人也是神,另外,由於他是神,所以日本歷史上的權臣和手握兵權的大軍閥們一般就不好動天皇。但這是明裡,暗裡歷史上謀殺天皇的不在少數,至於把天皇架空那更是不在話下。日本天皇是直到近代明治維新時期才真正開始掌權,在此之前一直只是傀儡。既然是傀儡,又有什麼必要動他呢?所以,天皇的長存和什麼教育思想無關,只和它的產生背景和生存的歷史環境有關。還有一點要記住,日本也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希望以後不要再提這種愚蠢無知又無聊的問題了!


厚積薄發才是精品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只以富貴傳家,不修道德,不修仁義,可不是富不過三代麼。如果無道無德不仁不義之人的富貴還能千秋萬代,那只有奴性的人才忍得下啊。


政府失職,不能正常履責,不能保境安民,那可不就得改朝換代換個盡職履責的。這都能忍下去不改朝換代,那就只有靠奴化、愚化人民才做得到啊。


儒家正是如此教化人民,所以儒家理論才偉大、普適啊。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高抬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長風浩蕩


孔子儒家文化的思想主體特徵是肓目的維護統治階級利益,對內是採取治人治心捆綁,劣內打壓政策,至使人們膽小,怕事,各自原始求生,無創造,無發展,國家與人民都在綱絲繩上游走,在開國年代,新君主尚顧民情民心,但事過百年後,君吏心欲膨脹貪婪肆極,社會矛盾加據,加之生產力低下自然災害四起,內強外邦橫生,而孔儒之道只是為人處事權宜之策,無法應對社會叢生矛盾,無從在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民生利益上作實質性改進與發展,只有自然而然的淹沒在無情的民戰與外邦的刀槍之中,在承啟亡的掙扎中穩不過三代,三百年必亡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