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湖長橋不長,斷橋不斷?

山子204627165


看到這個問題,使我的思緒又回到了2004年的清明節。那時我在上海上軍校,清明節學校放假,和同學們約好一起去西湖遊玩。就是在斷橋出了一大糗事。斷橋當然非常有名了,我們一行的目的當然也是很想到斷橋上游玩。可是,我們把整個西湖到遊遍了,也沒有發現那座橋是斷的啊。在大家的印象裡,斷橋就是斷頭橋,只能走一半。我記得我們當時就站在斷橋上,問題身邊的遊人,去斷橋怎麼走,遊人告訴我們,你們現在站的地方就是斷橋。整的一群同學非常不好意思。後來,我們回來後,專門查了一些資料,還問了當時學員隊裡家在杭州的同學,才弄清西湖的一些景點的由來。

現在我來回答你的問題。人們常常把“長橋不長、斷橋不斷、孤山不孤”稱為西湖三大怪 。

長橋位於西湖的東南角,南屏山的北麓。南山一帶山水由此注入西湖。長橋緊靠西湖十景的“柳浪聞鶯”,西面二百米處有著杭州著名的“蘇堤春曉”“花港觀魚”“雷峰夕照”和傳說中濟公和尚出家修行過的“淨慈寺”等景點,東面連著“新西湖十景”的“玉皇飛雲”及傳說中梁山伯和祝英臺讀書過的“萬松書院”。長橋,又稱雙投橋。相傳宋朝時,錢塘王生名宣教者與陶女名師兒者相愛,但為陶母所阻,眼看美好婚姻難成,倆人月夜雙雙跳下長橋,橋下新開兩朵玉芙蓉,故長橋又稱雙投橋。

斷橋位於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點上,一端跨著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經建成,宋代稱保佑橋,元代稱段家橋。在西湖諸多大小橋中,她的名氣最大。民間愛情傳說《白蛇傳》的故事即發生於此。傳說白蛇娘子與許仙雨中在此相逢,借傘定情。因這段傳奇的愛情,使斷橋蜚聲天下,此橋也是湖上第一情人橋。由於斷橋所處的位置背城面山,處於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點,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當瑞雪初晴,橋的陽面已經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遠遠望去,橋身似斷非斷,“斷橋殘雪”就因此得名。我記得前幾年還在斷橋上舉行過相親大會,場面那叫一個火爆。

孤山西接西泠橋,東連白堤,海拔35米,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孤山景色唐宋年間就已聞名,南宋理宗曾在此興建規模宏大的西太乙宮,把大半座孤山劃為御花園。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宮,雍正皇帝改行宮為聖因寺,與當時的靈隱寺、淨慈寺、照慶寺並稱“西湖四大叢林"。為什麼要取名“孤山”呢?這是因為歷史上此山風景特別優美,一直被稱為孤家寡人皇帝所佔有,所以被為孤山。


MrLee197493945


長橋不長,是地理環境變化而導致的

長橋位於西湖東南角,鄰近淨慈寺,建於宋代,長達500多米,恰似一道長堤。

此橋橫截西湖湖面,主要使長橋水的三股山水能有規則地流入西湖。

橋上還築有橋亭,外觀十分壯麗,橋旁還種植了許多桃李,景色非常嬌豔,不亞於白堤,蘇堤。昔進有這麼一聯詩描寫了長橋的景色:“倒銜碧水半輪月,橫臥晴空百尺虹。”因此它在宋時也被列為“湖山勝概”之一。

宋後,因南山一帶的水源減少湖面下降,西湖葑蔓淤塞,長橋就徒有虛名了,令人惋惜。

到了明正統年間,長橋完全廢毀。

斷橋不斷,“段”諧音作“斷”

斷橋名稱來自傳說故事。

從前,,從孤山到西湖白沙堤,只有一座無名小木橋,與湖岸緊緊相連。遊人要到孤山去遊玩,都要經過這座小木橋,日曬雨淋,橋板經常要爛斷,遊人十分不便。

橋旁住—對姓段的夫婦賣酒為生。兩人心善曾助過一老人,老人還以三顆的酒藥後辭去。靠這三顆酒藥,段家夫生意越做越大。

三年後,老人重回此地,顯跡為神仙。並提點二人修葺小木橋。

段家夫婦便在在原來的小木橋處,造起青石拱橋,並於橋頭建亭子。從此,遊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橋斷啦。

鄉親父老懷念段家夫婦行善造橋的好事,便把這橋稱為段家橋。後因“段”、“斷”同音,使被稱為斷橋。


更多實用有趣的旅行資訊,請關注:OKYLIN麒麟喲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