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攻擊一個國家時,為什麼不印敵國的紙幣,讓他們通貨膨脹?

噴子和機械鍵盤結合體


有啊,這種事情以前打仗的時候很常見的。二戰期間日本印了幾十億中國的假幣。德國為了攻擊英國,也印了大批的假英鎊。就連建國後,臺灣方面還印了大批的假人民幣和假港幣呢。一直到現在,內地的假鈔技術也大部分都是臺灣傳過來的。

抗戰期間民國政府的貨幣叫法幣,剛發行時候購買力還可以,市場流通情況也很良好。可隨著抗戰的爆發,民國政府不斷的增發貨幣。同時日本人也趁火打劫,跟著印了大批的假鈔,導致法幣大貶值,最後跟廢紙差不多。這裡面還有個有趣的事情。

就是民國政府印的法幣比較粗糙,而日本人印的非常精美,所以很好辨認,剛開始投放的時候直接就被很多人認出來是假的,因為日本人印的假鈔比真的都真。

而地球另一邊的歐洲戰場上,德國人也忙著印刷假英鎊,想借此來擾亂英國的市場。德國人拿著假英鎊到英國購買了大量的物資。德國人的印鈔技術非常高超,連瑞士銀行都被騙過了,德國人還拿著一批假鈔順利的存到了瑞士銀行裡。英國市場上最多的時候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英鎊都是假鈔。

後來英國人發現了這件事情,不過由於德國人的技術很先進,連英國政府都沒有很好的識別方法,只能隱瞞下這件事情。一直到戰後發行了新版英鎊,才算終結了這件事情。不過現在德國印的假英鎊在收藏市場非常受歡迎,價格高居不下。

另外建國後,臺灣方面有點不服氣,可打又打不過我黨,只能背地裡做點小動作,其中就包括了印假人民幣。從50年代開始,臺灣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官方的組織,來執行這個工作。

他們先印了大量的假鈔,其中包括人民幣和港幣。用漁船偷運到廣東、香港一帶,極大的擾亂了內地市場。後來連美國都看不下去了,因為美國人在內地也有投資的,廣東一帶的外國商人比較多,好多老外都收到了大量假幣。於是美國人出面責令臺灣,不讓他們再幹了,臺灣方面這才解散了假鈔工作組。

不過印假鈔並沒有停止,只不過有官方變成了民間。工作組被解散後,印假人民幣的技術也流到了臺灣民間,灣灣的嘿涉會繼續了這個工作,一直到現在都沒停。內地的假鈔大部分都是從灣灣那流傳過來的。


漂浮菌


在戰爭中,確實存在著印敵國鈔票,擾亂敵國金融的情況。但是,要以此達到完全讓對方經濟崩潰是很難的。

這個問題我們分兩方面說。

首先,通過印刷敵方的鈔票,擾亂敵方經濟,是可行的。

一般來說,如果印刷敵人使用的鈔票,能夠派遣我方人員在敵國進行採購,哪怕採購到一些非緊要的物資,也是用我國的廢紙換了敵人的貨物,經濟上是一種收益。只是這取決於敵我邊境的戒備程度。一般來說兩國既然交戰,邊境一定封鎖很嚴,要把鈔票運進去都已經困難,還要因此把購買的物資運回來,更是難上加難。

甚至,哪怕不是用偽鈔去買東西,而是把偽鈔“散發”給敵國民眾,多少都能起到一些破壞敵人金融的作用。只不過這種作用也比較有限。畢竟錢散發給敵國民眾,無非相當於敵國民眾手中的紙鈔多了。確實會造成貨幣貶值,但貶去的值也還都在敵國百姓手裡。所謂肉爛在鍋裡。真正決定戰爭的物資資源並沒有從敵國流失。

再說,如果要用我方人員在敵國使用偽鈔,數量太少了意義不大,如果使用數量太多,又容易引起敵人的察覺。對於通常的戰爭而言,我方在敵國的據點是有很大情報價值的,如果為了花一些偽幣就暴露,也太虧了。

總之,受制於偽鈔印刷的技術、偽鈔的搬運速度、偽鈔的花費速度和散發速度等,偽鈔戰略實際能發揮的作用是比較有限的。

歷史上,確實有印刷偽鈔的戰術。二戰中,納粹德國就採用了名為伯恩哈德行動的計劃,印製大量的英鎊假鈔。要知道當時英鎊是世界貨幣,印刷技術非常先進,而德國竟然能夠仿造,可以說極為牛逼了。據稱德國每月可以生產3000萬英鎊,最終這些假幣幾乎佔據了英國英鎊總量的三分之一,一直流通到了1946年英國發行新幣,這才使得這些假幣退出了市場。

當然,我們可以看到,英國也沒因為這些假幣行動就真的破產。

另外,在抗日戰爭中,由於中日雙方的地盤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國統區、根據地和敵佔區的物資流通十分普遍,這就為偽鈔戰略提供了更好的平臺。於是中日都採取了印刷偽幣的戰略。

中國是印刷日本的偽幣和軍用票,主要由軍統負責搞到日偽銀行的印鈔票版,然後帶回來日夜趕印,印出來的偽鈔再運到軍統的上饒站,從那裡散佈到淪陷區。當然,日元是不印的,因為防偽比較牛。這種偽鈔戰略確實加劇了淪陷區的通貨膨脹,還使得國民政府收入了一些值錢的東西,戴笠自己和軍統大頭目們也賺得滿盆滿缽。

而日本方面則是偽造國民政府的法幣。在初期,這些偽鈔還買回了一些東西。但到後來,他們虧了。日軍費勁心力,製造了一些偽鈔法幣。結果國民政府自己卻瘋狂印刷鈔票,速度比日本的偽鈔快多了。從1937年到1944年7年內,國統區的貨幣發行量增加了100多倍。日本印刷的一點點偽鈔簡直就是沙子投進了海里。日本特務山本憲藏哀嘆:“中國實在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國家”。

(歡迎關注巴山夜雨涮鍋。也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


巴山夜雨涮鍋


請看下面這兩種人民幣

以上兩種人民幣版號為1953,因為新中國剛成立時印刷技術不行,委託當時老大哥代印,回頭找找歷史資料,因為交惡提防真版偽鈔擾亂經濟秩序於1964年全部收回,還有一張五元版。

當年我姥姥有一百張三元新鈔,當時換了一臺鳳凰自行車,放現在換個一般的豪車綽綽有餘 😂


知足散人


兩國交戰,為什麼不印敵國紙幣,讓他們通貨膨脹經濟崩潰?

(日本人掠奪淪陷區財富的軍票。中國人吃百米白麵就是經濟犯罪,這才是真正的掠奪!)

先來設想一下,怎麼樣印敵國貨幣,讓他們經濟崩潰。

1,第一步,在國內仿製敵國鈔票印版,做到以假亂真的地步。然後印出大量紙幣,或者說把敵國鈔票印版包給某些企業或者黑社會,讓他們開始印假鈔。

2,第二步,帶著大量大批量假鈔進入敵國境內,注意做好掩護,千萬不要被邊防海關查獲。

3,第三步,把假鈔化整為零,讓很多人去大量採購物資,任性的花錢。如果能買到戰略物資當然好,如果沒買到,買一些生活日用品也行!

4,第四步,帶著買到的戰略物資比如軍火、藥品、被服等,離開敵國。如果不能帶走,就地銷燬!

通過以上分析,你會發現,印製假鈔促使敵國經濟崩潰,有幾個必備條件!

1,需要一群毫無商業道德的奸商,這些奸商,毫無誠信和商業道德,但有一顆愛國心。為了國家的戰爭勝利,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當然,戰後這些人都會被滅口,因為沒有一個國家會承認使用過印製假鈔這樣的無恥行為!

2,需要一群冒險運送假鈔和物資的特種兵團隊。這些特種兵,勇敢細心,能夠順利通過邊防檢查和海關,還能夠在關鍵時刻銷燬假鈔或者掠奪來的物資。

3,需要一群分銷假鈔和採購物資的秘密部隊。這些人,善於花錢,但有能夠隱藏自己身份,能夠化整為零到處採購到想要的物資,還不被街坊鄰里而發現。

當你有以上幾點,你根本不需要印假鈔,你需要給他們一些更重要更能打擊敵人的任務。

1,愛國奸商。離開本國,到敵國去,這樣的商人,到哪裡就禍害到哪裡。這些愛國奸商到敵國去,哄抬物價、擾亂市場、欺行霸市,不需要假幣就能禍害這個國家。美國人說了“滅掉某個國家,只需要把華爾街銀行家送去就行!”

2,走私特種兵。這些特種兵,善於偽裝騙取他人信任,還善於銷燬大量物資。這些特種兵可以直接用於襲擊敵方首腦部門,銷燬敵方戰略物資,或者直接暗殺敵國鷹派。為什麼我感覺楊過就是這樣的人?狙擊蒙古大汗蒙哥,焚燒蒙古大軍糧草,還有啥,我忘了。

3,分銷採購團隊。這個團隊裡面肯定有不少天才的情報人員,讓他們去搜集敵方情報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印假鈔擾亂對方經濟的,效率低還容易被發現。所以不太好!

如果一旦被敵國發現了印假鈔的行為,一定會在國際社會大肆宣揚,除非完全不要臉,完全要自絕於整個人類社會,一定會千方百計維護印假鈔行為的秘密性,殺掉整個團隊,在所不惜!

愛國的青年,會反對印假鈔擾亂敵國經濟的計劃,他們會說,給我一把槍,讓我去打仗!他們還會說,給我一架飛機,我要去炸他們的司令部!(抗日戰爭,連和尚都當兵殺人打仗了!)

但他們不會去做印假鈔這樣的勾當,因為,戰時印假鈔掠奪敵國財富,戰後必然會印假鈔掠奪本國財富!

如果戰爭勝利有一條捷徑,那麼這條捷徑很快會成為唯一的路。印假鈔在戰爭史上很少見,反推過來,他並不是搞垮敵人的捷徑!


歷史知事


這種事情那完全就是愚蠢的行為,很多國家不具備印刷別人國家錢幣的技術!當初我國的錢幣都是蘇聯給印的,但是後來還不是沒有找他們印了!


比方說美國打算跟日本開戰,美國不可能去印大量的日元放到日本本土,然後再去打他們!戰爭一旦開始的話錢已經沒什麼用了,何必再去印別人國家的錢呢?再者說,即使你印了大量的錢了,你怎麼放到別人國家去?通過銀行轉賬更加不現實,用船運?或者是用飛機空中投下去?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印別國的錢費時費力,完事兒了以後還要想辦法運輸到別的國家去,這可不是一點點的事情而且需要大量的錢幣!

更何況日本的錢幣印刷的成本更大!跟敵國開戰哪怕是打經濟戰都比印別國的錢幣要好!

如果一個國家真的做出瞭如此愚蠢的事情的話那麼這個國家絕對是無藥可救了!
任何一個國家的錢幣都是有些一定的價值,但是如果想通過通貨膨脹來讓對方經濟崩潰的話這無疑是天方夜譚、通貨膨脹是自己國家大量的印刷錢幣,而且面額越來越大,這才會導致通貨膨脹,比方說津巴布韋當年就是因為印刷大量的錢幣,才導致的通貨膨脹,而且面額越來越大,到後面他們本國的錢幣已經沒有購買價值了!去超市買一桶油,需要帶一推車錢才能買到一桶油!當時他們的通貨膨脹已經不能再膨脹了!


雲山耕田人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在戰時印敵對國家的貨幣來擾亂敵國經濟額事情是存在的,並不是沒有使用過,其中這種戰術使用最多的時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什麼樣的戰爭才適合這麼做呢?像美帝欺負小國家完全就沒有必要去仿印敵國的鈔票,因為沒有必要直接打就是了,有的國家甚至花個幾百億美元自助反對派把現政權推翻就了事了,沒有必要搞的那麼麻煩。一般情況下就是兩國的戰事進入膠著的消耗戰的時候,交戰雙方才會搞這些東西,既然已經是消耗戰了那麼印你的錢既能使得你的物價飛漲又能用印的假錢去你控制的地區購買物資。

印假幣聽起來很不錯,但是實施起來也沒有那麼容易,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怎麼花出去。就比如二戰的時候日本印法幣,日本人印出來之後總不能在自己的控制區散發,肯定要到國民黨的控制區域去把它花掉,花錢的時候又不像打仗你可以開著飛機大炮直接就過去了,這種事情肯定搞的要隱秘。而且一次你也不能花太多吧,那樣太顯眼,比如你去人家那邊一次把人家一個城市的糧食全買走這也不現實,只能找很多特務慢慢的花,時間長了才能顯現作用。

而且在戰爭狀態貨幣貶值也會很快,可能最後印刷的成本都不夠錢的實際購買價值的。抗戰的時候法幣最後就是一文不值了,日本你再印也沒用最後大家都用真金白銀交易,這個你沒辦法造假吧。再拿德國印英鎊來說,德國印的假幣最後佔到了市面流通英鎊的三分之一,但是英國垮了嗎?沒有,戰時的經濟和非戰時的經濟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到了一定程度都是配給制別的物資都是要留作戰爭所用在這種情況下貨幣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總的來說戰時印敵國貨幣是有用的,可以有效的打擊對方額金融體系,但是單靠印假幣拖死對方也是不現實的。




首席投資官


從近代到現代,很多國家都幹過偽造對方貨幣的事兒,有的還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

美國人打獨立戰爭的時候,英國人為了擊垮殖民地的經濟,就發行了偽造的“大陸券”,因為英國人的造幣水平在世界一直處於領先位置,造出來的大陸券甚至比美國人自己印的都要好,這在很大程度上也破壞了殖民地的經濟。

拿破崙當年在歐洲東征西討,在打敗奧地利之後,意外的從奧地利央行獲得了紙幣的印鈔原版,這印出來的錢就不能叫假幣了,拿破崙靠這套原版,印刷了大量奧地利貨幣,獲得了許多急需的戰爭物資。

到了現代,尤其是二戰時期,各國之間的貨幣戰打的不亦樂乎,最典型的就是德國人印英鎊和日本人印法幣。

先說說日本人印法幣,其實也不能算假幣,因為日本人在佔領香港後,意外地獲得了一大批法幣的半成品以及一套珍貴的國民黨央行的印鈔機,進而日本掌握了全套法幣印刷的核心技術,印出來的法幣和國統區的法幣沒什麼區別。

隨後,日本人組織了一批專家和工人,開始夜以繼日的瘋狂印刷法幣,隨後派人進入國統區,以便購買急需的戰爭物資。

整個二戰時期,日本人印刷了40億法幣,而德國人也不過印了幾億英鎊。

不過,日本“辛苦”的勞動並沒有換來預料中的好處,除了開始一陣子還買了不少東西,再往後,印出來的錢都打了水漂。

畢竟,日本人就一臺原版印鈔機,這印錢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國統區貨幣貶值的速度。

1937年,國民政府發行了14億的法幣,那時100元法幣可以買一頭牛;1945年,法幣的發行量已經高達50000億,100元法幣連一盒火柴也買不了。

到了二戰後期,日本人幾乎就放棄了印刷法幣,畢竟扛著一麻袋錢也買不了多少東西,還要冒風險,得不償失。

當然,針對日本人在淪陷區發行的各種軍票和貨幣,國民政府也曾經大量仿造印刷,因為這些軍票過於粗製濫造,反倒是日佔區被國民政府用假幣套走了大量的黃金、棉紗、布匹等緊俏的物資。

二戰勝利後,當時日本負責假鈔工作的山本憲藏哀嘆:“中國真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國家。”

至於德國人印刷英鎊,這就是“伯恩哈德行動”,偽造出來的英鎊甚至騙過了瑞士銀行的眼睛。
不過,德國人印刷出這個錢,倒不是靠德國人的聰明才智,而是通過134名猶太貨幣和金融專家實現的。

負責假鈔任務的德國黨衛軍高官伯恩哈德·克魯格的做法很簡單,他把這些猶太專家統統關到集中營裡的一個封閉區域,先進行整訓。


一段時間下來,伯恩哈德把少數不聽話的猶太人直接槍斃,然後組織起剩下的猶太專家開始搞研究,並給他們限定了時間,逾期研究不出來,就是死路一條。

在死亡的威脅下,猶太專家們夜以繼日的研製,最終一一破解了英鎊的技術難點,甚至英鎊的原料也被鑽研了出來,是舊亞麻布。

隨後,假英鎊開始在黨衛軍的監視下源源不斷地被生產出來,當然,這些猶太專家也會趁德國人不注意的時候,在假幣上做一些肉眼看不出來的破綻,這些破綻只有有經驗的銀行人員才能感覺的出來。

隨後,世界各地開始大量出來英鎊,而德國人帶著這些假幣全世界買買買。直到1942年,英格蘭銀行西非分行收上來一捆十英鎊假幣,英國人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

但最終在戰爭期間,英國人也一直沒有拿出比較有效的手段,因為在戰爭年代,貨幣的信譽非常重要,英國政府為了維持英鎊穩定,不得不嚴密封鎖消息。

到1945年,英國人預測當時市面上流通的英鎊有三分之一是假幣,德國人大約印了6億英鎊,這筆錢放到現在,那得至少幾千億美元。

戰後,英國人開始大規模回收假幣,通過當時參與印刷的猶太人,英國人把那些被留下記號的假幣逐步回收,但到了1959年,英國人也只收回來300多萬張假幣,這只是德國人印刷的冰山一角罷了。


雲中史記


我的一篇文章剛好講到這個事情,請參考:


1943年初,早已陷入二戰泥潭中的英國人驚奇的在歐洲、北非和西非的一些銀行發現了大量的英鎊假鈔,這對於英國經濟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英國人派出了軍情處不知道是零零幾號特工去調查,可是無論怎麼查英國人都查不到這些假鈔的來源。

一直到1944年,率先到達阿爾卑斯山區的蘇聯軍隊解放了那裡一個印刷廠的工人,才發現這個納粹控制的工廠正在生產大量的英鎊假鈔,根據廠裡的工人說,這個工廠至少生產了一億三千五百萬英鎊的假鈔,雖然這個數字還是相當保守的估計,但是英國人已經感受到了恐懼。

原來,在二戰爆發以後,戰爭雙方都將戰火蔓延到了經濟領域,英國人自己也造假,看過007系列電影的都知道,詹姆斯邦德層出不窮的假身份、護照、郵票乃至於各種文件,都是英國政府一首炮製的,但是英國人還沒有大規模的製造假鈔。

納粹德國卻不然,他們要造就造值錢的,於是一個邪惡的計劃誕生了,德國的刑警長官亞瑟首先提出製造假鈔的建議。1939年9月,這一提議得到保安負責人海德里希的支持。之後,海德里希發佈了一份最高機密文件,正式宣告行動開始。1940年末,德國人終於將一包試驗性紙幣送進了瑞士銀行進行兌換,納粹生產的紙幣被當作真鈔,順利過關。於是,第三帝國開始投入了大量的“生產”。

蓋世太保頭子海德里希

隨後,德國人利用自己生產的英鎊,不僅大量的投入英國市場,製造通貨膨脹,而且直接用來購買軍用物資,很多年裡,德國將假鈔花在巴爾幹地區軍事方面的堅定支持者身上:大筆的賄賂,非法藝術品的交易,購買大宗的貨物,以及其他各種層次的交易。當同盟國接近德國時,“本哈德”紙幣成功的在幾家大型納粹銀行裡開設了賬戶,資助納粹分子逃往南非和其他地方。

1945年戰爭結束以後,市面上流通的英鎊當中,竟然有三分之一還多的是德國製造的假鈔!


三日軒主人


印敵國的紙幣來打敗敵國到底靠不靠譜

在大部分人看來,當一個國家攻擊一個國家的時候,如果大量印製敵國的紙幣,讓他們通貨膨脹,豈不是更好,甚至都不用軍事行動就能完成。

作為一個金融本科畢業的歷史愛好者,史論縱橫來給你掰扯掰扯,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

實際上產生這種行為必須有一定的條件,但很多情況下,都不具備這種條件,戰爭往往是尋求快速解決完成,而通貨膨脹則是一個緩慢的經濟現象,並不是一蹴而就,對經濟的影響也並不是顯而易見,所以,軍事戰爭和通貨膨脹是兩個領域內不可調和的事情。

而最根本的,是需要紙幣,在紙幣出現之前,一直是金屬貨幣大行其道,而黃金和白銀甚至青銅都是有價值的東西,如果真的能夠有這些東西,那還用造假嗎,本身就是購買力了,在古代很少有通貨膨脹發生,即使是在明清兩朝世界上的白銀源源不斷的流進中國,中國的通貨膨脹也不明顯。

紙幣的產生本身就是近代才發生的事情,紙幣的出現實際上是以紙幣和黃金掛鉤的方式產生,也就是金本位,國家在生產紙幣的時候,都是對應相應的黃金的。

金本位制度也是從19世紀中期開始的,並且逐漸流行起來,中國進入民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在使用銀元作為法定貨幣,著名的“袁大頭”就是袁世凱稱帝那83天生產的貨幣。但是,這期間很多省份和軍閥都在發行自己的貨幣,也並沒有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主要來說,還是以銀元等為主的貨幣,實際上並沒有擺脫金屬貨幣的範疇。

抗戰期間的中日金融戰

中國的紙幣真正作為貨幣進行發行是在1935年,由於國內白銀外流嚴重,根本就不足以維持銀本位幣制,最後老蔣規定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所發行的鈔票。

很多人說,看吧,這把中國有紙幣了,而且全面抗戰長達八年,算上東北抗戰一共14年,這時間也夠長了。

日本會不會印製中國的紙幣來跟中國打金融戰,按照很多答主的數據,其中就表明日本真的這麼幹了,而且整個抗戰期間印刷了45億法幣,據大部分人說,這45億法幣對國民黨的重慶政府的經濟水平帶來嚴重的打擊,通貨膨脹此起彼伏。

我從來不認為日本能夠做出這樣卑鄙的事情,但是,中國的經濟因此而崩盤了嗎?

其實,這45億的法幣對國統區的影響很小,那些說日本人從國統區購買戰略物資的根本不瞭解當時的運輸的管制和物資配給制度,即使你有錢,也很難買到管控物品,什麼是管控物品,像醫藥、黃金、棉花等能用於打仗的東西,都不是隨便就能買到的。

何況大量的進行購買,即使買完後,可能離開國統區嗎?最根本的是國統區都是窮山惡水也沒多少戰略物資了,真正戰略物資都在日佔區,所有戰略物資多的地方,日本會直接用軍事進行掠奪,根本不會靠緩慢的經濟政策。

實際上通貨膨脹和戰爭是息息相關的,很多人不明白什麼是通貨膨脹,說白了通貨膨脹就是物價上漲,哪次打仗物價不上漲,在日本的封鎖下,國統區的物資緊缺,所以物價上漲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外,國民政府為了獲得更多的“鑄幣稅”一定會大量超發貨幣,來買老百姓手中的物資,也就是說,通貨膨脹直接來說就是國民政府自己一手造成的,小日本印那點東西好乾嘛!

國民政府貨幣的崩潰並不是因為日本人

在整個抗戰期間,國民經濟雖然困難,但是法幣並沒有崩盤,法幣的真正崩盤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後,以蔣宋孔陳為首的四大家族,為了獲取鉅額利益,依然進行超發貨幣,最終導致法幣急劇貶值,最後徹底崩潰。

在1948年的時候,蔣介石派蔣經國到上海去整頓金融,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不懲治貪腐國民黨就會亡,懲治貪腐國民黨會亡的更快。小蔣在上海期間進行幣制改革,發行金元券,結果貶值的比法幣還快,十個月上漲了一百七十萬倍,這一點可以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查詢到,最後小蔣帶著他從改革中弄出來的大量黃金到臺灣去了。

所以,打敗國民政府貨幣的根本就不是日本人,而是國民黨自己!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兩個國家進行打仗的時候,很少有長時間大規模的抗戰,都是速戰速決,二戰時期德國39天打敗法國,27天佔領波蘭,1天佔領丹麥,5天佔領荷蘭,實際上現代戰爭,更講究速戰速決,根本沒有那個研究造假紙幣。


史論縱橫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貨幣的數量是有專門的機構控制的。如果貨幣數量過多,就會造成通貨膨脹,如果數量過少就會出現通貨緊縮。這兩種情況不管是哪一種發生,都會導致這個國家的經濟出現問題。

在歷史上,一個國家通過印刷敵國的貨幣讓其通貨膨脹,經濟出現問題,進而摧毀另一個國家的事還不少。

日本

抗日時期,日本設立了造假幣的研發機構,通過偽造大量中國當時的貨幣――法幣,然後再到國統區購買大量戰略物資。

據統計,在抗日期間,日本共印刷了45億法幣,相當於當時國民黨政府一年的貨幣發行量。

日本不僅用極小的代價就獲得大量的補給,還使得當時法幣大量貶值,出現通貨膨脹,也影響了當時的抗戰能力。

英國

說到偽造他國貨幣,那麼英國可是駕輕就熟了。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國也曾偽造了北美殖民地發行的貨幣,以破壞北美反抗者的經濟;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英國也偽造了大量法國教會地產券(以沒收的教會地產作抵押的革命政府紙幣)。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還偽造了奧匈帝國、德國、土耳其的貨幣。但俗話說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就遭遇了德國的偽造英鎊行動——“安德魯行動”,有媒體稱德國偽造的英鎊幾乎佔據了英國英鎊總量的三分之一。

不管怎麼說,大量偽造他國貨幣,使得他國出現經濟問題的事情還是屬於無所不用其極的招數,通過擾亂敵國經濟增加戰爭的勝算。

這樣的事情在戰爭時期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在比較和平的現代社會中,是不可能一個國家以國家的名義去印敵國的紙幣,不然會召至全球國家的批判,這是國際公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