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面開花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司法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今年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強力推進的中心工作。西峽縣司法局堅持圍繞中心抓服務、圍繞改革抓創新、圍繞隊伍抓規範,著力打造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升級貫通時空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組建協同推進的公共法律服務人員隊伍,為滿足轄區人民群眾的基本法律需求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做出了積極貢獻。

打造實體平臺,展示司法行政新形象。高標準打造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以打造“全國一流、全省領先”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目標,投資100餘萬元,高標準建設了300餘平米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一樓設置了法律諮詢、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律師公證、法律服務、安置幫教、法治宣傳、司法鑑定等服務窗口,引導臺、服務區、等候區,配備法律諮詢機器人、觸摸查詢一體機、高清電視演示屏等便民設施;二樓設置了社區矯正服務窗;三樓設有私密接待室、心理矯治室、檔案資料室、圖書閱覽室、榮譽陳列室、傳樹爭做教育展館等12個功能室。中心佈局合理、設施齊全、服務周到,構建了“前臺統一受理、後臺分別辦理、結果及時反饋”的一站式窗口服務。

全面建立覆蓋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在各鄉鎮街道統一標準全面部署,依託司法所,全員入駐,集中辦公,設接待大廳,法律諮詢、人民調解、法律援助、法治宣傳和社區矯正等法律服務功能於一體,讓群眾真正享受到“家門口”的高效、優質法律服務。服務方式上實現當面諮詢、網絡查詢、律師、公證、法援、司法鑑定材料預審、服務預約、限期辦理的工作新模式,為轄區百姓提供便捷高效法律服務。19個鄉鎮、街道全部掛牌成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公共法律服務全面展開。

普遍建立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在全縣299個行政村居委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吸收專兼職調解員擔任村級法務助理,經常坐班,重點收集全村居民在人民調解、法律援助、普法宣傳、法律服務等方面的需求,傳遞信息,溝通協調相關服務人員送法進村進社區現場服務。整合3個律師事務所和4個法律服務所70餘名專業法律服務工作者,組建19個鄉村法律顧問團,每鄉鎮一個,推行定期下鄉坐診,集中處理涉法事務,開展普法宣傳教育,現場調解民間糾紛,實現服務資源共享,達到法律幫扶全覆蓋,打通公共法律服務“最後一公里”。

織密網絡,實現法律服務全覆蓋。建立職責融合機制。整合機構人力資源,開展集團作戰,組織動員得力幹警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把依法治縣辦、基層股、法律援助中心、社區矯正股、律師公證管理股、司法鑑定股等科室人員全面整合,抽調精兵強將入駐大廳,探索建立統一的法律服務業務標準,從窗口建設、設施建設、制度建設、隊伍建設、黨的建設、服務質量效果等6個方面入手,規範法律服務的各個環節。認真落實司法行政部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組織動員法律服務工作者積極投身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全縣公共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人數已突破300人。

創優高效服務品牌。在服務等侯區,設置網絡查詢系統平臺,方便群眾查閱;設置大型LED電子屏,滾動播放常用法律法規,聘請專職律師、公證員坐診預約,實現“近民普法”。設置69912348公共法律服務專線電話,開闢農民工、老年人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為當事人提供預約援助和上門援助服務。啟動“三調聯動”調解程序調解疑難糾紛,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的作用,以其快捷、高效、不收費的優勢,減少當事人的訴累。強化公證質量和服務意識,提供國內、涉外、涉港澳臺等公證法律服務項目。設立社區矯正定位監測、矯正宣告、信息採集、心理諮詢等管理服務,實現了類別化管理,個性化教育,社會化幫教,科學化矯治的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新模式。

規範服務流程。將互聯網服務、窗口接待服務與後臺延伸服務結合起來,在信息化平臺建設上,加大投入,配備微機、電子查詢、網路監控等裝置,置入辦公自動化軟件,開設西峽普法網、司法行政門戶網站,開通“西峽掌上12348”微信公眾號;在功能上體現“專業”,整合律師、公證、人民調解、普法宣傳、法律援助、社區矯正專業人員全面參與機制;在內容上體現“精細”,實行“集中受理、分類辦理、限時辦結”的工作流程;在管理上體現“規範”,實行“統一接待、統一分流、統一協調、統一督辦”;在效果上體現“惠民”,以規範化的流程、標準化的服務、精細化的管理、人文化的教育,打造西峽人的“法律之家”,實現了司法行政效能的最大化。

完善保障,實現常態化規範運行。一是建立公開服務制度。實行掛牌亮證上崗,統一懸掛中心(站、室)標示,公佈法律服務內容、工作人員照片、執業證號、聯繫電話和監督電話等,方便群眾隨時諮詢和反映訴求。堅持人員定崗和輪流值班制相結合,日常保持電話暢通。二是建立限時辦結制度。對法律服務事項逐一明確辦理時限,能直接辦理的即時予以辦理,不能即時辦理的,一次性告知相關依據、時效、程序、所需材料等,約定時限辦理。三是建立臺帳管理制度。各工作平臺均建立工作臺帳,值班情況、服務情況都記錄在案,一事一記、一案一卷。四是建立聯動服務制度。每月召開一次工作協調會議,對重大疑難法律服務事項進行集中“會診”,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實行工作聯手、服務聯動。五是建立資金保障制度。在落實人員補助、加強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提供專門經費支持,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經費由縣級全額予以保障,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和村級公共法律服務室建設運行經費由各鄉鎮承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