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犯了多少倫理大忌

11月26日,一則“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引起熱議。報道稱,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能天然抵抗艾滋病,並且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消息稱,上述成果由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帶領團隊完成,項目由一民營醫院通過倫理審查。不過,昨天下午,該民營醫院已否認免疫艾滋病嬰兒在該院出生,稱“醫院和賀建奎沒關係”。

26日下午,賀建奎所屬單位——南方科技大學官網發佈情況聲明,稱賀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對於其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學校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表示,針對這一大眾關注的熱點事件,省衛健委已組織力量展開調查,並將及時向社會公佈調查結果。

中國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存在倫理缺陷

在經歷了傳播初期的輿論震動後,關於該項目的倫理爭議逐漸多了起來。首先是,基因編輯嬰兒是否經過倫理委員會批准?

對此,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稱,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隨後,該委員會表示已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公佈。但是,網上流傳的一份《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審查申請書》卻顯示,此項目是由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准。

一個醫院是否有權批准這一涉及人類生殖和基因改變的重大研究,值得討論;而且,即便一個醫院的倫理委員會可以批准此類試驗性臨床治療,根據慣例,也要上一級部門批准。

但目前的信息是,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並未收到這樣的報備,更談不上批准。因此,這一研究可能存在倫理監管的重大失誤、失察和失職。

在理論上,這一研究也有倫理缺陷,即團隊違背目前國際上主流醫學界對基因編輯胎兒的約定俗成(不成文法)和成文法。對於人類胚胎,目前國際上的倫理管理是,可以研究,但僅限於14天內的胚胎,研究後需要銷燬,更不能讓其出生。

即便走在世界人工生殖技術前列的英國,目前法律也不准許基因編輯嬰兒的出生。現在,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出生,說明中國走到了世界前列,但是這後面的倫理基礎卻顯得空虛和不堅實。

因為,任何科學試驗的目的都是造福於人和社會,而非傷害,如果考慮到有一絲一毫對人的傷害,這樣的研究就不能獲得批准。

從實際上看,現在出生的基因編輯嬰兒也許還未受到傷害,而且賀建奎團隊稱要用18年的時間來隨訪,確認這一技術是否只是造福於孩子,或是進行利弊方面的衡量。

但現在研究中透露的結果已經讓人擔憂:在試驗中,只有超過44%的胚胎編輯有效。這也意味著,這一基因剪刀CRISPR/Cas9具有很大的不可靠性,可能脫靶。

具體到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上,就有可能對編輯CCR5基因(靶基因)脫靶。而且,脫靶後,即便當時能檢測出來,也可能會浪費很多的胚胎,給病人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痛苦。

但是,如果不能當時檢測出來,到嬰兒長大後,就有可能導致嚴重的遺傳病或危及其生命。而且,基因剪刀CRISPR/Cas9的脫靶現象已經為中外大量研究所證明,估計為40%-70%。

另一方面,對於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還有一個重大的理論陷阱,即選擇修改CCR5基因是否就可以完全避免艾滋病病毒攻擊人體的T細胞。

對人的研究發現,具有CCR5基因變異的群體固然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比例較少,但在動物試驗中不具有這一效果。而且,即便是人,也並不意味著CCR5基因變異能確保百分之百不患艾滋病。所以,建立在改變CCR5基因之上的基因編輯嬰兒是否能完全預防艾滋病,也需進行更多的檢驗。

同時,另一個重大問題是,理論上,既然可以基因編輯嬰兒以防艾滋病,也必然可以基因編輯嬰兒防治癌症等其他疾病,如此一來,編輯嬰兒創造超人也並非不可能。

但如果這一選擇獲得人類社會的認同,那麼,事先需要的還是訂立倫理和法律,以避免未來社會淪為超人統治一般人的社會。這可能才是全社會最擔憂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