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為什麼不給唯一的弟弟留遺產?

綠色落葉2


作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張愛玲的名頭盛極一時,她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晚清名臣,祖母李菊耦則是中堂李鴻章之女。

然而她的童年並不美好,母親黃素瓊屬於新式女性,在她四歲的時候便遠赴歐洲遊學,後來父母離婚後她和弟弟就在父親的和繼母的監管中成長,家庭環境的黑暗與陰影,也是導致她後來作品中充滿悲觀和蒼涼基調的主要原因,更對她性格的產生很大影響。

這位“臨水照花人”的民國奇女子,聰明早慧,七歲就開始寫小說,十二歲就在報刊上發表作品,表現了過人的文學才華,胡適說她是“最後一個貴族傳人”,她的文筆老練,筆調蒼涼卻飽含人生的意味,她的一生就像她的作品一樣,充滿著無數的華麗與傳奇,七十五歲時在美國一所寓所中去世。

張愛玲的名頭幾乎無人不曉,然而卻很少人知道她還有一個比他小一歲的弟弟,她的弟弟名叫張子靜,對於這個弟弟,張愛玲很少提及,只有在她二十四歲寫的一篇散文《童言無忌》中提到她和弟弟的童年生活:“我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點也不。......我比他大一歲,比他會說話,比他身體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

然而張愛玲和弟弟張子靜相處的時間並不多。有一次,張子靜和一群朋友辦了份雜誌,向姐姐約稿,她卻回絕說,不能給你們這種不知名的雜誌寫稿,壞了自己的名聲。

1938年,張愛玲離家出走後,就跟弟弟很少有聯繫,後來去了美國,臨行前也沒有通知弟弟,張子靜嚮往常一樣去看望姐姐,才發現她已經去了美國,不由得黯然落淚。

1988年,張愛玲已經年近七十,張子靜和姐姐取得聯繫後,去信告訴姐姐,自己準備結婚,但沒錢買房子,希望姐姐能幫忙。張愛玲卻回信拒絕道:“沒有能力幫你的忙,是真覺得慚愧......其實我也勉強夠用”。

1995年張愛玲在美國去世後,把財產都留給了宋淇夫婦,其中存款加上投資就有三十多萬,但卻沒有給弟弟留下任何東西。

張愛玲不給弟弟留下任何遺產,她的性格方面是很大一個原因,受家庭環境影響,張愛玲的性格顯得涼薄,孤傲和不近人情,無論是在親情,愛情或是待人接物上。

前夫胡蘭成背叛她時,她並沒有哭哭啼啼,而是寫了一封幾行字的絕交信,對徹底斷絕了這段感情。

她和弟弟一起生活的時間並不多,童年的時光基本在父母的爭吵和離合中度過。所以她和弟弟的感情並不深厚,沒給弟弟留下遺產也在意料之中。

再者,據張愛玲的遺囑執行人宋以朗書中所述,張愛玲去世時,他的銀行戶頭有2.8萬多美金,出去喪葬費等開銷,實際上只有1萬多美金。後來經宋以朗查閱,發現張愛玲還有一筆32萬的銀行外幣存款,但對這筆存款,她在遺囑中也有了安排。一是給宋淇夫婦買東西做紀念,二是央求他利用這些錢請高手翻譯她的作品。

張愛玲去世後,張子靜還寫了《我的姊姊張愛玲》一書來紀念她。書中他用了十六個字來評價她的姐姐:“文采早慧,文筆犀利;性格孤傲,擇善固執”,真可謂“知姐莫若弟”了。


煮酒君


一九八八年,闊別多年之後,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終於和在美國的張愛玲聯繫上,他

給姐姐寫了一封信,說他有了

女朋友,準備結婚,但沒有錢買房子,張愛玲的回信裡面有這樣的句子:“沒有能力幫你的忙,是真覺得慚愧”,又說“其實我也勉強夠用”。

這不是實情,在張愛玲去世前一年,她的存款和投資加起來有三十多萬美元,當時這些錢能在上海市中心買十幾套兩居室,她把很大一部分遺產都留給了她的朋友宋淇夫婦。張子靜最後是在繼母留給他的那間十四平方米的小房子裡度過。

張愛玲對她弟弟為什麼如此狠心?可能因為她是一個太要求純粹同時內心又沒有什麼框架的人。她弟弟小的時候,長得很美,是張愛玲的玩伴,張愛玲也把他當成個心愛的玩具,時不時在他臉上親一下。

如果他們在一個正常的家庭裡,也許一輩子都會有著起碼比較正常的手足之情,但是張愛玲的父母離婚了,父親很快又再婚,一個家庭分化成幾股勢力。


一開始繼母欺負弟弟,抬舉張愛玲,但是張愛玲不配合,鬧翻,出走,弟弟也想像她那樣投奔生母,遭到拒絕,只能回來依靠父親和繼母。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他也隨著他們一起妖魔化張愛玲,卑微,又有點小陰險,

張愛玲的《小團圓》裡有類似描寫。張愛玲對他倒不是怨恨,而是對於弱小人生的恐懼。

張愛玲和弟弟之間的關係,應了她那句話,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那袍越是華美,那蝨子就越讓人痛心,她寧可保持距離,久之,那種距離感就成了習慣,彷彿是與生俱來一般。

再則,張愛玲後來很嚮往西式的關係,注重心靈契合度超過血緣,她在美國時,有無數親戚,她卻跟誰都不來往,任何事情都靠朋友,在她心中,血緣並不優越於友誼,把所有的錢都留給朋友就不奇怪了。


閆紅說


張愛玲非常喜歡一句西方名言:“一切好的文藝都是傳奇性的”。這多少有點一語成讖的宿命意味。

她自己,這位胡適所說的“最後一個貴族傳人”,恰恰就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了“文學傳奇”。真的,她可能是我們所知的現代作家中最勇敢的人,“想愛誰就愛誰”、“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一個人可以坦然忘記全世界”。她有勇氣讓一切怪異都自然而順理成章,也讓留給後人的一切都不清不楚,當然包括為什麼不給唯一的弟弟留遺產。

張子靜是張愛玲唯一的親弟弟。1995年9月8日中秋節那晚,當張愛玲在美國寓所裹著一張紅色毛毯,猶如孤島遺民一樣獨身蒼涼死去時,所留下的遺囑,不但沒有一毛錢留給這位遠在大陸受苦的弟弟,甚至是隻字未提的其名的。也許,在她心目中,是否知道這個世間還有這麼一個血親,都是可疑的。

但是,這一切,對於張愛玲而言,都不奇怪。張子靜老時,說“姐姐有她的自卑,也有她的自衛”;她自己說,“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則是一種啟示”。

而若要我來作推測,我會理智地,想到三點原因。


一,張愛玲性格的冷淡寡恩


這位才女,“民國的臨花照水人”,那麼才華橫溢,又是那麼不近人情的。

他弟張子靜晚年,其實寫過回憶錄,題為《我的姊姊張愛玲》。怎麼評價他姐姐,他用了極為精準的十六字:“文采早慧,文筆犀利;性格孤傲,擇善固執”,真知姐莫若弟。

怎麼會長成這種性格呢,還是張子靜的解釋最得當合理:他們自幼就憋屈地活在遺老遺少的家庭陰影中,所見到得,所聽到的,都是些病態的人,病態的事。這個說法這是有充分的現代心理學依據的。

(圖:張愛玲姐弟)

她的性格真的是刻薄寡恩,不近人情,不僅只是對弟弟如此而已,對生活、對愛情、對生母、對父親、對陌生人,她基本都是如是態度。談到母親黃逸梵,她說, “家裡沒有我母親這個人,也不感到任何缺陷,因為她很早就不在那裡了”;當前夫胡蘭成背叛她時,她愛的那麼深,但是絕對不會是哭哭啼啼的,一封幾行字的絕交信,就徹底了結這段多年也是最初的愛情,不會後頭看一眼的。

宋以朗是張愛玲遺囑執行人的兒子,後來也全權處理遺囑後續,兩家關係何等密切。但是他說,他對張愛玲接觸極少,只記得一次張從美回港借住他家,一心寫《紅樓夢》劇本,很神秘,不和小孩玩,買麵包都要隔天吃,並猜測她似乎有胃病。

臺灣皇冠出版張的書長達50年之久,但是負責人平雲說,即便這樣,他也從未見過張愛玲一面,尤其是在她晚年,連聯絡都難,傳遞信息了經常要一年後才回信。

這樣的性格,遺囑沒有留錢給弟弟,反倒是符合她一貫作風的吧。


二,姐弟缺少共同生活經歷,感情很淺


其一,張氏姐弟,因為父母離異、外出求學等原因,其實一塊生活的時間不多。他們的童年和青年時代,是以父母的遷居、分居、複合、離婚這樣的主線貫串起來的。

1944年的5月,張愛玲24歲時,專門寫過一篇名為《童言無忌》的散文,講述過他們姐弟的相處模式:“我比他大一歲.......有了後母之後,我住讀的時候多,難得回家一次”。1938年初,張愛玲離家出走,往後姐弟兩再也不怎麼見面了。

其二,因為家庭爭寵、弟弟頑劣等原因,張愛玲不但不大喜歡這個弟弟,甚至有些厭惡。還是上面那篇《童言無忌》,她很坦率談到過,“比他會說話,比他身體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還有,“我難得回家一次,大家紛紛告訴我他的劣跡,逃學、忤逆、沒志氣……”

(圖:張子靜成年時)

後來,她寫短篇小說《茉莉香片》,甚至對弟弟非常中傷。裡面的主角聶傳慶就是她弟弟的原型:一個陰鬱懦弱、精神頹敗、甚至有點變態的窩囊廢。晚年的張子靜,回憶錄中把他姐姐小說中所有的人物都找出了現實人物,唯獨對於這一篇,避而不談,也許,他真的不大能夠面對自己的親姐姐如此看待他,即便已經過去了幾十年。

張子靜在姐姐死後,還記得說,小時那會他去姐姐那兒找她,十有八次見不到,到了最後一次,姐姐從此走了,連招呼都沒和他打一聲。那天,他在樓下推著自行車,忍不住抽泣。


三,張愛玲的遺產本身不多,且另有他用


張愛玲去世時,都說遺產頗為可觀,但其實這種可觀,也只是普通人家過日子的可觀,且她另有考慮,希望這筆錢用在最合適的地方。

  據張愛玲後來的遺囑執行人宋以朗《宋家客廳———從錢鍾書到張愛玲》書中所述,張愛玲去世後,她的銀行所有戶頭共有有2.810771萬美金,除去喪葬費、清理費用、遺物運費花去1.168703萬美金,實際只有1萬多美元現金。

此外,宋以朗後經查閱,張愛玲在港買過一些外幣及其他存款,其中疑似有一銀行外幣存款達32萬多美金。

(圖:晚年獨居時的張愛玲)  

但是,這些錢,張愛玲在遺囑中做了兩項要求,一,給宋淇夫婦買東西做紀念;二,最重要的是,央求他利用這些錢請高手翻譯她的作品。

也就是說,張愛玲那麼精打細算之人,她對財產的安排,實際要有細緻打算,她希望這些錢是可以讓她的作品被翻譯到西方世界,流傳更為廣遠的。


張愛玲的命運,總能讓後世讀者感受到人生的蒼涼意味,即便只是談論她的遺囑問題。

在我看來,表面上,張愛玲是如此淡薄人情,但是她的一生,最念茲在茲的,還是這兩件事:1,懇望家的溫暖,“像生老病死一樣喚起人生的親切和安穩,並不想要回避,相反倒是有可能就準備接受”;2,“終其一生都在嘗試寫出最滿意的“那一本”。

但就是這樣卑微的人生願望,似乎都沒有實現,在她自己看來。不管我們看她如何風光,她都是悲慘過了一生。

2018,6,2,晚間閒敲

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三五篇文史八卦、生活隨感、時政看法、影視評論等。所有關注、點贊,還有留言,都是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感謝感謝!

劉愚愚


因為張愛玲太自私了!她在書中總是不厭其煩地寫母親的美、她對母親的愛,然後母親臨死時想見她一面,她卻說沒錢買機票,只寄了100美元;她舅舅很疼愛她,她卻在《花凋》中肆意醜化舅舅,氣得舅舅要和她絕交;她甚至對出版社說:銷量好麼?我家裡的事情其實還可以寫一寫的。

誠然,她沒有獲得健全的父母之愛,沒有獲得美好的愛情,但是一個人本質上的自私並不能完全怪罪於後天的環境。她尚且在母親身邊長大,弟弟連母愛都沒有,卻仍然長成了有著正常感情的普通人。

只能說她天性涼薄自私,心中只有名利~~然而這並不妨礙我深愛她的作品


小玉譯作


1995年,美國加州某公寓,中國女作家張愛玲去世一個星期後,終被房東發現。張愛玲死訊被公佈的這天,她的遺囑也被公諸於眾。遺囑中,張愛玲將遺產和版稅全部送給了宋淇夫婦,而對於同胞弟弟張子靜,張愛玲卻未留一分錢。

是張子靜不需要錢嗎?答案恰恰相反,張子靜比一生窮困潦倒,恰是最需要經濟支援的人。

就在不久前的1988年,遠在大陸的張子靜就曾向姐姐張愛玲尋求過經濟援助。但當時他得到的答覆是:“其實我也勉強夠用”、“沒有能力幫你,是真覺得慚愧。”
張愛玲弟弟張子靜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過去每一次,包括此前他以結婚買房名義向姐姐尋求幫助時,張愛玲都是這套答覆。

張愛玲真的沒有錢嗎?答案顯然不是,真相是:張愛玲壓根兒就不想幫助弟弟張子靜。

張愛玲素來不看重金錢只看重情,這點從她平時的生活和作品中就可見一斑。在和前任老公胡蘭成分手時分手時,她還曾豪贈了胡蘭成30萬的鉅款。30萬是什麼概念,在當時的上海,夠買十幾套房子啊!

對男友如此大方,卻偏偏對親弟弟張子靜如此吝嗇,這顯然不合常理,而這一切背後,與張子靜的性格和為人處事有很大關係。顯然,張愛玲對弟弟的薄情已經證實:對於弟弟張子靜,她不僅不歡喜,甚至還很膈應。而她之所以會對弟弟如此,還得從頭說起:

童年時期,因為張愛玲父母離婚的緣故,張愛玲與小她一歲的弟弟張子靜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好在張愛玲自小表現出非凡的才華,所以她多少還曾得到了父親的重視。但張子靜就淒涼多了,他一生不僅沒受過好的教育還絲毫未曾得到過家庭溫暖,在張家,張子靜一直是“父不疼,母不愛,姐不親,姑不憐”的角色。
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


而張子靜之所以如此不受人喜歡,則與他骨子裡的軟弱性格有關。關於弟弟張子靜的“軟弱”性子,張愛玲在作品中有過相關描述。張愛玲在《童言無忌》描寫弟弟時,曾說他:“生得很美,身體不好,沒有志氣。”

親姐姐評價弟弟“沒志氣”,這顯然不是好話。實際上,後來發生的一切都證實:女作家張愛玲看人,真的是精準到爆。因為,這以後,張子靜一生的所作所為,似乎都在印證他的“沒志氣”。

為人處世上看,相比張愛玲的清高、孤傲、才華橫溢,弟弟張子靜就顯得非常軟弱無能了。

長大後,張子靜不得不逃離舊時代的家時,他的第一反應是:向人求助!於是,他抱著一雙球鞋去姑姑處見母親,母親看了他一眼冷冷說負擔不起。而姑姑,看到一臉沮喪的張子靜也很是反感。於是,在姑姑家,他連留頓飯的資格都沒有。

在向人求助不成後,張子靜又有了第二反應,沒錯,第二反應和第一反應一樣,同是:向人求助。這次,張子靜去找的是姐姐張愛玲,他甚至寄希望於讓已出名的姐姐養活自己。張愛玲看著一心只想讓人救助的張子靜,自然也很是煩悶,於是,十次九次裡,張愛玲都避而不見。對此,張子靜心裡很是鬱悶。實際上,鬱悶的張子靜似乎忘了:他的姐姐只比他大一歲,且姐姐並沒有照顧他的義務。


張愛玲

無奈之下的張子靜,只好自謀出路,後來,他和幾個同學合辦一個刊物——《飆》。在這期間,雜誌編輯張信錦對他說:

“你姐姐是現在上海最紅的作家,隨便她寫一篇哪怕只是幾百字的短文,也可為刊物增色不少。”

編輯的一席話後,張子靜想了想便跑去找姐姐約稿了。但張子靜的這一要求很快被張愛玲斷然拒絕了,張愛玲直言不諱地說:“給你們這種小雜誌寫東西,是折損我的名氣。”

張子靜見姐姐如此,立馬臉色就變了,張愛玲見狀只好弄了幾張插畫給他才算完事。後來,雜誌停刊,張子靜只得跑去鄉村當教師過活。此後一生,張子靜始終靠著當老師的微薄收入過活。在窮困潦倒中,他曾無數次向家人包括張愛玲尋求過經濟幫助,但他的經濟狀況依舊沒有被真正改變過。

因為一直窮困潦倒加之性格軟弱的緣故,張子靜一生竟終生未找到良人,直到過世時,他依舊形單影隻。

1995年,在姐姐張愛玲去世後的第二年,張子靜也在他那14平米的小居所裡孤獨離世了。張子靜的一生是悲哀的,他自己曾評價自己說:很美的我,已經年老,沒志氣的我,庸碌大半生,還是一介凡夫。

而對於姐姐張愛玲對他的薄情,張子靜曾在媒體採訪時這樣說:

“姊姊待我如常人,總是疏於音問。我瞭解她的個性和晚年生活的難處,對她只有想念,沒有抱怨。”

記者李滿


張愛玲是一個唯愛至上的人,這一點梅豔芳跟她很像,因為梅豔芳也沒有留給母親很多財產,但建立基金(信託基金)定期給母親一定的家用(每個月7萬港元),但也不算給很多遺產的藝人,而且據說梅豔芳原意是把大部分遺產給劉德華,而梅豔芳母親最痛恨的人也是劉德華……梅豔芳去世後,梅豔芳母親覺得每個月7萬元的家用不夠所以欠下了一大筆律師費,甚至拿了梅豔芳的內衣出來拍賣。由此可見,梅豔芳母親做的事情確實讓梅豔芳寒心。但梅豔芳不承認她母親對於劉德華的指責,應該對劉德華屬於一往情深的。


張愛玲小時候由於不滿家裡的態度,被囚禁後寫了一篇文章發表了,自此變得更加獨立。親情的缺失導致她非常渴望愛情,而在愛情裡面,她“變得很低很低”,“塵埃裡開出一朵花來”,面對胡蘭成的薄情寡性,她沒有太多怨言,甚至分手後又把稿費30萬寄給他,這件事在胡蘭成的《今生今世》裡面說到。


同樣面對他人的殘忍和不公,在親情面前,梅豔芳和張愛玲都感到家裡人對不起她,所以是寒心和冷漠的態度,但在愛情面前,她們是卑微的,哪怕這個男人不愛她,但依然願意付出,一如梅豔芳母親痛斥劉德華薄情寡性,但是梅豔芳並不覺得如此,一如既往愛他,而張愛玲面對胡蘭成的背叛,在他的其他女人面前,她也過去,成為其中之一,後來分手後,依然寄出稿費30萬元,想想她在家裡,家裡人對她的態度她不喜便逃出去,而且寫了文章嘲諷家裡,相對於她面對愛人的背叛和內心的追逐,反差何其大。


一些唯愛至上的女人,往往因為親情的缺失,愛情便大過天,即便遭受不公,但在愛情面前,親情也變得一點不重要,而假如愛情辜負了她們,便不會像親情涼薄讓她們感到那麼傷悲,反而以一種更從容的態度面對愛情。


在唯愛至上的女人心中,家人犯錯難以原諒,愛人對不起自己卻不在話下。


其實這也是一種人性的卑微。


照我說來,假如愛情不屬於你,也就罷了,但在愛情面前卑微如此,當初反叛家庭,對家庭決裂以及看不起家人因而生寒的勇氣哪裡去了?


所謂愛情,不過自欺欺人。所謂親情,即便親人再有不是,唯有用心呵護。


牽掛不該牽掛的人,冷漠不該冷漠的人,徒留一世悲哀,張愛玲更寫出“通往女人的心是陰道”這樣荒誕不經的學說,你把人性擺在哪兒?


一個真正自重的人明白家庭的不足,然後圓滿它,但不會在愛情面前變得卑躬屈膝,完全沒有尊嚴,更不會因為家庭的不完善所以可以對愛情百般委屈,哪怕這份愛情不屬於自己。


人,還是自重點的好。


PS:一個對家庭憤世嫉俗的人,能夠原諒愛人一切過失,哪怕分手還給30萬元稿費供對方揮霍,可見此人心靈的缺失。而面對家庭的不足,依然撰文反對不公,但對家裡人完全冷漠,自然成名後賺了錢也不會想著家中有什麼弟弟,好比梅豔芳不會覺得她的金錢來自於她母親生產了她然後後才有一切,所以面對母親種種,她感到寒心,於是寄託便在愛情上,對劉德華和對母親是兩種態度。


張愛玲是一個卑躬屈膝的小女人,所以面對漢奸胡蘭成的種種秘密,才會包容之,甚至心存僥倖,更還寫下“通往女人的心是陰道”作證這一事實。


一個不把人性看得重要的人,就會委屈了自己毫無尊嚴,即便胡蘭成背叛自己,而她無恨,居然還寄錢。


在愛情面前和在親情面對兩種態度的人,輕親情而重愛情,這類人往往也是自私自利的人。


無論家人有何不足,畢竟生在家中,理應圓滿家人,讓家人一切安好,撰文也沒關係,問題就此寒心而投戎愛情從此成為卑躬屈膝的女人,面對愛情可以萬分原諒,面對親情則一塵不染,似這般做人,早就失卻了文人的品性,連一絲自重也沒有了。


孝字大如天。


杭州婉娩


我覺得這跟張與弟弟的感情無關,張沒給弟弟留遺產,符合張一貫的金錢觀。

張向來不把感情與金錢混為一談,跟誰都明算賬,這可能是從小受母親和姑姑影響。張的母親和姑姑一度感情非常好,一同出國留學,回國一同租房住,都是明算賬。小團圓裡寫張母出國,一度國內賬戶由姑姑代管,而被挪用,張母很有怨言。這件事讓張震動很大。張和姑姑感情很好,一同吃住也明算賬。張和胡蘭成分手後,也把欠他的錢全還給他。

其次,張對弟弟並沒有贍養義務,遺產本來就不應該給他。

最後,張對自己的作品是有野心的。張從小受的西式教育,後又在國外生活,把遺產和作品打包託付給有同樣西式思維和運作能力的友人,是最符合張利益,也最合理的安排。


紅諾亞藍諾亞


張愛玲是最聰明的也是最傻的,最重情的也是最絕情的,她彷彿在雲端之上,高處不勝寒,冷漠孤冽。


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是出生於富裕家庭,卻經歷了世間炎涼與親情冷漠。他們的父親張廷重只知道跟姨太太天天抽大煙,卻拿不出兩個孩子的學習費用;而他們的媽媽黃逸梵跟姑媽張茂淵作為新一派的女性出國留洋,遠離了是非之地,也不曾管姐弟兩人;再加上當時的戰亂與時局動盪,導致姐弟兩人養成怪癖的性格。

相比於張愛玲,弟弟張子靜更加可憐。父不愛,母不理,姐躲避,他一生未娶,在鄉下教書,平庸一生!

張愛玲並非無情,她只是不要牽絆她的感情。她的遺囑執行人林式同,遺產繼承人宋琪夫婦都是她的摯友,他們都沒有辜負她的遺願。她走得很安詳,也有他們的因素,因為信任他們。

而之所以沒有留錢給弟弟,是因為他們沒有感情,她重情但重的不是這種疏遠的親情,她注重的是情深義重的友情。並且張愛玲從小就不是很喜歡自己的弟弟,覺得他受父親繼母影響較大,對他有成見。

她冷漠的態度,疏離的眼神,驚世的才學,對人情世故有著異常的敏感,她的文字,精緻而殘酷。


至於她的各種感情色彩,大家自行理解吧!


傲燃兒


從張愛玲的遺物來看,她的晚年生活至少是衣食無憂的,投資和存款有30多萬美元,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上海,夠買十幾套房產。但是,弟弟想要結婚買房求助的時候,她卻拒絕了。她為什麼寧願把遺產留給好朋友宋琪夫婦也不給親弟弟?我想,一方面她的感情疏離,另一方面,她對弟弟失望和傷心的情緒還在,無法親近起來。



張愛玲在描述童年生活的時候,寫到弟弟,第一句就是“我弟弟非常不爭氣”,她對弟弟的感情很複雜,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她曾和弟弟非常親密,繼母訓斥弟弟的時候,她先哭出來,弟弟找媽媽求救,媽媽沒有辦法收留,她也是哭的哽咽,她可憐弟弟的身世,還想要攢錢給弟弟學騎馬。



但是,弟弟也有讓她很傷心的地方,她會畫畫,弟弟沒有這些天賦,會在她畫好的畫上故意塗抹,她繼母冤枉她夜不歸宿,在當時是很嚴重的指控,她的弟弟卻給親戚寫信說“家姊之事想有所耳聞,家門之玷,殊為痛心。”無意間看到這封信,張愛玲很痛苦。那時,繼母對張愛玲姐弟兩個不好,會想辦法挑撥他們的父親痛打弟弟,張愛玲想的是如何逃出去,但是弟弟後來卻總是原諒繼母,還告訴張愛玲“娘好”。我想,這些都讓張愛玲認為,弟弟是既軟弱又無能的人,總是聽信別人,沒有自己的判斷。後來,她弟弟的人生軌跡也果真如此,是一個可憐又弱小的人。

張愛玲平素對待感情是很疏離的,也拿得起放得下,無論是對胡蘭成,對母親,還是對弟弟,說不愛,就是不愛了。無論胡蘭成又寫過多少情書,無論母親又補救了多少,她心裡放棄了,就不會再回頭。她的母親曾給她一個自卑又無助的少女時代,於是她償還了母親所花費的學費,再也沒有和母親同住過,即使母親最後病重,想要再見她一面,她也沒有應允。

對她來說,過去了就是過去了。


光明大先生


 

張子靜是張愛玲唯一的親弟弟。張愛玲並無子嗣。

1995年9月8日中秋節晚上,張愛玲在美國寓所獨身蒼涼死去,遺囑中將大部分的遺產都留給她的朋友宋淇夫婦,沒有一毛錢留給這位遠在大陸受苦的親弟弟。張愛玲應該有自己的理由。

 

一、  並不是不愛她的弟弟,只是哀其不爭,這也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

 

張愛玲是位奇女子。她不按常理出牌,所以以常人的思維是無法理解的。這也是因為性格上怪僻所決定的。她有篇《弟弟》的小散文裡,寫道他父親打了他弟弟一個耳光的時候,她眼淚往下直淌。而他弟弟轉頭就忘記了。這樣的事情常常發生。可見,她並不是不愛她弟弟,只是哀其不爭。也許在她的心目中,是一直期望他弟弟活成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的樣子的。所以一直以他的方式固執的不給弟弟任何資助。這是張愛玲式的愛。

 

二、  因為文學是她畢生的追求,使她更疏離人群,包括親人。

 

她在散文《天才夢》裡寫道:“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怪僻缺點。世人原諒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們不會原諒我。”

 

這裡也可以看出,張愛玲一生的興趣和精力都放在了她的文學事業上了。她沒有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去關照親人。久而久之,她和親人朋友們都產生了一種深切的疏離感,對人情越來越淡薄。包括她的母親。張愛玲晚年在美國唯一聯繫的就是她姑姑了。她和她姑姑感情一直很好,甚至好過她母親。她倒是曾經在經濟上資助過她的姑姑和母親。所以,張愛玲也並不是不知感恩的人。

 

三、  原生家庭原因

 

由於家庭背景的原因,她和弟弟,因為父母離異等家庭的變故,與弟弟聚少離多,基本沒有通常家庭的姐弟深情。關係也是很淡的。這也符合人之常情。

 

四、她更注重人與人精神上的相通。

還有一點就是張愛玲這樣的文學天才,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心靈和精神上的對等和契合度,這樣的關係在她看來重於血緣親情。她太智慧了,以至於看穿了人性中的薄涼和現實。再加上愛情上的失意和受傷,使她完全縮回了她的熱情,已懶於應付人情世故。

 

她一生離群索居,一生孤傲冷漠,一生都在追尋一種極致到骨子裡的清醒。她即是深情的又是絕情的。她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她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不管她是什麼樣子的,她的作品都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