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親,還是孫子親?

思念198031525


這個問題真的太私人了,每個家庭都不盡相同吧。相對來說我覺得是帶哪個孩子多就更親近一些。

拿我家寶寶們的爺爺奶奶來舉例,老公兩個妹妹結婚早生孩子也早,而且都在爸媽附近住,孩子們沒上學之前基本每天都往姥姥家跑,我公公婆婆也特別疼孩子們,有啥好吃的好玩的都留著給他們。肯定是很親近了。

去年我們也生了寶寶,還是雙胞胎,基本是我爸媽在幫忙帶,婆婆來過兩次呆了一個月幫忙打替班。平時視頻的頻率也不是太高,當然爺爺奶奶心裡肯定也是喜歡孩子們的,在這的時候也對孩子們很好,不過論親近程度肯定不如姑姑家那幾個孩子,從平時通電話中就能感覺到了,每次婆婆都會問外孫們想不想她,她就快回去了等等,其實這就是多年來總在一起的感情吧。

其實,像我們呢回家機會少,孩子們目前還小,跟爺爺奶奶相處的機會相對少,所以相比較而言公公婆婆可能更疼外孫,這很正常,人都是相處出來的感情不是嗎哈。

我是一個混跡育兒圈10年終於得以自己施展拳腳的雙胞胎寶媽,是朋友圈中的輔食達人,育兒小百科,愛生活愛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與您一起同行,在育兒育己的路上共同學習成長哈。

帥帥育兒


外孫子親還是家孫子親,

這個問題在農村就很明顯了,說個真事就知道誰親了,

在我們村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去世了,農村習慣了高壽的人離世,就會都去幫忙,少說也有三百多人,老人有一個親孫子,正好和最小的外孫子同歲(都是十歲),

倆位十歲的小孩,穿著孝衣,給爺爺跪孝,但必競小,家裡有來了這麼多人,倆孫子到玩的挺歡,在加上很多小朋一起玩,,結果為一件玩具,玩生氣了,倆孫子打起來了,大人們趕緊拉開,勸說要好好玩,別打架也別罵人,這時外孫子氣的脫了孝衣,對著家孫子大吼,死的是你爺,有不是我爺,我不給你爺穿孝衣了,看你打我不。家孫子也不弱,也大吼,死的是我爺,你來幹什麼,回你們家去。……

雖然是童言無忌,但也是大實話,

大家想想,那個孫子親。


手機用戶55455936781


問:外孫親,還是孫子親?

回答前先講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打魚的老頭到河裡去起魚網,孫子和外孫跟著一起去玩,老頭在河裡紮了一個猛子半天沒上來,這時孫子哭了,說爺爺淹死了,外孫卻說:"你的爺爺淹死了,俺的爺爺還家裡呢″。農村有俗語:"孫子是紅眼兒,外孫是白眼兒"。

要知道,人的壽命正在延長,以後人壽不止只七十八十,百歲可能就是平常,一家就不只是祖孫三代了,五世同堂就是普遍。

按現在現實社會是,人活著,孫子外孫一樣親,因為手心手背都是肉,咬咬哪面都疼。

但人故去後,還是孫子親,因為在農村孫子重孫元孫玄孫都是姓自己的姓,清明上墳掃暮給父輩祖輩曾祖都要壓紙錢。

外孫就不是一個姓了,外孫只給自己的曾祖輩去壓紙錢,外祖父墳是否去呢?外曾祖還去壓紙錢嗎?

必竟外孫還是親戚,可外孫的下一代二代還是親戚嗎?也就是路人了。

而孫子的下一代至八代十代,永遠是玄孫。





金蘋果老楊


分享育兒知識,關注:馨媽愛寶貝。

先講個故事吧:

鄰居家老倆口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三個兒女都各自成家。女兒生產做月子時,老兩口忙的比親家還周到,外孫上幼兒園前幾年都是老倆口接回家整天照顧著。

老倆口按照嬰幼兒食譜做法用心的餵養著:幾個月要給外孫添加蛋黃了,就每天按頓的用小勺子喂蛋黃,什麼米糊,菜泥,魚泥,豬肝末了,蝦泥等等只要可以讓外孫吃。

老兩口都認真的嚴格的去按書上食譜來做,仔細程度沒有耐心真的做不來。什麼東西好就買來給外孫。

上了幼兒園之後,每逢週六週日外孫一家必定回老倆口家,只要一來就是一大桌好吃好喝的豐盛飯菜,二十幾年從未間斷過疼愛外孫。

兩個兒子的孩子從出生到長大從沒這麼用心過,兩孫子小時候,老倆口還專門把兩個兒媳拉過來說:

”象我們這麼大年紀的老人,沒有哪家老人給兒女帶孩子的,都是年輕人自己帶孩子,你看,帶孩子你們自己帶吧,你們能生就能養,我和你爸兩人自己事都忙不過來,自己生就自己養吧。”

兩兒媳聽了沒說話,心裡卻氣死了:”你老倆口有精力給女兒帶孩子忙吃忙喝的對女兒一家,兩兒子需要時你老倆口主動提出來推東推西的不給帶孫子,真是心疼外孫不心疼自家孫子。”

這一晃二十幾年,老倆口整天忙著外孫的事,對兩個孫子不聞不問的,兩個孫子心裡也很生氣。

每次外孫到老倆口家,兩個孫子明顯受氣,老倆口不管買什麼好吃的都藏起來不給兩孫子吃,等外孫來家裡,老倆口笑得 合不攏嘴的把早就藏起來的東西拿給外孫吃。

不管什麼時候家裡空調只有外孫自行打開取暖製冷,老倆口不會說難聽話,當兩個孫子用空調取暖製冷時,老倆口就立馬過來和兩孫子說:”別開空調,浪費電。”

兩個孫子真是氣的沒辦法,誰叫人家爺爺奶奶就喜歡外孫呢。這麼多年,兩孫子只能忍著看著自己爺爺奶奶去疼愛外孫。

還有一種情況是老倆口只疼愛自己孫子,就是不疼愛外孫,外孫再可人都不會去疼愛,這樣,外孫也會倍受冷落。


外孫親還是孫子親,在血緣上,很多爺爺奶奶會心疼孫子,和孫子親,認為是兒子生的,是他們正宗的血統,血言裡留著自己的血,是自己的後代。

中國社會千百年來是很傳統的,有句話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只有孫子才是他們的正子正孫。認為女兒的孩子在血緣上就遠了一大截,又是外姓的,自然不受寵愛。

其實,人的心理很怪,喜歡外孫和孫子,只是看爺爺奶奶更喜歡自己女兒還是兒子,有人特喜歡自己兒子,就會和孫子親,有人特喜歡自己女兒,就什麼好都被女兒佔全了,自然就和外孫親。這是沒理由的,老人會認為我就偏問外孫或者偏向孫子了,怎麼著吧,我就喜歡了。



我媽生我們兄妹四人,一個哥哥三個妹妹,我媽就特別民主平和,四個兒女的孩子我媽都一樣親,不會因為是兒子就偏向孫子,也不會因為是女兒就疼愛外孫,兒女一樣疼愛,沒有輕重裡外之分。

我媽說四個都是我生的,身上掉下來的肉都會疼的,偏愛一個就對不起另一個。所以我們大家庭相處的很和諧,即使相互之間有些小矛盾,都會在我媽的愛護下被和諧掉,我媽常掛嘴邊的一句話:這輩子有緣才做父母兒女的,下輩子就不會相聚在一家了,一家人不要分的你疏他親的,這樣有人歡喜有人恨的就不好了。

其實,不管外孫還是孫子,都是自己兒女的後代,只要老倆口願意都一樣親,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因為責任和義務,我養你小,你陪我老,這是必須遵守和做到的人性生養天理倫常孝道的傳承,不應有親疏有別,外孫孫子都一樣親,這樣兒女沒抱怨怨恨,家庭會更幸福和諧,社會就會更和諧。

大家庭中的任何矛盾都和父母有關,父母不偏不倚,從中協調矛盾,父母兒女之間關係一定會相安無事,親近團結的。


馨媽愛寶貝


1、從生物學角度講,外孫和孫子一樣親

從生物學來看,他們身上所攜帶的基因是完全一樣的,外孫和孫子他們倆都親、同等重要。

但是在咱們國家傳統文化裡,因為孫子是跟自己姓,和爺爺、爸爸一個姓,而外孫是跟別人姓,所以,這種人為文化的影響導致了從古到今都認為:孫子比外孫更親。

2、孫子是爺爺奶奶看大的,而不是姥姥姥爺看大的

現在帶孫子的一般都是爺爺奶奶,而自己的外孫會有他們的爺爺奶奶給帶大,這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在當下快節奏的時代,都是老人帶孩子,孩子的爸媽,也就是自己的兒子、兒媳婦都要上班、忙工作,老人們就負責早上送孩子上學、晚上接孩子放學,陪孩子玩兒、輔導功課等等都是爺爺奶奶的事情了

所以,就造成孫子在很小的時候對爺爺奶奶的感情要多一點,比對姥姥姥爺要親一點。自然,爺爺奶奶就會認為孫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而外孫由他們的爺爺奶奶看著,他們平時只是見一見而已,這種長期和短期的親密接觸必然造成了:爺爺奶奶會認為孫子是更親的。

3、這種疑問反映出一個社會現象

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出來,現在的老人是多麼的寂寞。因為正常的兒女都是30-40歲,正是處於人生的巔峰期,90%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上,要賺錢養家,沒有時間陪著自己,更沒時間陪孩子。那麼只能剩下爺爺奶奶和孫子共同相處。

一來,爺爺奶奶有一個精神寄託,因為孫子是自己兒子的傳承;二來,孫子也有老人幫忙照顧,至少安全、飲食上都有保證。

其實,老人就是看孩子,不管是外孫還是孫子,並沒有什麼遠近之分。但這一點也給我們一個啟示,真正合格的父母、真正孝順的兒女一定要多在家陪陪父母、帶帶孩子,讓上有老、下有小過的都舒服、開心、幸福。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外孫親,還是孫子親?這個問還是應取決於血緣關係而是。說了大家可不要不信,社會上有很都家庭在對待外孫與孫子上,為了不使姑娘和女婿說閒話,對外孫的照顧不會比孫子差。可外孫長大後在對待爺爺奶奶,外婆外公上確都顯得對爺爺奶奶比較親熱有感情,也許這就是血緣關係的緣故吧!


在我們家鄉有句俗語:孫大了燒墳紙,外孫大了手一指。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孫子是自已血脈傳承,百年老後,回鄉祭祀的都是自家兒孫。比如說清明節這天,在同一座城市工作的外孫,孫子各自帶著自己的女朋友回鄉祭祖。在路遇外公的墳地時,外孫會手指外公外婆的墳墓給女朋友看,那就是外公外婆的墓,而是趕往家裡給自己的爺爺奶奶掃墓,燒墳紙。

外孫親,還是孫子親?從血緣上來說是孫子親。而現實當中也有許多外孫跟外公外婆很親熱,而孫子與爺爺奶奶反而顯得一般般,這是因為外孫跟外公外婆是親戚,而孫子跟爺爺奶奶之間則是家人。


百花爭春我為先


外孫親還是孫子親?

在我們老家來說,孫子永遠比外孫親,這個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事實!

也許有的人會不服氣,說兒子女兒都一樣,憑什麼孫子就比外孫親?

其實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為什麼孫子隨兒子姓而外孫不隨女兒姓呢?

為什麼每次過年陪在爺爺奶奶身邊的是孫子而不是外孫?



雖然有時候也可以有閨女帶著外孫回家陪外公外婆過年,但在我們這裡,出嫁的女兒是不允許回婆家過年的,大家也不用噴我,這是地方習俗,也不是誰一個人可以改變的。就像我們這裡的另一個習俗一樣:出嫁的女兒和姑爺回孃家是不允許同床而眠的。這些真的只是老祖宗的習俗而已。



像我家公公有一個孫子,三個外孫。但是對孫子永遠都比對外孫親,也許只是因為孫子最小,那些外孫都要是成年人了吧!但是老爺子一直信奉著:等他老了指望外孫是不可能的。還說哪怕以後死了入土為安後,每年回去上墳的也只有孫子,而不是外孫。



其實非要去爭論到底是孫子親還是外孫親也沒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畢竟都各自有自己孩子的一半血脈,只是依據著誰跟誰在一起的時間更久罷了!


傲然於世


按照中國傳統的觀點,總是認為男性才是家族傳承的依據,因此中國的孩子出生後一般會冠以父姓,強調的是父系血緣關係,戶口本上面的戶主一般寫的也是男性,這種傳統與中國幾千年來女性地位低下有很大的關係,說白了就是古代社會遺留下來的落後的東西,實際上是應該拋棄的落後的思想。

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男性主宰的觀點,當然是孫子比外孫親,實際上,現代社會還是在基本遵循這一規律,但是這一現象也在逐漸的發生變化,特別是在獨生子女政策實行後,如果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女兒,那麼這個女兒自然會成為這個家庭的繼承者,因為根本就沒有男性傳承人。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外孫親。

自從國家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後,由於雙方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對爺爺奶奶來說,只有一個孫子,對於外公外婆來說只有一個外孫,這就導致了孩子非常寶貴,在現實中經常發生雙方老人爭奪對孩子的照顧的事情,而孩子的爸爸和媽媽作為雙方家庭的獨生子女,常常發生在過年過節期間不知道去哪家過的事情,甚至因為這樣的事情而發生爭吵。

外孫親,現在這樣的現象正在越來越多的發生,這是一種好的現象,也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國外就不像中國這樣,他們一般是把女孩和男孩一樣的看待,在家族繼承方面男女是平等的關係,這方面是比中國進步的。


夢歸秦淮


外孫親,還是孫子親?

粗略說起來都親!外甥或外甥女在孩童時都願意往姥姥家跑或住幾天,此時姥姥姥爺尤其是姥姥看外孫都顯親。也是,孩子們也不是經常來的,來了當姥姥姥爺哪有不親呢!有個別的當妗子的就有點看不慣,心裡嘀咕“看外甥比看孫子還親裡,老了能指望你外甥嗎?”當然這只是極個別人了,多數妗子們還是不錯的,待閨女外甥好,老太太心裡都高興,婆媳關係更融洽。

不過實際現象是,

爺爺奶奶還是看孫子親,一是香菸繼承的事,二是人總有老的時候還得是兒孫在跟前孝敬侍奉。外孫也不是說不孝敬,不過畢竟是人家的人和事了,人家家裡也是一樣有老人得管。道理是一樣的。也不能指望外甥來這養老送終啊,誰家都有各人的事。要不就有俗話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閨女都成人家的了,你還打算指望外甥呢!又有“姥姥親外甥,坷垃地裡攆旋風”,意思是一場空。親也是白親。說明家家都一樣,爺爺奶奶的的重點還是在孫子身上。

計劃生育鬧的,現在獨生女孩往家招贅的不少,這樣的家庭裡爺爺奶奶(實際是姥姥姥爺),也是看家裡的孫子(外甥)比嫁出去的女兒的孩子們要重視。因為這是家裡的主線。細說不都是閨女的孩子嗎,他們覺得是不一樣的。

總說起來都親。因為有血液關係的親情聯結。為什麼有俗話這樣說“姑夫姨夫舅舅的媳婦”對自己不是內心底的親呢!這就是沒有血液親情的關係。但這只是一句俗話,多數姑夫也好姨夫也好妗子也好,還是通情達理的多,是親戚都親。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外孫親還是孫子親?這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因為對於獨生子女所生子女來說,外孫就是孫子,孫子就是外孫,不存在誰親不親的問題,只存在跟誰姓的問題!下面我分三種情況分別做一闡述。

第一種情況:有外孫又有孫子,這種情況當然是孫子親。從古至今,雖然是封建觀念,男尊女卑。但事實上我們的親近關係,一直維護著父系氏族的(血統觀念)血親關係來存續的。對母親氏族(血統)血親關係排拆在外。民間風俗(家譜氏族)也一直是親房(血統)族係為親。排拆母系(血統)血親。再從贍養上來講,孫子有代父自身(血統)贍養爺爺奶奶的責任,受親房族系的管束。外孫沒有代母自身(血統)贍養外公外婆的責任。民間親房族系也不會管束外孫的責任。民間延續,民間風俗,民間觀念,民間習慣等等。從古至今,很難違背。

第二種情況:物以稀為貴,如果只有外孫,那麼就應該把外孫當做孫子對待。因為自己將來的養老以及家產都需要外孫來承擔和繼承。

最後,外孫親還是孫子親,這與孩子跟誰長大有直接關係,如果外孫長期由外公外婆撫養成人,孫子長期不在爺爺奶奶身邊,自然而然,外孫要親一些,至少從感情上來講是這樣!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點看法,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