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結婚高彩禮你怎麼看?

紅色帝國之花滿某人


其實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彩禮錢太多了,結婚成本好大,男方家根本就負擔不起。



我雖然是個女的,我結婚的時候婆婆家來的彩禮錢雖然不能算多,在我們結婚的時候在我們當地也是中等水平,當時彩禮是20.8萬,再加5萬塊的金器。也有可能有些人會說不少啦!這還不可以嗎?

我媽當時就和我說你婆婆家的彩禮錢反正我一分錢都不要,你自己用來買車,來多少彩禮就買多少錢的車。可是後來20.8萬想買好車又買不了,差的吧又看不上,上海的牌照又這麼貴,買了車沒滬牌去哪都不方便,最後車也不算好,也就普通的SUV,落地加滬牌就花了40萬,我媽整整又貼了20萬。


後來辦酒兩家雖然在一起辦,可是各自負責各自的酒水錢,我們家的親戚朋友比較多,最後我們家的酒水錢肯定也比他們家來得多,再加上給我們買傢俱、床上用品、家電亂七八糟的,我爸媽花的錢一點都不比我老公家花的少!

所以我就特別不能理解人家說的女方要求太高,要高彩禮就是賣女兒,可是女的家真的就賺錢了嗎?女方家父母辛辛苦苦的把女兒拉扯大,結婚了,即使父母真的要這比錢難道很過分嗎?一個男的對於你來說你老婆連這麼點錢都不值嗎?你的老婆結婚後又要工作又要幹家務,你就算請一個住家保姆一年至少也要5萬塊,你的老婆家要點彩禮你們心裡就這麼的接受不了,難道真的是喜歡你老婆,還是就想空手套白狼,直接弄個什麼都不要的老婆就開心了。


LecyMVP


我現在生活山東泰安這邊的一個村莊,彩禮錢可謂是一路水漲船高,就在前年我一個表哥訂婚三萬一千八,我就感嘆真是好高,前幾天村裡一個小夥子訂婚六萬六,別的費用還不算,現在姑娘都不要村裡的房子,各方面一綜合,這是得父母多少年奮鬥的結果,甚至很多人會因此負債累累。 這麼高彩禮形成我認為是一方面男女比例失衡大,狼多肉少競爭強。一方面現在攀比風氣也嚴重,你家這樣我只能比你高不能比你少。不過個人真的不太贊同這樣,一直這樣發展下去的話,政府部門會干預進來做一些相關的規定的。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不是因為彩禮分道揚鑣。


快樂人生72654


我覺得不好,非常的不好,又不是賣女兒,本來兩個小年輕結婚的好日子都讓這高價的彩禮給耽擱了,尤其是那些為了結婚而借錢給彩禮的,你不覺得沒必要這樣嗎,女兒反正是嫁過去,他們家欠的債不就是女兒的家嗎,有必要要那麼多嗎,象徵性的要點算了,有錢的人家願意多出彩禮那是對女方家裡的尊重,而女方明知道男方的家庭不好,卻漫天要價我覺得非常可惡,這到底是什麼樣的父母啊,什麼樣的心裡驅使他們這麼做的,為了所謂的面子,為了在鄰里街坊閒談的時候顯擺自己嗎,可我覺得當周圍鄰居知道男方是個什麼樣的家庭,會覺得你這樣要高價彩禮鄙視你的,嘴上肯定不會說什麼,心裡還指不定瞧不起你這種人呢

我就想過以後我女兒的婚事我一定不會要什麼彩禮的,一切隨女兒高興,重要的是那個人怎麼樣,即使要了金山銀山,總是別人的,又不是自己掙得,自己拿著不嫌燙手嗎,有些父母還好,會把彩禮如數的給自己的女兒,任由女兒自己處理,有些父母就不好了,把要來的彩禮給自己,或者給自己的兒子做打算,我就想不通了,這樣不是賣女兒還能是什麼,太自私了,那些有兒子的父母,在你問女兒婆家要那麼高的彩禮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以後你兒媳婦家問你要那麼多的時候,你自己又是什麼感想

所以我很不認同某些地方的高價彩禮,覺得很沒有人情味,非常的不好!

彩禮,一種從古代就流傳下來的習俗。在訂婚的時候,男方送給女方一些金錢或者禮物,叫做聘金和聘禮。女方收到彩禮後,也會適當的回禮。但總的來說,男方送給女方的總價值要大於女方送給男方的總價值。而現在社會,彩禮又有了新的“含義”。

現在這個社會,我國男女比例已經失調,男性人數要大於女性人數,導致了在不久後的將來,將有一些男性找不到對象而成為“單身漢”。在市場環境下,我們知道,當一件商品供不應求的時候,那件商品的價格往往會提升好幾個檔次。而現在也是一樣,當女性人數少於男性人數時,“女性的價格”就上升了好幾個檔次。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一些偏僻落後的地方,許多女方家庭開出了很高的彩禮價,就是人們說的“天價彩禮”。這感覺上已經不再是嫁女兒而是明碼標價的開始“賣女兒”了。

有些人誰說:“我們把女兒養那麼大,說送人就送人了,總得給點回報吧。”要點回報是沒錯,但這個回報是否太大了呢?有人說辛辛苦苦養了幾十年了,難道不值那麼多錢嗎?那對方兒子也辛辛苦苦養了幾十年,他們還得花更多的錢來娶對方的女兒。而且女兒是過去當老婆過日子的,不是去做奴隸的。如果一個家庭不是很富裕,一個大學生剛剛畢業,也是沒多少錢的,這時候再開出一個“天價彩禮”,無論是誰,都無法承受。就算男方東拼西湊借到那麼多錢,那麼女方嫁過去,不是讓女兒陪男方一起還錢嗎?不就是讓女兒去吃苦的嗎?

彩禮適當就好,不可過量。如果最後因為彩禮錢而導致分開的話,那麼對雙方家庭都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一般來說,彩禮的價格高反應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女方對自己家自視甚高,也就是女生為了顯示自己的嬌貴需要男方掏出大筆的彩禮來,意在向周圍人展示新郎家有多麼重視自己的女兒,女兒以後嫁過去一定會過的很好;還有一種心理就是迫於生活的壓力,以一種賣女兒一樣的行為索要彩禮了。

一般來說,在城市或者是發達地區,第一種行為比較常見一些;而在一些偏遠的山區,後一種行為則更為普及。

像在城市的話,結婚的時候男方給的彩禮的樹木越高,女方自己父母的身上越有面子,也意味著自己家女兒以後的生活地位越高,婆家重視自己的女兒。就像前一陣子我們這裡一個土豪家庭結婚的時候,據說結婚新郎家出的彩禮直接是六十萬現金加一輛寶馬車。嶄新的寶馬拉著一車白花花的人民幣停在了自己未來老丈人的家門口,據說當時為了把這些錢搬回家裡都叫上了好幾個小夥子呢。現在說起來的時候哪家的老人不是嘖嘖稱羨的。

而有一些貧困山區的人們的話在嫁女兒的時候也會要上很高的彩禮,尤其是在自己家裡一個兒子一個女兒的情況下,很多時候女兒的出嫁就是為了向女婿要錢好給自己兒子置辦婚禮娶上媳婦,這時候這種行為就多多少少有一點賣女兒的行為了。但是如果從這個家庭的總體角度來說的話,女兒的出嫁可以換來一筆不小的財富,這筆財富可以幫助貧窮的兒子蓋上新房娶上媳婦,幫助這個家庭更好的延續下去,所以也無可厚非。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件事,彩禮是男方在結婚時給女方的物品,包括錢,家用彩電,首飾等等,根據不同的地方有的不同習俗,具體的東西也有所不同。其實差異最大的應該是南方和北方的差異,北方都是南方給女方彩禮,不同多是錢數和東西種類的差別,但是南方很多都是女方給男方彩禮,這在南方中叫做陪嫁,是陪嫁多,彩禮少。

不可否認,近年來,我們的彩禮逐漸走高,且有越走越高的趨勢,甚至有新聞報道,有的地方彩禮都是論斤稱,不論錢數了,其實,彩禮的走高,最主要的壓力在我們的父母身上,我們結婚是我們的大事,也是父母的大事,對方要走的彩禮錢是哪裡出,不是我們的父母出嗎?可是我們父母,一代老實人,他們哪裡去找這麼多的錢,這可都是他們的血汗錢啊,你要的多,父母的壓力就大,家裡面要是有一個還好說,要是家裡面不止你一個要結婚呢,所以,從這方面看我不太贊成彩禮越要越高。

我們為什麼會要彩禮呢?有人說,我們被養這麼大了,一說嫁,我們就是脫離了父母,和別人一起生活了,我們就要為別人家操勞了,難道,我們不應該要點錢嗎?還有人說,我們要的彩禮錢不是為了父母,只是為了在以後的生活中,讓男方不看清了女方,為以後有一個好的生活,要來的錢也不是為了我們的花銷,這是你們的錢,是你們以後生活的基礎,可憐天下父母心,彩禮越來越高也反應了後面的一個事實,就是女方在婚後的生活,現在的離婚率很高,婚後生活的不如意,特別是女方的不幸生活也讓我們的父母操碎了心,所以,在這方面,也很無奈。

對於彩禮,我認為某些地方的過高彩禮是不合理的,過高彩禮是一種壓力,也可能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彩禮也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男方會在今後好好對女方的態度,也是必要的。

一般彩禮的高低取決於男女雙方的自身文化素質和修養,和家庭條件生活環境的影響,學歷高的女孩文化素質,價值觀和農村女孩有著明顯的差異,生活在偏遠地區的家長可能會把彩禮作為一種攀比,物質缺乏是其一,文化素質缺乏更是使得農村的彩禮越來越高,他們認為物質才可以成為他們和別人攀比的籌碼,從而忽略精神需求。

彩禮給的多,離婚率高,,,商品交易,沒有感情,不是和睦家庭!

彩禮是一種封建社會殘留下來的舊習。其生存的背景是:封建社會婚姻制度是一妻多妾制,為了讓妾的孃家心理平衡、為了讓妾的孃家感到女兒找到一個富裕人家、為了讓妾的孃家感到有了依靠等等,表示的一種心意,是為上層建築服務的一項制度。隨著新中國成立這項制度被廢除,奇怪的是新中國新女性,但是“妾”文化,“妾”精神“妾”心理卻傳承下來,並愈演愈烈。我想說啊:廣大的女性早已沒有了封建文化中的糟粕文化,她們正在精神煥發的走向新世紀,自強自立、自尊自愛是她們生活的主旋律 她們的精神、思想正在和全球同步,但願她們是真正的新女性。

我認為這些家庭為什麼這麼有錢家裡面肯定有個貪官不然的話這些人的,經濟是哪來的就這種家庭習俗這種方法,以金錢來攀比杜會,這種習俗嚴重的威脅了社會主義團結力量,這種行為應當列入到政府,

彩禮不是不給而是給多少!女方要問自己良心,男方也要問自己良心!看互相需要和能力。我當時彩禮是這樣的,傢俱是我和我老婆一起選的沒讓媳婦家置辦,我和媳婦喜歡啥買啥。去談彩禮時我媳婦家父母沒說話真頭疼我也不知給多少!後面找了個媒人我媳婦親小姨,那小姨說“傢俱你們自己買了的話給點菜錢就好兩千多就可以”我媽立馬順“兩千太少了,給八千八吧”就這樣了給了八千八彩禮錢。

我覺得這個社會,大部分人喜歡錦上添花,心態嚴重扭曲,自私自利!行成了歪風邪氣,做什麼都在比,沒有一點公德心,社會責任感!應該出臺相關政策教育一下這個社會的人。

現在的禮金最少也需要十幾萬,有的地方己經高達幾十萬,把娶媳婦變成了買娶媳婦,在加上房子和車子,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大多數家庭把媳婦娶回家,都己經負債累累,花這麼多錢,如果娶到一位孝順公婆,相夫教子妻子還好,如果不是,男方也只能忍耐,根本原因就是貧富差距太大造成的,試想一下,5年後,10年後,20年後,到那時的中國會變成什麼樣子,想到這兒,我有些擔憂更有些恐懼,這件事想要解決,只有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才能解決。

一個新家的和成,雙方父母都可以出錢,給新家鋪墊。完成兒女的婚事,兒,女成人應該是父母任務和責任!

很明顯,這是社會陋習,是不正之風,玷汙了婚姻,把婚姻當成了交易,是典型的買賣婚姻。我國在建國初期曾經批判過這種封建社會的婚姻陋習,倡導移風易俗並取得了大的成效,但近二三十年又死灰復燃,且愈演愈烈。

我前幾年交了個男朋友,我們準備結婚,不要彩禮,什麼都不要,人家居然懷疑我有問題,我有病,唉,還是要彩禮的好

讓男人找小三,打媳婦,不做家務,不帶孩子,不工作時想想娶媳婦花的錢


龍行天下3719


我覺得結婚高彩禮很大部分在於女方的父母,而不是整個社會使然,一般來說相親的彩禮普遍比較高,而男女雙方談的彩禮一般都還合理!

應該以男方家庭條件來訂彩禮的高低,畢竟是嫁女兒不是賣女兒,如果是男方負載累累娶了女方,女方嫁過去了也一樣得還債!

說白了所謂的彩禮還真的看女方父母的態度,其他的原因都是不可取得!


星空網文


主動回答!

我認為,對於結婚高彩禮,大多數男方還是吃不消,根據2:8定律,必境財富掌握在20%人手中,特別對高彩禮形成慣例地方。我覺得彩禮出得起就出,出不起量力而行,不可強求。女方要彩禮要在男方家庭條件可承受範圍。

如果男方家庭條件好,女方怎麼要彩禮都行;就怕男方家庭條件不好,女方開出相對男方“天價"彩禮,男方為了面子,打腫臉充胖子,舉高額債務結婚,婚後舉高額債務過日子,無疑為婚姻告吹埋下伏筆,幸福無從談起。


房地產小百科


  1. 彩禮本身是男方出於對女方家的尊重,出於情感道義在金錢上的一定數量的表示,經濟條件好的可以另外再附贈一些有一定經濟價值的財物之類的以抬高女方的身價。幾千年來形成風俗這本來沒什麼。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紀以後這種彩禮一年比一年高超出了過去的好多倍。以萬作為基本單位的已經很平常了。說彩禮高,根據什麼標準呢?如果說彩禮數額高出普通人家全家一年甚至幾年乃至十幾年積蓄的就可以稱之為高。如果還要借貸才能湊足彩禮數額的話就是超高。那麼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是怎麼看的呢?無非自家有很多穩定的收入渠道來掩蓋這一“高”的事實。相對於普通人家更容易拿出來。那麼女方要高彩禮的原因是:養女兒不容易,不能白白便宜男方。不掙錢也不能賠錢吧。因此也不管自家女兒啥品質就獅子大開口使勁要。若是對方討價還價的緊就適當鬆鬆口,但太低是不幹的。蒼蠅腿兒再小也是肉啊。拿出本地誰誰家的女兒出嫁男方給幾萬甚至十幾萬的例子來說事兒:我家閨女差啥!反正一家女百家求,你家不成還有下家呢。現在也確實是男多女少,女孩稀缺啊。這攀比之風猛於虎也。

仰望蒼穹3553


高彩禮與人們的擁有的財富、男女性別差、經濟條件改善和人的慾望和攀比有關。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彩電、冰箱、洗衣機和三金;九十是住房、汽車和“五金”、鑽戒;如今除了車房還有萬紫千紅,萬里挑一等等。彩禮歷來是水漲船高,永遠沒有停漲那一天。老話說:父憂子妻,子憂父葬。意思是說父親永遠擔心兒子娶媳婦的大事,兒子要安排好父母的葬禮。由此可見,男人結婚歷來是家族第一大事。所以,男人必須要努力在生存競爭中保持優勢,這就像動物界雄性動物一定要保持高大美麗一般。所以男人一定要努力拼搏。


哼哼


原因是男多女少一個女孩十個男孩爭這就看誰給的待遇好這個女孩肯定跟誰在這樣的競爭時代國家出臺政策是管不住地你想呀這麼多男孩爭這一斤女孩肯定價格一個比一個出的高女孩提出要求你不給有人給這樣你管的了嗎


晨陽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高價。在負擔不起的條件下它就不能高價。孩子們開心就好。但是必要的彩禮不能不要。女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最後彩禮父母都會塞給女兒的。娶個老婆,人生就這一次,有些事不是你我就能解決的,還有多少單身漢,在後面排隊呢,社會的發展,都變得很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