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口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的?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wang_H


我家兩個孩子第一次開口都是叫“爸爸”,明明每天照顧他們的是媽媽,可是叫的卻是爸爸,過幾天才開始叫媽媽。

我家孩子是十個月左右開始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的,當時我們心裡很開心,每天就逗他,叫“媽媽,快叫媽媽”或是“爸爸呢,叫爸爸。”

我家二寶,剛開始叫“媽媽”發音不準,看見媽媽就喊“呶呶(nao)”,直到一歲多才叫的清楚了。大寶也有發音不準的時候,如“蒜苗”會說成“蒜毛”,“小鳥”叫成“小腦”,現在我們還會拿當時的視頻逗他呢。

愛需要時間的陪伴,祝寶寶們健康快樂成長!


幸福的秘密


那個晚上我失眠

本人在廣州務工,在15年的國慶假期我的小情人來到我的生命中。我的生活節奏被完全改變了,晚上不再會失眠,因為那根本就不夠睡。

小情人第一次叫爸爸,那時在她11歲16天的晚上11點。


那天晚上本來在晚上九點多就睡覺了,因為忙於私單我一直在埋頭苦幹。到晚上11點的時候因為我不小心撞到床,她醒了過來。硬是要我去衝奶,剛工作到重點的我有點怨氣。

突如其來的雷電聲“爸爸”

在客廳我怒氣衝衝的衝好奶粉,走回房間。把奶瓶遞給小情人,正準備轉身繼續工作時。類似雷電般的一聲“爸爸”,我呆住了。

緊跟著又來了一聲“爸爸”,我那個興奮啊。立馬抱起小情人,親了幾口。

我放棄了緊急的工作,哄著小情人繼續睡覺。一直摸這她的背脊,直到她安靜的睡著。我的心一直沒平靜下來,我的愛人也興奮但同時耍小脾氣,埋怨都不叫媽媽先。


幸福的回味

哈哈,那個晚上我一直工作到凌晨三點半還沒有睡意。考慮到明天還得上班就躺回床,悲催的我一整夜沒睡著。老想著小情人爬在床口,仰著小頭叫“爸爸”的樣子,那甜蜜勁。哈哈,現在想想也感覺幸福。

都說女兒上輩子是爸爸的小情人,確實她一直都很黏我。每天下班回到家,小情人跑過來一個擁抱我一天再苦再累也瞬間舒坦過來。

親們,你們的小情人可愛嗎?是否常年留在自己身邊?


育兒多妙招


第一次聽到孩子叫爸爸媽媽,的確是一種非常幸福的體驗。但我今天想分享的,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看到我兒子的笑容(雖然是無意識的)。那一刻,心好像融化了,化作一灘柔柔暖暖的水,第一次真正有了做媽媽的幸福體驗,一切的煩惱和疲憊都消失不見,好像把寶貝擁在懷裡,就擁有了全世界。

那個時候是寶寶剛出生才不到半月吧。新手媽媽什麼都不懂,月子裡每晚起來無數次,真的特別疲憊。每次聽到孩子哭聲,都逼著自己從床上爬起來,睡不醒的腦袋暈暈的,側切的傷口牽扯著還有些疼,而旁邊的“豬隊友”一點反應都沒有(是不是所有的娃他爸都這樣),真想一腳踢下床去!

好多次喂完奶,自己已經睡著了。有時猛地一下驚醒,趕緊一把扯開被子,看到熟睡中的寶貝才放下心來(晚上太累,都是躺著餵奶)。暗暗敲自己腦袋:怎麼能睡著,下次一定不能睡著了。

那一次夜裡,終於把寶寶餵飽了奶。寶寶吃飽了,已經閉上了眼睛,應該要睡著了。我盯著寶寶看,他的嘴角突然抽動了一下,然後咧著嘴角笑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寶寶的笑容,那一刻真的覺得,做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吧!


我是一名八零後媽媽,關注我,分享更多育兒心得!


微媽育兒課堂


我家大寶叫baba很早,當然是那種無意識的叫,七個月就開始bababba的喊了,叫媽媽晚一些,印象裡很模糊了,因為那段時間確實忙,很難顧到她。


兩個小寶因為叫baba也是在七個月左右的,叫媽媽十個月的時候開始偶爾喊兩聲。

有次我在臥室,小寶在屋裡求助式的“媽媽”媽媽的喊著,就像一個小大人,其實她還是一個小小小不點呢。

不得不說,那種感覺很奇妙。

你的世界裡突然多了一個小大人,她有喜有怒,有小情緒小脾氣,卻吃喝拉撒都要依賴著你,而她一聲聲叫你“媽媽”,這是一件多麼奇妙和幸福的事情啊。

今天看到武漢理工事件始末和一些網友評論,其實內心還是有些壓抑,對於一些事情無奈、對於一些人痛惜,可是,當你看到你的寶寶一聲聲叫著媽媽的時候,你會看到這個世界的希望,你的希望。

為了她們,你也願意去做個戰士,以筆為檄,為這個世界的不公和黑暗發聲。

因為,我們希望她們長大後,這樣的悲劇越來越少,世界的光明越來越多。


鯉躍客棧


第一次叫爸爸媽媽,一般都是家長的自作多情吧?不過就算是自作多情,也是很幸福的感覺。

我兒子五個多月的時候,喜歡哼哼,不高興了就發脾氣,發出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聲音。面對一個這麼難哄的小孩,我其實挺煩躁,有時候甚至生氣。

有一次我在吃飯,把他放在床上,他不高興,就朝著我的方向蹭(還不會爬,但是蹭著也能移動),嘴裡嗚啦嗚啦地喊叫。我一邊快速吃飯,一邊注意他的動靜,生怕他掉地上。


他費力地蹭著,費力地喊著,突然就發出了比較清晰的“媽媽”聲音,就在那一瞬間,我直接跑過去抱起了他!我知道這是我自作多情,他根本不是在叫媽媽,但是我依然很激動,一下子就捨不得把他扔在床上了,很想抱他,回應他的要求。

孩子第一次喊爸爸媽媽,大多數都跟我一樣,不過是父母的自作多情,其實孩子根本還不會叫,只是蒙話兒而已。但是真的值得我們激動!


童書育兒


具體什麼時候叫爸媽忘了,總之我很興奮!

生命太神奇了!兒子在自己身邊慢慢長大!


具體幾個月叫的爸媽忘了,總之聽到他叫爸爸,我感覺很幸福,心裡感到很滿足,當時想我也有孩子了,有人叫我爸了,我會讓他健康快樂成長!


現在兒子慢慢會說各種說話,小孩記憶力也特別好,2歲的時候有一天我上班走的時候,他突然來了一句“爸爸,慢點開車,早點回來和我玩”,誰也沒有教他說的,他是怎麼學會的,厲害!

每天只想回家早點見他,上班各種不開心,回到家看到兒子快樂的樣子,所有煩心事都少了。



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下茁壯成長,開心快樂!


惠動腦


我家孩子8—9個月的時候就會咿咿呀呀,嗯嗯啊啊,亂叫了,所以那時候也會發粑粑麻麻類似的音,但那都是無意識的。

我家孩子走路早,叫人卻很晚,差不多1歲半才會叫人,1歲8個月才會說6個字以上的整句話。

當時,我老公看到別的小孩不到1歲就叫“爸爸媽媽”叫得特別歡,他心裡就很焦慮,害怕孩子聽力有問題,或者是有語言障礙。

一直催促我要帶孩子去看醫生,我跟他說“順其自然就好”,他就說我心大,為此我們還大吵了一架。

直到後來,孩子一歲半的時候,終於在某一天開口叫“爸爸”,我老公抱這我兒子又是親又是抱,幸福來得雖然晚,但至少它來了,我們之前漫長的等待,以及育兒路上的操勞都在孩子那一聲聲“爸爸,媽媽”中融化,沉浸……


幸福來了,但煩惱也來了。

自從孩子會叫“爸爸媽媽”,他就一直叫,整天叫,你不應他,他就不高興,生氣。

後來,詞彙量越來越多,他就化身成小話癆,唧唧歪歪整天問個不停,“為什麼要上班?幹嘛要吃飯?怎麼是這樣?……”

而且一個問題要問無數遍,更要刨根問到底,常常弄得我詞。如果你無言以對,他會揪著你不放,直到你回答為止。

反正育兒路上,有喜有怒,有笑有淚,能見證一個生命的成長,是我這輩子做得最偉大的事!

第一次在頭條上曬娃,希望大家不喜勿噴!哈哈哈……

水姐貼心屋


有了孩子,為人父母了,年青的夫妻。才算真正開啟了成人模式。貪玩的要收心了,因為要看孩子做家務,亂花錢的要收斂了,因為負擔重了,要過日子。



因為孩子的到來,年青的父母要分出大半的愛給孩子了,也許愛人對你的感情不象初婚時的熾烈了,但你沒有抱怨,因為你們的愛,都給了你們愛的結晶——可愛的孩子。

孩子的到來,讓你們一家老少,真正成了血濃於水的親人。孩子的一笑一顰,牽動著一家幾輩人的心絃,孩子,給一家人帶來歡笑、快樂和滿足。



你看,孩子都拉在爺爺身上了,爺爺卻笑得合不攏嘴;你看,那個吃過飯總愛出門跳廣場舞的奶奶,就知道圍著孫子轉;還有那年青的爸爸,下班回來,無論多累都要逗引一下孩子,那怕孩子睡了,也要去看看孩子夢中的笑容。

孩子,讓你的家庭和睦了,讓你的感情加深了、豐富了。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你們就引導著孩子喊爸爸、媽媽,還有那心急的爺爺奶奶,你們不在身邊的時候,總是不厭其煩地教著孩子叫爺爺奶奶。呵呵,有了孫子,老人也變成了老小孩。



當孩子還不是很清晰地喊出爸爸媽媽的時候,你是不是流淚了?一邊笑一邊把自己的臉貼在孩子的小臉上,任孩子胖胖的小手在自己臉上摩挲。這是多麼幸福的淚水,這是孩子對自己最好的獎賞,什麼洗尿布,什麼抱著哄,都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事。



這是什麼樣的奇蹟啊,十幾個月的孩子,就能稚嫩地叫出爸爸媽媽,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這聲音,讓年青的爸爸媽媽激動、開心、幸福,讓他們更加恩愛,為了一家人的美好明天,會更加勤勉、努力!


曲阜星


養兒方知樂與苦,當寶寶第一次啟齒叫爸爸媽媽時,不曉得大家有沒有一種喜極而泣的覺得

如何和4至7個月的寶寶溝通

寶寶在4到7個月大時,會咿咿呀呀地整天叫個不停,笑的時分更多了,表情愈加豐厚了;而啼哭則會變得很少,只要在有迫切需求或特別不適時才哭鬧。這可是一個十分心愛的時期。假如用心察看,說不定你還會聽到他終身中說出的第一個詞語呢!

寶寶的溝通方式

4至7個月大的寶寶開端學習真正的發聲。他會學著應用舌頭和口水,不時地練習和實驗,並享用其中的樂趣。無論他聽到什麼聲音,他都會試著去模擬。當你跟他說話時,他的發聲系統會有所反響。假如你靠近了認真聽,你會發現他的嘴巴里會發出細微的聲音,而且腔調也有上下起伏。一切這些雖然顯得很蠢笨,憨態可掬,但是這卻是寶寶學習言語的重要啟蒙階段,關於智力開發和正常生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個時分的寶寶曾經開端了解溝通的重要性,並盲目地學習和練習。在此之前,他只能經過你說話時腔調的上下和節拍的快慢來判別你的語氣,只曉得你輕聲哄他是為了撫慰他,厲聲大喝表示有了費事。如今,他開端能分辨出你話語的音節組成和語調,揣測、瞭解和學習不同發音的意義,並開端模擬,嘗試發出同樣的聲音。

在此期間,寶寶會發現哭鬧對大人是一種干擾,而且他本人也不喜歡,因而寶寶哭鬧的次數會大大減少,更喜歡跟你玩,學你發聲。但是由於他還是不會說話,所以啼哭依然是他表達需求的主要手腕,渴了、餓了、累了、病了、心煩了和身體不適等都還會哭。但是哭鬧的時間不會像以前那麼長,也不那麼鬧人了。

你應該怎樣做

和寶寶做發聲遊戲。當他咿咿呀呀地叫或咯咯地笑時,假如你跟著反覆或模擬,會激起他更大的興味,令他愈加快樂。當他發出“啊啊”、“嗷嗷”之類的元音時,你能夠在前面加上一個輔音教給他。例如,當他說“啊——”時,你能夠教他念“媽——”、“爸——”,說不定他真的能發出來呢。要曉得,這可是他終身當中第一次叫你媽(爸)哦!

試著跟他“對話”。在他咿咿呀呀“說話”的間隙,你能夠插話進去。當你問他問題時,無論他發出什麼聲音,你都予以熱情的回應和鼓舞。這種互動式的交流能夠培育寶寶的溝通才能,也是言語啟蒙的重要階段。

你能夠把寶寶日常接觸的物品拿給他,通知他那叫什麼。說話的節拍放慢一些,但是重點單詞予以反覆,並作恰當距離,給他學習和回應的時間。例如,當你拿奶瓶給他時,能夠問他:“你要奶——瓶——,是嗎?”當他笑著“啊啊”地回應時,你說:“這是奶——瓶——”,“奶——瓶——。”這樣一遍遍地反覆,他就會盲目地跟著你學發“奶瓶”這個音,雖然這時他還發不出來。

在跟他說話的過程中,也不要老是用兒語,能夠用大人正常的語音語調。言語專家指出,嬰兒早在會發某個單詞的音之前很久,就曾經能聽懂其意義了,然後就不斷在試著練習,正常的語音語調能教會孩子正確的發音。因而,能夠拿一本帶有大幅鮮豔彩圖的圖書,讀給他聽。寶寶既喜歡看圖畫,也喜歡聽你念書的聲音。

即便再幼小的寶寶也需求自在、獨立的時間和空間。因而,當他累了、聽煩了,就會扭過頭去,閉上眼睛,以至忽然怒容滿面或哭鬧起來,這時就別再跟他說話了。給他自在,讓他休息,讓他一個人待著反而會更好一些。

留意事項

寶寶從4個月長到第7個月期間,在勾通才能方面會有很大進步,獲得很多打破。普通狀況下,這個時期的寶寶會有以下特性:

● 當你叫他名字時,寶寶能疾速作出反響;

● 當他聽到某種聲音,會立刻模擬;

● 當你跟他說話時,他會咿咿呀呀地學習和回應;

● 平常咿咿呀呀地喃喃自語,開端摒棄原來主要的勾通方式——啼哭;

● 發音比3個月大時明晰很多,能發音的品種更多。

但是請記住,以上只是普通規律,不同的寶寶可能會有不同的生長和發育速度,生長慢的並不一定是笨的。但是假如超越7、8個月仍未獲得以上打破,就要及時就醫檢查了。檢查的益處在於,有病治病,無病讓你安心。

每天帶寶寶外出曬太陽,補鈣,防佝僂病;洗澡後給寶寶按摩(可用按摩球),做簡單體操;鼓舞並協助寶寶練習翻身,促進肌肉、骨骼、及心肺部的發育。

日常護理:

4—6個月的寶寶容易流涎,屬正常,協助寶寶勤擦口水,勤換上衣,以以免溼疹;面部洗淨後用寶寶面霜,防溼疹;這段時間寶寶喜歡吃手,留意手指衛生。

嬰兒內衣、內褲要柔軟、寬鬆,經常地換洗,切不能穿緊身衣褲。嬰兒的被子不宜過重過厚,床鋪要經常清掃,被褥經常涼曬,父母儘可能與嬰兒分床或分被睡眠,給嬰兒一個良好的、寬鬆的睡眠環境。

培育嬰兒規律的生活和良好的習氣對嬰兒的身心安康和性安康生長也十分重要。培育起每天按時入睡的良好習氣,入睡前防止使嬰兒過於興奮,在上床後,可讓嬰兒聽聽輕音樂,對嬰兒講講話、唱歌、念兒歌,雖然他還聽不懂,但悅耳的聲音是一個良好刺激,發明一個輕鬆、溫馨的環境,使嬰兒很快入睡。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能等到發現了問題,再來培育,就為時已晚。應從嬰兒期開端,4個月的嬰兒已能夠逐步樹立起各種條件反射,也就是說能夠開端培育起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氣了。這不只有利於身心安康,更有利於兒童性安康開展。


霓媽剁手日記


一般人以為嬰兒不懂說話,只會哭,其實小嬰兒他也很懂事的,記得我懷孩子的時候,每天跟他講話,等到有胎動的時候呢,我加上了唱歌和朗讀。

寶寶出生的時候是剖腹產,差點出事,我在ICU裡躺了整整四天。到後來出院回到家裡,整個人就跟飛了起來一樣,心裡心心念念想的就是孩子,親戚朋友來,看見我和孩子的時候,也都歡歡喜喜的,真是開心。

每次抱著寶寶的時候都會摸他的頭,親親他的小手,我覺得孩子是認識我,只是他不知道怎麼叫媽媽。

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七八個月的時候,他已經會呀呀發出一些類似於叫爸爸媽媽的聲音。

我家寶寶最先會叫的是爸爸。不過因為每天都跟孩子有親密的接觸,所以爸爸聽到的時候,沒有特別的感受。覺得是很自然的事情。

因為孩子已經認識了我,他知道我是他的媽媽,有親密的關係,所以當他叫我的時候,我是希望他能說更多的話,跟我有語言上的交流,思想上的交流。

孩子叫你的時候,你有特別的感受或者流淚嗎?請分享留言哦。

我是阿土婆,給你分享有價值的親子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